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财政局长近五年以来个人工作总结
自2011年8月起,我被任命为县财政局局长。五年来,我与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带领系统干部职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政府决定、决议,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尽职尽责。在我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机关管理日益规范,工作作风显著改善,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县级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做出了一些成绩,多年来个人连年被考核为优秀,并获得嘉奖、三等功等奖励。局班子连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领导集体”,局机关自2011以来连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他综合和单项工作每年有20余项获上级表彰奖励。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和成绩:
一、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养
几年来,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解决好财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谋求全县财政新发展,始终着力于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驾驭能力上下功夫。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着力在把握思想体系上下功夫,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作文章,把学习理论与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二是注重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不断开拓理财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理论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与此同时,注重把勤于学习与勇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财政调研,学有所思,学以致用。三是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以党的纪律和党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与县委保持一致,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精神和决议上去,把自身工作融入到县委政府关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中来,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
二、围绕经济目标,切实加强税收征管
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年度经济目标,一是努力克服影
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认真落实“一财两税”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实施有效监控,及时掌握税源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密切关注烟草、电力、矿冶等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努力增强财政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大税收征收和稽查力度,堵塞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大非税收入征收力度,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局,不断改进完善征管方式,全面实施电子化票据征收管理,2008至2012年(预计数),实现非税收入分别为8781、9643、12132、16216、16310万元,年均增长1882.25万元,2012年比2007年的4798万元净增240%;三是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2008至2012年(预计数)分别为8.19、10.55、13.88、18.08、22.70亿元,年均增长3.63亿元。
(二)围绕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五年来,县财政局始终把改革与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一是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县对乡(镇)财政收入激励机制实施办法以及县对乡(镇)“十二五”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乡镇税收征收管理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从而推进区域协调及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按照“七统一”(统一归口管理、统一拨付程序、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拨付凭证、统一账务查询资金)的要求,清理整顿县、乡财政专户,搭建监管平台,构筑计算机网络,建立规范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从制度上解决预算单位多头设置账户、财政资金分散收付、逐级下拨、层层滞留等问题,县、乡财政专户从181个(县67个,乡114个)清理压缩为133个(县49个,乡84个),从机制上解决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的现象,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管理改革,实行“阳光”政务消费;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强化采购监管与执行的分离;四是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认真清理整顿各种收费和基金,依托现代科技支撑,加强收入稽查和专项检查,遏制收入漏洞,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五是健全机制,强化资金运行安全。先后制定出台《财政预算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大额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公务接待费用集体审批制度》、《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不断规范财政资金收支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经过对原驻昆办明通路
51号、原县木材公司等管理的国有资产认真清理、界定,并对无争议的10套房屋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拍卖,成交金额达581万元,超评估价211万元,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增值;六是强化行政绩效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文件、庆典、论坛、考察等方面的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创新管理,改进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效的政府机关,为财政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围绕党建创建,树立良好财政形象
五年来,局党委始终坚持抓实党建不敷衍,紧跟形势发展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一是抓学习,强素质,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鼓励自学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方式,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模式,先后邀请省财大、市财校、县纪委、县检察院等教授和领导到我局进行业务和法律知识的专题讲座,先后选送
14批次79名党员干部到各类高校培训,其中:7人到清华大学,1人到中国人民大学,5人到西南财经大学,16人到省财经大学,50人到曲靖财校;在采取支部会议、职工大会和邀请党校老师上党课、讲党史以及唱红歌、全民健身、知识竞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红色展馆、水城扩红台、娜姑小江重走长征路以及到娜姑、迤车、大海基层财政所参观和体验生活等特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是抓管理,严规范,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重教育、严管理,队伍形象逐步提升;以打造效能机关、构建和谐财政为主题,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热情服务意识、勤政廉洁意识和发扬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健全完善财政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细化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力打造“阳光财政”;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强化源头防腐,努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10年被市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县委授予局党委和机关一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单位并被省委确定为省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抓服务,重实效,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局党委始终把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作为机关党建工作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突破口,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要求,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立足点,着力打造和谐型机关;以提供优质服务为落脚点,着力打造服务型机关;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着力点,着力打造效能型机关的立足“五点”着力打造“五型”机关建设;以强化廉洁从政,改进机关作风,树立财政良好形象为党建目标;
2011年市财政局授予局机关先进集体称号,在每年的社会评价中考评均被评为一等奖;四是抓带动,搭平台,和谐机关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党建创建中的纽带作用,本着“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积极开展对孤独人员等扶贫帮困、义务献血、组织职工登山、拔河和开展职工子女传承“蓝丝带”知感恩、奖励成绩突出的高考、中考职工子女和开展离退休老年人门球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狠抓“四群”教育和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和谐机关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五是抓硬件,强监管,财政网底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所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五年来,紧紧抓住财政系统加强“两基”建设的有利机遇,克服经费紧张和建设用地等困难,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先后建盖了上村、马路、娜姑、迤车和大海财政所综合业务用房,基层财政所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强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协调发展,相互推进,财政网底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娜姑、待补和马路、雨碌、矿山等财政所先后被市财政局授予创先争优三级联创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称号。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收支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刚性支出大,资金筹集难;二是思想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工作执行力、办事质量不高;三是一些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助力“三农”,支持城乡统筹发展
不断加大城乡区域发展投入力度,1-9月,全县农林水支出44525万元;2016年全县共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8个,计划投入财政奖补资金2061万元,目前已完成奖补项目117个,占年度计划的85%。争取老区项目资金1478万元,建设15个革命老区项目,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稳步开展,拨付保费补贴
457万元,因灾赔付737万元。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争取省市专项资金616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向上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2000万元、八小水利工程提升资金2798万元。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个,投入资金达3204万元。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1-9月份,通过“一卡通”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4700万元(含2015年未发放农业三项补贴),涉及27大类47个补贴项目,63.1万人次受益,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大投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
向上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积极统筹配套资金,加大对大气污染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一是扎实推进黄标车提前淘汰财政奖补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淘汰黄标车613辆,发放奖补资金621.66万元,县财政投入404万元;二是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55万元,专项支持城区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工作。三是及时拨付354万元用于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四是安排46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美好乡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六)深化改革,理财水平逐步提升
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全面推进依法理财,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一是根据人代会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严格遵循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完善资金支付手续,序时拨付财政资金。二是加强对接沟通,根据财政预算、项目进度、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加快支付进度。三是对于没有预算的项目一律不予支付,严禁超预算拨款,对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通过预备费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予以解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2016年1-9月,已到位债券资金65969万元,其中第一批定向债券资金1912万元、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16008万元,第二批公开发行置换债券资金25540万元和新增债券资金22509万元。置换债券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有效缓解我县筹资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为防范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置换债券资金4346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各债务单位用于置换一类债务;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报人大常委会审议,将新增债券资金22509万元,投入普通公路建设6444万元,投入粮长门水库建设5827万元,投入安置房等项目建设4147万元,投入市政建设2866万元,投入无量溪河建设1775万元,投入机电学校1450万元,目前新增债券资金已全部拨付到相关单位投入项目建设。积极盘活存量资金。1-9月,累计盘活资金8100万元,将其中5200万元调整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同类项目,2900万元统筹用于民生工程项目配套及环境卫生等领域。财政资金实现全面保值增值。与各商业银行协商签订现金管理服务协议,依托财政在银行开立的单位结算账户,实行人民币协定存款优惠利率,较银行普通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幅达
200%以上,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收益。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2016年,根据省厅统一部署,于7月底顺利完成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是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精神,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现代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扶贫开发特色县”和县委命名我局“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目标和要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我县财政跨越式发展。
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
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年增长15%以上。
财政预算实现“五个导向”,即:科学导向、绩效导向、透明导向、民主导向、法制导向。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实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为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从以下几方面扎实做好工作:
(一)以培植财源为重点,着力打造发展型财政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依法理财方面: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范围。突出对预算管理监督的重点,切实加强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围绕预算编制的基础准备、定额确定、收入测算、项目确定、收支平衡等内容,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对收入征缴、支出审核、资金拨付等环节实施全面的监督。增强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代会通过的财政预算,除政策性或突发性增支因素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得追加。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健全基础管理、合理定员定额标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完善预算决策机制等措施,提高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现财政资金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建立透明预算制度。继续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力度,建立和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加强预算平衡和执行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完善预算执行工作机制,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政府绩效、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工作机制。
2、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方面:建立健全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严格减免税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非税收入足额入库。强化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通过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实现政府税收和非税收入的统筹安排。加强票据管理,规范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检查及其他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客观看待收入增幅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重点,在“做大和做实”上下功夫。认真执行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克服虚高、虚增等速度情节,注重增速和质量、效益同步,防止收过头税、乱收费;加强收入预测和执行分析,通过简政放权、减费降税,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顺应经济发展周期。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美丽广德建设方面: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构建财政事权清晰、服务社会公共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加大对农业、社保、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等公共民生领域的投入。坚持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提高财政对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三公”经费管理,落实厉行节约规定,勤俭廉洁促发展。建立和完善存量资金定期清理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力推进美丽广德建设。
4、完善财政监督管理体系方面:强化新型的财政监管体系,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根据《预算法》、《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范,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指导和帮助部门、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流程,合理设置财务岗位,完善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互相牵制,彼此监督,实现有效约束。
5、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严格政府举债审核审批和资金用途。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债务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保证资金安全,确保政府性债务保持在合理区间。
6、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优化结构”,突出民生财政建设导向,保障民生需求和重点项目支出。树立正确的民生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雪中送炭,突出绩效,共建共享”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创新财政民生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义务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7、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本着“健全机制、整体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8、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方面:认真谋划,部门协同,形成合力,积极做好项目的向上争取工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运用PPP模式吸附各种社会资金,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全县经济稳定增长。
三、2020年工作安排
1、狠抓财源建设,力争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注重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加强财税沟通配合,加大协调调度力度,细化征管举措,确保应收尽收;充分利用产业优惠政策,抓好主导产业扶持和总部经济引进,培植新增财源。
2、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强化支出预算管理,规范人员和部门经费供给政策,切实保障部门合理的基本支出需要,严格部门预算追加;继续实行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坚持把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分配、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推动预算管理关口前移,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编报的有效融合,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导向作用。
3、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公务卡使用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现金支付,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新增债务,严格举借用途,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建立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常态机制,定期对财政结余资金特别是部门结余资金进行清理收回,纳入总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在教育、卫生、养老、社区管理等领域拓展多层次、多种类、多内容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民生福祉。
4、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始终做到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资金优先调度,细化后续管护政策措施,确保民生项目持久发挥效益;注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注重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5、关注财税改革,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国家将继续出台相关财税改革方案,财税体制变动较大。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研究,会同税务部门,在吃透财税改革精神的基础上,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改革的最大红利。
6、加强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财政队伍。把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财政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财政工作清正、财政作风清明、财政干部清廉;健全长效学习机制,全面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使财政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财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财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