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演讲稿(大全)

时间:2020-11-01 12:0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神病演讲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神病演讲稿(大全)》。

第一篇:精神病演讲稿(大全)

精神病演讲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精神病演讲稿》的内容,具体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注意观察疾病的早期症状,导致疾病来到了自己还全然不知,这个对于我们治疗疾病是有一定的害处的,我们应该早早的就要察觉这些事情,那么在生活中,精神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哪...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不注意观察疾病的早期症状,导致疾病来到了自己还全然不知,这个对于我们治疗疾病是有一定的害处的,我们应该早早的就要察觉这些事情,那么在生活中,精神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哪些?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精神病的早期症状及治疗,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身心健康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讲话的题目是《阳光心理 健康人生》。

同学们,你可曾为一点小事而气恼过?你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郁闷不快?你可曾抱怨生活的不公?你可曾对前方的困难望而却步?如果有,请关注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现代的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回想奥运赛场,世界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心理的作用,导致了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戏剧花絮,不仅令比赛更加扣人心弦,也令世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前 9 枪一路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后一枪仅仅打出 4.4 环,使得心理素质稳定的中国运动员邱健意外登顶。可以说,雅典噩运已经成了埃蒙斯心中的魔障,他又一次在最后时刻把金牌拱手相让。不是输在射击技能实力上,而是输在关键时刻的心态上。由此可见,良好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自信,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传递快乐!享受快乐!

再次,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

最后,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理智、和谐的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灵。

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健康、幸福的阳光沐浴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人人都拥有一个阳光心理,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由于精神病早期不明显,不易发现,因此,耽误了精神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只能后悔了。

早期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精神病人一定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切莫自行停止服药或改变药品用量,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心理治疗: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包括: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领悟治疗或说理治疗、信念治疗、放松治疗、系统脱敏治疗、行为治疗、集体治疗等。

3、集体治疗:集体治疗是以群体为中心,在精神病人间形成一种互助关系,包括集体咨询、集体心理教育,从而来提高精神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4、家庭辅助治疗:家庭治疗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家属来观察患者行为,按照医嘱定时服药。

精神病患者应该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均衡:应特别注意食用一些对脑有营养价值的食物。比如富含脂类的食物,有肝、鱼类、蛋黄、黄油、大豆、玉米、羊脑、猪脑、芝麻油、花生及核桃等。脂类是构成脑组织的重要物质,其含量比身体其他器官都丰富,其中卵磷脂含量最多。服用大量卵磷脂,可使脑细胞膜变柔软,因而有利于细胞之间的联系,可增强记忆力,改善脑功能,对治疗精神病有较好的疗效。

2、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不仅科增强治疗信心,而且对患者培养良好的人生观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患者由于缺乏治疗信心,导致不能够坚持治疗,病情迁延日久,十分痛苦。因此,提高心理素质也是治疗精神病注意事项中关键的一条。

3、面对患病事实:每个人都可能患精神病的,所以患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患病的事情,要面对现实,同时也处理好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不要让病

症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做到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还有不让工作和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也要帮助患者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的时候,积极配合医生,遵守医生的叮嘱,按时服药,不要认为自己的病好了就拒绝服药,或者是擅自把药物扔掉,和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将自己的病情及时和医生反应,让医生给自己出主意和建议。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及时专科医院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第二篇:精神病总结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及县疾控管理小组,我镇卫生院建立了以院子为组长的重症疾病管理小组,负责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协调工作,并成立了工作小组负责村屯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并取得监护人同意后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后期的随访及健康体检。为了更好的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务,对我院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目前在各村村医配合下对我辖区的精神疾病的线索调查共107人,其中精神分裂症57人,抑郁症7人,疯癫性精神障碍3人。精神发育迟滞12人。其中符合重症精神疾病107人,取得监护人同意并纳入管理的是107人。今年对管理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健康体检10人,其中住院3人,死亡2人。失访5人。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对经常服药的病人,告其家属药物的副作用,并征得家属同意参与我院组织的体检,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辅助检查。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以后要不断完善,使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档案做的更加完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篇:精神病司法鉴定

精神病司法鉴定研究

摘要:精神病司法鉴定一直备受公众关注,因为公众通常把“犯罪”与“精神病”联系在了一起。其中焦点问题在于犯罪者是否该做精神病鉴定,以及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些争议说明了我国精神病司法鉴定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笔者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内容、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我国现在司法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而笔者对于其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鉴定精神病精神病司法鉴定

一、精神病司法鉴定概念及内容

精神病司法鉴定也称为司法精神病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由一定的机关、组织或单位运用法精神病病学的知识对被鉴定人的精神病状况作出客观判断的活动。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理论界还有人称其为法精神病学鉴定即“利用法精神病学学科专业知识对一定人是否有精神疾病进行的鉴定 ”

根据现行法规的要求,在精神病鉴定过程中,司法精神病学方面的专家作为鉴定专家,不仅要判断被鉴定人是否有精神疾病,还要进一步就被鉴定人是否具备辨认和控制能力作出判断,即判定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法律问题。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的启动、主体以及鉴定意见作为证据使用等相应的程序问题。比如专门规定了精神病鉴定只能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且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案件办理期限。

二、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特点

(一)鉴定对象的复杂性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对象是最为复杂的人类精神世界,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尚不能对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给予全面、正确的剖析与发现,“迄今对多数精神疾病的诊断,仍然缺乏精密的客观的理化检验手段或方法,主要还是依据病史和精神状况检查所见即临床表现来确定”。1精神现象属于人类探索尚未完全成功的一个领域,多数精神病的成因缺乏科学、有力的结论加以证实。精神医学发展所处的初级阶段限制了精神病鉴定科学的发展水平。

(二)鉴定的误差性

精神病鉴定需要对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精神状态作出判断,判定其在实施相应行为时的动机以及是否具备辨别、控制能力。人的主观动机只能依靠客观的外在信息进行辅助证明,对于精神状态的鉴定只能依靠鉴定时所掌握的证据材料与相关信息加以回溯性的推理与判断。回溯性判断的准确性依赖于判断所依靠的信息是否充足、准确,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难以避免。

(三)手段的有限性

除少数器质性精神病会导致被鉴定人大脑生理结构发生变化之外,大多数精神疾病难以通过医学仪器或者其他测试手段进行客观、准确的检测。与医学上通常所依赖的化验、检验等客观性较强的诊断手段不同,精神病鉴定人主要依赖的是阅读书面材料、倾听与观察等主观性较强的检测手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人更愿意将精神病鉴定视为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1 李从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实践和理论》,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四)结论的主观性

与其他类型的鉴定如法医、物证、痕迹、文书鉴定相比,精神病鉴定的主观性更强。精神病鉴定专家需要综合运用精神医学与法学知识,对于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医学要件)以及是否具备辨别、控制能力(法律要件)发表个人意见,得出判定意见更多依赖案件材料、周围人评价、与被鉴定人面谈时的场景等信息,主观色彩比较浓厚,对个人经验的依赖程度较高,不同鉴定人对同一鉴定对象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经常持不同意见。司法精神病鉴定主观性较强的直接例证就是多次鉴定的结论不一致率较高,并由此引发了较严重的重复鉴定、多次鉴定问题。

三、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现状

我国对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1989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精神病私法决定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以及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等中的相关规定。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进行简单的评析。

(一)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

从管理主题的权利类型上看,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管理体制属于行政权利管理型体制,即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社会准入与推出等有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根据《暂行规定》的规定,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由地市以上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统一运作,其成员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负责干部和若干专家构成。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精神病鉴定机构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病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无论是由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还是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来进行鉴定,其共同的内涵都体现为鉴定机构选择由国家公权利来运作。

(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制度

司法鉴定的启动是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始,而司法鉴定的实质开始始于鉴定人的选任。应当注意的是鉴定的启动不同于鉴定的申请,在我国目前的规定下,申请人的鉴定申请并不必然的会使得鉴定活动开始运行,也就是说在我国鉴定活动的启动与否其决定权在于司法机关。在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实施人员、实施内容、实施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由法院决定。这一点在《暂行规定》中也有体现,在《暂行规定》第五章规定委托鉴定时仅仅列出了司法机关作为委托鉴定的唯一主体,考虑到现实中鉴定活动的开始不可能由鉴定机构自己发动这一情况也就是说鉴定活动的开始必须由委托机关的委托作为根据,因此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单一的司法官启动制度。

(三)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程序制度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程序制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鉴定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人员的人格尊严,实现鉴定工的公正和效率的目标。在我国,诉讼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精神病鉴定,但是由于鉴定活动的启动权实际上由法院掌握,加上法院可以依职权要求鉴定,因此关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申请不是鉴定的必经程序。司法机关在委托鉴定的时候必须出具《委托鉴定书》并提供相关材料,鉴定机关在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

(四)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范围

根据《暂行规定》,在诉讼中需要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情况有:刑事案件中主要有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民事案件中有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此外在对待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的情况以及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有无作证能力。

此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四、精神病司法鉴定的问题

(一)精神病司法鉴定启动难

精神现象的复杂性与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对于案件处理的决定性影响两项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精神病鉴定的启动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具体分析有下述原因:

(1)法院启动难

媒体与公众热议的典型案例多集中于法院启动难问题上,事实上这一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在诉讼进程中处于最终裁决阶段,疑难复杂案件中的精神病鉴定所累积的各种复杂问题与因素汇集到法院,法院成为矛盾的最终承担主体。刑事司法实践中90%以上的精神病鉴定是在侦查阶段启动的,经过审前程序的筛选,未启动鉴定的案件到达法官面前时,鉴于先前侦查、起诉部门的决定,否定多数启动鉴定的申请不足为奇。

(2)鉴定的启动与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采纳紧密关联

如果将精神病鉴定的启动环节与后续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采纳环节结合起来观察,我们就能更为清晰地认识启动环节在我国精神病鉴定程序中的特殊地位。由于精神病鉴定的高度专业性,绝大多数法律职业人士自认为是外行,难以对鉴定专家的意见进行审查判断,结果司法人员对于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往往是一味接受,极少进行法律所规定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审查,甚至有学者估算,司法机关对精神病医学鉴定的采信率高达90%以上。2

(3)启动鉴定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精神病鉴定的启动本身就意味着决定启动的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将承担巨大的社会压力。精神病人实施的侵害行为通常表现为杀人、伤害、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社会影响极大、民愤极大。在一个对精神病人基本人权的正确认识和包容程度仍然比较匮乏的国度,在一个报应刑观念依然十分强烈的国度,启动精神病鉴定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即使是普通刑事案件,司法人员仍然会考虑一旦启动鉴定,极有可能出现被告人应当减免刑事责任的结果,且对于鉴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被告人,现有的强制医疗措施很难配套,如何处置精神病人也是公安司法机关感到异常棘手的问题,精神病人分流渠道的匮乏严重限制了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正常程序启动鉴定的努力。为了避免鉴定后无人管理、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或者为了避免自身机关支付相应的医疗、鉴定费用,办案人员势必谨小慎微。

(二)评定标准混乱

在评定环节,首先是鉴定主体资质问题,即哪些机构有权进行精神病鉴定。现行刑诉法第120条规定,“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这被认为限定了鉴定主体范围,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刑诉法草案将会摒弃这一点,从而扩充鉴定机构的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不仅仅局限于省级人民政2 何恬:《重构司法精神医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页。

府指定的医院,而是扩充至各研究所和鉴定中心,只要这些机构具有相关资质。长期以来,鉴定标准,尤其是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混乱,是精神病司法鉴定行业一大沉疴。一般而言,精神病司法鉴定需要两个要件,一个是医学要件,一个是法学要件。医学要件是基础,首先要确定有精神障碍,再考察案发时精神障碍所表现出的症状对作案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而判断责任能力达到的程度。

(三)鉴定过程粗糙

质量是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最大问题。很多鉴定机构的操作方法过于简单粗糙,通常只是对公检法系统送来的材料进行鉴定,缺乏实地的考察和亲自搜集信息。在实践中,由于精神病司法鉴定建立在阅读书面材料、倾听、观察等主观性较强的检测手段上,因此,结论很难完全统一。但精神病鉴定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从而影响最后的判决。同时,对于专业鉴定人员给出的鉴定结果,法官很难再进行实质性的审核,采信率很高。

四、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改革建议

(一)细化启动考量因素

目前办案人员在决定是否启动精神病鉴定时没有任何的参照依据,完全凭个人的经验与直觉。在缺乏科学的考量因素指导的情况下,办案人员的判断与普通人完全无异。这种决定是否启动的机制彻底演化为武断的个人判断过程,公信力极低。对于决定是否有必要启动精神病鉴定应当设置相应的审核条件,即具备一定的事实与情形表明“可能有精神病、影响其刑事责任能力”,就应当启动精神病鉴定。通常情况下,司法人员会就被追诉人的家族与个人精神病史、作案动机、作案手法、诉讼中的思维、逻辑等表现与反应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判断,因此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设置启动考量因素,在被追诉人或其家属、辩护人提供初步的支撑依据与材料后,司法人员认为存在较大可能性的情况下,就应当决定启动精神病鉴定。启动的事实条件的证明或者判断标准达到类似于优势证据的标准即可,即存在精神障碍的可能性大于不存在精神病障碍的可能性,不宜设置更高标准。

(二)在部分案件中设置强制启动机制

强制鉴定应当存在于司法实践中精神病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特定死刑案件中。根据我们的调查,精神病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连杀数人或者杀害亲属的故意杀人行为,动机不明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爆炸、危险驾驶等,对于这些精神病多发的典型犯罪类型可以考虑设置强制启动机制,即当被追诉方能够提供属实的精神病家族史或者个人先前的就医记录、单位或邻里的情况反映证明时,办案人员必须启动鉴定程序。

(三)增设救济机制

对于被驳回的当事人的启动申请,也应当考虑设置必要的救济程序,允许申请人向另一独立机关或者上级办案机关提出重新审查的要求。在公权力机关垄断启动权的现状下,设置救济程序是防止启动决定权被滥用的重要预防与监督机制。由于精神病鉴定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也就是说,距离案发时间越近,鉴定结果越接近客观,而对于直接关系到被追诉人刑事责任有无的精神病鉴定问题,允许对初次申请的否决情形进行即时救济殊有必要。对于追诉机关不同意启动鉴定的决定,可由同级法院审查;对于法院不同

意启动鉴定的决定,可由上级法院进行上诉审查。

精神病鉴定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使用极其有限的判定工具和欠成熟的精神医学知识对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事物——人类的精神世界作出判断,任务的艰巨性、过程的复杂性与结论的高度主观性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一项需要同时娴熟运用法学与精神医学交叉学科知识的专业活动,不仅要求司法精神病鉴定人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更应强调司法鉴定人与法律职业群体两类主体的合理定位与沟通协作。因为我们要改革精神病鉴定体制,保障更多人的基本权益。

参考书目:

刘昀: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4):52-53

郭希芳:我国刑事诉讼司法鉴定问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42

张永忠: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书的认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34

张妍霞:从邱兴华案审视我国的司法精种病鉴定启动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5):36-37邵卫.:从邱兴华案审视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78-79

第四篇:精神病司法鉴定

精神病司法鉴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他有关法规,为司法机关依法正确处理案件,保 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定,精神病司法鉴定。

第二条 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鉴 定结论,为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有关法定能力的科学证据。

第二章 司法鉴定机构

第三条 为开展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工作,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 级市,应当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鉴定人,组织技术鉴定 组,协助、开展鉴定工作。

第四条 鉴定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 负责干部和专家若干人组成,人选由上述机关协商确定。

第五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置若干个技术鉴定组,承担具体鉴定工 作,其成员由鉴定委员会聘请、指派。技术鉴定组不得少于两名成员参加鉴定。第六条 对疑难案件,在盛自治区、直辖市内难以鉴定的,可以由委托鉴定 机关重新委托其他盛自治区、直辖市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第三章 鉴定内容

第七条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鉴定: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三)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四)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五)劳动改造的罪犯;

(六)劳动教养人员;

(七)收容审查人员;

(八)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鉴定委员会根据情况可以接受被鉴定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 定的要求。

第九条 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包括: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实施危害行为时的 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和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三)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应当采取的法律措施的建议。

第十条 民事案件中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任务如下:

(一)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患何种精神疾病,在进行民事活动时 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及有无民事行为能力,自我鉴定《精神病司法鉴定》。

(二)确定被鉴定人在调解或审理阶段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诉讼能力。

第十一条 确定各类案件的被害人等,在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 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侵犯行为有无辨认能力或者自我防卫、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 确定案件中有关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

第四章 鉴定人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可以担任鉴定人:

(一)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 人员。

(二)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主检法医师以上人员。

第十四条 鉴定人权利

(一)被鉴定人案件材料不充分时,可以要求委托鉴定机关提供所需要的案件 材料。

(二)鉴定人有权通过委托鉴定机关,向被鉴定人的工作单位和亲属以及有关 证人了解情况。

(三)鉴定人根据需要有权要求委托鉴定机关将被鉴定人移送至收治精神病人 的医院住院检查和鉴定。

(四)鉴定机构可以向委托鉴定机关了解鉴定后的处理情况。

第十五条 鉴定人义务

(一)进行鉴定时,应当履行职责,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

(二)解答委托鉴定机关提出的与鉴定结论有关的问题。

(三)保守案件秘密。(四)遵守有关回避的法律规定。

第十六条 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追究法律 责任。

第五章 委托鉴定和鉴定书

第十七条 司法机关委托鉴定时,需有《委托鉴定书》,说明鉴定的要求和目 的,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被鉴定人及其家庭情况;

(二)案件的有关材料;

(三)工作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

(四)知情人对被鉴定人精神状态的有关证言;

(五)医疗记录和其他有关检查结果。

第十八条 鉴定结束后,应当制作《鉴定书》。《鉴定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委托鉴定机关的名称;

(二)案由、案号,鉴定书号;

(三)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四)鉴定的日期、场所、在场人;

(五)案情摘要;

(六)被鉴定人的一般情况;

(七)被鉴定人发案时和发案前后各阶段的精神状态;

(八)被鉴定人精神状态检查和其他检查所见;

(九)分析说明;

(十)鉴定结论;

(十一)鉴定人员签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第五篇:精神病完整版

精神病: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各种因素引起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

精神疾病学: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发展规律及治疗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感觉:是客观刺激反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感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

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听,幻味,内脏幻觉来源:真性幻觉,假性幻觉产生条件:功能性,反射性,入睡前,心因性 感知综合障碍包括: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躁狂,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思维被广播,象征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强迫理念。

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观念。特征: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与个人利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有时代色彩。

被害妄想,关系,物理影响,夸大妄想,罪恶,疑病,钟情,嫉妒,被洞悉感

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

注意: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记忆障碍: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视。记忆是在感直觉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物都能回忆起来。躁,偏执状态患者

减退: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遗忘: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顺序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错构: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有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智能: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的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痴呆:一种综合症,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

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对简单为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童样痴呆: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的抑郁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了痴呆早期的症状。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为周围环境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定向障碍:对环境成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情感障碍:指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出现障碍

心境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1> 情感性质的改变(躁抑焦恐等表现)

(1)情感高涨(2)情感低落(3)焦虑(无明显针对性)(4)恐惧(面临不利或危险出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2> 情感波动的变换(1)情感不稳(2)情

感淡漠(3)易激惹

3> 情感协调性的改变(1)情感倒错:情

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2)情感幼稚: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有节制和掩饰。

意志障碍:

意志指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犹豫不决 动作与行为障碍:

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

精神运动型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型抑制:

木僵: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和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缄默症: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以手示意。

违拗症: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

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

模仿动作: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语言同时出现。

作态: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怪想、扮鬼脸等。意识障碍:

意识指患者对环境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1> 嗜睡2>意识混沌3>昏迷4>昏睡5>朦

胧状态6>谵妄状态7>梦样状态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的能力。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器质性精神障碍:有组织形态学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谵妄: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急性起病,病程短,发展速,又称急性脑综合症。

病因机制:1>感染2>代谢及内分泌紊乱3>电解质紊乱4>颅内损伤5>手术后的症状6>药物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意识波动性随病情发生变化,常有昼轻夜重的特点2>情绪障碍3>行为障碍4>知觉障碍,可能出现错觉幻觉 诊断:典型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脑电图显示全面的脑电波活动减慢.治疗:病因治疗是针对原发脑部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支持治疗:一般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营养。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精神状况,给予精神药物治疗。

(二)痴呆:全面智能衰退综合症(无意识障碍)

1.病因:病因很多,如果能及时发现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包括内分泌障碍、缺乏维生素梅毒等所致的痴呆

2.表现:最先出现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思维障碍、(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无意识障碍

3.诊断:熟悉病史、何时病发,是否伴有头痛、步态不稳或大小便失禁,智能减退或社会功能下降表现

4.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抗精神药物可用于对抗精神病性症状、激越行为或攻击行为。抗抑郁药物可用于痴呆伴抑郁的患者。

(三)遗忘综合症: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较好

1.临床:近记忆障碍,错构虚构、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无意识障碍,智能保持相对良好。2.预防:(1)缓解①完全缓解②部分缓解(2)不能缓解

3.病因:以酒中毒最常见,其次可见于感染、中毒、外伤、维生素类缺乏等

(四)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病理改变为:①老年斑②神经元纤维缠结③神经元丢失④颗粒血泡变性

1.可能病因①遗传②乙酰胆碱缺乏③退行性改变④代谢异常⑤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①轻度:近记忆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计算能力减退,患者的个人生活基本能自理②中度:不能独立生活,日益严重的记忆障碍,远记忆力受损,地点定向出现障碍,情绪不稳定,伴有片段的幻觉,睡眠障碍等③重度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最终丧失语言功能,最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是肌张力增高,肢体弯曲。

3.诊断:患者脑电图变化无特异性,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伴脑沟裂增宽。4.治疗:(1)药物治疗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②神经保护剂③神经营养药物④抗精神疾病药物(2)护理与照顾: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对AD患者病情有帮助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记忆清晰,智能完好,自知力丧失。

1.病因:①遗传②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③神经生化发面的障碍:多巴胺假说;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5-羟色胺假说④子宫内感染与产伤⑤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⑥社会心理因素 2.临床表现:(1)感知觉障碍(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①妄想②被动体验③思维联想障碍④思维缺乏(3)情感障碍(4)意志与行为障碍①意志减退②紧张综合症

3.临床分型(1)偏执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一个类型。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情感、意志、语言、行为障碍不突出。较少出现人格改变和衰退(2)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典型表现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症。(3)青春型: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4.治疗:(1)药物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镇静作用明显,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对心血管毒性大,椎体副作用小;氟哌啶醇:抗妄想作用明显,镇静作用弱,对心血管肝脏毒性小(2)心理治疗:改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3)心理与社会康复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1.病因:(1)遗传(2)神经生化改变①5-羟色胺假说②去甲肾上腺素假说③多巴胺假说④γ-氨基丁酸假说(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4)脑电生理异常(5)神经影像变化(6)心理社会因素 2.临床表现:(1)躁狂发作:①情感高涨②思维奔逸③活动增多④躯体症状⑤其他症状(2)抑郁发作:①情感低落②思维迟缓③意志活动减退④躯体症状⑤其他(3)双相障碍: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发作期间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4)环性心境障碍: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5)恶劣心境: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患者由自知力

神经症1.概念 神经症: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2.共同特点:(1)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关(2)患者的精神特征长构成发病基础(3)无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的改变(4)患者由自知能力,要求治疗(5)接触现实良好

3.组成: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成障碍,神经衰弱,癔症等

神经衰弱1,概念: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2.病因: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脑力活动过度紧张伴不良情绪„ 3.临床表现:(1)易兴奋、激惹(2)易疲劳衰竭(3)头痛(4)睡眠障碍①入睡困难②睡眠维持困难③早睡(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6)继发性反应①疑病②焦虑 4.治疗:(1)心理治疗:认知疗法,放松疗法,森田疗法(2)药物治疗:①抗焦虑药物:安定类②催眠药:安定类③止头痛药:颅痛定④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谷维素⑤兴奋神经药:安钠加,咖啡因⑥中药(3)其他体育锻炼,工娱疗法,旅游疗法,调整不合理的学习等。

癔症由心理因素或不良暗示等引起的精神障碍综合症。

1.病因:确切病因不清①心理因素(不是纯心因性的)②遗传③性格特点:情感丰富、暗示性高、自我中心富于幻想④体力低下 2.临床表现: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性障碍①情感爆发②意识障碍③遗忘④神经症⑤癔症性痴呆⑥癔症性精神病;2)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型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通过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①运动障碍:痉挛、抽动、失音、瘫痪②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减退、失聪、失明、感觉异常

3.治疗:1)心理治疗:①暗示治疗②催眠疗法③行为治疗④其他心理治疗。2)物理治疗:针灸或电兴奋治疗

进食障碍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神经性厌食临床(有意戒指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病人自己故意限制饮食,以致体重低于正常值,出现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紊乱,甚至发生间歇性暴饮暴食。

神经性贪食: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多食暴食行为。

神经性呕吐: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心理障碍。

睡眠障碍分类:失眠;嗜睡;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中的异常活动和行为

失眠: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原因:药物、躯体心悸、惊慌、精神疾病、躁狂等。

2.临床:难以入眠、睡眠不深、多梦、早醒等。失眠往往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的感到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因而躯体困乏,反应迟钝等。

3.治疗:①认知疗法,正确认识失眠②行为治疗,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③药物治疗,镇静催眠药。

应激:外界刺激对机体的影响 应激源:对机体产生影响的因素

应激的中介机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

应激相关障碍:一组由于严重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应激反应不等于应激障碍,只有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并对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构成障碍。

1)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

定的盲目性或甚至木僵。

①临床表现初期“茫然“阶段,茫然注意狭隘、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随后症状变化多端、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有时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若症状持续4周以上,考虑为”创伤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有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感情障碍为主,病程不超过一个月。

2)创伤性应激障碍:由于受到易受异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①临床表现: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出现“情感麻痹“现象,表现木然,淡漠的感觉给人的疏远、不亲切感。②治疗:心理治疗主要干预,药物治疗抗减抑郁药物③合并治疗

3)适应障碍: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的行为改变。

临床:情绪障碍、躯体功能障碍、社会功能和工作受到损伤。

人格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障碍: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分裂型人格障碍: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见。

4.冲动性人格障碍: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多。

5.表演性人格障碍: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6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7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点。

心理发育:儿童出生以后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发育过程。

精神发育迟滞: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已全面智力发育地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

1.临床:①轻度智商50——69,经过职业训练习得简单的技术性工作习会谋生技能和家务。②中度35~49能完成简单劳动在指导和帮助下会自理简单生活。③20~34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无行为能力,可伴明显运动功能和脑功能损伤。④集中度<20,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合并严重脑部损害。

2.病因:①遗传②遗传代谢性疾病③先天性脑畸形④围生期有害因素⑤出生后因素(脑损伤环境因素)

3.诊断标准:儿童在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社会适应困难的临床表现,且智商低于70,即可诊断,再根据其智力发展水平和智商来判断精神发育障碍严重程度。

儿童孤独症,智力低下,伴有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窄和行为方式刻板。药物:氟口辰啶醇、氯氮平、氯米帕明、中枢兴奋药(口辰醋甲酯、苯乙妥因)

注意缺陷与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或冲动,并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精神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精细运动、协调运动发育较差)

4.品行障碍,儿童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违抗性对立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正常的调皮和叛逆儿童行为更严重。一般以自我为中心,好职责或支配别人,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5.抽动性障碍: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的疾病特点为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但却不能较长时间的控制自己不发生抽动症状。临床类型:短暂性抽动,简单的运动抽动。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病程持续一年以上。Touretter综合征,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好发于儿童期,以临床表现分为焦虑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治疗原则:治疗配合使用小剂量的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下载精神病演讲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神病演讲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神病总结

    久长路社区严重精神病患者排查管控工作总结 根据钓鱼城街道提出的关于全面开展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病患者排查管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社区制定了开展精神病排......

    精神病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患者的人群明显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显得重要,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迫切。在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

    精神病总结

    社区2011年上半年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街道提出的关于社区对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社区制定了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现将上半年度工作情况汇报......

    精神病见习

    精神病院见习 Gemini 通过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以及倾听精神病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再结合我们自己的专业特点,我得到了很大的触动。 精神病患者不属于我们心理咨询的帮助范围之内,遇......

    精神病工作计划

    2014年牡丹区小留镇中心卫生院 重性精神病患者工作计划 为落实《牡丹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

    精神病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 一、建立健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管理网络。 成立了“道真自治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残......

    精神病人数

    附件1:乡镇/街道待确诊和已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市/州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填报人: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注:此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向......

    精神病论文

    精神病学论文论文题目: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 的分析与改善 论文作者:林文华 写作日期:2011-5-21【摘要】 攻击是采用各种形式对生物体产生伤害的一种行为。攻击行为包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