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路》演讲稿
《家乡的路》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家乡的路》。
我出生在常熟一个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前段时间爸爸妈妈带着我回乡下过中秋,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一幕幕往事也从祖辈们的娓娓叙述中,呈现在我的眼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曾祖母14岁。作为农村青少年的代表,在开国大典来临之际,她经常要去人民公社参加庆典排练活动。当时的街道两边都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场面。曾祖母那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公社和村子离得有点远,每天都得步行往返于两点之间。遇到下雨天,脚上的布鞋常常被泥泞的小路“黏住”,一不小心就会摔个“狗啃泥”。对于没见过泥巴路的我,简直无法想象那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1969年,祖父13岁,公共汽车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很难买到票。公共汽车的班次每天都是固定的,如果不小心错过了一班车,就得耐着性子在车站等上半天。祖父偶尔也会跟曾祖父划船去上海,帮村里置换一些物资。去上海对于当时的祖父来说那可是一件大事。祖父说,当时村里的几个划船好手要轮流当值,划一晚上的船才能抵达嘉定。到达嘉定后,祖父就跟着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去上海这个大都市走一遭。对于年幼的祖父来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去上海看到很多新奇的玩意儿,然后回去跟村里的小伙伴吹牛。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大马路上骑行的自行车。那时候的他,最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一直到了70年代末,祖父的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有了自行车,祖父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经常会帮村里人跑腿,甭提多威风了。但当时村里到镇上的路还不是很好走,晴天是爷爷骑车,到了雨天,就是车骑爷爷了。想到那个场景,我不禁扑哧笑出声来。
1989年,妈妈7岁,公交车已经普及,班次也逐渐多了起来。妈妈说,小时候对公交车的记忆就是“挤死人”和“颠死人”。“挤死人”是因为大家的日子都逐渐好起来了,有空就会去常熟市区走走看看,所以公交车里很多人,提着大包小包,都是些带给城里亲戚的土特产。逢年过节,妈妈经常是从大巴车的窗子里被塞进车厢。“颠死人”是因为路上很多坑坑洼洼,经常是路坏得比修得快,碰到下雨天,公交车两旁就像雷区一样,一过“水坑”就水花四溅。车外的人骂骂咧咧,车内的人叽叽歪歪。偶尔出趟远门要去上海的话,要花费大半天才能到。
2008年,我出生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了私家车,日常出行都以开车为主,再也不用在公交车上挤破头了。自打我出生起,父母就带着我到处旅游。别说是汽车了,火车、高铁、飞机我也经常能坐到。2015年,我们一家人去北京旅游,当时祖父就感慨,现在的交通真是便利啊!高铁四个多小时就能到首都,飞机一个多小时就能回来了,这在他们小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明年,我们常熟的高铁也要通车了,到上海只需要30分钟,当日来回的梦想即将实现。
城市发展与日俱进,我的家乡常熟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和美丽。三环高速让我从市区回乡下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了一倍;昆承湖快速路更使得苏州都近在咫尺。我为常熟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在此发出倡议:好好学习,为我们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作文——家乡的路
作文——家乡的路 AA 是我的家乡,在我久远的记忆里,我对故乡的路没有什么好感,只希望离开它,那条泥泞小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只要一下雨,故乡的路曾是那么泥泞,那么难行,整条路又成了一滩稀泥,非得穿上雨鞋,结果裤子衣服免不了沾上泥巴,晴天了,还要穿上几天的雨鞋,眼巴巴地看着自行车在家休息。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跳出 “ 农门 ”,来到了道路平坦而宽阔的城市,走在晴天不飞灰、雨天不粘泥的柏油路上,而且城市之路清洁整齐,与家乡的泥巴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后来家乡那条泥泞之路改变成石子路,从此我再也没穿上雨鞋。十多年前,我居住在石化回娘家之路需要半天,一大早起来,准备好赶往汽车站,换乘二辆公交车,再步行二十多分钟,每次到娘家将近中午,父母总是翘首盼望,而我总是姗姗来迟,自从改成石子路后,村里好多农户买了摩托车,电瓶车,我回去也改乘出租车,比以前可方便多了,这次五一节,原来的石子小路改扩建成宽大的水泥路,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它改变了时间和空间,我携夫带子一家三口,由我这个新驾驶员开自备车,分驰电掣般半小时到娘家,轿车就停在家门口。
第三篇:家乡的路作文
家乡的路作文
小时候,爷爷经常和我说,他的梦想就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上。刚开始时,我对这个理想不以为然,更甚至还有些嗤之以鼻。但在我渐渐长大以后,却明白了这“渺小”的理想更深一层的含义。
在爷爷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爷爷刚刚满十四岁时就辍学了。独自一人带着干粮和水到城里去当学徒工。到城里要徒步走上十几里的路,来回路途不仅遥远,而且还十分危险。每当下雨的时候,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有些地方甚至有半米深的水坑,一不留神就会陷进去,苦不堪言。
后来爷爷也成年了,有了爸爸,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中国,也吹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小村子。村子里的广播天天宣传着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爷爷也终于有了他的第一辆自行车,村里的小路也进行了翻修,全部换成了水泥的路面,虽然仍有些坑洼,但与以前是大有改善。爷爷的梦想也终于实现了。听爸爸说在那几天,爷爷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现如今,爷爷已经搬到城市里居住。甚至都已经换上汽车了。每年的夏季父亲都会开上车带着我们全家回老家走亲访友。道路已经换成了柏油马路,路的两边种着高大的白桦树。枝叶繁茂,清风吹过,哗哗的响着,好像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农民在田地耕种着,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许多村民都有了自己的汽车,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爷爷不禁感叹道: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农民都过上了小康日子了。
三种路,三个阶段。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发展,也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和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我也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演讲稿路
改革自我,为了师市更好地发展
(机关第四党总支组织委员路全民)
各位领导、同志们,早上好:
首先,我想为大家讲两个新闻故事:湖南籍的一对夫妇在广东打工,生下一个“哭闹”孩子,孩子的母亲每天看着痛苦的孩子是以泪洗面,6个月后,最终检查确疹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疾病,需要马上住院动手术,可孩子属于超生的、没有户口,当地警方无法出具亲属关系证明,当然也没法住院。孩子的父亲在广东和湖南两地往返多次办不下户口,拖延时间长达1个多月,最后是经《广州日报》报道后,湖南的主管户籍的副县长下令要“特事特办”,终于孩子有了户口,住上了医院,父母感激政府,给孩子取名“肖体政”。
持续多日的福建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污水渗漏事故,瞒报事故9天的事实,终于有了初步调查结论。调查发现,事故主要是环保措施严重不足以及非法打通排洪洞等人为造成的,背后则是政企利益纠结导致环保监管失灵,其中暴露的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针对以上两个故事,不知道诸位听后有什么感受?或许这些事离我们太远,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于常规思维,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于潜规则,„„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2010年7月6日,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对兵团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思想和目标。师市党委紧密结合兵团要求和师市发展要求,明确了师市发展的目标是2015年师市生
产总值达到300亿元,2020年达到650亿元;经济结构要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3∶60∶27;同时要加快建设好我们美丽家园--
农六师五家渠市。但作为政府行政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的政府
公务员,作为行政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的国家公务员,面
临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使命,在师市经济结构实现大调整、大转
变的时机,怎样配套改革好服务管理工作?怎样廉洁、高效地为师市
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怎样准确把握中央的政策,并利用好中央的资金,切实履行好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呢?那就是,要不断改革自我,提高
自我。
首先,要改革我们的学习。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外面的世界
比我们想象的变化的更快,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似乎还没有掌
握的很清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国家正处在改革发
展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我们应该
学习的东西似乎还很多很多。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自己
内心的一种唤醒与认同。关于21世纪的学习有一句名言:好的学习导
致行为的改变。所以我们的学习不应该是为了学习而进行空洞地学习,而应该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的经济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职
工的生活水平、更好地服务民众而学习,为了制定更加科学、更加有
利于师市发展的政策方针而学习。改革我们的学习,就是应该用马克
思主义的态度去指导我们的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和方
法,对师市发展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认真学习和汲取
别人已取得的城镇化建设经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不是消极地按照上级的安排去学习,而是有目的地积极
主动去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并把这些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是为解决师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论问题
和策略问题,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去研究和学习。
二要改革我们的思想。“思路决定出路。”改革思想是创新自我、提高自我的基础条件,也只有提高了自我、发展了自我,才能不断地为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市场经济已经溶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把发展城镇化、发展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预算等渠道扶持兵团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兵团的综合财力补助力度等措施支持我们兵团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说明我们兵团的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够好,另一方面就给我们兵团的公务员们提出了要求:必需改革我们的思想,改革我们还存在的陈旧思想观念,工作因循守旧,习惯于照抄照搬,凭老方法解决新问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一切有领导做主;认为自己德才兼备,怀才不遇,埋怨组织;精神不振,惰性十足等不良思想。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人文社会发展规律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及现代农业化的发展思路,掌握更多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知识,为实现师市党委提出的“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实现工业、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新突破等“九大突破战略做好思想准备。
三是改革我们的作风。在全国上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在新疆经济迎来跨越式发展好机遇之时,为了较好地完成历史所赋予我使命,做为党的政策执行部门,我们应该义不容辞改革要改革我们的作风。要做到“慎欲”,”慎权”“慎行”、“慎交”、“慎独”。当今世界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汽车在加速、火车在提速、经济在飞速。一代伟人邓小平带领我们起航的这艘巨轮,经过三十年的扬帆,造就了全世界的经济神话,造
就了我们今天的康足富裕。可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让精神的家园颓废,对经济发展的追求要求我们更不能忽视党的作风建设。但现实中,有的同志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同志缺乏群众观念,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先。我们必须要改革这些不良作风了,关于作风问题我不想,仅想请在座大家以山西省原省委妇联主任申纪兰同志的一句朴素的话语来共勉:“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公务员的本色是啥?是创新的工作,无私的奉献,热情的服务。
总之,只有牢记党的宗旨,时刻自省革新自己,始终坚持一心为公,才能真正做到秉公办事,公平待人,甘当人民的公仆,争做人民和社会的有功之臣。在新的发展机遇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刻,我希望师市全体公务员都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改革自己的学习,改革自己的思想,改革自己的作风,努力推进师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
我的演讲完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我走家乡红色路
我走家乡红色路
——参观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
摘要: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命精神,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以及观看革命英雄资料,增强青少年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先烈的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不怕牺
牲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前言:2011年7月17日,我及一些高中同学去大石桥市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
烈,了解党史,增强信念。
正文:概况:解放战争初期,为了执行辽沈战役的总体部署,这里曾先后发生过多次艰
苦的“拉锯战”,有效地遏止了国民党主力部队从营口海上逃窜的企图。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大石桥人民相继在蟠龙山西、南坡兴建过烈士陵园、解放战争纪念馆和解放战争
胜利纪念碑。2001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一所碑、园、馆三味一体的、高标准的烈士陵园。目前的烈士陵园座落在蟠龙山西侧,哈大路旁,依山而建,规模
宏大,错落有致,风格独特,庄严肃穆。
陵园先后被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辽宁省青少年教育基地、营口市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师范基地。
它不仅成为当地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双拥共建的窗口,更是我市一处最美的红色景区。
(1)调查过程综述:2011年7月17日我和几名高中同学来到了大石桥市蟠龙山革
命烈士陵园,围绕“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进行凭吊英烈和宣誓仪式,表达
了传承民族精神的坚决决心和爱国热情。他们在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失去亲人,用鲜血
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调研内容:去革命纪念碑,它坐落在广场中轴线上,占地285平方米,体高21米,象征进入21世纪。碑体用汉白玉挂面,整体造型相似一个没有枪管的枪托,象征人民期盼
和平远离战争的愿望。底座用红色花岗岩围砌而成,正前方是用整块汉白玉雕刻的花环、和
平鸽,表达对和平环境的向往。花环下部刻写着1947.12.19字样,标示大石桥解放纪念日。向革命烈士默哀三鞠躬并哀悼三分钟。在纪念馆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了解革命烈士
事迹。
(3)所采用的实践方法:实地考察法,边考察,边分析,边记录
(4)发现的问题、结论:坚持经常教育,不能只走形式,墓碑经过长年的风雨洗刷,碑
文字迹模糊不清,上面的五星本该是红色的,也已经脱色了。
(5)解决建议及措施:每年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中,为革命烈士扫墓应成为全市规模的活
动,革命烈士和事迹是值得我们后人岁岁祭奠、代代悼念的。建议烈士陵园管理部门对烈士的墓碑进行修缮,把模糊的碑文加刻一次,使字迹清晰可见,让碑上的红五星闪闪发光,永
远照耀后人。
我们学校的同学来到烈士陵园,来缅怀先烈,纪念前辈。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
着音响说:“向革命烈士三鞠躬。”我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们为了
创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
青,永垂不朽。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回想起小学就跟随老师去烈士陵园扫墓,那时
觉得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别于胸前,一条红领巾默默拭
去纪念碑上的尘土,却拭不去内心的疑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他们走了,我们来看他们,他们知道吗,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么。带着疑问而来,又带着疑问而归。一年一
年,扫墓变成了形式。
今年又去扫墓,听了讲解员略带口音的介绍,大石桥这个小地方竟然是兵家的必争之地,革命时期也没平静过。这次扫墓让我震撼的是一张老照片下的一行小字,“本村三十余人,被日寇凌辱,倒放入缸内,溺死,其中幸存者被反绑长凳烤肚皮而亡”。一群强盗啊,一群
什么样子的变态的人,竟如此漠视别人的生命和尊严。当时我很气,我只是在看这行描述我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可想当时记录下这惨痛一幕的笔者的心情,更可想象那些历经这些
磨难者的感受。于是有了抗争,于是爆发了反日的战争。这种压迫这种凌辱是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华夏子民所不能容忍的,再苦,再难,我们也会坚持,即使为此付出再多,我们也能承受。
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望着陵园
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中国共产党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党军事装备和资源供给远不如那些洋枪洋炮,可就是靠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走下来,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士气,这是我们民族真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这种文化特色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理论做为支撑。中华民族的三大教派,佛、道、儒三教的核心共同点就是要积德行善,用民族精神感染别人向善、为善。纵观古今,名人必有士之精神,有大仁、大爱之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精神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人格。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更赋予了士气新的涵义,如今我们凝聚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周围,用充满张力的斗志让世界认识中国。士气,能创造奇迹,能以小博大,能加快发展的步伐,只要我们坚信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民族尊严而奋斗,我当以我血荐轩辕。任何企图分裂我国国土,任何有损国威,阻滞发展脚步的举动,都是所不可容忍的。在旌旗招展中,只能有一面代表了我们的意志,也只有一面凝聚了我们的荣辱,无可改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烙印。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希望,战友的牺牲才是值得的。而现在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必须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华之崛起。
这时,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们的红旗使用烈士的鲜血险些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
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
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结语:活动结束后,不论是大石桥光辉的解放历史,还是建设者们淳朴,无私的奉献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今后将积极参加可续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冯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陈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王小云,王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