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增强“三个意识”
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
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同志们: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国际风云跌宕起伏,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交出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时代答卷。今天,我以“增强‘三个意识’
永葆‘赶考’清醒和坚定
当好新时代‘答卷人’”为题,从以下方面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第一,新时代“赶考”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全党发出“赶考”新时代的号召。《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谱写新华章的政治宣言。
赶考”是党特有的一种精神品质。从总体上说,“赶考”精神就是党以历史主动性姿态,将遵循人类社会历史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起来,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胸怀世界大同而不懈奋斗的实践探索精神。它源于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百年来的各个历史阶段,既具有永续性又具有时代性,并且形成了“时代出题—党来答卷—人民阅卷”的完整环节。
“赶考”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客观新形势和主观自我革命的一种特有精神姿态。具有历史主动性的政党,才会对“赶考”精神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之时,毛泽东同志说出“进京赶考去”这一对旧社会读书人考取功名的转喻,极为深刻地表达了我们党从革命到建设转变所面临的三大考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缺乏经济建设的知识和经验,帝国主义不仅经济封锁还发出了共产党不懂经济解决不了贫穷的诅咒;党内因胜利可能滋生骄傲自满、可能被糖衣炮弹攻陷、可能官僚主义盛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决议》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所阐释的“赶考”完整环节,使“赶考”具体化、历史化了。将“时代”拟人化,其特殊价值在于具有历史主动性的党因解答时代问题而昭示其理论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把握时代脉搏。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呼声表征着时代问题,时代问题就是由反映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矛盾构成的。历史是人民的事业,符合人民事业的历史才是进步的历史。只有人民才是给答题者打分的真正评判者。
第二,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一)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源自基因传承。
一代代中华英雄儿女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高度自觉、严明纪律,独立自主、探索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了我党军特有的红色基因。这种革命精神的赓续、弘扬和传承,不断拓展、完善和创新,从未在“赶考”路上有丝毫懈怠。革命精神因信仰而目光远大、追求高远,因忠诚而爱党爱国、矢志不渝,因追求而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因忘我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经受各种考验和检验,始终长盛不衰、青春永驻。(二)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源自形势任务。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提出著名的“赶考”命题,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我们党也清醒地认识到,这场考试还在继续,“赶考”是个永恒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三)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源自人民期盼。
政之所兴,在得民心、顺民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各项事业为了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只有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回应人民期盼,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不断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每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力奋斗,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确保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第三,如何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一)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越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挑战,越是要有顽强的斗争意志,要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进一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管走向哪里、身在何处,都要深刻认识到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警觉,做到居安思危,避免盲目乐观。要涵养“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敢于担当、敢于变革、善于斗争,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二)要切实增强奋斗意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智慧的中国人民从古到今都深知,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奋斗才是幸福的源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数次伟大飞跃,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成果。新征程上,作为党员干部要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用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做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铁杵磨成针”的恒心、“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敢闯敢试敢为,履职尽责、倾情作为,谱写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三)要切实增强修身意识。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才能在工作生活中保持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任凭诱惑重重、我心始如磐石”的坚定,莫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中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三省吾生,给思想拧紧“弦”,给信念加把“锁”,给心灵多做“大扫除”,一以贯之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越是接近目标,前进的道路就越艰辛,就越会面临风险与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可以说,正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松劲懈怠,相反,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自信迎考,对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对自身职责尽抓不放,把该抓的工作抓起来、该管的事情管起来、该负的责任负起来,倾心倾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真正当好新时代“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