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时间:2019-05-11 23: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第一篇: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

》(2018年07月11日

版)

健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 尚福林

为开好此次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全国工商联组成调研组,深入山东、江苏、重庆开展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仍有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体系质量提高的因素存在: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尚未全面形成、制度体系仍不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委员们建议: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党政部门应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开展调研,既帮助企业解决共性问题,又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企业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健全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财税、金融、科研制度改革,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完善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快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对外投资等新经济领域的法律供给;修订专利法、公司法等法律中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条文,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和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动力。

产业政策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 刘利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在促进产业发展、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政策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把促进公平竞争作为产业政策转型方向。产业政策应当鼓励市场公平竞争,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放宽行业准入,完善市场监管,创造平等竞争条件和良好竞争环境。

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产业政策重要目标。产业政策应当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价值;优化技术研发的事先补助与事后激励方式,鼓励支持企业集中力量突破一批“短板”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用市场化的方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协同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惩罚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应完善落后产能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严控新增产能;提高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制性标准,严格环保要求,推动清洁生产,切实降低能耗水耗;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提高质量标准,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全国政协委员 陈志列

目前,我国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数和专利论文数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总体来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成效与科技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促进应用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型高科技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更有效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将党和国家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在实体经济上,建议:

在国家支持的应用型和产业化科技项目立项、检查和验收的专家评审队伍中,增加高科技领军企业中既有成功的产业化经验、又有丰富的市场和技术背景的专家。在这几个关键环节都强化项目可产业化的定位和评审,通盘考虑项目系统在上下游企业协作实施中的标准化、兼容性和可靠性。

建议国家支持应用型科研项目和产业化的经费,更多投向高科技领军企业,真正把国家鼓励创新成果转化的钱花在“刀刃上”。

在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上,多向高科技领军企业倾斜。真正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率、创新产品在国内外销售和利润等指标作为评奖的重要指标之一。

完善核心技术激励政策

全国政协常委 杨伟民

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除束缚,我们才能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此建议:

遵循科技研发规律。在快速进步的技术领域,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尤其是发挥企业家精神,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

培植激励创新土壤。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应由出资方和科研人员共同拥有,建议在修改专利法时予以明确。在科研领域不能单纯以成功论英雄,对研发投入大的产业,也不能以企业的短期盈利论英雄,要形成激励创新的金融生态,研究设立科技银行,对高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投资损失可以用于抵扣其他领域的收益。资本市场要适应高技术企业发展规律,允许不盈利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实行激励创始人的制度,建议修改公司法,允许创新型、高频试错的企业实行同股不同权制度,给创始人更多投票权。

有针对性地制定突破核心技术的激励政策。培育创新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和市场化方向,政府的研发资金直接给到企业并保持支持力度,资金使用由企业自主决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由企业在市场募集。

防止政策失误和失效

全国政协委员 宋 鑫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密集调整和出台了不少法规政策,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调研深度不够,导致出台的政策脱离实际;执行政策简单粗暴“一刀切”;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政策执行梗阻和政策失效等。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消除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为此建议: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实行政府部门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行业协会、企业意见,避免信息失真导致的政策失误。

出台政策时,要配套必要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规定合理的自由裁量范围和幅度,还必须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有效监督。

在政策执行中,要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加强政策绩效评估,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使其更加完备、管用。

税费制度的出台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负担问题,同时应有政策执行的缓冲期。

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 夏德仁

老工业基地集聚了一批“大国重器”和传统制造业企业,这些优质存量是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砝码。改造提升这些传统动能,对加快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至关重要,为此建议:

精准施策,对老工业基地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支持。对行业发展前景好、具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基础的重点企业出现的临时性、突发性资金需求,建议银行机构不抽贷、不断贷,并给予展期、续贷等保持流动性的信贷政策支持。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制造业企业采取特殊性政策支持其债转股,并优先支持其上市发展。对能够列入“国家队”的地方装备制造业企业,由国家层面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进行投资,并从财政、金融、人才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央地融合”,助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国家出台旨在鼓励央地企业融合的专门政策,扩大在老工业基地的央企二三级公司的自主权,推动央企和地方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央地企业融合试点,推动石化、装备制造等央企与地方企业围绕产业链融合发展,共同在产业链下游布局并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联手打造先进制造业企业和产业园区;调整央企税费分成政策,增加央企所得税地方留成,增强老工业基地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资金实力。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常委 朱永新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技能劳动者短缺、技能水平不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已经成为困扰制造业发展的三大难题。建议:

将市场竞争引入职业教育领域,以市场信息调节职业教育的供求。鼓励职业学校与市场化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高课程质量以及与市场需求的相关性。通过国际合作、行业合作或与国内领军企业合作,引入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帮助职业教育毕业生实现社会流动,并使其掌握的技能能够沉淀在制造业企业中。

制定更开放合理的办学资质规定。鼓励企业或企业联合体独立举办职业院校,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举办混合所有制学校或相关专业,探索公立职业院校民营化转制。设立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准入制度。

制定更有效的企业激励性政策。对积极参与员工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教育费附加返还,或其他财政补贴(补偿)政策。在科技项目立项、成果评定时将企业参与技能教育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对高技术和高学历职业教育毕业生聚集的企业,给予城镇入户名额奖励,帮助企业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形成技能的积累。

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 王一鸣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层次、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成为城市和区域间竞争新的核心生产要素,在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迫切要求加强政策引导,切实提高人才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建议:

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突出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提高地方引才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整合多头人才引进计划和项目,提升引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着力优化用人环境。依托创新创业平台聚集人才,促进引进人才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相融合,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建立与创新相容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改革,让创新人才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配套设施,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使之与引进人才规模相适应。

开发建设人才数据库,加强人才信息实时监测,识别各类人才的流向和空间、行业配置,以及主要区域和中心城市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缺口,为科学引才和精准引才提供依据。

提高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 钱颖一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创新,而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创新型人才。我在高校基层一线从事教育管理和改革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平均水平较高,但是其中的拔尖人才较少。为了提高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建议:

在知识层面,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掌握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记住“知识点”,更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建议教育部门允许研究生跨学科修双学位,以利于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大学要创造宽松、宽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当前教育部门对大学的各种考核越来越量化。虽然这便于操作和管理,但是高度量化和“一刀切”的考核机制明显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功利主义,在价值取向上要有更高的追求。目前学科评估已经成为高校的指挥棒,容易导致追求短期成果。学科评估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办学是有帮助的,但是目前的学科排名方式不利于大学的多元发展、有机发展和长远发展,应该改变。

加强境外产业园区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 王建沂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不仅需要“请进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也需要“走出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实践来看,加强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企业“走出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仍存在缺乏统一顶层设计规划,行业发展分散化、碎片化,融资难等问题。

强化顶层设计,实现重点突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建议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研究制定园区建设和提质升级的策略路径。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集聚效应。在园区建设上,建议由单一企业主导的自发行为转变为“园区+商会”的新形态,成立联合管委会,探索建立政府间、联合管委会、园区开发公司三级的沟通、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在投资国建立中国商会,引导企业评估和防范在境外投资的市场风险。

加强金融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建议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在遵循宏观外汇政策的前提下,完善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业务模式和风控机制,对园区合理资金需求给予有效满足。

推动低效企业退出市场

全国政协常委 李稻葵

现代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新陈代谢,即新企业进入快,低效企业退出也要快,否则将导致供给质量低下。如何推动低效企业的快速退出始终是个难题。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中低效企业(包括“僵尸企业”)数量多,涉及的债务水平高,退出的进度慢。根据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在中央层面成立企业退出基金。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交给地方政府,专门用于安置企业退出过程中职工的工资、福利、安置,鼓励地方政府直接推动低效企业的退出。

正面激励商业银行。要求它们每年处置一定比例的不良资产,不是以新增贷款的方式把不良贷款重新化为正常,而是真正的重组或者破产。建议银保监会直接对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量进行考核,灵活处理相关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考核。

打破企业间的互保“怪圈”。建议对不良贷款历史上的互保条约原则上消除,打掉资产重组的“拦路虎”。

树立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退出案例典型。由银保监、法院、地方政府协同商业银行,认真处置若干案例,树立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 肖 钢

新三板市场是继沪深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定位于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具备进一步加快改革的基础和条件。为此建议:

进一步优化现行基础层和创新层,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造,强化信息披露,积累商业信用。增设公开发行层,允许在创新层挂牌满一年以上的企业公开发行股票,这些企业应当具备新经济特征,科技研发力度大,拥有自己的专利。

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股票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承担把关责任,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监管部门取消对发行价格、发行节奏的行政管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形成市场主导、责任到位、披露为本、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可分为自愿退市和强制退市。制定具体、多样的退市标准,增强透明度和约束力。防范和纠正各方面利用各种资源的“保壳”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

推动发展现代供应链

全国政协委员 刘强东

现代供应链能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在传统供应链向现代供应链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面临供应链资源缺乏统筹协调,标准化程度不高;供应链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建议:

加强供应链统筹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建议在国家层面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国家、地方、行业层面的现代供应链基础设施及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产品、数据、接口、交易等关键基础性标准,完善无人运输设备、智能仓储设施等领域的行业标准,推动行业间标准的兼容,支持有实力的供应链服务企业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促进供应链资源协同共享。

加快发展智慧供应链。建议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供应链融合应用,鼓励发展具有开放、协同效应的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利用智慧供应链实现优化生产、加快周转、精准营销和决策管理。

加强城市智慧物流规划。建议以城市为单位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规划,以及相应的城市管理制度安排。鼓励和支持利用新技术对传统物流与供应链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规划、用地等方面优先考虑适应现代供应链发展所需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业强国

全国政协委员 苏 波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建设、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航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农业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较大差距;工业控制系统、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如集成电路芯片、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基础技术及基础软硬件等瓶颈突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为此建议:

协调推进战略任务落实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各项重大任务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促进各部门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建立稳定工作体系和机制。

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要支持和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及大学等市场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一批标志性工程,以不断提升的创新体系和能力促进高新技术突破。

在扩大开放、国际合作中向高端技术迈进。在加强自主发展的同时,要坚持扩大开放,推动开放式创新、协作式创新,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支持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高技术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解决民企降本增效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 袁亚非

民营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力军,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目前民营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较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金融管控要控制好力度和节奏。调控应更讲究科学性,并控制好力度和节奏。“去杠杆”不能“一刀切”。要重点明确、指向清晰,让金融机构把资金更多投入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创新型经济上来。

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希望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降低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不同类型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出台更多增值税抵扣政策,比如企业工资和社保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越高,增值税抵扣比例越高,企业研发人员工资增值部分可在增值税前抵扣等。

支持民办营利性机构发展,增加多元化、差异化社会服务供给。建议对民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的设置审批一视同仁,让民营企业在进入医疗、养老等行业时可以自主选择营利或非营利性质,以满足民众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则进一步简政放权,做好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

优先降低五大基础性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 刘世锦

发展实体经济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一个基本的要求是降低成本。其中更重要、更紧迫同时也更具可行性的,是降低能源、物流、通信、资金、土地这五大基础性成本。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成本之所以被称为基础性成本,是因为它们在实体经济成本的构成中具有普遍、直接、比重高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影响很大。为此建议:

在石油天然气领域,扩大地方炼厂、民营石油企业的业务范围,以上海石油交易中心为通道,创造条件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使国际企业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国内企业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

在电力行业,在发电和配电侧普遍引入竞争,输电环节在加强监管、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电网之间的成本,引入一定程度竞争。

在金融领域,在改进和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当进一步放宽准入,重点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实质性提高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浙江宁波等地的经验表明,民营银行利用熟悉本地情况的信息优势和较高的专业化水准,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第二篇:发改委主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工作总结

发改委主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交流发言材料

今年以来,我市以服务“东数西算”发展数字经济为目标,持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东数西算”试点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就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谈几点思考。

第一,打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就我市而言,全市建成5G基站×个,市区主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一期×个机柜建成,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但也还存在网络延时高、带宽低,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低,机柜使用率低、客户资源少“一高三低一少”的问题。下一步,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城市项目,积极谋划建设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市政等基础设施;

以打造新能源基地为载体,规划建设河西地区新能源数据中心。二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加快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5G网络覆盖面;

全力向上争取,加快推进×新区至×高速网络链路建设,提升通道运营服务能力。三是着力提升数字平台承载能力。加快紫金云大数据中心×期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优质客户资源;

深入开展“东数西算”试点,抓好北斗导航甘肃分中心、紫光云西部节点等项目建设,持续做大数字平台规模。

第二,突出实体经济这个“支点”。如果说数字经济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支点”。从“数据中来、到实体中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我市而言,引进建设×网络货运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力服务于现代物流业发展;

依托5G技术,建成×集团龙首矿5G+有轨运输无人驾驶、镍冶炼厂大板镍终端产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生产效益、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但也还存在数字经济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融合渗透深度不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等不足。下一步,要在两个方面求突破:一是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上求突破。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重点推进×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无人化工厂试点示范,建设“5G+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促进传统产业“智能+”转型、数字化转型。二是在新型产业培育上求突破。加快重大数字技术发展步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六大产业链”深度融合,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推进×集团智能自动化设备更新、金泥集团水泥生产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项目,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产业链培育壮大,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第三,注重新业态的“催生”。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数字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就我市而言,×云揭牌运行,紫光云节点、政务数据灾备中心、大数据冷储藏中心、紫金云信创云等平台上线运行,数字产业化生态加快形成。但也还存在创新应用场景少,也就是“有高速、无物流”“有货架、无商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快,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较弱等短板。下一步,要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列出的数字经济×个重点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加快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推动数据存储向数据灾备、清洗、计算转变,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新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和产品应用普及;

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信息通信业等产业,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

虽然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短板弱项较多,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安排部署,全力实施好×镍钴产业5G+智慧园区、圆通速递×智慧创业园等续建、在建的重点项目,加强宣传推介,强化精准招商,再引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市数字经济将实现“从有到优”“从1到N”的爆发式增长。

以发展数字经济促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当前河北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引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形成新动能,实现数字经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一、转型发展是我省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省经济依赖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实现了总量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资源和能源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资源型产业的扩张发展路子难以为继。由于我省重工业比重大、产业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短和附加值低,加上调结构、转方式和动能转换相对滞后,致使经济发展遇到多年少见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我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数字经济是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其核心要素的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流等冲破供需障碍,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强劲势头相对传统产业需求不振、危机四伏的低迷现状,显得异常强劲。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许多省市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取得良好效果。广东省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部分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9318亿元,同比增长14.2%。浙江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2017年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实现1.25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1%。重庆市制定“大数据行动计划”,使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信息时代和数字经济将改变世界面貌,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三、以数字经济促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新体系的形成。

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河北省应全力抓牢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历史性机遇,聚焦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着力以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转型。

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新动能。要将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整个制造业本身、制造业产业链和智能制造点对点的三次融合,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农业决策系统、农业数据资源系统,不断完善数字农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要将数字经济融入现代服务业,以数字技术助力电子商务、金融、教育、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二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

政府部门要作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将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纳入各类相关规划,每年谋划、发布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携手京津,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和办公系统的信息化。企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充分运用转换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企业发展的技术层次和质量效益。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要以行业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依托京津及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打造一批本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和科技力量,借力发展和共同发展。强化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支撑,加大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力度,借力全国智力资源,把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库,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培养模式。

四是积极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创新发展要求,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破解部门分割、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配套建立政策制定落实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下载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