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很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作为一名90后,网络几乎是伴随贯穿于我的成长生活轨迹之中,而之前的宣传工作经历中,让我对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有一些感触,但老实说,因自己主观能动性不够、学习不够深入的原因,导致很多概念在脑海中依然只是个模糊的影子。
这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后,我对于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了解,收获良多,具体而言,我得到的体会如下:
一、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在我学习之初,就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各位领导同事先分享一下它的名词解释。意识形态,通俗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但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确,意识形态既可以是一定社会历史进程的正向推动者、建设者,也可以是逆向阻碍者、破坏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估量的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转化成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物质力量。
而错误思想理论一旦被居心叵测的人操控、形成声势,也会导致严重后果。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颜色革命” 中,意识形态在推翻国家政权、改变社会制度方面,也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这些深刻的历史教训警示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放弃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正在通过各种伪装的方式时刻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正不断侵蚀和影响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使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环境更加复杂。
而且,随着我们发展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敌意和戒备就越来越深。采取更直接、更露骨的方式,不断策划实施破坏、分裂活动,暗中支持、资助群体性事件乃至暴力恐怖事件来干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
这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一刻也不能够放松。
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敢于发声,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成效贡献力量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统一思想的工作,关系到民心向背,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等工作中存在着形式僵化、内容固化和队伍弱化等问题,没有体现出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时代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比如,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工上作强调为人民服务,而当今党内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性质与宗旨的认同,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影响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再如,我们党一贯宣传和强调公平正义、强调共同富裕,但现实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不公平等现象,影响了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上对公平正与原则的接受,导致了人民群众对主流宣传的不够信任。这种矛盾极大地弱化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主流意识的认同。
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面对错误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时,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做战士、斗士、勇士,时刻与党中央站在一起,坚守舆论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敢于发声,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维护人民的利益和党的利益。对网上出现的一些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错误思潮和言论,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有理有节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干部群众中的感染力、吸引力,让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舆论氛围都充满温馨、充满阳光、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要从自身做起,正本清源,共同创建守护山清水秀的网络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让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让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网络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充当了放大镜的角色,它的裂变式传播,能够将一件本不为奇的小事,被网民无限放大,对网络空间,甚至是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当前,我国有7亿多网民,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社会,共享经济、网络直播、互联网金融……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虚拟世界,网络信息借助网络传播得更便捷,更广泛,影响的人群也更多。其伴随而生的矛盾和问题也呼啸而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有的人把互联网当成了“法外之地”“监管盲区”,使互联网成为消解正气、滋长邪气,积聚负能量的场所,如虚假信息泛滥、负面情绪蔓延、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犯罪防不胜防、网络死角藏污纳垢、伦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在很多时候,网络成了社会的热点,舆论的痛点,破坏了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
要维护网络空间的正本清源,风清气朗,不管是作为公职人员的我们,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网民的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信谣不传谣,抵制负面内容与不良信息,传播正能量,把网络生态维护好,把网络空间建设好,共同营造亿万民众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的精神家园。
以上就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因阅历尚浅、积累浅薄,很多问题依然看不透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耻下问、加强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也请各位领导同事今后多多指导帮助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