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自查报告制度
重庆万州友好医院
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一、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看是否符合,有无漏报、迟报现象。
二、查登记本、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写完整,清楚,及时。
三、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奖惩
第二篇:传染病自查报告
锹峪卫生院传染病自查报告
为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水平,切实把疫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院于11月30日对2014年第四季度疫情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为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使用情况、化验室登记情况、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自查结果如下:
一、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
第四季度我院共计报告各类传染病1例, 水痘 1 例。所有传染病病人均及时进行了报告,无迟、漏报现象。报告的所有病例均登记了科室内传染病登记簿,登记内容与报告内容相符,无差错现象。报告的病例均可在化验室及放射科查找到登记,无诊断不符现象。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有项目不完整现象。
二、门诊日志的使用情况:抽查各临床科室门诊处方各5张,核对相应医生使用的门诊日志,计算出门诊日志登记使用率。从抽查结果可以看出我院门诊日志登记情况较好,使用率及相符率均为 100%。
三、化验室的登记情况:使用了符合上级规定的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送检诊断、检查结果、送检医生等内容的门诊检验登记簿。
四、网络直报录入情况
本次自查时段内,共收到纸质传染病报告卡1份,随机抽查其中卡片1张,与网络直报系统相核对,录入1张,录入率为100%。
五、分析
1、门诊登记情况,基本项目、登记完整、登记符合。
2、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和准确性。
3、网络直报录入与传染病报告卡一致。
4、全科在本次自查阶段中疫情报告管理规范,门诊登记规范。
六、奖惩建议
各科室登记完整、规范,传染病报告准确、及时,报告率为100%,建议给予通报表扬。
通过本次自查,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基本理顺,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出,并令其马上给予改正。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确保传染病不漏报、不迟报、不谎报。为做好我院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了基础。
锹峪卫生院
单位负责人签字:
2014年12月2日
第三篇:传染病自查报告
传染病自查报告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我们对我院传染病管理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机构
领导对我站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副站长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疫情保密制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科工作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传染病管理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12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于24小时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
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保健科,各登记本均已逐项详细填写,便于查询。
各门诊日志,每月统计一次,于26号前将统计数目送保健科,保健科由专人负责统计,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每年5月、9月接受岳麓区防疫站或市防疫站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分别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导。保健科负责疫情的医师,随时进行了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各科室医师做好疫情报告。每月对肠道门诊及有关科室进行检查,核对疫情一次,将查对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每月2号以前,将肠道门诊上月的月报表和疫情检查月报表一起送岳麓区防疫站。业务院长、保健科主任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表扬、奖励:
1、疫情管理做到四有:①有领导分管;②有专人负责;③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报告、检查、奖惩等);④有传染病及疫情访视等的登记制度。
2、疫情报告做到三不: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合格率达100%。
4、疫情月、年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全面、报告率达100%。
5、处理疫情及时,疫访登记记录详细、完整、个案调查填写真实、归档及时,访视率达100%。
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制度,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对学校危害的程度给予惩罚:
1、违法行为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2、改进不力,继续违犯者,除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外,给予罚款,罚款数额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扣除当月奖金的20~50%。
3、行政处分: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给予当事人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4、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造成甲类传染病、爱滋病、肺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及乙、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者,追究法律责任。
七、重大传染病管理
医院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制订了处置予案,成立了医疗急救小组并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必要时可立即启动予案,如2004年的水污染事件,我们发现疫情后果断地启动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案,采取了有力措施,使疫情及时得到了控制。
八、消毒管理
医院成立了以门诊主任和护士长牵头的消毒管理,与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和科室部门的台面以及医务人员的进行,保证了消毒效果。
九、传染病管理措施
医院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到管理与发展计划。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等项目。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采取了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每年在新生如学时对全体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甲肝、乙肝疫苗注射,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组织了对整个社区群体流感、麻疹、结核、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等疾病的预防接种。
对于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在本院进行隔离留观,确诊以后通过正规途径,转入对口医院。根据传染病予警情况,暑假对疫区来的学生进行了“二号病”、“疟疾”等疾病预防药的发放。
十、科普宣传
我院由防保站主办传染病宣传板报,每年6~8期,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十一、不足之处
1、人员学习不够;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3、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南门坝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1年12月10日
县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专项自查情况报告 ***县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自查情况报告 文章作者:fxcdc2003 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7月7日10:37 根据鄂卫发电[2005]3号“关于开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和省卫厅转发《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县组成检查组于2009年3月16日对我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房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设立情况及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成绩与问题
1、感染性疾病职能科室设置:该医院新建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与病房按照《湖北省传染病医院门诊病区建设标准试行》鄂卫发[2004]12号的规定进行选址和设置,目前己进入施工完工阶段,预计2009年5月交付启用。医院现有的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己相对独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对外标识、医疗设备、设施、分区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医院门诊己设有相对独立的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具备基本的医疗设备,但存在着标识不规范、不专一;内部结构布局不合理,分区不清楚,不符合医院感染与控制要求;防护设备和设施不够齐全等。如无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没有各自独立的侯诊区、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门诊连必备的消毒物品也没有等。
2、专项制度的完善:医院己建立有与院感、传管、传染病防治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尚没有按照鄂卫函[2004]466号文件要求建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3、相关人员职责的建立:医院防保科己建立有与传管相关的职责,但尚没有按照鄂卫函[2004]466号文件要求分别建立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护士、卫生员的专项职责。
4、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医院开展过对艾滋病、结核病、传染病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全员培训,但尚没有按照鄂卫函[2004]466号文件要求开展对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条例》、部门规章、感染性疾病工作制度、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处置、防护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5、传染病处置演练:相关医务人员虽具备的一定的传染病应急处置知识,但尚没有按照鄂卫函[2004]466号文件要求开展实战演练。
二、建议 根据鄂卫发电[2005]3号文件要求,省卫生厅将于3月下旬组织对二级以上医院的抽查因此建议该医院:
1、加强对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建设的领导,组织专班,专题研究,尽快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组织对鄂卫发电[2005]3号文件、鄂卫函[2004]466号文件的学习,领会其文件精神实质。
3、严格按照鄂卫函[2004]466号文件要求内容从软件到硬件逐条改进和完善。二00五年三月十六日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自查报告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和高发季节,易引起局部爆发流行。为确保学校学生正常学习秩序,防止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在学校、医领导的督导下,对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自查。
1、立校医院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及 医疗小组,并明确其职责。
2、医院传染病及突发事件报告程序及疫情报告制度。
制定传染病爆发的应急措施,传染病预防及接种措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政策。
3、准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用药、备品。
4、制定防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和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工作预案。
5、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使广大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方法,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长春理工大学医院
2006年5月10日
西南财经大学医院传染病自查报告 按照工作计划安排,预防保健科于6月27日对医院各部门进行了传染病工作自查,检查重点为门诊日志等级情况、传染病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卡情况、传染病病人管理情况、发热门诊物资准备情况、腹泻门诊物资准备情况、发热门诊登记情况、腹泻门诊登记情况,检查发现我院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总体较好,各科室登记较为规范。
建议及意见:
1、进一步加强门诊登记工作,不得缺项、漏项。
2、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做好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工作。●西南财经大学医院疾病监测情况报告
一、发病概况
根据我校两校区疾病监测点报告数据统计,09年6月我校两校区共报告门诊就诊人数5016人,发热病人数160人,腹泻病人数114人,报告传染病5例,1例疑似肺结核,1例细菌性痢疾,1例流行性腮腺炎,2例水痘,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二、疾病监测分析 1、6月门诊人数与5月基本持平,两校区发热病人数、腹泻病人数无明显增加。
2、6月共诊断水痘2例,疑似肺结核1例,细菌性痢疾1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3、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与防控,我校未出现有不名原因发热现象。
三、工作建议及要求
(一)天气渐热,各临床科室应加强腹泻门诊,做好各项登记,发现有两例或两例以上同食同病现象,应立刻报告预防保健科。
(二)各临床科室应继续做好发热门诊监控工作,做好医学观察学生每日的健康监测工作。
(三)临近假期,各部门应进一步做好肠道与发热门诊的监测工作。
安全工作 1、6月16日,后勤服务总公司对一食堂过期的消防器材进行更换,确保消防设备设施配置有效。
2、6月17日、18日,后勤服务总公司对分别对光华、柳林两校区校园内的食堂、商场、超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要求商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3、6月28日、29日,后勤服务总公司对校内外出租铺面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并要求商家做好夏季消防安全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平安。
第四篇:传染病相关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凡是卫生医务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并进行传染病报告和做好疫情记录。
4.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在6小时内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
5.对在传染病报告中不按规定报告,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责任报告人和责任报告单位,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做到措施落实,任务到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二、坚持每月工作自查和半年、年终自查,结合平时随时检查。要有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要分清责任,谁出问题谁承担。
三、对在工作中责任心强,认真负责,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尽到自身职责且成绩突出者,经单位检查核实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对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没有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举行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职责,发生传染病迟报、漏报、瞒报、谎报和不认真书写门诊日志等失职行为者,经单位查处后给予一定的惩罚,构成犯罪的,由上级部门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在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中进行的检查奖励和惩罚应有记录。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每天24小时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
2.每天要有专人到各科室收传染病报告卡。
3.每天要指定专人进行传染病直报工作。
4.双休日、节假日要有人值班,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5.随时检查电脑网络是否正常运行开通。
6.每天的传染病直报后,要有记录,并登记在案。
医院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暂挂医务科)。
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市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检查登记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职务的检验人员发现甲类、乙类、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部规定的时间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为此特制定传染病检验登记制度。
1.科内成立传染病检验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
2.常规化验室作好肠道门诊、性病检验结果登记。
3.生化室做好甲肝、乙肝、结核病检验结果的登记。
4.细菌室定期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一次性空针、消毒物品的登记与检测。
5.各种传染病检验结果登记要认真填写,项目要求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漏项。
传染病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地控制疫情,消毒是切断传染病途径的重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就地隔离、消毒。
3.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4.工作人员进病房或门诊前,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接触病员后应立即洗手。
5.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
6.传染病员所住房间,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具、被单,碗筷等用具须经过严格消毒再用。
传染病隔离制度
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
2.凡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送入隔离室就地隔离,然后将患者送入传染病医院,并认真做好病员排泄物、分泌物、衣物、用具和其它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
3.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4.隔离病员要加强管理,符合隔离要求的要加以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大蔓延。
预检分诊制度
1.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简单了解就诊病人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他病人或体温<38℃的引导到挂号室和普通门诊。
2.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生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3.普通门诊医生结合病人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立即电话通知导医,在对病人采取一级防护的情况下分诊到发热门诊。
4.发热门诊医生还需详细记录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址。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检查,尽快作出临床诊断。
5.发热门诊医生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报告院办公室,由专家诊疗小组会诊,确诊传染病病人由医院传染病专用车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排除传染病的可以转到普通门诊就诊。不能够及时诊断的送隔离观察室观察。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凡门诊发热病人(≥38℃),由发热门诊护士给予戴十二层棉纱口罩、免挂号费带到发热门诊就医。
2.接诊医生必须常规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常规体检,常规X光胸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并认真填写“发热门诊日志登记表”,按法定程序进行零病例报告制度。
3.抽血检查在发热门诊内进行,X光胸片由发热门诊护士护送,交费取药,由护士代办代送。
4.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处方用药不得超过3天。
5.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不得漏诊。否则,将按照《职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6.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一定要按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做好个人防护。
发热门诊消毒制度
1.发热门诊门口有醒目标志。内分污染区(诊室、观察室、化验室)、相对洁净区(治疗室)。各区有流动水洗手和手消毒设施。
2.医务人员执行一级防护。检验室人员执行二级防护。
3.给进入该区就诊的病人及其家属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病人在观察室观察治疗时要限制陪伴和探视人数,探视及陪伴者要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带防护口罩进入。病人在诊断前不得外出。
4.医生手的消毒:每接触一位患者后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及肠道门诊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凡在肠道门诊或急诊室发现的急性腹泻病人,要求统一做好肠道门诊腹泻病人专册登记,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楚。
3.凡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的急性腹泻病人应立即就地隔离,要求使用专用厕所,并对其排泄物和分泌物经消毒处理后统一排放。
4.对符合隔离要求的腹泻病人应随时加强对其排泄物及其用物的消毒处理工作。隔离病员离开后,应立即对室内环境及其所有用物严格终末消毒处理后备用。
5.肠道门诊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6.肠道门诊要每月定时收集、统计腹泻病人登记数和腹泻病人检索数,做好统计报表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做好年终工作总结。
腹泻病隔离制度
1.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疑似、带菌者或确诊甲类病人及时上报,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2.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要进行随时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
4.带菌者按病人隔离治疗五天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5.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传染病培训制度
1、要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传染病控制措施。
3、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要按时接受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
4、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要按时接受本级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
5、传染病预防控制人员要努力进行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6、新上岗人员在岗前必须参加培训,成绩合格后方可上岗。
医院感染制度 医院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相应科室要有医院感染负责人员 领导小组要制定控制医院感染规则及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并组织实施 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或学术交流 加强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包括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的报告与控制等 6 加强医院的消毒灭菌与隔离 加强消毒药械的管理,对保管和使用人员要进行培训、学习8 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实行统一进 购,专人管理,用后销毁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作到正确使用 加强医院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包括门诊、急诊、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应室等 加强医院污物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并无害化处理
第五篇:传染病各种制度
目录
附件
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2、疾病控制科(防保所)工作制度
3、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5、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6、传染病疫情直报员工作职责
7、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
8、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9、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10、传染病登记和转诊制度
11、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14、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5、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16、死因登记信息自查制度
附件1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2 疾病控制科(防保所)工作制度
1、疾病预防控制科(防保所)具体承担医院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检查职能,负责组织院内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具体包括:传染病、地方病监测与防治、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调查、卫生应急处置,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
2、疾病预防控制科(防保所)在县卫生局领导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3、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地方病监测与防治、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等相关知识。
4、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实现与机构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连接。
5、定期到各相关科室、村卫生室搜集相关信息,如:出入院登记信息,传染病报告卡,地方病、传染病、慢性病等相关疾病发病、诊疗、随访、转归等信息,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并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卫生局。
6、定期检查各相关科室、村卫生室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指导。附件3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附件4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附件5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归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附件6 传染病疫情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Ⅲ 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附件7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不定期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基本知识、诊断标准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附件8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自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传染病管理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附件9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传染病管理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附件10
传染病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传染病管理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将病例转到本院的传染病科。
附件11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附件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
2、用户应在运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杀毒;禁止在运行本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运行含有病毒、恶意代码、木马的程序或运行黑客程序及进行黑客操作。
3、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4、用户严格按分配的帐号登录网络直报系统,查询和维护权限范围内的信息,任何人不得超越权限擅自修改和删除系统中的共享数据和文件。如发现自己录入的数据及权限有误,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报告。
5、原用户调离网络直报岗位时,要注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原用户帐号停用,但不可随意删除, 待原账号信息修改后,方可继续使用。
6、网络直报系统使用人员未经县疾病预防控中心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用户如发现账号信息泄露,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在查明情况前,应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同时对该账号所报数据进行核查。待确认没有造成对报告数据的破坏后,修改密码,恢复该账号的报告权限,同时进行书面记录。附件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传染病管理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附件14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3、制定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的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相关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15 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附件16
死因登记信息自查制度
1、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的自查由“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死亡病例时,应及时、规范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3、死因登记信息报告管理科室负责人员每日1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4、外,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5、院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院内死因登记信息漏报、迟报检查。
6、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漏报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情况,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奖惩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