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 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
授课人:李太茂
长征,伟大的长征,举世瞩目的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我们既要回顾昨天的历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蓝图,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和200架飞机,向各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围剿”。其中以44个师又4个旅约50万人和100架飞机,采用“步步为营、碉堡推进”战略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同时蒋在政治上推行“保甲连坐”,经济上严密封锁苏区。面对敌人的“围剿”,掌握红军指挥权的博古和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不顾敌强我弱的现实,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开始时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失利后又推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第五次反“围剿”最终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二、红军长征时面临的困难
(一)出行难,路途险
1.过草地,没有道路,没有人烟。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美丽野花和厚厚草垫的“魔毯”下,处处是吞人陷阱。人畜陷进去,几分钟就被泥潭吞噬。
草地河流虽然不多,水面不宽,但水流湍急,河底又高低不平,水冷剌骨,加上大家的身体弱,肚子饥饿,抵抗能力差,经不起这种寒冷的刺激,只要稍加不慎,就有被水冲倒河里的危险。冲倒后即便抢救上岸,却很少能够生存下来。每次过河,都有红军战士不幸牺牲。
草地剧毒难防。首先,水毒。老红军袁林记得,草地上踩一脚就有黑水冒出,脚上有伤口的就会烂掉,他的脚没伤,但从此以后,脚趾甲全脱落了;其次,草毒。老红军陶立功当时是团部卫生员,他见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场景:当时有一个排,几天没吃东西,突然碰到一片草,长着大片大片的叶子,大家就摘下来猛吃,不一会儿,整个排的人全部倒下,再也没起来;第三,气毒,烂沼瘴气,夺命无形。老红军瞿道文讲到,有一天清晨吹过起床号,有一顶帐篷却始终没有动静,走近一瞧,几位战友静静地躺着,已经没有了呼吸。
快出草地的最后两天,倒下的同志成片成堆,多者几十人,其中有的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坐下好似在休息,等走近一叫或推拉时,他们早已与世长辞。看到这些牺牲了的战友根本无法掩埋他们的遗体,只能把他们的尸体放平,尔后脱帽致哀,鞠躬告别.2.翻雪山。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直插云天的陡峭冰峰,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东部的川康边界地区,横亘着许多高大山系,雪山连绵,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天气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拖罗岗、折多山、哈巴雪山等几十座雪山,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雪山上。
(二)御寒难,宿营难。
1.衣被紧缺。很多红军战士每人也就一套军服,很多人身上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过好几次,打过很多的补丁。在爬雪山或者是进入一些深山老林之时,天气特别的冷,但是很多红军战士身上的衣物都是特别的单薄。
2.高原寒冷,空气稀薄缺氧,气候多变,忽儿狂风大作,忽儿风雨交加,忽儿冰雹骤降。
3.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
4.草地净是泥泞潭水,一般很难夜宿。或者就地而卧,或者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若有块油布用树枝架起遮挡风雨,就算是很好的条件了。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战士就会在风雨淋浇之下熬过一夜。
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
(三)饮食难,看病难。
1.没有干净的水源来喝,没有水洗澡,洗一个冷水澡都是非常奢侈的要求。
2.食物急缺。在红军长征时期啃树皮,吃野菜,甚至吃皮带都是家常便饭。
到达宿营地,再疲劳也要找青草、树 叶或草根,用洗脸盆熬成稀汤,作一顿“好饭”吃饱肚子;找老鼠洞,挖出老鼠熬汤解解馋;途中遇有前面部队死马的骨头,也要把血淋淋的骨头抢来啃着充饥;找别人或者自己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虽然采用各种办法来解决饥饿问题,但仍有许多掉队人员因饥饿未能走出草地。
下面为大家讲《金色的鱼钩》的故事。1945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炊事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鱼骨,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3.请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以后应怎样去做?
学校食堂浪费严重。有些同学仅仅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有些同学把馒头只咬了一口就扔掉了;有些同学不小心把馒头掉地上了,直接扔掉。
同学们,长征途中,如果我们的红军战士看到这些倒掉的饭菜、馒头会怎样?
一定会感到是人间的佳肴美味。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的人还不能吃饱、吃好,如果我们浪费粮食实际上就是一种犯罪,我们在内心深处应该受到谴责。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懂得感恩。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粮食。时刻记得光盘行动,用实际行动为节约粮食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3.医疗器械、药品急缺。伤病员,既无医院可住,也没有担架可抬,完全依靠每个伤病员的坚强意志,拄着拐棍,跟随部队日夜奔波。
(四)国民党围追堵截。
1.天上,每日都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2.地面上,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桂军、湘军、黔军、川军、滇军、川康军等八支“追剿”大军,约60个师70余万敌人围追堵截。
三、红军长征历程
瑞金出发——挺进湘西,血染湘江——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翻开长征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 中央红军在整个长征途中,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2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四、红军长征时间和人数
(一)红军长征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二)红军长征人数
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86000余人,到达陕北后有7000余人。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14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剩11000余人。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时为80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剩37000余人。
五、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1.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我们党和红军战胜了无法想象的千难万险,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红军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正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动力。
3.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六、长征胜利的意义
1.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寻找真理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从一定意义上说,困难是政党进步最稳固和最靠得住的阶梯。真理往往都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的,困难是寻找真理的加速器,困难越大,人们离真理就越近。艰苦卓绝的长征使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接近、检验和接受真理。
2.红军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6.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7.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奠定了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的基础。
8.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长征留给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经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领导人民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是红军长征给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的基本原则。
9.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七、长征精神
1.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
2.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长征精神主要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八、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
1.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面对困难不低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光荣传统,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
2.我们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3.我们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树立矢志不渝的信念。
4.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
5.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学习先辈严守纪律与规矩的钢铁般的神圣信仰、纯真信念。要学习红军战士那种宁愿自己挨饿,也不动一粒粮食的纪律观念,学习红军战士那种将最宝贵的东西留到最困难时刻的节俭美德。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学校、无愧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