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四篇
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都很注意勤俭节约。也许你并不了解,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周总理的一件睡衣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双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心脏停止跳动。
有一个民间传说:一位老人去世时,只留下一块写有“勤俭”二字的匾。兄弟俩把匾从中间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俭”。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节俭,结果两手空空;弟弟省吃俭用,却不知勤劳耕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经过仔细琢磨,他们把匾合在一起,勤俭持家,终于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的,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劳动成果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如今,我们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拼命赚钱,而有的同学大肆挥霍,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同学太过于注重自己的服饰、打扮和享受,穿衣服要最新款式、要品牌。无限制地攀比,助长了一系列歪风邪气。有些时候,节约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些时候,节俭却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从自身做起,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至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贫富差异较大。我们该深知,在放任挥霍的同时,许多人还在饱受着贫穷的痛苦。据亚洲开发银行报道所知,在中国大陆的14亿人口中,有大约5亿8千3百万人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用不到两美元。如果你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的贫困地区住一段时间,你会亲眼看到十几岁的女孩子没有衣服穿;看到寒冷的冬天全家人盖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看到无钱治病而凄惨死在家中的老人;看到乞丐被城里的狗咬伤后回家等死的无奈与悲凉……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讲的“小”就是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勤俭的习惯,做到节约“五个一”——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和一分钱。作业本正反两面使用,科学使用零花钱,杜绝穿戴的攀比心理,喝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卖掉。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出操、午休、课外活动时,随手关掉教室的灯;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关紧水龙头,不乱倒饮用水;节约每一张纸,用过的纸反面写草稿等。
最后,让我以《朱子家训》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第二篇
尊敬的老师,新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沙海淘金金难见,石林冶铁铁迹疏。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高楼大厦腾空而起的同时,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危机也与日俱增。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虽无扭转乾坤之伟力,但亦可珍惜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商隐曾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指出,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每年的10月31日更是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勤俭日”。但在现实生活中乃至我们身边,仍然存在不够勤俭甚至铺张浪费的现象:一张纸上只写了几个字就被扔进了废纸篓,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电灯长明,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淌的水,食堂地上随处洒落的饭粒……
为何浪费屡禁不止?我认为根源在于认识的缺失,乃至不科学、不健康的价值观在作祟。礼宴酒席,似乎饭菜分量恰到好处便是“招待不周”;欣逢盛世,物质丰富,有人认为再也不用勤俭节约过“苦日子”了;“浪费的是粮食,传播的是丑陋”的“大胃王”吃播秀更为浪费推波助澜。于是有人认为在人前谈节约太过“迂腐”,在行动上节俭过于“小气”。其实不然,浪费看似事小,实则是件大事。
我们常常自豪地说,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殊不知,为了养活这22%的人口,国家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同时,我国粮食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据测算,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人的心血。我看见,袁隆平爷爷年逾九旬,还日夜奔波在试验田间;我看见,无数的农民伯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想到这些,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一粥一饭心生敬畏吗?
倘说春去花落,秋来谷成,粮食短缺虽时有发生,却总可再生,那日渐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呢?那亿万年前树木碳化而成的煤,那千万年前沉寂裂变的石油,都是春去秋来皆如故的吗?虽然有人说,挖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索取,终是竭泽而渔,终会影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明天,就让我们从今天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珍惜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去迎接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第三篇
尊敬的老师,新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寒梅傲立,舍的是春风十里、万物生长;鱼跃龙门,舍的是浮华三千、红尘喧嚣。追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必然需要克服欲望的无限滋长,也必然需要更多的积蓄和沉潜。国家的发展与强盛,怎经得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挥霍?没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拥有再富足的资源、再瑰丽的文明,也无法长久延续一个民族的生命。
大型聚会、校园生活、日常饮食的铺张浪费屡见不鲜,“勤俭节约”四个字似乎已经如同天边的云朵,远离这个尘世了。我望着不远处,满眼的都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今时今世的社会现状不禁让我想到千年前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沉醉在开元盛世中的帝妃沉湎于声色,放弃了作为统治者的责任,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直到安禄山的铁蹄逼近潼关,方才相信大唐大势已去,危在旦夕。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年代,谁又能“居安思危”呢?
商纣王沉迷于美色于享受,荒废国政,日日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荒淫无度,所以最终落得个自焚而亡的下场。宋徽宗作为一国之君却整日沉迷于山水诗画和奇花异石,卸掉城门,只为运回一块石头,无怪乎为金人所虏,客死他乡。铺张浪费使他们沉溺于温柔乡中,无法自拔,看不见自己的过错,也看不见繁华背后的千疮百孔,殊不知表面的繁华皆是沧影,而一时的繁华也不等于长治久安。
文帝、景帝,治国崇尚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为君,中正廉洁,从不铺张浪费,好大喜功,最终使西汉国力得到恢复,为汉朝的辉煌和鼎盛奠定了基础。范仲淹一生都不曾忘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一生清廉节俭、克己复礼,对自己严格要求,家中没有一件多余的家具,并将这种观念作为家训世代相传,范家后人男子入朝为官,清正廉洁,无不是一代贤臣;女子入宫为后,母仪天下,无不是一代贤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青年时期曾参军入伍,一生也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年过七旬也坚持自己打饭,最终引领华为公司走向世界,实现了“中华有为的人生理想”。日常生活的节俭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注国家、关注人民,才有能力实现或是个人,或是家族,或是国家的强盛。
这世上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现在大家能有浪费的资本,都是无数前人呕心沥血的成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泼掉一碗碗饭菜时,你是否会有一丝丝的愧疚?
“节俭”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应深入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愿我们都能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渡浮华的尘世,每每想要放纵自己在欲海中沉浮时,都能犹豫再三,都能想起古人的肺腑之言。
如此,足矣。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第四
篇
尊敬的老师,新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智能引领更需要勤俭护航”。
众所周知,勤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当前科技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绝对不是我们抛弃勤俭美德的借口。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提倡“智”和提倡“勤”并不矛盾。
不可否认,小亮的看法具有时代性,也有其合理之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社会确实需要提倡“智”。一些智能产品不仅能让人从一些繁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勤”的对立概念是“懒”,“智”的对立概念是“愚”,“勤”和“智”不是对立的概念,提倡“智”和提倡“勤”并不矛盾。更何况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依靠众多科技工作者们日以继夜的勤奋攻关才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二,提倡节俭并不是吝啬和小气的表现。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像几十年前那样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用了,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节俭的理由。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果杜绝这些浪费,就可以解决农村扶贫对象和城市低保人口的温饱问题。厉行“光盘”,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势在必行。吃的方面如此,穿、住、行等方面亦然。节俭不仅不是吝啬与小气的表现,而是一个人高素质、大局观和共享观的彰显。
第三,智能引领,勤俭护航,才能持续良性发展。
智能产品让生活更美好,但这种美好建立在科技人员辛勤工作、奋勇攻关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我们能享有这么丰富的智能产品吗?能不断提升智能产品的质量效率吗?能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吗?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很多资源面临枯竭,很多原材料依赖进口,尤其是制造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方面的高尖材料。在这种背景下,厉行节约,不仅是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功德,更是国家长期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
科技发展了,“勤”更需提倡;社会进步了,“俭”尤为重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勤俭要求和勤俭标准。今天的“勤”更应该是“勤”与“智”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今天的“俭”更应该是节约资源和物尽其值的高效利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宏观调控、智能引领、勤促发展、俭来护航的轨道行稳致远,高效发展。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