第一篇:某村脱贫攻坚成效自查报告
某村脱贫攻坚成效自查报告
根据《xxx 市 xxx 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督查指导工作的通知》(前区脱贫领〔2020〕16 号)文件精神,xxx 区地税局在xxx村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于本月6日接受了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督查指导,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村位于 xxx 区 xx 街道办事处西部,距离前 xx 镇 7 公里,北与 xx 镇毗邻,全村幅员面积 1.13平方公里,共 6 个村民小组 283 户992 人,贫困户 43 户 130 人,是 xxx 区首批省级贫困村之一,2015年 5 月被确定为 xx 区地税局精准扶贫对口联系帮扶村。在该村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xxx 区地税局按照区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区”的总体部署,强化脱贫攻坚社会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向贫困宣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受到省委脱贫摘帽检查评估组的肯定和市委领导的认可。在脱贫攻坚征程中,xxx 区地税局充分发挥地税部门职能,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多举并措加大对重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确保到 2020 年年底 xxx 村脱贫“摘帽”成功,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担当建机制,统筹谋划绘蓝图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从 xxx 村脱贫实际需求出发,xxx 区地税局及时跟进派驻人员,先行实施扶贫规划、资金筹集等扶贫工作,建立起一套符合贫困村实际的精准扶贫机制,全力描绘村民脱贫致富美丽蓝图,让村民充满致富信心。一是派驻帮扶人员。接到精准扶贫对口联系帮扶任务后,xxx 区地税局在第一时间内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组,精心挑选一名副处级职务待遇的同志任工作组组长、一名精通电脑操作的 90 后大学生为组员;选派了一名具有多年基层乡镇工作经验、热爱熟悉农村的税务干部担任 xxx 村“第一书记”,3 名同志全脱产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履行自身职责,工作重心下沉,进村入户访民意,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二是共谋脱贫道路。扶贫工作组全面深入到贫困群众家中,逐一摸清扶贫对象户真实情况,召开村民大会,共同商讨脱贫致富大计,征求扶贫工作意见建议,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无缝对接镇村两级党组织,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村“两委”研究协商,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2015年-2020 年精准扶贫总体规划方案》,细化阶段性任务,分解精准扶贫任务,最大限度地筹集资源,撬动扶贫攻坚的“大门”。三是筹集专项资金。成立无偿公益性 xxx 村精准扶贫专项基金,主要满足贫困户家中出现突发大病、伤残、求学、家庭变故等“急、重、险、难”资金需求。基金专用账户开设以来,xxx 区地税局通过干部职工捐赠和挤出办公经费的方式,先后注入资金 10 余万元,目前共计为 23 户贫困户提供资金帮扶,累计发放资金 7.5 万元。区局党组积极联系扶贫移民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等部门,累计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资金 500 余万元。
(二)立足需求顺民意,精神文化换新颜
xxx 村处在贫困线边缘的困难群众较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点多面广,为化解这一难题,xxx 区地税局党组动员全局干部职工,紧贴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一是结对帮扶“认亲戚”。经扶贫工作组逐户核实,确认识别贫困对象,建立贫困户档案 43 户,甄别出贫困人口 130 人。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xxx 区局干部职工与每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制定脱贫计划,建立双向互动扶贫联系卡,每名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到贫困对象户家中走 2 次“亲戚”,在重要农时和节庆期间上门慰问贫困对象,帮助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今年来,协调有关部门将 32 户 54人贫困户纳入生产就业发展,9 户 23 人纳入低保政策兜底,41 户 53人纳入医疗救助扶持,9 户 19 人纳入异地搬迁安置。从区局精准扶贫专项基金中出资 3 万元,帮助 2 户特困户实施“改厨改厕”项目。二是民生文化扶持“添动力”。帮助 xxx 村完善村支部活动室硬件设施,全面完成文化大院提档升级工程,协助建成文化广场 1 个、农村书屋1 个、卫生室 1 个、篮球场 1 个、农家超市 1 个、日间照料中心 1 个,购买添置图书及电脑设备一批,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日常健身休闲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新农村风尚。开发“保洁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 11 个,就近化解特殊贫困群众就业难题,增加工资性收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学贫困学生等活动,为 xxx 村贫困学生提供每人每年 2000 元的助学金,从文化素质上提高村民战
胜贫困的能力。三是医疗扶贫“送健康”。今年 3 月区局开展了“xxx地税助贫困·真情帮扶送健康”免费义诊活动,聘请 5 名专家医生集中为全村 300 余名村民进行健康体检,现场提供健康咨询、解答村民病理疑问、讲解疾病预防和卫生健康知识,并向群众发放了价值 4500元的创可贴、板蓝根冲剂、速效感冒冲剂等常用预防药品。8 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领导下基层走访活动,区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带队,为 xxx 村贫困户送去价值 5000 余元的防暑降温药品,有效缓解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项目建设打基础,互联互通促发展
制约一个地方发展的瓶颈往往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在 xxx 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xxx 区地税局多方筹资,帮助完善公路、水利等工程,破解发展难题。一是连通村组道路。帮助 xxx 村规划硬化 3.5 米宽通组公路 4.5 公里,拓宽主干道 4 公里,新建 1.2 米宽入户便民路 4.5公里,全村交通路网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组户通联的格局,切实方便了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规划打造“纽荷尔”脐橙产业基地园区路,完善产业园区道路设施,目前施工队伍已正式入场开工。二是整修水利设施。水利是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命脉,建设安全完善的水利设施和供水网络,将有利于村民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保障。在 xxx村,帮助整修病险水库 1 座,整治山坪塘 6 口,规划修建堤灌站 1 个,整修灌溉渠道 10 余公里,铺设接通 2、3 组的自来水管 1200 米,规划为 3 个居民点打机井 3 口。为“纽荷尔”脐橙产业基地修建蓄水池,方便园区农业灌溉用水。三是落实住房保障。“三建四改”工程已进行
整村覆盖,范围扩大到非贫困户,推进整村环境优化,努力争创“四好”新村。异地搬迁安置房屋已新建完成,9 户 19 人现已全部搬至新家,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全村 C、D 级危房改造 9 月已全面动工,10 月 20 日前将全面竣工。四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毗邻新桥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对接园区企业生产后勤服务需求,发展林果和农副产品经济,建设果蔬供应基地。发挥 xxx 村村民养牛技术较好的优势,以养殖大户为核心,组建肉牛养殖合作社,增加存栏数量,形成规模养殖,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电商平台已建立运作,为村民销售鸡鸭、鱼、鸡蛋等农副产品以及网上购买商品提供极大便利。
(四)产业扶贫活经济,多种经营奔小康
xxx 区地税局坚持以活跃产业经济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结合 xxx 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经济,最大限度地盘活本村资源,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是发展休闲观光产业。打造观光休闲生态服务业,充分利用 xxx 水库交通便利、水质清澈的地理优势,规划在水库边修建 0.5 公里步行栈道,在水库周围种植景观树,建成旅游步行观光带,引进发展“xxx 庄园”农家乐项目,开辟“开心农场”,集休闲、垂钓、种植体验、餐饮于一体,打造 xxx 居民休闲娱乐目的地。二是发展工业经济。对接新桥工业园区和 xxx 工业园区产业链需求,发挥税务主管部门联系企业优势,介绍返乡农民工就近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利用 xxx 村村办小学校闲置场地,成功引进 1 家新型建材企业,年产值达 700 余万元,村民用工达 20 余人,就近转移了村里赋予劳动力,大幅增加了
村民的收入。三是发展特色林果业。依托 xxx 村闲置梯田坡地较多的优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集约发展特色林果业经济,以“公司+农户”为运作模式,在全村引进发展“纽荷尔”脐橙 300 亩、优质花生 50 亩,首期在 3、5、6 组栽种脐橙树苗 60 余亩,在 1、2、4 组播种花生 20余亩,全方位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盘活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发展庭院经济。为贫困户重新规划、维修加固鸡圈、猪舍等养殖场所,出资为其购买鸡、鸭、鹅等小家禽幼崽,鼓励贫困户力发展经济,努力增收。同时,积极协助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紧缺问题,现已有 3 户成功办理、4 户处于评级授信流程阶段。
三、存在问题
(一)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xxx 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撂荒现象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多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
(二)贫困户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通过对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运用财力扶持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难马上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脱贫成果不易。由于大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扶持可能脱贫,但是多数贫困户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都十分
脆弱,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
四、解决措施
(一)坚持完善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履行帮扶部门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二)坚持精准配置资源。要充分利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脐橙等效益高、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到 xxx 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三)坚持加强目标管理。为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区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检查督导脱贫成果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攻坚扶贫工作中把扶志作为关键,抓好贫困人口的扶志和后续管理工作。
第二篇:2020年XX村脱贫攻坚成效材料
XX村脱贫攻坚成效情况汇报
2019年以来,我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宜黄县委、县政府和圳口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履职尽责,积极配合村“两委”推进脱贫攻坚、秀美乡村等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情况汇报如下:
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自2019年8月担任圳口乡政府派驻XX村第一书记以来,我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为民办实事,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坚持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基层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硬化XX片四个组的入户路及排水沟,项目建设资金15万元,新装太阳能路灯12盏,项目建设资金3万元;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烟叶、肉牛、竹荪菇、槟榔芋等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住房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对全村25户贫困户(1户在新建)的房屋进行维修加固并顺利通过房屋鉴定,全部取得房屋鉴定认定表,不存在危房;安全饮水有保障,全村自来水水源经取样送检县级防疫部门,水质检验报告显示我村饮用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经扶贫扶志活动,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进一步提
高,村风民风明显改善;完成4户10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低,目前全村2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户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在近期开展的“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中,有4户贫困户表示今年发展了种养殖产业,总计获得国家扶贫产业直补21500元,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很感谢党和政策的扶持,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可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党员,XX村小分队始终冲锋在前,大年初三便上岗,与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和卫生院医生一道坚持驻守在XX村执勤卡点。帮助村里搞好调查摸底,登记出入人员,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了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村庄面貌更加秀美。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要求,我村按照县乡统一决策部署,组织力量对辖区内道路、沟渠、河道以及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进行彻底的清除,对乱堆乱放情况进行整治,对鸡鸭舍、菜园等用地进行竹篱笆改造,既实用有具乡村特色,获得村民一致好评。经过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全县环境卫生整治现场会在我村召开,总结经验做法,交流心得,为我乡争得荣誉。
下面,我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
使命担当,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不负组织和人民期望。
2020年11月3日
第三篇: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篇一
整村脱贫规划得到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委召开专项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在原有对口扶贫人员的基础上,抽调专人成立**村整村脱贫规划设计组,分管领导亲自带队,通过认真分析、调研,请教有关专家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表决后,初步形成了**村整村脱贫项目规划书,现将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简介
**村位于***镇西北部,紧邻江东街道天台和凉水村,与天台、凉水有两条主干道相连,是***镇西北之门户。村下辖5个社,***户1***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35亩(田1137亩,高产稳产田500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全村常年居住人口1***人,其中建卡贫困户***户***人;受限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水资源的不足,我村产业发展和人畜饮水安全受到限制;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贫困人口全部解决温饱问题。
二、整村脱贫规划原则、内容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我村整村脱贫规划原则是:结合我村实际,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统筹保障民生。
(二)规划内容
根据**村的实际情况,整村脱贫项目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保障
新建村级公路10公里,目前我村依托互助会资金支持,已经开始前期铺设,需要后期扩大投入。硬化村级公路10.9公里,形成连接天台、凉水的加宽公路,并形成绕村硬化路格局。建设生产便民道8.2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解决我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的难题;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为我村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水源条件。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农户脱贫
走“一保二扩”(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扩大蔬菜的栽培面积和立体间套种面积、扩大名优特新农产品种植面积)的路子,强力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引导肉牛养殖兴趣户变成规范户,在20**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使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保障民生民计
针对**村在对口扶贫和“十*五”扶贫项目中取得的成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规划建成2个新村居民点,即冒火山集中居民点、石桥集中居民点,完成***户农户的生态移民建设,***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民超市垃圾存放点等便民设施,实现集经济、文化交流、商贸为一体,发展**村经济。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在整村脱贫规划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之一。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区级机关部门和镇农业中心的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三)规划目标
整合镇扶贫开发、“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及全区整村脱贫开发工程等三大政策机遇,推进**村整村脱贫工程的实施。从20**年起,人均每年增加***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元;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公路级别达到通畅标准,户户居民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安置全村地质灾害户、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到20**年,建立“三圈一带”体系,即建起一个特色产业圈,一个公共服务圈,一个综合统筹圈,一个生态移民产业带。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人以上,新增就业***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人以上,全面实现**村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
三、**村整村脱贫项目设计
(一)基础设施建设
**村“三圈一带”脱贫思路如原则所述,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在整村脱贫上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两个基地的实现和发展。
1、产业道路建设。要实现“三圈一带”的目标,必须解决产业运输问题。一是为促使圈与圈的连通,按需构建交通网络,建好一、二组(村公共服务中心所在地)至三组5公里的出境路,修建一组至五组的环村公路10公里。同时,结合**至天台和凉水的两条出境路的改善,吸引区位资源的流入和增加人流量,搭建和扩大“特色产业圈”影响力和贸易平台。二是为促进生态移民产业带的产业开发,修建各组人行生产便道8.2公里。
2、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历来缺乏。所以解决和改善“三圈一带”居民的安全饮用水和商业用水问题,是保证“三圈一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计划利用综合统筹圈的优势,建立涵盖“三圈一带”的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区分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一是规划实施产业圈的生产工程,整治山坪塘27口,约2万立方米;二是规划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铺设管道14.5公里。
(二)基础产业发展
在现有牛场规模前提下,推进奶牛、肉牛和禽类基地建设的发展。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加快附属草场建设,在20**年实现年出栏500头;增加榨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扩大家禽养殖规模,新建标准化万只养鸡场1个;突出特色种植,发展**樱桃350亩。建立中草药生产大户+散户模式,发展药材种植大户5户,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亩。
(三)基本素质提升
依托驻社的农业服务中心和区内外专家,成立一所农民学校,利用村级活动室,请职业教师、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保证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达**%以上。
(四)基本民生保障
就业上,“三圈一带”的建立为周边群众每年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人以上,长期性就业岗位***人以上,新增就业***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输出***人以上;居住上,规划***户***人的生态移民,***户***人的危旧房改造,并且建立生态移民产业带,带动移民和改造户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上,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一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五)基层组织建设
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对我村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年完成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整个中心(含卫生室)占地1200平方米,集活动室、会议室、远程教育点、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于一体,我村将进一步根据“三圈一带”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学校职能,为公共服务圈建设提供便利。
四、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村“三圈一带”体系所涉四个大类,七个项目预计需投资**.*万元。其中扶贫资金***万元,用于产业发展***万元,饮水工程***万元。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中、*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到20**年达到***元,年均增长**%。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20**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解决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以上。到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年,村庄绿化率达到**%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小流域治理率达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以上,绿化率达**%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
(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到20**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
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20**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到20**年达到***元,年均增长**%。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8%以内。通过扶贫开发,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
步增长,到20**年,人均纯收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20**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解决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以上。到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年,村庄绿化率达到**%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小流域治理率达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以上,绿化率达**%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20**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
(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20**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到20**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生态养殖:到20**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到20**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户。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到20**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
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具体由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体来获取租金或分红,让农民从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中获取更多收益。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权和林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专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林农实现长期增收、森林生态保持良好。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通过开发、租赁、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财产权属,支持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的流转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稳步规范推进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土地复垦和整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主体,理顺经营关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同时,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形成脱贫奔小康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实物补助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同时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收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脱贫奔小康工作纳入目标综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脱贫奔小康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对先进村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差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8个
建档立卡贫困社制定统一的普惠政策资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户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相结合。
第四篇: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确保xx城村如期脱贫岀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规划。
一、贫困村现状:xx城村位于xx县尹集镇西部,东临马楼村,北靠濉河,西接埇桥区时村镇,南与程刘村相接。302省道穿村而过,共有人口4XXX人,学校一所,新农合定点医务室一所,好耕地4400多亩,农民年均收入4XX元。本村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为棉花和油菜,家禽家畜养殖发展也较迅速,本村凭借有利的地理优势,建成大型养猪场3个,养鸡专业户20多家。工业主要为水泥预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村里现有豆制品加工企业5家,油坊6户,水泥制品厂一家,工业发展势头较好。xx城商贸城投资900多万元,现在已投入使用,宽大整洁的商贸一条街极大地改变了该村的形象,同时也给商贸经营户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脱贫目标规划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我村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人脱贫,村岀列”的工作目标。三年计划是:20**年预脱贫XXX户XXX人,2018年预脱贫XXX户XXX人,2019年预脱贫XXX户XXX人。对完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
三、人脱贫计划措施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做好健档立卡的基础上,围绕“五个一批和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计划从六个方面抓好“人脱贫”问题。
1、实施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坚持发展生产促进就业脱贫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积极引进大农户对农村的闲置土地进行扭转,解决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20**年计划引进3个大农户,流转土地500亩,群众增加土地流转收入,给贫困户增加就业收入。分别是油桃+养鸡大户一户,养鸡鹅鱼综合养殖大户一户,养猪养牛大户一户。
第二、大力发展光伏资产收益扶贫,建设一座户用光伏发电站,按排XXX个贫困户受益。
第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种植芍药600亩,逐步培育绿色农业产业基地。
2、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努力做好“雨露计划”的实施和智力脱贫工程,解决因学返贫问题,让贫困户子女都能够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的优惠政策。
3、大力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确保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让每个贫困户都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优惠政策,解决好贫困户因病返贫问题,让大病户基本生活有保障。
4、实施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工程,将五保户、重病户和失去劳动能力的重点户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让其基本生活有保障,对贫困户中危房户申报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贫困户住有所居,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5、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三大工程。即: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电台区升级改造工程,农村自来水饮用水工程。实施三条通组道路硬化和一条村主干道拓宽改造,解决好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
6、实施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支持配合县民政局和尹集镇中心校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支持驻村帮扶干部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扶贫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下联动,争取主动,共同打好我村脱贫攻坚战。
四、村岀列计划措施
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切实解决村岀列问题,重点抓好光伏项目建设,在大堰头组建一座占地2亩60千伏年产6万度电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五、切实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村党支部是党的最低基层组织,是党的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岀的“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要加强责任担当,要视脱贫攻坚为己任,切实把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宣传好,各项措施落实好,各项程序操作好。二要加强能力建设,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和各项要求,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能力。三要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工作的调查硏究,加强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贫困现状,硏究分析致困原因,帮助落实脱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脱贫措施精准,准确把握扶贫项目申报及落实程序,准确把握脱贫人口的脱贫程序,做到群众参与、阳光操作。做好扶贫脱贫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切实把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落实好。
第五篇: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移民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于中共广安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广委发〔20xx〕13号),根据此文件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驻村相关文件精神,庚即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广组通〔20xx〕7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的通知》(广组通〔20xx〕92号)、《关于印发〈广安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广直委发〔20xx〕10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直委发〔20xx〕17号)等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驻村工作制度,我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572家单位结对帮扶820个贫困村,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结对,全市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的“五个一”包村包户全覆盖。今年8月,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省、市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实践,全市所有驻村干部全部按要求脱产到岗履职,在全市形成领导力量统筹、部门力量整合、干部力量集中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立足民生,倾情帮扶。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水、电、路、田、房“五位一体”同步攻坚,全力夯实贫困村基础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就地解决和改建农户住房11xx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新修和修引水灌溉68.18千米,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自来水入户2105户;三是加强交通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便民路579.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2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有效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07.59万元。六是修建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维修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活动室13个、村级活动场所27处,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等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落实扶贫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机关干部参与帮扶的每个月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贫困户,深入村、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一是在思想上帮扶。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二是在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助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三是在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主要推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脱贫打好基础。四是在生产上帮扶。在贫困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更好地建立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落实产业项目精细规划。在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干部,按照先“差”后“好”、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以期实现贫困村如期全部脱。
3.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按照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要求,重点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帮扶部门党组织通过与村党组织援建活动阵地、共过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帮助820个村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举办各级培训班1060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23100人次。
4.密切干部群众联系。各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把“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载体,把专题教育作为“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组织广大联村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全市干部职工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户家中,奔赴田间地头,感知百姓冷暖,共谋致富之策,收集村民反映民意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帮办各类实事28xx6件次,解决各类急难事1749件,开展义诊15124人次,捐送棉衣、大米、面粉、食用油、书籍、化肥等折合资金2654.8万元。各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中,接地气、受教育、炼意志、提本领,真正使“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三)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驻村帮扶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双联”办、市委农办、市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重点工作推进,采取“查、看、问、核”等方式重点督查。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从“职责要求、吃住要求、走访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对驻村工作组及成员“工作职责、到村时间、帮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所有下派干部都能做到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惠农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贫困户年均收入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单位(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和联户干部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进展不平衡,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干部对村情户情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制定的帮扶规划和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发展定位还不够准确,在产业跟踪服务上,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沟通、协调等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统筹协调不够,沟通衔接不及时,配合落实还不到位,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联村与联户不协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很抓扶贫帮扶工作管理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关系,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贫困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明确派出部门是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对驻村工作组既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更要在政治上、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物资帮扶、项目信息等问题。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帮带指导,着力提升驻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邀请农村干部授课、组织帮扶干部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帮扶干部农村工作技巧、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规律和特点,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建立帮带制度,引导乡镇党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派驻村情况的包村干部,带领帮扶干部开展工作,教授基层工作经验。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求各驻村工作组到村任职后,尽快开展走访调研,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扶贫攻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移民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于中共广安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广委发〔20xx〕13号),根据此文件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驻村相关文件精神,庚即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广组通〔20xx〕7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的通知》(广组通〔20xx〕92号)、《关于印发〈广安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广直委发〔20xx〕10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直委发〔20xx〕17号)等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驻村工作制度,我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572家单位结对帮扶820个贫困村,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结对,全市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的“五个一”包村包户全覆盖。今年8月,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省、市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实践,全市所有驻村干部全部按要求脱产到岗履职,在全市形成领导力量统筹、部门力量整合、干部力量集中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立足民生,倾情帮扶。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水、电、路、田、房“五位一体”同步攻坚,全力夯实贫困村基础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就地解决和改建农户住房11xx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新修和修引水灌溉68.18千米,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自来水入户2105户;三是加强交通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便民路579.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2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有效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07.59万元。六是修建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维修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活动室13个、村级活动场所27处,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等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落实扶贫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机关干部参与帮扶的每个月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贫困户,深入村、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一是在思想上帮扶。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二是在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助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三是在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主要推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脱贫打好基础。四是在生产上帮扶。在贫困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更好地建立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落实产业项目精细规划。在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干部,按照先“差”后“好”、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以期实现贫困村如期全部脱。
3.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按照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要求,重点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帮扶部门党组织通过与村党组织援建活动阵地、共过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帮助820个村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举办各级培训班1060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23100人次。
4.密切干部群众联系。各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把“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载体,把专题教育作为“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组织广大联村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全市干部职工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户家中,奔赴田间地头,感知百姓冷暖,共谋致富之策,收集村民反映民意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帮办各类实事28xx6件次,解决各类急难事1749件,开展义诊15124人次,捐送棉衣、大米、面粉、食用油、书籍、化肥等折合资金2654.8万元。各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中,接地气、受教育、炼意志、提本领,真正使“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三)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驻村帮扶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双联”办、市委农办、市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重点工作推进,采取“查、看、问、核”等方式重点督查。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从“职责要求、吃住要求、走访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对驻村工作组及成员“工作职责、到村时间、帮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所有下派干部都能做到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惠农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贫困户年均收入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单位(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和联户干部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进展不平衡,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干部对村情户情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制定的帮扶规划和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发展定位还不够准确,在产业跟踪服务上,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沟通、协调等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统筹协调不够,沟通衔接不及时,配合落实还不到位,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联村与联户不协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很抓扶贫帮扶工作管理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关系,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贫困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明确派出部门是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对驻村工作组既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更要在政治上、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物资帮扶、项目信息等问题。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帮带指导,着力提升驻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邀请农村干部授课、组织帮扶干部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帮扶干部农村工作技巧、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规律和特点,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建立帮带制度,引导乡镇党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派驻村情况的包村干部,带领帮扶干部开展工作,教授基层工作经验。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求各驻村工作组到村任职后,尽快开展走访调研,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扶贫攻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3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17.33万人下降到20xx年初的5.4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68.5%,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6.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80元增加至7772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xx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9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32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xx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xx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x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xx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0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855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12701户、5.54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9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x月21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xx县已核查20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89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xx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130名第一书记对126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1个乡镇5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9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05家企业与9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18项重点任务、16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18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xx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xx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1。3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xx县xxxx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100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种粮大户1986户,优质农产品基地11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99个贫困村21820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5个办法”和“5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xx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xx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xx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xx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xx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xx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xx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xx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xx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xx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xx县发改委结合xx县实际制定出台了《xx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6702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20xx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17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xx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32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x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6个,责令16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xx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4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33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截至20xx年底,xx县仍有5.46万贫困人口,占信阳市贫困人口的14。67%。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xx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4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162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xx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xx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4.2亿元,而财政支出32.7亿元,其中28.5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2、落实“五条途径”。“转”字方面,聚力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扶”字方面,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搬”字方面,积极、稳妥、有序开展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xx年,计划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2户、197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保”字方面,积极探索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在今年年底前,优先落实对“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困难群众的政策兜底。“救”字方面,对因病、因灾致贫的,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救助、民政救灾、慈善救助、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3、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省道S337线夏庄至陡河沿淮河大桥拓宽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城区新增小学建设等“双十”工程。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全面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整村推进等项目,完成农村土地整治22。8万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脱贫攻坚统一工作部署,区发改委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履职,不断创新,多措并举奋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感
发改委扶贫工作总体状态良好,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扶贫工作,坚持深入基层、下乡调研,掌握准确的基础数据,为下一步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区督导组职能职责,到脱贫攻坚联系乡、联系村深入调研,掌握准确数据,拿出具体办法,按时按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把握工作重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发改委全体上下统一思想,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积极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一、强化组织,定期专题研究帮扶工作。区发改委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帮扶制度,明确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明确结对帮扶目标任务、责任。单位主要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每季度至少1次开展驻村蹲点,进行调研指导,定期召开帮扶专题会议研究“双包”工作。
二、通力协作,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与联系乡镇、帮扶村密切联系,共同分析帮扶村的贫困现状、资源优势、脱贫措施,共商脱贫对策。结对共建以来,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坚持抓互动、促共赢的结对共建长效机制,形成同心协力、共同提高的扶贫攻坚工作格局。
三、凝心聚力,重大扶贫工程项目亮点纷呈。根据国家、省、市、区统一工作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全区各有关部门、乡镇的共同努力下,区发改委牵头组织宜秀区十三五光伏电站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帮助策划一批发展项目,着力改善联系乡基础设施条件,发展联系村特色项目,提升贫困户经济发展动力。
四、发挥优势,创新推进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单位自身优势,沟通协调各有关单位、社会各界帮助帮扶乡镇、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5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移民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于中共广安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广委发〔20xx〕13号),根据此文件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驻村相关文件精神,庚即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广组通〔20xx〕7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的通知》(广组通〔20xx〕92号)、《关于印发〈广安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广直委发〔20xx〕10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直委发〔20xx〕17号)等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驻村工作制度,我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572家单位结对帮扶820个贫困村,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结对,全市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的“五个一”包村包户全覆盖。今年8月,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省、市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实践,全市所有驻村干部全部按要求脱产到岗履职,在全市形成领导力量统筹、部门力量整合、干部力量集中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立足民生,倾情帮扶。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水、电、路、田、房“五位一体”同步攻坚,全力夯实贫困村基础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就地解决和改建农户住房11xx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新修和修引水灌溉68.18千米,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自来水入户2105户;三是加强交通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便民路579.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2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有效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07.59万元。六是修建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维修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活动室13个、村级活动场所27处,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等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落实扶贫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机关干部参与帮扶的每个月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贫困户,深入村、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一是在思想上帮扶。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二是在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助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三是在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主要推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脱贫打好基础。四是在生产上帮扶。在贫困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更好地建立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落实产业项目精细规划。在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干部,按照先“差”后“好”、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以期实现贫困村如期全部脱。
3.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按照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要求,重点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帮扶部门党组织通过与村党组织援建活动阵地、共过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帮助820个村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举办各级培训班1060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23100人次。
4.密切干部群众联系。各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把“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载体,把专题教育作为“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组织广大联村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全市干部职工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户家中,奔赴田间地头,感知百姓冷暖,共谋致富之策,收集村民反映民意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帮办各类实事28xx6件次,解决各类急难事1749件,开展义诊15124人次,捐送棉衣、大米、面粉、食用油、书籍、化肥等折合资金2654.8万元。各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中,接地气、受教育、炼意志、提本领,真正使“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三)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驻村帮扶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双联”办、市委农办、市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重点工作推进,采取“查、看、问、核”等方式重点督查。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从“职责要求、吃住要求、走访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对驻村工作组及成员“工作职责、到村时间、帮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所有下派干部都能做到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惠农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贫困户年均收入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单位(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和联户干部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进展不平衡,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干部对村情户情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制定的帮扶规划和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发展定位还不够准确,在产业跟踪服务上,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沟通、协调等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统筹协调不够,沟通衔接不及时,配合落实还不到位,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联村与联户不协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很抓扶贫帮扶工作管理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关系,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贫困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明确派出部门是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对驻村工作组既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更要在政治上、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物资帮扶、项目信息等问题。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帮带指导,着力提升驻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邀请农村干部授课、组织帮扶干部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帮扶干部农村工作技巧、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规律和特点,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建立帮带制度,引导乡镇党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派驻村情况的包村干部,带领帮扶干部开展工作,教授基层工作经验。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求各驻村工作组到村任职后,尽快开展走访调研,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扶贫攻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6
x县作为要在20xx年实现片区县脱贫摘帽的县,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20xx年工作推进情况
全县围绕“减贫6148户25560人,2个贫困乡镇和27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的目标任务,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定一公示三确认”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排查核实,目前,全县共清洗剔除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补充识别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2个乡(镇)整乡推进项目均完成规划投资任务的'85%以上,美丽宜居乡村、整存推进、革命老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补助等工作有序开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宣传培训,转变理念抓脱贫。引导全县干部由重普惠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由重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向重一户一策帮扶到户转变、由重单兵作战向中集体攻坚转变。
2、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抓脱贫。限度优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使用效率。
3、强化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抓脱贫。全力做好产业脱贫,培育能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体系。
4、强化机制保障,夯实责任抓脱贫。增加驻村工作队力量,专门安排一半的乡镇机关干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三、目前存在问题
1、增收难度大
2、投资压力大
3、工作合力不够强
今后将紧扣脱贫工作任务和到20xx年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抓扶贫资金整合,抓易地扶贫搬迁,抓产业扶贫开发,抓工作责任夯实,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7
根据相关要求,现对干家村20xx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干家村基本情况
干家村距离县城102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5.8公里,20xx年识别为贫困村,20xx年贫困村退出,目前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73户7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57人。全村共有劳动力451人,常年在外劳动力28人,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2118元增长到20xx年的5100元。
二、20xx年以来收入来源情况
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5万元(其中0.25万元为投入专合社分红,3万元为入股四川长田公司分红),人均43.27元。
全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3类。全村幅员面积1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的629.1亩,人均耕地面积0.843亩,林地面积11056亩(其中退耕还林1973.84亩,林果面积118亩),草地面积5684亩,水域面积138亩。全村种植农作物主要为玉米、红薯、土豆3类,其中玉米亩产500斤左右,每斤1.5元,投入每亩95元,纯收入655元/亩;红薯亩产1000斤左右,每斤1元,投入每亩100元,纯收入900元/亩;土豆每亩800斤,每斤1元,收入每亩200元,纯收入600元。全村养殖牛28户92头,养殖山羊22户331只,养殖猪165户320只(因为猪高热今年97头被无害化处置了)。最主要的产业还是竹笋采摘,每人每年2季纯收入在5000—6000元之间。
三、20xx年以来人员变动及享受住房建设情况
干家村20xx年评选的建卡户为58户258人,其中20xx年脱贫10户30人,20xx年脱贫1户5人,20xx年脱贫47户225人。享受各类住房政策上,20xx年、20xx年享受彝家新寨51户,20xx年、20xx年享受住房抗震功能提升项目5户。截止目前,全村共有低保户30户112人,其中建卡户21户81人;残疾人26户30人,其中建卡户11户14人。全村7类重点人群22户90人。截至20xx年底,建卡户动态调整为56户260人。
四、村卫生室基本情况
干家村卫生室修建于20xx年,建设面积30平方米,常备用药品50余种,村医生姓名黑来拉支,女,彝族,23岁,中专文凭,村医务室器材齐全。
五、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情况;
有一村一幼1个,能容纳40余幼儿就读,实有就读儿童30名,其中建卡户子女15人,配有村幼教老师2名。干家村全村3-6周岁儿童62名,除在本村就读儿童外,其余均在乡外不同地方就读。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102户,7-15岁周岁适龄儿童163人,是建卡户家庭的有69人,163人中就读小学112人,就读中学51人。
六、村文化室情况
干家村文化活动室建于20xx年,室内面积40平方米,现目前具有图书1800余册,专职文化室管理员1名,广播器材1套,投影设备1套,电视机1台,音响2个。
七、民俗坝子及综合体情况
干家村民俗活动坝子和村综合体修建于20xx年,面积591.6平方米;篮球架1对。乒乓球台一张,室外健身器材1套,综合体面积260平方米。
八、通村硬化路及通组硬化公路情况
通村硬化路基本情况,长5.8公里,宽4.5米,20xx年修建,共投资290万元,千山坪组公路硬化1.6公里,。
九、通讯网络情况
村辖区范围内通移动、电信4G网络、部分区域因地势原因只有2G信号。
自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在联系县领导和联系单位的指导下,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干家村在基础设置、道路交通、水电网络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改变,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xx年1月15日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瞄准扶贫对象,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市经信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精准扶贫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湾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3人,总共326户,现有贫困户17户(其中五保2户,低保户6户);东湾村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主要从事传统的鱼、虾、蟹类养殖;
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信息变化情况;
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20人。通过20xx年、20xx年精准识别和审计整改,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硬伤户9户、19人,20xx年动态调整新增2户、7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17户、5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9户28人,低保贫困户6户、21人,五保贫困户2户、4人。
二、致贫原因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种养技术,种养业难成规模,效率低下。部分群众长远发展意识淡薄,存有小富即安思绪。农民工专业培训不够,外出打工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收入不高。少数农民外出经商亏本后不得不返乡务农,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村内的土地没有很好利用,水面养殖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年底收成成效甚微。
(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贫困户可从以下几点查找分析原因:
因病致贫12户、36人。
因残致贫2户、7人。(刘秋元、陈绪忠)
因灾致贫原因3户、10人。(陈绪明、印保铁、朱红元)
三、脱贫情况
20xx脱贫2户、5人;20xx脱贫3户、11人;20xx脱贫回退1户、3人;20xx预脱贫3户、8人。
四、政策落实情况
1.“雨露计划”: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在读高职学生0人、中职学生0人,享受“雨露计划”0人。
2.教育扶贫:①享受学前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在园幼儿生活补助0人,②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8人,③享受普通高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1;④享受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0人,其中,中职学生0人,高职学生0人,⑤享受普通本科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1人,⑥享受研究生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0人。
3.健康扶贫:参合贫困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95%,通过财政整合资金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构建“1+5”医疗保障新体系(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并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
4.就业创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情况培训56人次。
5.金融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总量2万元,带动贫困户2户,贫困户获贷率12%。
6.危房改造:经职能部门鉴定为危房的贫困户6户,已实施改造的危房户(无房户)6户,其中,新建2户,改造4户。
7.残疾人“两项补贴”: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残障人员,均已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8.计生奖扶:符合奖扶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0户,其中:独生子女、双女户0户、奖励扶助金0元,失庭0户、特别扶助金0元.
9.社会救助与帮扶:驻村单位结对帮扶人多次入户走访慰问。
五、脱贫攻坚措施
按照“轻重缓急,逐年实施”的原则,争取各级项目支持,落实好集体帮扶项目和帮扶贫困户。
1、落实好村集体帮扶项目。
一是加强交流学习。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发展致富典型,进一步拓宽两委班子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分实施规划内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落实好村庄整治。
2、落实好帮扶贫困户
一是智力帮扶。掌握贫困家庭适龄入学子女和在校学生就学情况,确保适龄学童和在学校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劳务输出帮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争取结对帮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三是产业脱贫。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不产养殖特色产业发展,扶持1-2家农家乐。
四是落实危房改造工程。对符合危房条件的贫困户,积极争取危房改造补贴。
五是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
六是开展节日慰问送温暖和结对帮扶活动。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9
各位代表,按照会议安排,就我镇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96人:其中20xx年脱贫4户16人;20xx年脱贫6户24人;20xx年脱贫9户38人;20xx年33户11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保障。一是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脱贫攻坚副镇长任副组长,各驻村工作组、各村两委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二是各村派驻由党委班子成员为组长、政府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驻村工作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三是“六个一”帮扶工作全覆盖,全镇各村分别有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县级联系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每一户贫困户有1个联系责任人,贫困村还有1名农技员1名第一书记。
(二)明确工作责任,做好基础工作。一是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我镇严格按照识别程序对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并扎实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了及时清退,确保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二是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规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管理台账,并将基础数据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子系统和四川省六有系统。
(三)精准扶持,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发展意愿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二是抓政策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省州县的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金融、就业、产业发展等扶贫政策,强化合作社+贫困户的`扶持模式;三是抓劳务输出,促农民增收。借助“温泉小镇”“汶马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协调贫困户在这些重点工程中务工,拓宽了贫困户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四是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青红脆李大樱桃苹果,土鸡、牛、肉兔、中蜂等特色养殖。五是夯实基础设施。近年来,对全镇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实现了道路的改造提升、水泥便的建设、人畜饮水灌溉工程的改造提升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全镇各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精准脱贫。按照贫困人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四个好”的退出标准,达标一户退出一户。
三、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推进情况
(一)20xx年下达的99544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自愿发展产业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的贫困户给予人均2164元的补助;贫困村45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按照程序和管理办法投资到自然公园30万、投资到毕棚沟公司15万。
(二)项目的推进。小沟村62万元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已完工并审计、红会35万“博爱家园”项目已完成20万元生计金的使用、援建的人畜饮水灌溉工程已完工、23万的道路维修整治工作已完工;村5万元梁建设已完工;新20万元的人饮工程已完工;25万元的至村的太阳能路灯正在按程序政府采购;新105万人畜饮水工程正在按政府采购程序采购主水管。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10
一、精准扶贫工作
我镇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13户2930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产业扶贫工作
我镇今年共安排扶贫资金64万,通过贫困家庭档案,各村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投票选出贫困家庭共175户779人进行产业扶持。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xx村34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村xxxx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葛根种植面积达15亩,预计年产值达20多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增加收入。
三、搬迁移民扶贫工作
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实施下山扶贫。在镇政府所在地的圩镇内实施集中安置,积极动员和引导高山边远的农户搬迁下来,几年来共扶贫搬迁94户456人,集中安置30户135人,在全镇逐步形成了山里面耕作圩镇消费、山里面挣钱圩镇享受的局面。
四、整村推进工作
一是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近年来,我镇共硬化村组公路5.4公里,投资103万元;新建水圳xx00米,投资19万元,修建漫水桥一座,投资4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从基础设施上看,我镇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镇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县直帮扶单位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
(三)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镇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由于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方面,难以顾及这部分贫困户。
六、几点建议
1、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6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贫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加大资金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防止出现农民因建房返贫现象。
3、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和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11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移民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扶贫帮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走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于中共广安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广委发〔20xx〕13号),根据此文件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驻村相关文件精神,庚即先后制发了《关于印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广组通〔20xx〕7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的通知》(广组通〔20xx〕92号)、《关于印发〈广安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广直委发〔20xx〕10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直委发〔20xx〕17号)等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驻村工作制度,我市38名市级领导、132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572家单位结对帮扶820个贫困村,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结对,全市每个贫困村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的“五个一”包村包户全覆盖。今年8月,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省、市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大实践,全市所有驻村干部全部按要求脱产到岗履职,在全市形成领导力量统筹、部门力量整合、干部力量集中的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立足民生,倾情帮扶。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水、电、路、田、房“五位一体”同步攻坚,全力夯实贫困村基础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就地解决和改建农户住房11xx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新修和修引水灌溉68.18千米,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自来水入户2105户;三是加强交通建设。今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便民路579.5公里;新建、改建桥梁32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五是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有效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各级帮扶单位(部门)共为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07.59万元。六是修建村级公共服务场所。修建维修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活动室13个、村级活动场所27处,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等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落实扶贫帮扶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走访、帮扶协调、长效管理等一系列扶贫帮扶机制制度。市县两级领导、机关干部参与帮扶的每个月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贫困户,深入村、户,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扶贫帮扶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一是在思想上帮扶。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二是在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助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扶。三是在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主要推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脱贫打好基础。四是在生产上帮扶。在贫困村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更好地建立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五是在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的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落实产业项目精细规划。在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第一书记带领村级干部,按照先“差”后“好”、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由所在乡镇、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扶贫规划和脱贫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做到了村村有规划、户户有计划,并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以期实现贫困村如期全部脱。
3.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按照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要求,重点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帮扶部门党组织通过与村党组织援建活动阵地、共过组织生活、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帮助820个村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举办各级培训班1060期,培训各级干部群众23100人次。
4.密切干部群众联系。各联系单位和驻村干部把“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载体,把专题教育作为“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组织广大联村联户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共促发展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全市干部职工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户家中,奔赴田间地头,感知百姓冷暖,共谋致富之策,收集村民反映民意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帮办各类实事28xx6件次,解决各类急难事1749件,开展义诊15124人次,捐送棉衣、大米、面粉、食用油、书籍、化肥等折合资金2654.8万元。各驻村干部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中,接地气、受教育、炼意志、提本领,真正使“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三)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驻村帮扶下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市委、市政府将“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双联”办、市委农办、市扶贫移民局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重点工作推进,采取“查、看、问、核”等方式重点督查。同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跟踪问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从“职责要求、吃住要求、走访要求、纪律要求”等方面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对驻村工作组及成员“工作职责、到村时间、帮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所有下派干部都能做到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认亲戚、结对子,切实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宣传惠农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贫困户年均收入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市单位(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与省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和联户干部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进展不平衡,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干部对村情户情整体把握不够全面,制定的帮扶规划和方案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发展定位还不够准确,在产业跟踪服务上,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个别牵头单位作用发挥不明显,沟通、协调等制度落实不够有力,统筹协调不够,沟通衔接不及时,配合落实还不到位,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联村与联户不协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很抓扶贫帮扶工作管理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关系,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档升级。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多向贫困村倾斜,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明确派出部门是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对驻村工作组既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更要在政治上、生活中主动关心爱护,帮助解决资金投入、物资帮扶、项目信息等问题。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和帮带指导,着力提升驻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帮扶干部的任职培训,采取组织观看电教片、邀请农村干部授课、组织帮扶干部交流讨论等方式,丰富帮扶干部农村工作技巧、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规律和特点,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抓党建、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建立帮带制度,引导乡镇党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派驻村情况的包村干部,带领帮扶干部开展工作,教授基层工作经验。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求各驻村工作组到村任职后,尽快开展走访调研,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扶贫攻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12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市政协负责xx市xxxx子镇xxxx村驻村帮扶任务,时间为期三年。为更好地完成帮扶任务,机关党委分期分批地安排政协机关干部到定点扶贫村工作。在xxxx镇和xxxx村的协调下,租用一户当地村民的房子作为驻村干部宿舍,从9月xx日正式驻村,至今年11月末,我们驻村工作队实际驻村时间达175天,全体队员精诚团结、扎实工作,严格执行政协制定的各项工作纪律,勤俭节约、高效务实,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充分利用政协组织优势,发挥个人潜能,积极争取协调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项目资金50.3万元,体育健身器材一套(14件),价值约5万元。实施工程项目4个,开工建设1个,另3个项目在做开工准备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市政协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
一是大力宣传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扶贫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紧密结合,把扶贫村打造成政协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联系点,机关干部的教育基地,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舞台。
二是在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人员上下功夫,超规格安排实职副县级领导干部任扶贫村第一书记,为完成扶贫帮困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是为驻村工作队配备一台专车,购置日常生活用品和用具,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围绕帮扶任务,扎实做好调查摸底。
围绕驻村工作队的职责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大老爷庙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展开调查摸底。利用20天的时间,通过下棚入户,走访部分村民,多次与xxxx镇主要领导和xxxx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深度交流沟通,10月10日召开了党小组长和村民组长会议,听取了村干部和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对xx村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xxxx村人口情况、土地情况、设施农业大棚发展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村两委班子人员构成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村债权债务情况、村部建设情况、困难群体情况、村村通自来水情况、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养老保险(新农保)情况。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又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和村干部会议,分析研究致贫致困的原因,提出下一步帮扶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为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研究发展思路,制定帮扶规划。
(一)、认真谋划发展思路。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要想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一是村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恢复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二是多措并举增加贫困户收入,力争达到家家都有致富项目。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实际确立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致富同时迈进的发展思路。
1、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成立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蔬菜大棚产业所需器材设备,建一个综合加工厂,主要以加工棚用棉被为主,附带其它一些大棚用品,争取达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标准。
2、在推动农民致富方面,依托当地蔬菜大棚产业基地优势,加大旧棚升级改造扶持力度,鼓励村民扩大新棚建设面积,在大棚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向阳光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加快带动村民致富。发展养殖畜牧业,以养羊为重点突破口,帮助协调贷款资金,鼓励农民增加新的致富门路。
(二)、科学制定帮扶规划。
我们遵照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突出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帮扶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当地人均收入达到1万1千元以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规划突出项目建设。规划设计了村部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道路硬化3段(4.5公里)、修建防洪堤坝一处、打2眼百米以上抗旱深水井、大田土壤改造、村内主要道路亮化工程等10个项目。
2、规划注重全面均衡发展。从抓好班子带队伍入手,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帮助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和新生力量,保障老爷庙村发展有持持续动力和后劲。
在扶植村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抓好设施农业发展,在大棚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实现设施的持续稳定生产和提质增效。二是促进养殖畜牧业发展,帮助村民提高发展养殖畜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村办加工企业。
在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修建村部,改善办公条件。二是修建文化广场,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三是帮助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村组内主干路实现水泥混凝土硬化。四是修建一段防洪堤坝。
在帮助困难群体方面,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特困户,同镇领导、村干部一起同心协力,对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现状。
四、争取资金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20xx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在市政协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发挥政协组织优势,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物资,截至目前,共争取项目资金50.3万元,体育健身器材(14件)一套,价值约5万元。实施工程项目4个,开工建设1个,另3个项目在做开工准备工作。
1、村部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今年初,根据xx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村部建设要按照“七站一室”不低于233平方米的标准实施。市政协领导在市委组织部争取到10万元组织经费,仅靠这点钱建村部无法完成任务。村党支部经过多次反复研究,最终采取了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村部建设的方案,村部设计为两层带地下室共计699平方米,一层和地下室由当地村民xx出资建,使用权30年,且每年向村委会交元租金,产权归村委会所有。xx用一层和地下室建厂经营,雇佣当地农民工50人,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可谓是两全其美、互惠互利。村委会出资建第2层加楼梯共计285平米,按每平米1200元计算,需资金342000元,经多方努力,xxxx镇给10万元建设经费,xx市组织部给8万,资金缺口62000元,所用资金全部由xx垫付。目前,该工程已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10月份市政协出资1、3万元为村部会议室配备了桌椅、书橱、液晶电视,使其会议室达到了标准。
2、村内道路硬化项目进展情况。xxxx村片多面广,全村由7个自然屯组成,间隔跨度较大,街道弯曲狭窄,村民出行路和大田作业路都是泥土路,我们采取了分期、分段硬化泥土路的方法,规划设计了连接大庙组和小庙组之间泥土路硬化项目。村委会组织路基筹资筹劳,驻村工作队多次往返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最后争取到1.12公里奖补资金23.3万元。该项目现已实施完成。
3、修建防洪堤坝项目进展情况。xx组南大渠防洪坝为河滩地改造时修筑的泥土坝,经多年雨水冲刷后成为险工险段,直接威胁近300亩农田,规划用石头水泥砌成防洪堤坝200延长米。驻村工作队在xxxx镇水利站的配合下,向xx市水利局、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又督促xx市水利局、财政局向xx市水利局、财政局上报申请报告。经不懈努力争取到市水利农水资金15万元,资金指标已下达,待xx市水利局勘验核准后,即可操作施工。
4、村民文化活动广场项目进展情况。由于村集体无任何土地,要想建文化广场,必须从村民手中征地,那样势必增加成本。经村委会研究讨论后,决定该工程与村部建设同步进行,在村部院子里按照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要求,建设文化活动广场,硬化路面并铺彩砖,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建成功能完备的服务村民、保障村民健身娱乐的场所。目前,该项目在做工程预算,需建设资金10万元,经与市财政有关部门协商后,可向xx市财政局打报告申请。市体育局已安排体育健身器材一套,待广场硬化后即可安装使用。
五、雪中送炭,用“心”帮扶。
自去年9月xx日正式驻村以来,政协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遭受火灾的村民王金华申请救助资金,送科技下乡,做到了村里的事就是我们政协机关的事,村民的.事当做自己家的事来办,真正用“心”来帮扶,密切了干群关系,同时,也解决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最后1公里问题。
1、送温暖、献爱心,慰问困难群体。春节前夕,政协领导带队深入到特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分别为2户特困户送上1000元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另为8户困难户送去1袋米、1袋面和1桶油,9月份工作队和村委班子一起通过走访,确定了48户贫困户,作为市政协党员干部的帮扶对子。最近市政协机关党委还组织职工为贫困村捐赠衣物200余件,让困难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
2、动真情、伸援手,救助受灾群众。3月13日,村民王xx家中发生火灾,所有财产全部烧光,王xx被严重烧伤住院,十分悲惨,老婆孩子暂时寄宿在亲戚家中。驻村工作队得知消息后马上与村干部研究具体帮扶措施,组织临时救助,并及时向政协领导汇报情况,并向市民政部门提出帮助请求。市民政局给予大力支持,3月23日下午即解决2万元救济款,工作队连夜送往王xx手中,当接过救济款时王xx泪如雨下,连说谢谢党,谢谢政府。
3、送知识、送文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针对当地农民普遍存在缺乏农业科技知识的现象,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组织市科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5月18日,科教文卫体委协调市科协,挑选了农业种植专家、畜牧养殖专家,携带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畜牧养殖等专业科技图书600本,深入到大老爷庙村免费发放,专家面对面解答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的热情空前高涨,600本图书一发而空。
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驻村干部形象。
1、制定严格的驻村工作纪律,树立良好的驻村干部形象。我们制了严格的驻村工作纪律:不准参与地方赌博、不准单独与年轻女性来往、不准到老百姓家吃喝、不准拿群众东西、不准单独到驻村地点、不准向群众借钱、不准大吃大喝、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在村内工作和平时在单位一样的作息时间,第一书记带头执行驻村工作纪律,自觉接受驻村队员和群众的监督,没有任何违反纪律的现象发生。
2、攻坚克南,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我们克服了农村生活艰苦单调的不利因素,自己烧炕,自己做饭,发扬我党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坚守在扶贫工作第一线。我们克服了没有扶贫经验,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搞调研、做规划、跑项目,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驻村以来,往返朝阳100多次,行程2万多公里,安全无事故。
七、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有些调查研究工作有死角,有些工作还没做到位,需要下一步完善。
2、吃苦耐劳、扎根农村的思想意志有波动,有时有畏难情绪。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步伐,在省扶贫资金到位后,即可实施畜牧养殖或其它生产项目,力争明年初见成效。
2、加大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对项目招标的管理力度,尽快成立以四官营子镇主要领导为组长,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招标领导小组,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篇13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我局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色村脱贫目标,落实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色村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实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1、按照市、乡脱贫攻坚要求做好帮扶工作,把三个落实做到实处。一是落实责任,招商局负责69户贫困户,都对应有帮扶干部进行帮扶,按照市扶贫办和洼堤乡部署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帮扶干部对自己帮扶户进行档案整理、入户宣传、慰问等,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落实措施,招商局要求单位帮扶干部要对自己的贫困户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贫困户能享受的政策和补贴一定要第一时间为其办理,同时根据每户的情况进行个性帮扶,介绍务工、协助就医等;三是任务落实,在帮扶过程中,严格按照市扶分办、洼堤乡要求开展工作,任务下达后,全员及时到村,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产业扶贫,一是通过20xx年菜单式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很多贫困养殖业已发展壮大,大大增加其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途径,大大降低光靠种植业因灾年造成的收入不稳定的风险;二是利用招商局的职能优势,下大力气为色村引进招商项目,通过前期调研及实地考察,在众多项目中选择了最适合色村发展的光伏产业项目进行招商,目前项目用地已确定(色村二组),拟建设100KW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与多家进行洽谈,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每年为色村提供11万扶贫资金,提供少量就业岗位,并可以与色村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因户施策。招商局在帮扶的过程中,根据每户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帮扶,一是对于家里土地少但有剩余劳动力的,介绍处出务工,目前介绍多人前往海拉尔、北京等地务工,让每户每年能增加3万元以上收入;二是对因病致贫的,及时为其联系医院就治,并全程为其办理各项手续,其中,张贵福的妻子因患尿毒症,每月透析费用高,我单位及时联系乡村领导并协调民政局等部门,为其办理低保开通绿色通道,短短两天就为其办理了低保,大大除低了透析费用;三是对于思想波动大的,有一部分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问题,在主观上没有去致富的能动力,积极性差,我们就通过频繁的入户进行开导,并宣传国家扶贫的政策,让其主观上改变“等、靠、要”思想。
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看法
在脱贫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户思想还相对落后,因为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对自己为什么贫穷没有正确的认识,这还是需要我们帮扶干部,要多入户,多与老百姓交流、沟通,与他们做朋友,扶贫先扶志,思想的转变,才能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对其脱贫致富也会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