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仪演讲稿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周礼文化,做文明有礼好少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
(七)班的曹甲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周礼文化,做文明有礼好少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美丽的家乡岐山更是周礼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更有“周礼之乡”的美誉。我为我是岐山人而无比骄傲和自豪。
清晨,当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走进美丽的校园,漂亮的教学楼、干净的操场、明亮的教室,整洁的课桌椅……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然而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却是那么的不和谐:洁白的墙壁上印上了黑黑的脚印;干净的水池中倒进了果皮纸屑;崭新的课桌椅伤痕累累;上下楼梯你拥我挤;自习课上高声喧哗……这些都是多么不文明的行为啊!纵观历史,有多少名人以礼待人的故事在广为流传,有多少志士厚德载物的佳话被代代歌颂。孔融四岁,知礼让梨,家喻户晓;刘备隆中,三顾茅庐,妇孺皆知的礼让仁厚让人敬仰!
相反,不讲文明礼貌不仅有损于个人形象,甚至还会使国家尊严受到严重损害。清朝使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就因为在公共场所吐了一口痰,就被外国报纸大肆渲染,不仅损失了人格,也让国家蒙受了耻辱;在著名的法国艾菲尔铁塔下 竟赫然张挂着用汉语书写的警示语:“不要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垃圾”……诸如此类的尴尬现象,无一不再无声的鞭挞着有良知的中国人!
作为“礼仪之邦”“周礼之乡”的子孙后代,拥有文明言行更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基本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它,使我们在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它,使我们华夏民族的素质得以完善提高。
古语有云:“诚于中而形于外”。我们应该自觉做到敬人、律己、真诚,养成文明习惯;从起床、锻炼、集会、进出校门等小事做起,规范自我言行;认认真真做到:排好队、唱好歌、扫好地、做好操、走好路、说好话;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并将文明礼仪的种子带到千家万户。在校,做个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个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只有这样,我们城关小学的优美环境才会锦上添花,我们城小人的良好言行才能不断提高。最终,把我们可爱的家乡岐山,建设成为投资兴业的福地、观光旅游的胜地和宜人居住的宝地!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是新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不仅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文明好行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周礼文化,争做文明有礼好少年!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礼仪演讲稿
礼仪演讲稿
前言:都说中国历史是一部礼仪的历史,我们自古以来也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说中就曾提到“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孔子也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事无礼则不成”,可见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礼仪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而又作为学生会长成员的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礼仪规范。
礼仪分为三大类,但今天所说的主要针对我们内部学生会成员,所以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个人礼仪、公共礼仪。
个人礼仪可分为三项,一是仪表,二是言谈,三是仪态举止。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 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仪表又可以从卫生、卫生两方面来说。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作为学生会人员这是必不可少的。言谈主要由礼貌、用语两部分组成。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仪态举止亦是个人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从一个人的仪态举止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以及修养。仪态举止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谈话姿势、站姿、坐姿、走姿四个方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另外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声音铿锵有力,不能给对方一种敷衍的感觉。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公共礼仪分为很多种,但对于我们学生会人员目前的状态,可主要从特定公共场合礼仪来看。1.大会期间手机要调成静音或关机状态,要根据时间提前入场,并按照规定着装就坐。2.办公室是我学生会人员办公的地方,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和卫生,保护学生会公共财产,同时做到不损害他人健康,不在办公室抽烟,并遵守学生会章程。在这个交际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已经不适合我们的生活节奏了,在读书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好好培养我们的交际能力,当然作为学生会人员交际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各种酒宴,社交,那么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社交礼仪虽然是调节器,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但社交礼仪同样有一些禁忌需要切记,否则会适得其反。没有人愿意和畏畏缩缩、自信的人交往。如果不懂怎样与人交往,必将是孤立的。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交往礼仪中有一个重要的“三A原则”接受“accept”、重视“attention”、赞同“agree”。就是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接受对方,是要能容纳对方,不排斥对方。重视对方,是要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而且在你心里很重要。赞同对方,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并及时加以肯定,既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刻意奉承。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日常礼仪,随时随地都给被人留下良好印象。做到“说话有尺度,交往讲分寸,办事重策略,行为有节制。”只有这样别人才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的愿望。
那么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该注意什么哪?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的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是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害别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是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渐消火。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相向很难避免,最好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消除对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4.不要轻易发怒。遇事要冷静,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于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到同学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6.不开过分的玩笑。玩笑是常有的,但要注意个度。7.不在公共场合抽烟。烟有害于人体健康,而在公共场合抽烟会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当然主人邀请,便可另说了。
其次酒桌礼仪在社交礼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熟悉和掌握酒桌礼仪,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不失礼。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不仅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为工作或学习带来便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酒桌礼仪: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稳坐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3.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自己是领导。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的少,要知道自己是敬人。另外劝酒也要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这样会降低个人修养。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7,端酒杯时,右手扼杯(啤酒杯),左手垫杯底,时刻记着自己的杯子要低于对方。8.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9.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10.察言观色,了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其次好的祝酒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在一个集体中个人是主体。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集体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大都是由个人礼仪以及公共礼仪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作为学生会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为我们学生会增光添彩。
第三篇:礼仪演讲稿
今天,我在这里,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一个主题是“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是出自于孔夫子《论语》,其意思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规范,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仪呢?
礼仪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是告别作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你会发现“礼”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社交面的扩大,它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表现为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比如,在柜面工作中,当你办理业务出错时,你表示歉意,对方还之你以友好的微笑,并原谅了你的过失,而当客户急匆匆跑到柜台办理紧急挂失,你伸出热忱之手帮助他解决问题。一来一回之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原谅,互相包容,互相谦让,建构起了现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由此可见,“礼”它不再仅仅代表个人,也成为即时传递单位信息和正确传播单位形象的重要环节。
参与今天的活动,让我如此庆幸,我相信这种“个人-单位-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将无声的礼仪教育融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一面是走出去,让我们走出工作的困区,站在更高的界点去俯瞰“礼”的实用性,去了解礼节千年的文化,去理解个人礼节与单位形象的莫大关联。另一面是带回来,通过活动的平台,培养我们的坚韧、自信和勤勉,同时把这些优良的品质带入明日的工作。提前授予我们认识自我、成熟文明,走向幸福的敲门砖。
“不学礼,无以立”,这文明的清泉,源源不断于我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它缓缓注入我们心田,在工作的长河中,便可涤浊扬清,永葆一抹心灵的净色,直奔幸福而去……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四篇:礼仪演讲稿
礼仪演讲稿
前言:
都说中国历史是一部礼仪的历史,我们自古以来也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说中就曾提到“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孔子也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事无礼则不成”,可见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礼仪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的年代,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礼仪规范。
具体阐述礼仪并着重讲商务礼仪: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英文“ceremony”,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是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人们通常把“礼仪”两个字放在一起讲,其实它们是分开的,“礼”即“礼节”,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婚礼、典礼、礼尚往来等等。而“仪”是“礼”的表现形式。
二、礼仪的由来
小时候,父母就教我们待人要有礼貌,懂文明,懂礼节。当我们进入社会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也发现,我们与人交往不得不注重礼仪,我们的着装服饰、言谈举止都要有讲究,那么礼仪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以下三种说法: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礼仪源于古代祭祀,用于实践约定的事情以求得赐福、礼仪源自法庭的规定,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到底哪一种说法比较准确,我们也
无法考究,但从以上三点说法,我们不难看出,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应运而生的。
三、礼仪的分类
第五篇:礼仪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从容礼数,发于公心》。
时至今日,孩提时代常常诵读的《三字经》,依然清晰地回响在耳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童年时期父母言传身教的礼仪,这是潜移默化影响我至今的礼仪。他不仅教会我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善同窗,还教会我为年迈者让座、为异乡人指路、为无助者分忧。而时光荏苒,一晃十几年过去,曾经那个不经世事、终日嬉笑玩闹的孩童,已成长为明礼数、有抱负的七尺男儿,成长为今天站在诸位师友面前从容洒脱、挥斥方遒的有志青年。弱冠之年回首遥望,不禁发现:是礼仪约束着我、雕琢着我,使我能挺起胸膛自信地站在这里,站在这山水圣人之地,畅谈齐鲁的礼仪和文明;是礼仪警示着我、提升着我,使我在人生的征程上不断努力,他鞭策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工商新兵,它也督促我成为果决睿智的执法者,他更鼓励我成为淡定豁达的人民公仆。
然而,仅仅是笔挺的西装革履、仅仅是完善的礼仪手册,就能诠释礼仪的真谛吗?不能!《孙子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战争的本质,不是披甲列阵、刀枪剑戟,而是决心和勇气;同样,礼仪的精髓,不是举手投足、言谈进退,而是真诚和信仰!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虚假的谦恭、伪善的宽容,这样的礼仪只是逢场作戏、矫揉造作。从王莽到秦桧,历史已经无数次地鉴证了伪君子的破产;而从魏征到王阳明,对那些真正明礼数、知进退、有操守的官员,历史同样不吝惜赞美的笔墨。如果说儿时学礼,是出于敬畏和服从,那么如今,每一名人民公务都力求展现气宇轩昂的仪表、以德服人的仪容、应对如流的仪态,则是发自于内心所愿,是内在修为的真正反映。这正是“欲得从容礼数,须持三份公心”。
我相信:庄严肃穆、气宇轩昂的礼仪,源自于清风两袖、无欲则刚的廉政之心。“清风两袖朝天去”的于谦离开了,留下的是北京城下死战不退的威武;“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林则徐离开了,留下的是虎门不怒自威的庄严。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蝇营狗苟者的不卑不亢,同样我们也无法臆造一个纸醉金迷者的高风亮节。“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作为一名工商干部,欲得庄严肃穆、气宇轩昂的仪表,就必然舍私欲之负累,立廉政之公心。
我相信:温润和煦、以德服人的礼仪,源自于博爱众生、体恤民情的德政之心。孔子云:“不教而杀,谓之虐”,我们是百姓的执法者,更是人民的服务者。如果我们不能把监管和服务结合起来、不能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不能把执法和善意结合起来,就会成为醉心于罚款和管制的猛虎。要善执法,也要执善法;不常思民情之艰难,就不会有对待巡查对象的那一声真诚的“您好”;不常思百姓谋生之不易,就不会有对监管业户加以耐心细致教育的那份礼貌和至诚。作为一名工商干部,欲得温润和煦、以德服人的仪容,就必须存爱民之善念,立德政之公心。
我相信:从容不迫、应对如流的礼仪,源自于夙兴夜寐、鞠躬尽瘁的勤政之心。“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政能力素养,不是在办公室枯坐出来的,是重大任务压出来的,是挑灯夜战熬出来的,是艰苦环境磨出来的。没有对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的埋首苦学,就不可能应对如流;没有对复杂案情的抽丝剥茧,更何谈从容不迫!行政的风度、气度、谈吐和礼节,无不以经验和能力为基础;而落脚到工商职能,就更要以依法行政能力为保障。作为一名工商干部,欲得从容不迫、应对如流的仪态,就必须立勤政之公心。
(赞一个,这三段写得超好!加油啦!祝你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