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范文大全

时间:2020-06-22 12:0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

第一篇: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

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xx班的xx。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端午文化,刚刚度过愉快的周末,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长假。曾经有一首儿歌唱道:“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端午节上最为热闹的一些习俗。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年少的我们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圣诞节”、“复活节”等,甚至各种不是节日的数字节。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端午节到底意味着什么?

端午节,是民众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广为流传的节日,端午是一个诗人的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悲愤之下,于五月初五,奋笔疾书《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忧国忧民,一片赤胆忠心,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畅谈端午,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倡导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国家安危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试问千年之后,谁的名字和作品还能为世人所传诵?

曾经,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耻辱虽然已随风而逝,但历史应该铭记。增强国民体质是国之大计。每逢端午节,许多地方组织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这也契合强健国民体格的要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学们一定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同时养成竞争、团结、勇往无前的精神。

古人在端午节前后喜欢用艾叶来驱赶蚊虫,净化空气,这个传统亦保留至今。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所以大家要注意个人卫生,早睡早起,远离疾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样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住行。这都是我们的祖辈,怀着爱国爱民的理念,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而来的。

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希望大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树我雄心,壮我中华。最后,预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快乐!

第二篇:端午龙舟文化

端午龙舟文化

广州市黄埔区下沙小学李肖珍

我是广东人,端午节是一直都是我们的重视的节日,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粤俗文化过端午最大的活动项目是赛龙舟,人称“扒龙船”,过去多为郊区农民为之。20世纪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便将去年端午节后沉入涌底的龙船起出,俗谚谓“四月八,龙船随海滑”。30年代以后,逐渐改为五月初一才起出龙船。俗语顺口溜:“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初五是赛龙船的高潮,得胜者可获赏全只烧猪与赏银元。初八郊区各乡龙船多集中到市郊黄竹岐进行表演比赛,因那时黄竹岐地方有一座龙母庙,初八为龙母诞。

我经常看龙舟,也就是划龙船比赛,如下沙村的龙船比赛十分精彩,近几年几乎每一年都看!

今年刚进行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是在今天周六,我带着老少家人一睹为快!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下沙大池塘边,只见岸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多得像银河上的不计其数的小星星,有留平头的,有梳辫子的,有黑发的,有白发的……人人都穿上了自己喜欢的衣服:红的、黄的、紫的、花的……可真是色彩缤纷啊。

今天的太阳热辣辣的,晒得大池塘周围的人个个都满头大汗。可他们都没把太阳放在眼内,都踮着脚,伸着脖子,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龙舟赛事的来临。突然,只听见枪声一响,主持人通过鞭炮声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顿时,人们大喊大叫起来,犹如一只只跃跃欲试的小鸟。

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惊讶地叫了一声,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望向远处。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从不远处若隐若现看见一只只小艇陆续地划来。参赛的龙舟可真多啊!锣鼓喧天,龙舟越来越近了,上面坐着的不尽是年轻的选手,当中有许多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他们拼命地划着,争分夺秒,你追我赶,毫不相让。那神情,好像在决斗。生怕别人快自己一步,会追上自己。岸上也是汹涌一片,人们有的喊:“乐众队加油!”有的喊:“勒流队加油!”喊声震天动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赛事的后半段了。可是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顿时,人们又高叫起来,都为他们打气。队员们终于鼓起了勇气,努力地往前冲,敏捷地往前划,又进行他们的“生死决斗”了。

电线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闹个不停,好像在为运动员们打气;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树舞动动着,似乎在为他们喝彩。水浪宝宝时而翻起浪花帮助。

一场激烈的龙舟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黄埔下沙队。这场龙舟赛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前进,我们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成为成功者之一!

第三篇:弘扬端午文化

弘扬端午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1111121 27 杨滟艳 【摘要】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岁时节日。今天端午节的形式与文化内涵,是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间的多种文化因子相复合的产物。经过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淘汰与选择,最终以纪念屈原作为其文化意义的体现,并为人民所接受。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今天,无论端午节的纪念形式如何变化,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

【关键词】端午节来源、屈原、民族文化

【正文】 一般来说,年节习俗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日期,二是仪式活动,三是叙述这一习俗由来的富有某种 文化意义的传说。端午节的日期是每年的五月五日,其活动内容有裹粽子、划龙船、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等,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而作为代表其节日文化意义的传统故事则有多种说法。罗列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纪念屈原。持此种观点的占绝大多数,可谓妇孺皆知。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云:“屈原以五月五日 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 汨罗水之遗风。”宗懔《荆楚岁时记》亦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并命舟楫以拯之。”

二是纪念越王勾践。西汉《越绝书》说越王勾践为国雪耻而忍辱负重,于五月五日操练水军,最终复国,越人便以五月五日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三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四是纪念孝女曹娥

五是纪念介之推。

六是源于祭图腾龙。闻一多先生在他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等文中作了详尽的论述说明,认 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目……端午是个龙的节日。”

七是端午源于恶日的忌讳。五月五日,被古人视为恶日,故《风俗演义》、《论衡》、《后汉书•礼仪志》等书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

八是端午节由夏至演变而来。因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有夏至食粽的习俗,隋人杜台卿的《玉烛宝 典》亦云龙舟赛为夏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至于为何在夏至节有这些活动,其传说故事已不可考。以上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以现代大众对端午节所熟知的意义而论,人们大多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世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篇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家园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故土,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

传说,当地百姓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又恐其死后为蛟龙所困,遂投五色丝粽于水中。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形成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闻一多先生详细考证后得出结论,端午节远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存在,而端午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龙舟竞渡早于屈原时代一千多年,吃粽子的风俗恐怕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形成。继而闻一多先生指出,端午是源于吴越民族的祭图腾龙。在远古时代,龙是人们由产生恐惧感而产生崇拜信仰的对象,龙舟是想象中的龙的具体形象化,这反映出尊神的时代,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程度还很落后,他们无法理解大自然,只有凭借想象并把想象转化为一种变形的现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并揭示大自然的面目,于是,龙舟竞渡从对龙的祭祀仪式演变成了端午节的民众娱乐习俗。然而,一种年节习俗如果逐渐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如果不被另一种新的文化意义所代替,那么,这种年节习俗就会在时间中消亡,许多古代习俗之所以不再流行于现代民间生活,也正是因其原有文化意义逐渐在民众中淡忘所致,至于像寒食节风俗相传是为纪念被烧死的介之推,而现在清明节取代寒食节,人们在这一天为烈士或去世的亲友扫墓,以表示纪念之情,很自然地完成了其节日的文化意义转换。实际上端午节并没有因意义转换而流于娱乐性习俗,而是逐渐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英雄式人物的纪念。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述几种对人物纪念的说法。

在关于端午节纪念人物的说法中,牵涉到五个被纪念对象:屈原、勾践、伍子胥、曹娥、介之推。当我们 考察有关这五个人物的传说故事时,可以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是悲剧性人物,都带有或强或弱的悲剧色彩,最典型而悲剧性最强烈的是屈原。屈原寄楚国 的振兴于楚王,以图统一中国,他担负着一个体现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势,而又不得不归于失败的历史使命。历史的必然要求和承担这个要求的英雄实际上又不可能将它实现,这使愿望和效果、使命和前 途、个人与历史之间产生激烈冲突。冲突中,屈原对自己的愿望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要将其付诸现 实,为自己的“美政”理想上下求索,哪怕是经受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而始终不渝,这更加重了悲剧的色彩。选择悲剧性人物作为端午节的纪念对象,暗示着民 众的集体无意识选择和这一节日文化主题的变奏:即由对神性的崇敬向人性的尊重的转变,由祭图腾龙到纪念 世俗性人物的转变。屈原爱国、忧民,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楷模,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诗人像屈原那 样被人们热爱过,这种热爱的前提来自屈原对人民、对国家的强烈热爱之情。在爱国忧民前提下寄载了历史的文化积淀以具体代 替抽象的存在。希望于君王 的忠臣形象也适合了统治者的心态,在封建权力话语系统和民众话语系统中都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伍子胥的忠 诚、勾践的奋斗精神、介之推的至死不渝、曹娥的孝顺,历来都是为人们所称颂的。在民众心中,人物成为某 种价值观念的同位语,人物所固有的可感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接受,这就使端午节文化意义的 转换与选择显得非常顺利。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插艾草、赛龙舟、佩香囊、吃粽子……这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绚烂多彩的端午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端午人们不再是包几个粽子、煮几个鸡蛋单调地过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家人聚会等多种方式来过节。

如今,在北京也可以欣赏到划龙舟这项南方的水上运动。今年端午节,市内的龙潭公园、顺义水上公园和延庆妫河都组织了龙舟比赛,游客可以边吃粽子边观看精彩的龙舟比赛。

沐兰除五毒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今年端午节,云居寺内恢复了沐兰习俗,为参观的游客喷洒沐兰水,消灾防五毒。

首都图书馆端午节期间举行讲座讲述端午节喝菖蒲酒,吃粽子,悬挂艾蒿,缠五色线,佩戴香囊等各种习俗产生的原因,游客可以现场学习扎艾人或者艾虎、编五色线、缠五彩粽。

2008,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不仅仅是为人们的休闲愉快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而是让人们在生活工作的忙碌之余,能有一份闲暇,兼顾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园,能让人们在身心放松中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永远结合着。”(注:《闻一多全集》卷五,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 页。)根据两千年来屈原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所确立的不可移易的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端午节无论形式如何化 其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

第四篇:小学生文化礼仪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XX年12月7日在湖南湘乡中学发生了一起踩踏事件:一个傍晚,天下起了雨,同学们一窝蜂往楼梯上挤。因两名调皮的学生站在队伍最前面,拦住了上楼的同学。结果正因为这两个同学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了八人死亡,二十六人受伤的惨剧。

听了这则新闻,不禁让人寒战,8条生命由于个别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在瞬间消失。可见文明行为是多么重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讲文明,懂礼貌,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双全,明理诚信的人,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目标。

我们学校拥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一个能让我们茁壮成长的空间。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在墙壁上、课桌椅上乱涂乱画,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随处可见。有的同学在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因芝麻大的小事骂人、吵架等等。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在日常的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以礼待人。一个人是否文明礼貌,绝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

因此,我们应该人人讲礼貌,从自身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看见地上的杂物要及时捡起来,形成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文明的学生,我们的班级才会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大集体。

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争做文明少年,争创“文明班级”,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各位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劳动是什么?劳动为我们创造食物,劳动为我们创造幸福,所以我说,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这个缤纷的世界。然而,劳动也是艰辛的,会付出汗水,付出辛劳。因此我认为每个人的都应当自觉的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是非常伟大的,劳动是光荣而神圣的。劳动创造了物质生活,创造了精神文明,创造了人类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整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劳动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清洁工早早的来到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扫去了垃圾,却怎么也扫不去两鬓不断生长的银发;那些建筑工人冒着严寒酷暑,将一砖一瓦盖成大楼大厦。瞧!那些高楼大厦是多么的雄伟壮观!我们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我们,使我们一个个踏上了成功之路……这些不都是别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吗?这凝结着汗水的劳动成果,理所当然受到尊重。

然而,有些人却不这么做:走在大街上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即使不远处就有垃圾箱,也不肯多走一步;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走在花园里践踏草坪,使环境得到了破坏……等等,诸多令人寒心的不文明表现,他们如此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难道我们不觉得这些人是可耻的吗?

点滴在于勤,劳动最光荣。各位朋友们,从这一刻起,让我们都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珍惜别人的点滴劳动成果吧!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所以,让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端午文化的现状

端午文化的现状,传承与发展

提起端午节,有些人马上会联想到包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等传统习俗。然而,时下端午节已经演变成为“吃喝节”、“休假节”,少了些文化氛围。那么,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味儿缘何越来越淡了 据了解,寓意深厚的端午节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吃粽子,还有很多传统习俗以及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端午习俗遭遇了“瘦身”。这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绚烂多彩的端午文化。大众过的端午节是“集体的热闹”,但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一下这个热闹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其实屈原之死的文化意义要比包粽子、划龙舟、采艾蒿、集体狂欢更有文化与生命的价值。屈原在世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篇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家园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故土,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传说,当地百姓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又恐其死后为蛟龙所困,遂投五色丝粽于水中。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形成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两千年来,后人为纪念屈原,把一个忠臣、诗人的死亡日逐渐变成了节日,在中国的文化、习俗里,一旦演变为节日,一定少不了热闹。当集体的哀思演化为大众的狂欢时,就变成“伪形”文化,伪得连在节日中的人们都不知自己为什么这么“快乐”。这些年,随着资讯的发达,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变得容易,人们逐渐知道了端午节与一个大诗人有关,有什么关?爱国?忠臣?或愚忠?无论怎样,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奸佞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都深表同情,更对屈原之死愤愤不平。屈原之死的文化意义要比包粽子、划龙舟、采艾蒿、集体狂欢更有文化与生命的价值。

哲学家刘小枫在论述诗人帕杰尔纳克之死时有一段话:“诗人死于,„自己的回忆已经无用‟。从哲学上来理解这句话,则表明人类的精神故土已经干裂……诗人自杀表达了诗人对信念的绝对忠诚,表明了诗人拒绝在虚妄的信念中生活。”屈原的自杀表明的也不是他的妥协与无奈,而是他不能放弃信念。苟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与屈辱,但自杀就是刚烈的宣言。死亡才构成了屈原作品和思想中最为“惊才绝艳”的头号主题。屈原宁肯选择死,而不选择生。满脑子儒家思想的屈原其价值观就是自己的人格完善与国家意志的和谐统一,可屈原又无法确保君王的意志就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他只能“天问”了。屈原怀疑了自己曾经热切以整个身心信奉的信念,屈原对信念没有愚忠才是屈原之死的文化意义。在自杀这个巨大的主题面前,嘲讽者和指责者都将退缩。“自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这种选择死亡和面对死亡的个体情感,是对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偷生观的最大嘲讽。屈原选择死亡的态度,就是对丑恶现实的彻底否决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他感染、启发着后代的人们。他通过死,把礼乐传统和孔门仁学对生死、对人生、对生活的哲理态度,提到了一个空前深刻的文化评判高度。大众过的端午节是“集体的热闹”,但每一个有良知、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过的端午节应该是对“屈原之死”的文化反思。

对时下许多人不知道端午节文化的真正来历,只知道狂欢聚会的现象,北华大学文学院社会学者曾日红表示,端午节既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更是精神层面的节日,寄托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年轻人把这个传统节日过成一个吃喝玩乐的节日,出现不在乎或不懂得传统习俗的现象,说明了对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的缺乏,使传统节日脱离了其原有的内涵。端午应该是“节”而不只是“假”,不能用简单的休假方式来对待端午节这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节日。一位民俗学家表示,节日气氛的淡化,也是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于节日中特定食物的期待淡化了。而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也影响了人们对于节日的精力投入。端午节的背后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这里面其实承载了很多文化的精神意义上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

该如何抢救这些濒临消亡的节日文化、更好地传承传统习俗?曾日红认为,端午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努力搭建吸引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唤醒人们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如在社区、学校开展各种纪念或者庆祝活动,介绍端午节习俗,举办传统文化展览等,让人们在感受节日欢乐之余,获得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让端午节过出浓浓的传统味道。

下载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关于端午文化的演讲稿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扬端午文化文章

    弘扬端午文化 传递浓情粽香 --五纬路社区携手源圈平台端午节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

    小学生班会端午主持词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同学们分别回答) B: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夏至„„ C: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吃一些特殊的......

    小学生端午诗歌朗诵稿

    端午节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门前挂,粽子迷香鼻尖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端午诗歌朗诵稿,希望大家喜欢。小学生端午诗歌朗诵稿篇1虎符缠臂,......

    端午的演讲稿

    关于端午的演讲稿 关于端午的演讲稿1 各位同学好:我是来自高x班的xx。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忆端午浓情飘香,承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等。其最初的起源可......

    端午的演讲稿

    关于端午的演讲稿 关于端午的演讲稿1 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迎接端午节。农历五月的第五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x月x日。端午节的起源有许......

    幼儿端午演讲稿

    幼儿端午演讲稿 幼儿端午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

    端午习俗与中医文化

    端午节习俗暗藏中医养生精髓本周四就是端午节了,在这个节日里,传统习俗有吃粽子、悬艾草、吃咸鸭蛋、挂香囊、戴五彩线……几乎每个习俗都可以找到健康的根源。“古人在这个节......

    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端午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楮坪中心校开展“端午节”主题教育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6月3日下午,楮坪中心校开展了“端午节”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