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晨》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音乐的感悟,主要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本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抓住乐曲的主要音乐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本校的科研课题为《基于学情,设计科学有效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本课以学情调研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
(二)理论依据:
本设计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领域的相关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既从整体把握音乐又不忽视细节的能力和在听觉基础上的音乐编创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和创造性音乐思维。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作品及其在教材、本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1、作品分析:
《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G大调,三段体结构。其中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构成,a、b、a、b’。a乐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第二乐段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第一乐段形成明显对比。随后,歌曲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2、作品在教材、本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清晨》是第九册第四课中的演唱歌曲,这一课分别选取了中外有关“晨”和“晚”的歌曲各两首。在识谱方面,G大调的识谱练习和反复记号是三、四年级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本课将对其加以复习和运用。在完成了本课时教学后,是一首与这首歌曲情绪截然相反的描写“晚”的歌曲《晚风》,所以很好地完成本节课对后续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
1、前期调研:课前,通过对6名学生的调研,了解学生在初步聆听歌曲后,对于歌曲结构及旋律特点的掌握情况。
调
研
内
容
调
研
结
果
聆听歌曲范唱,为乐曲划分乐段
5人正确划分了三个乐段;正确率83%
1人为歌曲划分了两个乐段
聆听老师中速演奏A乐段后,划分乐句并分析其旋律特点
4人正确划分四个乐句,并指出一三乐句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关系;正确率67%
2人划为两个乐句
调研结果:这段歌曲的结构是孩子们熟悉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的。
(三):本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运用听赏法、器乐辅助法实施教学,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把握歌曲的结构及旋律特点的能力,在融会贯通和比较中学习新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通过比较、示范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分组分乐句视唱过渡到将其进行组合、排序,编创小间奏,进而准确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和创作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运用已学曲式结构和音乐创编的知识将A乐段的四个乐句组合、补充完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对比、示范,探究和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和曲式结构,合作即兴创编,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提高音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歌曲中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已学曲式结构和音乐创编的知识将A乐段的四个乐句组合、补充完整。
五、、教学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热身体验
阶段目标:回顾G大调音阶,分小组视唱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
教学步骤:
1、老师在五线谱上画出G大调的do,学生在五线谱上画出其他音的位置并跟琴演唱。
2、每小组随机选择一个乐句,并利用口琴辅助视唱。
设计意图:将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拆分、打乱顺序进行分小组视唱,学生对歌曲有了听觉的体验,为下一环节的排序打基础。
(二)学唱第一乐段
阶段目标:运用已学曲式结构和音乐创编的知识将A乐段的四个乐句组合、补充完整,准确演唱第一乐段。
教学步骤:
1、分小组演唱四个乐句的旋律。
2、为四个乐句排序,并说明原因。
问题:学生已经掌握旋律的结尾一般要以“do”音作为结束音,所以寻找第四乐句b’难度不大,但其他三个乐句的排序会有分歧。
对策(1):从旋律特点上引导学生——a、a、b、b’和b、a、a、b’中a乐句都连续出现,会使这首本就规整的音乐过于重复和单调,从而选择a、b、a、b’。
对策(2):从听觉上引导学生——分别弹奏三种备选答案的旋律,选择更加流畅而富有变化的a、b、a、b’。
设计意图:这个实践活动将这首歌曲结构规整,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的特点充分利用,变平时教学时分析完整乐曲的旋律特点,为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将零散的乐句进行组装,训练学生既从整体把握音乐又不忽视细节,在融会贯通和比较中学习新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音乐思维。
3、边划拍边按照四个乐句正确的排列顺序,加入歌词演唱,发现a乐句与b、b’乐句篇幅有区别,引出小间奏。
4、讲解何为小间奏
5、编创小间奏
j讨论创编这一小节旋律应该注意什么
k分小组讨论,进行编创
l用演唱或吹奏口琴的方式进行展示,并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另外三组同学进行评价
m完整播放A乐段的旋律,和孩子们一起对比原曲中小间奏的旋律特点和音响效果。
设计意图:这个实践活动抓住了歌曲中歌词篇幅有变化的特点,启发学生从听觉出发产生质疑、发现问题,并参与到歌曲的创作中,让孩子对音乐旋律的构成和编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发展。
6、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三)学唱第二乐段
阶段目标:准确演唱第二乐段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2、分析一、二乐段情绪的区别。
3、聆听第二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问题:歌曲中的大跳音程不容易唱准。
对策:j学生用口琴辅助自主学习
k老师用唱音阶的方式,帮助学生唱准难度较大的音程。
(四)歌曲处理
阶段目标:了解何为校园歌曲,进一步完整表现歌曲。
1、为歌曲加入换气记号
2、介绍校园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有序
分析音乐由繁化简、由局部到整体。
(二)有效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抓住乐曲的主要音乐特点,设计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能够深入把握乐曲的实践活动。
(三)有趣
抓住学生已有能力和乐曲结构、旋律特点,生成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