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
华夏文明五千年,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优秀文化的继承人,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更好地继承下去。一起来看看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5篇,欢迎查阅!
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1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文化便一直熏陶着我们成长。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砂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间,珍珠的色彩才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才会如此蓬勃。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长河中,最后诞生了华夏儿女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而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在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置之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的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倡导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现在的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因为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无非是用我们的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要用行动来作为回答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保护,工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中国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中国。昔往矣,若不是司马迁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这样的千古佳作流传至今,若不是李时珍跋山涉水,怎么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留万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么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泪……看今朝,是谁苦心专研十余载,终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是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有的人“啃老”就像一只“吸血虫”一样,在吸食着父母长辈们的“血”。我认为这些人当中有一点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没有继承优秀的中国文化。东汉黄香年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体温将父母的被子温暖之后,再请父母安睡,在夏日时,自己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还有孔融,只有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自己却吃小的梨……这不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吗?
传承中国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能点亮一点星光;传承中国文化,我们虽如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承中国文化,我们虽如一叶扁舟,但能惊动大海。朋友,让我们一起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吧!
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2
一名90后女孩钟嗣源因热衷于传统文化,立志做一名传承者,决定毕业后去玉皇观做一名道士,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这是当今社会十分罕见的事了,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反而减少。但中华文化需要传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古人们总结传承下来的道德准则。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等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明道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悟人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如今,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在国内兴起,反倒是一些传统节日无人问津,各种崇洋媚外的行为不断出现,试问有谁还记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位90后女孩能够不忘炎黄子孙的使命,投身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是她强烈责任感的体现,但这并不只是她一人的责任,这是我们14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它自身的传统文化,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走向兴盛,一个民族只有拥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所有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协作,发展该民族。
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真正的勇士,90后女孩钟嗣源放弃了似锦前程,将自身奉献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她牺牲了“小我”以实现“大我”,是一名真正的勇士,当然,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多种,并不一定都要像她一样做一名道士。钟嗣源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式地传承传统文化。现今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下需要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创新型地传承。钟嗣源身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可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建立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企业。让传统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传承效果。在很多时候,大胆创新比按部就班和亦步亦趋更为有效,在文化传承方面更是如此。她可以在发达的互联网领域适时的创业,让传统因素与互联网因素相碰撞,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也许会有更大的火花。在一边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创新文化,是值得选择的更好的传承方式。
中华文化需要传承者,我们便是这众多传承者的一员,我们应该始终不忘作为炎黄子孙的使命,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民族兴旺起来,使国家强盛起来,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的传承之下发扬光大。
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3
历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华能以其自创文化独立于其名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大家,应该传递灿烂的中华文化,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从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竹丝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让余秋雨告诉大家他的“千年一叹”是在叹谁的心坎。让冰心告诉大家,她的“繁星”点缀了谁的世界;让海子告诉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
在历史的长河中,掏出一抔闪着光的沙土,细细掏尽。拾出经典,珍贵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继承与发展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文化在大家的守卫下闪烁其迷人的光芒。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华节日文化则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节,寄寓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欢度传统佳节,是中华儿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传递、守卫着瑰丽多彩的中华节日文化,皆因中华节日文化乃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来吧!让大家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听古代圣贤佳人在耳边低声吟唱,享受民族风俗,浴心波涛,感受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这就是欢度传统佳节,传递、守卫中华文化过程中萌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与神清气爽啊!
与此同时,大家更应该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向世人标识大家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让绚烂的东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给大家的子孙。
传递、守卫中华文化,是让经典文化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亘古不息,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发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的标识。
因此,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将中华文化的传递与保卫视为己任,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4
历史,是值得被人类尊重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没有历史哪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当我们把一位历史名人传播出去,赞扬他时,会说他给某国带来多大帮助,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他一定是个好人吗?如果有证明,那这一定是真的文化吗?谁也不知道,因为那已经是过去的过去了。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考古学家,都忙着考古,他们是怎样证明一个人的好坏呢?凭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个历史文学家的诗中记载了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或读到的有关历史的作品,到底是想传承历史文化,还是摧毁它们?
举个例子,历史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难道编剧不能让他与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吗?在这部剧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差别也太大了,难道就为了追求影视剧的收视效果可以不尊重历史吗?我很想问问编剧和导演:你知道吗?如果这部剧被很多人看到的话,他们受到误导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阴险恶毒之人。传播点正能量吧,不然这件事后人也会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吗?
最近有许多人在网上爆料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项羽所为的,而历史书上却说的是秦始皇,我应该相信哪边?这是在传承历史文化吗?不,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把握其本质,如今很多做法不见得是在普及历史。
对此,目前针对历史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加强对历史的管理;二、从此不再解读历史。我个人更认同第一个看法。
历史,让我们好好尊重它吧,别再犯傻了,我们要好好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5
中国,一个泱泱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沧桑绵长的历史淘尽了不尽的文化遗产。从流传至今的儒家文化到雄伟壮观的历史遗址,无一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3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茁壮成长。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诗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作为华夏儿女的份子,我们都应义不容辞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现实往往却是相反的。正当外国开展“汉语热”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同时,我国的国民部对国语学习不屑一顾,甚至有的年轻人还盲目地搞起“哈韩族”。“哈日族’等。这实在是令人揪心。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的。我们可以通以网络传播和学校教育等方式向社会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人么走回正确的文明思潮,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回荡。这样,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民族才得以强盛,华夏文明才得以延续。
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精神文明家园。从古至今,从流传万世的儒家思想,到风骚一时的唐诗宋词等,无一部深深地影响着华夏儿女;还有令人惊叹的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世界奇观都不同程度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去维护,传承和发扬。以至可以更好地建设与当代发展一脉相承又与时俱有的精神文明家园。没有了文化家园的记忆,我们将成为精神的流浪儿,难道我们还要重演“端午节被抢”的悲剧?因此,这就需要我国传统文化不断深入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扩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重视文化遗产的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如“爱莲堂”“饭冰室”等一个个文化名人故居遭到被拆迁的厄运;沉淀几百年的“晋翼会馆”等历史建筑被用来作用挣钱之具;故宫的“三重门”困扰……为何我国的文化遗产管理如此疏忽呢?放观文明古国埃及,专门筹建国家控股公司对之进行保护等。因此,我国应建立和健全文化遗产管理机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才得以保障。只有政府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地管理,使其保护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华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今天,我们华夏二儿女应该理性地面对世界多样的文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旺盛持久的活力。
悠悠千载,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行动起来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华夏文明薪火相传,延续千秋万世。
继承传统文化升旗仪式演讲稿5篇
第二篇: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们要收获的不仅仅是美味的月饼,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无疑是我们的重任。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它的历史悠久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经历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演绎的辉煌路程。早在《周礼》一书中就出现了“中秋”一词,这个节日蕴涵的丰富民族文化,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一个传统的团圆日子,中秋节更是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谈笑。因此才在这样一个节日,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也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中秋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古往今来,关于中秋的诗词数不胜数,无数文人墨客在中秋留下了千古名篇,给中秋赋予了一种唯美的浪漫色彩,这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而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今年的中秋月格外圆。天宫二号在这天夜里半月升空,开始它探索天宇的征途。继9月“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五年后,“天宫二号”再度成功发射。月美满人间,梦美满心田。今年的中秋夜,这个曾伴着嫦娥奔月、送神舟飞天的中国航天飞行控制“神经中枢”,他们再一次为天宫壮行,开启中国航天领域的又一个中国时刻。中秋之夜奔向月宫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在这个充斥着科学的年代,古人的愿望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扬吗?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我们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继承。
谢谢大家!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3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4
大家好!
19世纪西潮的引入,使传统文化开始被人们所谈论。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入侵使中国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使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发生了冲突,并且激烈地搅动了整整一个世纪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注之心。
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受到了各种理论与主义的直接影响,虽然其间纷争激烈,但由于对现代化及富国强民的急切要求始终占据着意识上的主导位置,因此,以这样一种标尺来观察处置传统文化便成了最为自然不过的事情,又由于固有的历史局限,这种主导意识从一开始便带上了偏至的倾向,自然而然,传统也就成了守旧僵化的代名词。从思维方法上看,便是线性的进化论取代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观,排他性的绝对论取代了多元自存的观念,政治的功利性掩盖了文化价值的自主属性等,在这样一种强化“过滤”下,传统文化合理存在的理由也进一步删汰几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盘西化”论便成为了这种思想的伊始,而20世纪60年代的“”则正是这种思路发展的一个极致,以“破除封建主义”为名目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试图从人们的观念中涤除来自传统的影响,进行彻底的思想上的“换血”。直到现在依然有人在不断的大肆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恨不得将这一切埋入坟墓……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们差不多可以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空虚感,传统离我们似乎愈来远去,我们应该开始反顾、回眸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反顾、回眸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曾经有一位韩国的文化官员说过这样一句话“19世纪是军事征服的年代,20世纪是经济征服的年代,而21世纪是文化征服的年代”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这里的文化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必将成为外来文化的虏役与附庸,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那就要求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成分,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渊源的东西,是任何一个继之而起的新的文化所对接和承袭。我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更新和超越,否则新的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现代文化建设上,我们应当回朔到我们民族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并立足于这个深厚的根基之上努力开掘其适应现代的当代意蕴!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不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只有这样才能主宰世界,正象歌德所说的那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放眼全球,将我们民族的东西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不至于让世人忘却!
但是事实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与提倡吸取传统文化力量相比,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更多的是“西学中用”之类的言语。这种思潮其实是割裂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的血脉关系,否定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他们似乎忽视了这种延续性,正是因为文化的延续性,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惟一绵延不断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的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民族的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但是在中国,此类情形却从未发生。
之所以会出现“西学中用”这样的思潮,是因为在这些人的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无是处,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我们的落后与退步,我所听到的最为过激的说法是“中国之所以落后是汉字惹的祸”。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其实,传统文化究竟是导致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也因此,在建设走向新世纪的新文化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传统文化,而在于能否辨证的看待传统文化,能否把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充分发掘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既适应于现代化建设,又能积极推动精神文明进步的新文化。从传统的本质上讲,传统既是前代人同后代人在文化继承上的中介,又要靠后代人根据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自觉的扬弃,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并非全盘的抛弃或者是盲目的复古、大加推崇。
这就带来了怎样去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经常所奉行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但是这其中本来就蕴涵着从哪里取得问题,一般人总会认为只要是古代的东西,到里面抓取东西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应该拨开种。种旁枝蔓叶,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去探索其中蕴涵的深厚意蕴。现在,我们社会中所流行的很多有关传统的东西并非我们先人所要表达的东西,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一些人进行了篡改与歪曲。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庸”之道,按照孔老夫子的解释,中庸的“中”有中和、中正、不偏不倚等含义;“庸”字是用的意思,“中庸”即中用之意,所以,中庸意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及。在政治上,表现为既不能一味宽容、宽厚,采取无为的态度,也不能使政策过于刚猛,刑罚过重,二者要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中和的态度处理政治问题。在经济上,要给予百姓实惠,但不能浪费;要使百姓勤于劳作,但不能过度压榨,使它们产生怨恨;要允许各种欲望的满足,但不能鼓励贪婪、没有限度。如此等等,中庸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肮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竟变成了折中主义、明折保身的处世哲学,一直到现在成就了一门“伟大”的学问—————厚黑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阻碍我们社会进步的并非是我们一些真正的传统文化,而是那些被篡改和歪曲的东西,这就一条河,当河水从源头流出的时候,可谓是纯洁的东西,但是在她流经的过程中受到的严重的污染。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下游的人总认为源头就是那样的肮脏……,也正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去吸取其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反对“西学中用”并不是拒绝西学、屏弃西学。恰恰相反,我们应注重吸纳和融合西方的先进文化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融性,在这一方面,似乎要求我们要有大唐帝国那样的气魄,回顾历史,唐代文化之所以繁荣就在于它靠着自己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非凡的吸纳力和交融贯通性,敞开自己的胸襟,广泛的吸收外来的文化,形成了中国化的文化,仅宗教方面而言,在这一时期,不仅印度的佛教逐渐的中国化,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犹太教也开始传入中国,使唐文化呈现一派胡曲雅乐互放异彩的繁荣景象。但是,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表明既吸纳和通融外来文化,作为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保持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才能不断地发展中国文化,重新造就一个文化上的帝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5
大家好!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的被人们当做是一种精神信仰,而随之发酵了起来,成为时下引领人们价值观的新概念。如在学校里设置国学课程,寺庙里开设国学夏令营,企业里开办国学培训班等等。“国学热”以它一定的适用性及实用性,被企业家用来打造品牌,加深其企业的文化内涵,家长们将《弟子规》等一些国学经典用来作为他们管教孩子的法宝。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分歧: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既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而毫无价值可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商大潮的背景下,“国学”曾一度的被边缘化,前不久在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海删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词和几篇文言文的报道,被一些个网友们认为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观点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那么,当今社会下,我们该如何领会、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首先,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的态度,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其次。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不能够强调了国学,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要结合时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最后,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要保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生命力、凝聚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6
大家好!
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就是坚持有破有立。
传统文化的优秀性。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士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跨国超大型企业,考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因此,我们教育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道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身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利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雷锋纪念日的学生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母爱的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形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初期,采取孩子做、家长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方法。开展“三说三做”活动,“三说”即说三句话:“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三做”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句话”。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写下活动的感受,同时,要求家长虽然不参加活动,但要写下看到孩子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在传统美德教育的中期,采取孩子做,家长同做的方式,共同实践中华美德。开展以“我和父母同做”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紧紧围绕“忠、孝、礼、诚、信”等内容,坚持明理、激情、导行的原则,使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通过时间参与,让其知道怎样做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顺利推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智、信、忠、孝、礼、义、廉、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第三篇:继承传统文化——通讯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北码小学 毕作刚
北码小学组织学生观看《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012年6月6日,北码小学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并要求学生写观看笔记及学习感想。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此项活动,有的还结合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在学习感想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多个道德模范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更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北京精神的历史重任。
通过观看《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缩短了学生与道德模范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做一个有德之人的决心。
第四篇:《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演讲稿
国旗下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承继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都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能有所提高?不耻下问、大胆质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敬长、知礼、诚实守信,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和长辈们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利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传统美德和弘扬 华夏文明吗!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文明的光彩,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家园而自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
第五篇: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美德少年演讲稿
我心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美德少年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祖国是远航的巨轮,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学校是和谐的家园,每个人享受着幸福和温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作为我们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我们每个少年时刻不忘的誓言。
提起中华传统美德,就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
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一个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美德少年。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是对每一个少先队员的鞭策与鼓励。争当“美德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以前,我看到地板上有废纸,总是熟视无睹。现在,我会毫不犹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我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作为美德少年应具备的品质。以前,在家里洗衣服,整理房间都是妈妈的专利,现在不同了,我的衣服我自已洗,房间自已打扫。因为我开始懂得感恩,开始懂得美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