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感言
一进大学,就听说了“三下乡”,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这个活动!
如今经历了暑期实践活动三下乡,伏案写感悟的我,回想起在鲁山县张良九小的点点滴滴,脑海中呈现的是一个个电影版的场景,电影中的主角们正是我的团队和张良九小的学生。
去的途中,11个人挤在一辆五菱之光里,虽然被挤得难受,但车里不时会传出欢声笑语。那时,我们都憧憬着在小学支教、益农的时光会怎样度过,看着车里刚在车站买来的面条,豆角,土豆,西红柿,辣椒,我们自己带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争论着谁来做第一顿饭,想象着晚上会在怎样的桌子上睡觉······
事实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到了学校,分成两组,一组做饭;一组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当我端着队友做的热腾腾的面条时,心想:三下乡,我终于来了!吃过饭后,我们离开学校,进入村里,熟悉学校周围的环境。
当时,学生已经放假了。我们在第二天上午,冒着濛濛小雨去村里进行招生,宣传我们是河南城建学院的大学生,是来义务支教的。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是从家长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及农村落后教育的无奈。顿时,我觉得我们的责任很大很大,不仅仅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更多的是农村孩子受教育问题。
我们在接下来的上课日子里,努力地用心去教学生,传授他们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另外我们还开设了他们平时没有的课程:武术、音乐、手工、礼仪,课外的科目还有棋类、魔方、羽毛球等。课堂穿插将感恩教育,奉献思想,有意识地锻炼他们当众表现自我的胆量。
我记得有次给高年级上课时,总结课堂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学了本领,接过我们手里的接力棒,将爱心的薪火传递下去!”
到了快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处处流露着对我们的不舍与挽留。教室门上,墙上,黑板上,写满了“老师,别走!”“老师,再多留一天吧!”有个女生悄悄告诉我“老师,你们教我们的7天,是我们每个人最快乐的日子!从来没有老师像你们这样关心我们,和我们做朋友,教我们知识,你们真是太好了!”听了这话,我觉得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我的心里很甜,心想无论之前经历了多大的困难,一个字“值!”
思绪回到眼前,看着这些文字渐渐从笔尖流出,盘点着我们的收获,仅仅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社会阅历吗?我想不是这样的,有个支教前辈的问话可以回答:为什么我们在这短短十天胜过他们老师一年的关爱?
直到现在,还有学生常发来短信的问候,而学生恐怕一年也不会给他们正式的老师发短信吧。我想这就是我们用真诚,用爱去教他们,去关心他们吧!而且,队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片片小事,让我感动好一阵子,这就是一起奋斗过的战友情谊吧!我想我们都会铭记一辈子吧,至少我是这样。
有个支教前辈说过:“支教的日子,不要妄想得到什么名利,到最后,盘点收获,最多的、装满胸膛的、步履留恋的还是跟教过的孩子们和相处过的队友的感情。感情不占据行李箱的任何空间和重量,却让人最为沉重。这世上许多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却也是大致相似的,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但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拥有了不同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人生体验。虽然只有几天,但那因奉献而快乐,因无求而心灵纯洁,令自己一生难忘的志愿者经历将深刻的影响我们今后的思想和生活,并会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不断增长而越发清晰和重要起来。”
但是三下乡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第二篇:三下乡 感言
三下乡感言
本次的三下乡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又添了浓墨的一笔!三下乡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大家仿
还佛意犹未尽。我们十来号人在一起,从最初的不太熟,到下乡期间的默契配合,再到最后的欢笑一家人。我们苦过累过,但最后留下的最多的,依然是欢笑和成长。
同学的期待、学校的建议、社会的希望„„学习每年的暑期都会有我们这样的一批学生
到社会的基层去:农村、工人工作地„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对我而言,舍弃享受暑假的快乐时光,决心背起行囊,和队友踏上征程,去三下乡,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体验基层,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毕竟这是次难得的机会,争取在这短暂的时光中能成长起来,增多了
见识,学到了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当队友们都到达了目的地——铜梁县,男生都寄宿在莲花兄家,女生都寄宿在罗大队
长家。同时,我们都受到了他们家长的热情款待,在此不得不再次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大力支
持,同时,也反映了家长们对这样形式的户外锻炼是相当的支持的,这样的活动值得我们去
奋斗。
早在出发前队里都有了明确的分工,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安排,这给后来活动的进行提
供了根本的保障!本次实践活动围绕“5+1”工程展开——“五个重庆”和“照顾孤寡老人
关爱留守儿童”。记忆最为深刻的那是队里去慰问正在一线的交巡警们,他们在酷暑中还在默默地用汗水奉献着。同时他们没有让我们都失望,让我们大开眼界,被访的是被誉为“优
秀交巡警平台”,队友们都被交巡警平台的强大功能所震撼。
下基层,去农村不仅仅是感受和体验,还主要是直接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大学生
只有与社会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彩虹明天队
2011年8月31日
第三篇:三下乡实践感言
2011年三下乡实践感言
同学的期待,学校的建议,社会的希望-----我们学校每暑假都会有一批学生到比较贫困的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对我而言,舍弃享受暑假的快乐时光,决心背起行囊,和队友踏上征程,去“三下乡”,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再苦再累也甘愿,毕竟这是次难得的机会,争取在这短暂的时光中能成长起来,增多见识,学一些书本学不到的东西。我很荣幸能加入到惠来团这个大队伍、这个大家庭,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在实践期间,每个人都享受着暖暖的气息。
7月10日,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院团委的支持和带领下,我们背上行囊,踏上“三下乡”的征程,感觉任重道远。实践证明,我们已经将广工学子的智慧、道德、爱心在此程中发扬光大。
在此次活动中,我接触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我想,这将是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之一----我感到很快乐!以下讲一下我的财富分类吧:
一:我究竟是谁,生命又是什麽?
经过这次“三下乡”我明白了吃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住就没有跨不过的沟渠,学习是这样,生活又何尝不是。吃苦耐劳是永远抹不去的话题,吃苦耐劳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优良品质之一。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大凡在单位里受到领导重视、得到同事尊重、在事业上有大发展的,莫不是那些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实干苦干者。其实,每一个岗位都能锻炼人,而且越是最基层的地方,接触的事情越多,所获得的经验越丰富,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也提高得越快。很多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认为,是基层的艰苦环境磨砺了自己。而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恰好符合了这方面的方向与要求---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我还需要努力,我想,吃苦耐来肯定能带给我成功。
再者,生命是什麽,他竟然能够驱使人们坚强的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着自己,为着他人。一个人为什么而活着,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困扰每一个人一生不同时期的难题,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从前我认为应该金钱去活,因为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观念在我脑中根深蒂固,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驱使,使我很多问题上都处于矛盾之中,感情与金钱,如何用一种价值尺度去交换彼此的感情。社会实践期间,我认识了一位啊伯,他只有一个孙女----是捡来的。他每天坚持种田---尽管收入不高,但他坚持着,为的是他那个孙女。之后我明白了,感情这种人类所特有并且把它发挥成极至的情感是无价的,当我病倒的时候我并不能给与大家任何物质上的补偿,然而大家还是那样照顾我关心我,情感不是用于互相
交换的而是互相支撑和给与!
二:成长中伴随这贫困,贫困中坚持着成长
对贫穷,一个优秀的人往往无所畏惧;但是,面对成功,他们却往往失去了方向。对他们来说,度过艰难的时刻很容易,因为那时候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前进;但是,面对成功而来的一切,他们毫无准备,一下子就陷入了困惑。其实,一个人是否事业有成是与贫穷无关的。童话大师安徒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贫穷没有压垮他,却促使他成就了事业。世界著名的画家梵高是个连妻子都娶不上的穷人,他的故居中有吱嘎作响的小木床和早已龟裂的皮鞋,这也许与他的成就是那么格格不入;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有的或成为将军领袖,或成为富商豪儒,或成为文学巨匠,或成为演艺名家等等。他们没有被先天的贫穷所吓倒,没有被知识的缺乏所困惑,而是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最终走向成功之路。三:差距
你在此方,我在彼方,这是一种差距;路在前方,车在后方,这是一种差距;差距是动力,是销魂药…,这个看人而定。我一直认为,共产主义永远无法实现。因为共产主义突出的是“到处一样”,没有差距的阶级会衰亡,没有阴暗,哪来光明。西埔小学同学们的生活都很辛苦,但我想,他们的家长肯定严格催促他们努力读书,为自家、自村的发展作努力!四:团结友善
人心是向善的,这次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美好品德。团结是重点,也是亮点,任何不重视团结、不珍惜团结、不自觉维护团结,而破坏团结的行为,必然是使大家人心涣散、人心相疑、人心相夺、人心相斗,不仅缺少凝聚力,没有战斗力,而且会丧失人的斗志,严重影响安定团结。我想,不管你我从事的工作不同,职位不同,但是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讲团结就没有职位高低、职位高低之分。再者,“以团结、互助为荣”,说明团结是全面全员全方位的问题,事关你我,事关团之大局,事关前途和发展,事关每一个金玛人的命运和荣辱。搞好团结,人人有份,人人有利,人人有责。
以上就是我的感言,可能有点像在上政治课,但这确实是我想说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我想: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意气奋发的我们经得住暴风雨的洗礼。之,这个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第四篇:三下乡感言
三下乡心得体会
学院:外语学院班级:
姓名:白莹
学号: 09(2)294010201
十天的三下乡活动让我受益很多。在走访调研活动中,我们围绕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状况进行调研,我了解到了嘉陵镇田河乡地区的教育现状和当地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一周的支教活动中,我更是得到了锻炼,掌握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学会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更好的了解到了田河村的教育现状。
我们得到校方及村民的肯定,他们接纳了我们,我们走入他们的心中世界,沟通和交流外界的信息,让他们知道其实这世界是美好的、无限的、是有生命活力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注他们、情系他们、默默地鼓舞他们。
在此次的三下乡活动中,我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当地的教育状况很差,由于当地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大部分的村名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县城上学,因此田河小学的学生数量很少,一年级已经有两年没有招生。当地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此外,当地的老师很不尽职,尽管当地开设有英语课,但是英语老师经常以出差为借口不上课,因此田河小学的学生英语受教育水平很差,基本的二十六个字母的发音都很含糊。
我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当地的村名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自己的孩子到县城读书,应此就将他们的孩子全托给现成的私人管理,孩子一学年的花费就将近两千元,给这些本不富裕的农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困难。许多上不起县城学校的学生就在当地的田河小学学习。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在支教活动中,我们将38名不同年级的同学按年级分为了大、中、小三个班进行授课。我们也每四个人一组,分别教授不同的班级。我负责的是中班的学生。我们的支教内容以英语教学为主,辅导假期作业为辅,我们还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我负责了健美操这个项目。我认真的负责好每一堂课,学生们也积极地配合我,我的支教活动很顺利而圆满的完成。
我发现整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不高,纪律性差,缺乏正规的学习方法。但是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对学习的求知欲很强,他们急切渴望学到新的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在语音、语法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
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学生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我们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也许我们的活动并未给他们的生活发生多大的变化,也许我们的沟通交流也仍未改变他们的传统思想模式,也许我们的行为在他们看来还是那样的荒谬……但我坚信,我们的某个细节会影响到他们,我们的鼓舞会让他们豁然开朗,会让他们明白世界并非这般大。面对这一群对知识充满欲望的学生,他们天真无邪,与世无争,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新鲜的知识,丰富多彩的生活,经过我们的努力完成了学生的部分愿望。但愿我们的这次到来能滋润他们心中的旱田,促荘他们生长;但愿他们能牢记我对他们的谆谆教诲,努力学习,迎接美好的未来。
针对田河地区的教育现状。我认为当地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政府应当增派师资队伍来到这里,同时增添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来,当地的村名就不用花费很大的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县城区学习。农村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要彻底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第五篇:带队三下乡的感言
带队三下乡的感言
这是我第一次带三下乡的队伍,以前在读书生涯的时候,自己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有过一次三下乡的经历,那时候也只是三下乡队伍当中一名小小的成员,主要负责队伍里的宣传工作。当时所担任的工作不多,都是前期准备宣传资料比较忙,到了真正下乡的时候也都是听从领队的吩咐,自己的压力比较少,反倒比较多时间去感受在乡村的景色与气息。
但这次我是以一名指导老师的名义去带领一支十多人的队伍进行下乡活动。这不仅是一支队伍的领队,而是是一名指导老师,也就是说除了要带领着我自己手下的学生队伍完成上级交代的下乡任务外,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顾着十多位学生,要确保着他们的人生安全。要知道上级下达的任务完成不了,最多也就是被痛骂一顿,但是学生在三下乡期间有什么意外,那可不是被骂几句就能解决的。可能领导也看出了问题的轻重,所以在临出行前,领导们也千叮嘱万吩咐我这个安全问题,所以也让我倍感压力,特别是知道了我们要去下乡的地方是清远市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我就更感到紧张了。因为我查了一下地图,了解到连山所处的位置在广西、湖南、广东三省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之偏僻可想而知。而且我问了我们学校的团委,也请教了其他有丰富三下乡经验的老师,都没有人去过连山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这支学生工作处的三下乡队伍将是我们学校第一支前往连山进行下行活动的三下乡队伍,而我就是这支队伍的指导老师。所以在前去之前我一直很紧张,不知道当地什么一个情况,也不知去了当地联系谁,在哪落脚,然后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更别提如何开展上级下达的任务--广东省教育厅委派我们学校前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进行助学贷款宣讲活动。
所以为了能在去往当地进行下乡活动的过程当中不那么狼狈,我在事前狼狈地做着各种准备与联系的工作。没有联系人怎么办,只能打114去查当地政府团委的电话、当地教育局的电话,查到了以后挨个部门地联系。一开始打过去和他们联系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我是在电话咋骗,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省教育厅有派我们学校的队伍前去做助学贷款政策的宣讲活动,我只能拿出教育厅发给我们学校的指示文件挨个部门地发给他们,然后详细地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他们才开始接纳我。就这样,通过反复地联系工作,终于得到了当地政府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也请他们当地的团委给我们出面,联系当地的一所,唯一的一所高中--连山高级中学给我们提供两间宿舍作为我们下榻的地方,同时也商量好行程中会有拜访当地教育局与团委的项目,这样我就把落脚地与行程给大致地安排好了,这样我的心才叫松了一点。
幸好早期的联系工作做得比较充足,到了当地我们的形成能够按照计划流程去走,也就是拜访当地的教育局、团委,通过这样我们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到当地的民生民情、政府实施的政策、当地的教育情况、政府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执行情况。也许这样会有同学认为可能都是官腔口吻,都是从上层管理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真实反应实际情况。这个观点我表示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是我们只是去当地短暂的十天左右时间,通过当地的职能部门所了解到当地的整体情况,对我们来说是最快捷、最具整体性的,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勾勒出连山当地整体轮廓,了解大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并且作为三下乡队伍,我们人生路不熟,当地政府对我们活动的支持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对当地职能部门的拜访是必不可少。同时对于拜访职能部门采纳回来的,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到连山教育局的拜访,他们的封主任、韦主任给我们很客观地描述了连山当地的教育情况,没有半点的吹嘘,实话实说连山教育业目前面临的各种窘况,同时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向省教育厅真实反应,力争上级部门对连山的资助。同时两位主任也不畏暑热,顶着烈日出席了我们摆摊宣传助学贷款政策的现场活动,让我们颇为感动。封主任的一句话让我非常印象深刻,“希望大家能够一起为连山的教育事业出一分力”。这位连山教育局的女强人在教育岗位上奋斗了大半生,却依然对连山的教育业抱着如此巨大的热诚,让我非常佩服,给我自己的灵魂也洗了个澡。所以在当日的摆摊活动结束后,我亲自顶着烈日给他们教育局送去了一封感谢信。
最后很感谢这次队伍当中的每一位成员对这次下乡队伍所作出努力与付出。这次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他们努力。特别是三位队长,看得出他们也是第一次当得队长,一开始多少显得有点稚嫩,但他们态度非常积极,而且对着这次非常有热忱,他们自己能够与当地连山高级中学的学生打成一片,访问了当地的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他们还通过自己的踩点、联系,从而探访了当地的瑶族村落,这让我们能够亲近当地的居民了解当地的民生;甚至还和我们所住宿舍的宿管员混得很熟,还借了宿管员的厨房来给我们自己队伍做饭,解决了吃饭问题。如果说我所做的工作是属于宏观上官方工作,他们所作的是属于微观上的民生工作,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师生之间挺配合的,特别是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全体成员围坐在连山高级中学的操场上,相互倾诉自己对于这次活动的感想,只可惜时间之短,那天还有很多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我们就得回宿舍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的归程。我非常珍惜这次与众位结下的缘分,希望大家回到学校了能继续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