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分类防治自查报告
传染病分类防治自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分类防治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加强我院传染病分类防治工作,提升我院卫生应急能力,根据《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院对全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1、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医院成立有传染病自查小组,自查成员由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及预防控制科负责人组成。自查组成员严格按照我院传染病自查制度开展工作;成立重大传染病后勤保障组,具体负责各类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各种治疗药物、诊疗设备、车辆等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制度健全
医院制定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消毒制度、传染病隔离制度、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制度、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办法等。做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通知精神,我院认真开展预防传染病工作,现将我院传染病工作自查情况汇总
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认真落实上级预防传染病有关会议、通知精神,做到上行下达,不折不扣。我院根据情况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制定了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朱兰,副组长:李红群,成员:王华清、黄贯松、罗巡、吕兴涛、罗桂芝及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对各项应急工作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及时监督落实,切实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转诊、”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检查落实。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在我院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时,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上报,并做好记录。
2、建立和加强检查制度。首先检查有无发热现象和其他异常症状,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并作检查记录和疾病记录。
3、进一步做好社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防止传染病蔓延。
4、加强我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定消毒隔离制度,社区所有需要消毒场所都要专人负责。
三、人员职责
从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对疾病预防控制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及新入职医务人员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我们医院也存在个别医生对传染病工作重视不够,门诊日志填写不规范,病人未使用身份证挂号,病人信息收集不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不能满足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需求等。我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加大监管力度,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卡片填写质量及门诊日志登记、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和放射科异常结果反馈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杜绝传染病漏报。疾病预防控制科加强传染病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报高时限,诊断后及时、准确填卡上报,确保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性、
第二篇:传染病分类防治监督检查汇总
南阳市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检查院感方面有关问题汇总
我组共监督检查了个单位,现将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共性问题: 一、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1、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及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不规范,对就诊病人及从事传染病诊治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预检分诊工作流于形式;
2、大部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按照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未按规定进行存放;
3、消毒产品的使用欠规范,有部分医护人员不清楚消毒产品的有效使用期限,有部分消毒产品进货验收存在索证不全的现象;
4、抽查各院重点科室,均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消毒及灭菌物品存放欠规范的情况;
5、各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欠规范,暂存设施和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袋的包装及包外如何标示不清楚。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各CDC均按规定开展消毒灭菌工作,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开展不理想;
2、对消毒产品的管理欠规范,部分消毒产品索证不全;
3、大部分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消毒隔离意识淡漠,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
4、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未规范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袋移作他用,医疗废物转运工具清洁消毒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医疗废物袋的包装及包外需要标示内容。
三、诊所
1、对消毒产品索证不全;
2、相关人员不清楚消毒产品的规范使用方法;
3、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施配置不到位,无相应的手卫生设施设备;
4、不清楚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相关防控措施;
5、无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
第三篇: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了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翟忠林(院长)副组长:戚秀清(副院长)张玉江(副院长)
成 员: 栾悦 刘丹苹 赵军 崔红军 陈丽 于军慧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 病,以及食物中毒。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防保科及分管业务副院长报告,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确诊。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医院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区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所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
六、在门诊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咨询,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医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镇、学校、乡村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 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八、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九、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东港孤山中医院
第四篇:传染病分类及报告
传染病
(一)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三)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国家卫生部已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参照乙类管理。
第五篇:传染病第四季度自查报告
三板桥镇卫生院2010年第四季度
传染病自查报告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镇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镇人民的健康,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使我镇的传染病管理纳入正规,我们对我院传染病管理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机构
院领导对全镇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防保组长为组长、副组长,院职工主要成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具体工作
(一)、发病概况
根据我院监测报告数据统计,全年报告传染病4例,1例其它疾病,2例水痘,1例细菌性痢疾,已作传染病登记、网络直报并报县CDC,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二)、疾病监测分析
1、本季度门诊人数基本持平,发热病人数、腹泻病人数无明显增加。
2、本季度共诊断水痘1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六、不足之处
1、人员学习不够;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3、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板桥镇卫生院
201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