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安全意识这个话题,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企业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享一下祁有红老师在《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一书中的一则故事。话说祁老师有一位中科院的朋友准备买车,也许是朋友本人长期从事数理分析的缘故,在日系汽车发生大批量召回以后,朋友就收集了一大堆欧美和日本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指标的数据,来征求祁老师的专业意见。祁老师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这些数据对你完全没有意义!他瞪大眼睛看着祁老师:难道人命关天的安全不重要?
其实,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销售的汽车,都是经过国家检验,达到基本安全标准的。美国人早就出过一本书,叫《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也可以说,任何车辆都不安全。你调查一下,全国有多少人不系安全带?有多少人喝了酒还坚持开车?又有多少人见前面没有车,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踩油门?等等安全陋习!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那么,有多少气囊管用?什么样的安全配置够你“消费”?
这就是安全意识问题。我们工作中的“三违”。绝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规章,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这就属于安全意识淡薄。在生活中,闯红灯的人,不走天桥的人,不是不知道红绿灯的含义,不是不知道天桥的用途,这也属于安全意识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而根据有关部门针对大中型企业近3年来发生的事故所作的另一项统计显示,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安全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安全技术水平上,只有不到10%的精力用在占90%比重的安全意识上。90%和10%的倒挂说明什么?说明——员工安全意识差,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用嘴灭火的宁波锐奇员工,小火灾酿成大事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9年9月29日13时10分,锐奇公司员工孙XX在厂房西侧一层灌装车间用电磁炉加热制作香水原料异构烷烃混合物。在将加热后的混合物倒入塑料桶时因静电放电引起可燃蒸汽起火燃烧。孙XX没有用灭火器灭火,而采用嘴吹、纸板扑打、覆盖塑料桶等方法灭火,时间持续了4分多钟,火未扑灭。火势逐渐扩大并烧熔塑料桶,引燃周边易燃可燃物,一层车间迅速进入全面燃烧状态并发生了数次爆炸。13时16分,燃烧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和高温烟气,向周边区域蔓延扩大,并迅速通过楼梯向上蔓延,引燃二层、三层成品包装车间可燃物。13时27分,整个厂房处于立体燃烧状态。致使小火灾酿成爆炸和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其中包括公司法人张宇苹、实际控制人孙俊才(张宇苹的丈夫)以及事故直接责任者孙XX,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80.4万元。
要知道,锐奇公司员工一共才28名。可见,伤亡多么惨重!
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就会有安全保障
下面我想分享一个,安全工程师游绍峰,通过专业意识和求生意志,坍塌后成功自救的案例。
2020年3月7日19时5分,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欣佳酒店发生楼体坍塌事故,71人被困,其中29人遇难,42人生还。
福州汇顺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游绍峰是被挖出的最后一个生还者,在国际常规72小时“黄金救援期”快要关闭前,经历了69小时33分钟被困后,游绍峰被救出。
事情是这样的,3月7日晚上,游绍峰正在打游戏,整个房子突然“哐”的一声巨响,所幸房间里床铺、床头柜、桌子正好是个三角形,游绍峰在这两秒以内,朝床铺那片三角区大跑两步。两秒后,房子就塌完了。
倒塌瞬间,游绍峰下意识地就想好了基本方针:保存体力,维持心态,等待救援。
游绍峰两只脚都被石头压住,人是坐着的。他意识到,坐姿体能消耗快,如果一直不能动弹,心态也会很快崩溃,可能撑不两天。先是忍着疼痛抽出一只脚,再使出浑身解数踢开大石头,再清理地面的杂物。四肢可以自由伸展后,游绍峰的第一选择就是睡觉放空大脑,保存体力,口渴的状态下,人是最容易崩溃的。游绍峰曾失去理智地寻找水源。3月9日的雨夜让空气变得湿润。游绍峰从之前保护自己的床铺上撕下一些纱布,用尿液湿润,放在鼻腔边增加周围的湿度,从空气中汲取水分。
在被困的69小时里,游绍峰尽量保存体力,要么睡觉,要么等有救援人员经过就努力求救,不想亲人,也不哭,以免浪费体力。
在睡眠紊乱,没有光线,废墟下的三天三夜,游绍峰感觉过了四五天。经历了“疼”“饿”“渴”三个阶段,凭借自己作为安全工程师的专业意识和求生意志以及极好的安全素质,艰难脱险。
小伙子被送到医院救治之后,精神状态相当不错,还和女友视频聊天呢。
知道安全意识,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知道安全意识,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知道安全意识,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如何提高安全意识,我最近总结了三条心法:
心法一:你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
大家可能听说过葛麦斯安全法则这个故事,在阿根廷著名的旅游景点卡特德拉尔,有段蜿蜒的山间公路,其中有3公里路段弯道多达12处。因为弯道密集,因此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人们都称这段道路为“死亡弯道”。这段路从1994年通车到2004年,共发生了320起交通事故,106人丧生。交通部门在该段路入口处竖立了提示牌:“前方多弯道,请减速行驶”,没起作用;于是将提示语改成触目惊心的文字:“这是世界第一的事故段”、“这里离医院很远”,事故依然高发。
就在人们的智慧仿佛走到尽头时,老司机葛麦斯公布的“独家安全秘籍”给公路管理当局以新的启示。
葛麦斯驾车43载,不仅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连一次违章纪录都没有,因此在他退休前,交通部决定颁发一枚“优秀模范驾驶奖章”给他。
颁奖当天,记者问葛麦斯:“要如何才能做到像你这样平安驾车呢?”
葛麦斯回答道:“其实开车时,我都由家人陪着啊!不过乘客看不到我的家人,因为他们都在我的心里。”
记者不解,葛麦斯笑着说:“想想你的妻子正等着你吃晚餐;你还要陪孩子上学;年迈的父母正是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就会小心驾驶。”
原来,葛麦斯的秘诀,就是时时刻刻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中。
隐去管理者的身影,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
当局随即将“死亡弯道”提示牌内容更换成:“家人在家等吃饭,请不要让他们失望”;“安全驾驶,不要让白发苍苍的父母为你伤心”;“您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结果该段路的交通事故率大幅度下降,2005年发生6起交通事故,而2006年和2007年一起也没有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爱。爱人和被人爱,是生活的全部。家人的关爱,是最普遍的形式。然而,家人的爱,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会显得无比脆弱。“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的人生三大不幸。在和平的环境中,除了疾病,事故是造成一个人人生三大不幸的罪魁祸首。
各位工友,你是带着爱来到工作岗位,千万不要忘了你的家?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你们的安全意识。
心法二:意识不到危险,才是最大危险
1912年4月10日,“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她的首航,4月14日撞上冰山沉没。所载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1503人遇难。
泰坦尼克号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的高主为18.4米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内部16个防水室,安全设施强大,被称为“永不沉没的”神船。
船员告诉顾客: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船长说:我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从未见过失事的船只。
沉没前共收到临近船只发出警告21次,从船长到船员都忽视了危险的警告。
离的最近的船只无线电报务员睡着了,关掉了电报机。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船上的冰山观察员获救并在法庭上接受调查时说:如果我能有一架望远镜,就能及时地观察到冰山。
法官问他:“能及时到什么程度?”
冰山观察员说:“可以及时到足以让泰坦尼克号避开冰山”
法官:“那么,你的望远镜呢?”
冰山观察员说:“在保险箱里锁着呢。”
法官问:“钥匙呢?”
冰山观察员说:“前任冰山观察员没交过来。”
这是一个事实,因为就在2009年,钥匙出现在一场拍卖会上,被以七万英磅的价格拍卖。
原来,在泰坦尼克号准备处女航的前几天,心中充满期待的前冰山观察员突然被换了下来,白星轮船公司从其船上调过来了经验更为丰富的冰山观察员。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前冰山观察员忘了将放置望远镜的保险箱上的钥匙交给后上任的冰山观察员,也正是这一个小小的疏漏,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十分著名的灾难。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大小灾难,往往就是那么一点点的疏漏和不经意所酿成的。
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提供的文件可知,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以后,1912年4月15日,报务员菲利普斯拍发了最后的电报,内容是请速来救援,锅炉室进水,已淹没轮机。当时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这封求救电报,非常可惜的是,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只有近18海里的加利福尼亚号因为电报员伊利斯关掉了电报机,而没有及时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电报。
泰坦尼克撞上冰山沉没可说是由一系列“巧合”造成的,但追跟究底,这些“巧合”恰恰是一系列人的安全无意识最终使灾难从“偶然”变成了“必然”。安全管理中,意识不到危险恰恰是最大的危险,一些“不经意”和“无所谓”最终必将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为了你我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请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关注安全,决不给“小疏忽”堆积成“大事故”的机会!
针对患有心不在焉、马虎莽撞、粗心大意毛病的人,我也开出了三剂药方:
第一剂:要树立严谨认真的作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魔鬼在细节中,危险也在细节中。
第二剂:给自己添加压力,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比危险更可怕的是没有压力,麻痹大意;只有你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加安全。
第三剂:无论顺境逆境,平地还是险境,都不要放松警惕。居安思危,时时留心,才能处处顺心;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心、细心、再细心。
心法三:只要有可能,就让他变成不可能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是隐患却不治理?主要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其一:不一定。
安全工作中有一句谚语:有隐患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背后一定有隐患。告诫人们预防事故要从消除隐患做起。但就是这句话里的“不一定”,给了一些人敷衍了事的理由,因为,“还不一定出事故呢?费那劲干吗”。
其二:不确定。
现在不少企业提出口号:“隐患就是事故”,但毕竟还不是事故,有些人就掉以轻心。
在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应该记住“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记住了他,我们就会记住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带来的好处。
与汶川大地震中伤亡惨重的北川县毗邻的桑枣中学,老师们只用了1分36秒,就组织2000多名学生下楼,全校师生包括危楼中的学生无一人伤亡。奇迹的出现源于校长叶志平对“不一定”、“不确定”的坚决防范。
危楼会倒吗?可能性很大。桑枣中学实验教学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却是水泥纸袋,楼层间甚至能看到缝。他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改造加固。
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
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直径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化缘”而来。就这样,一栋楼修建时只用了17万,而维修加固却花了40万。
结果是在地震当天,学校外的房子几乎全部损坏,学校里的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可让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
当初可能有人嘲笑叶志平花40万去加固17万楼房的傻事,我的感受是,在安全上要舍得花钱,关键要把钱花在排除隐患、预防事故上,而不是花在善后处理上。等到事故发生了,花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损失、消除影响。
对于事故可能性大的危楼改造,一般人好理解,知道那是隐患。那么,学生下课、放学经过楼道时会出现踩踏事故吗?这倒不一定,相对于危楼倒塌的可能性小得多,多数学校也不把无序放学看成是隐患。而叶志平在根治可能性大的事故隐患的同时,也不放过小概率事件。
桑枣中学每年都必须搞一次疏散演习。2005年第一次演习的时候,全校师生花了9分钟才集中到操场上。
为了搞演习,叶志平带着管理层,费了很多心思。演习目的就是避免混乱,做到有序疏散。因此,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跑到哪儿去。操场上,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安全疏散点”,各班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记住自己在操场上的安全疏散点位置。而校长和老师,则花时间研究怎样让学生从座位跑到疏散点最近,确定每个班的疏散路线,然后用演习来检验,反复改进。
最初,教职工认为,五层的教学楼,四、五楼的学生要跑快一点,因为他们最远。后来发现,二、三楼的学生必须跑得更快。只有这样,才能把通道让出来,让四、五楼的学生得以迅速跑下来。为了防止出现混乱,每一层楼梯拐角处,都配有1名老师,现场指挥……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师生们感到大楼突然摇了一下。那时候,31个班的授课老师已经进了教室,因为学校规定老师需提前5分钟进教室。老师们赶忙按照演习过的流程,先命令“所有人蹲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刻钻到桌子下。
震波刚过。副校长立即冲向教学楼,大喊:“紧急疏散!”
如演习时一般,楼梯口老师到位,班主任组织学生撤离,孩子们潮水般跑了出来。从第一次震动到后来剧烈震动,仅仅只有40秒的时间。这宝贵的40秒,已让一半学生疏散到操场上。随后,剩下的学生也顺利疏散。
地震波骤然袭来的短短1分36秒后,桑枣中学31个班级的2200多名师生分别从8栋教学楼集中到操场上,师生无一人伤亡。
不忽视小概率事件,不放过可能性小的隐患,因为,再小的概率,一旦发生也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在我的惯常思维中,学校的安全管理远远落后于企业。因为,学生对安全的理解不会超过成年人,但他们懂得配合,知道接受管理,所以,才能够在疏散时,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命令,听从指挥。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企业中的人好好学习的。
桑枣中学在地震中创造的奇迹,昭示我们——
无论是不一定,还是不确定,只要有任何可能性,就要彻底根治,让它变成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