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联》的说课稿
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联》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联》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小品文。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焊,语言生动优美,是引导学生赏读春联,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讲究对仗、用词精当和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好文本,从而使学生熏陶、感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无穷奥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这篇教材的及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知道大概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通过朗读感受春联的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在良好情境中学习课文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伊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起来,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作好准备。再让学生融入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在这样的情境中赏读课文,品味春联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魅力,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2、赏读感悟,在阅读感悟中欣赏春联
对春联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春联对仗之美、声律之美的品味,都要建立在学生对春联阅读、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找到课文中的春联后就尽情地诵读这些透着美的文字,插上想像的翅膀,借助绚丽的图片,将春联描写的美妙意境描述出来,这是以读促悟。再引导学生带着理解读好这些对联,这是以悟促读。
在读中领略春联所表现的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在美美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春联讲究对仗及具有声律美的特点,这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这一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可。语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积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
3、自主探究,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教学中,我采用边学习边练习的方法,以巩固今天的所得,让学生在练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春联内容丰富,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特点,并掌握了使用文字的一些技巧。在练习中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平等、自主探究中自己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求得发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更能激发他们课后再学习。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对,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对于这篇课文,学生运用以下学法:
1、朗读感知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春联讲究,讲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运用诵读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2、积累内化法。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值得学生去传承与发扬,因此运用积累内化法也是学习春联很好的方法。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教育理念,我精心设计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在教学时以读为主,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设想情境,在读中揣摩情感,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课堂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要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自主探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精心设计了两个自学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巧妙的引导学生做到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互相交流、不断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打算分以下五个模块来进行: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出示目标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都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哪些知识?
(板书:作用 种类 特点)
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总结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明年春节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哟!
四、作业:以“春联”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初步构思,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不断调整预设,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春联》的说课稿2【教材分析】
《春联》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篇精讲课文。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春联的学习功能,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春联的准确理解。
【教学目标】
从中年级语文教学及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考虑,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色通道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认知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技能目标)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情感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春联的意境美,对仗美和音律美,体悟开卷有益。
【教法、学法】
由于《春联》这篇课文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很多词语适宜学生诵读,积累,特别是文中的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美。因此本课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线安排教学,上成读懂春联+读出春联的意境美,音律美的课。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和深远意境,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前搜集春联,第一课时一开始进行交流,然后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读文中的春联,学生质疑,解疑存疑。第二课时进行重点研读,读懂春联的内容,读出春联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春联音律的美,从而自然体会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下面重点就第二课时的流程进行阐述:
一、引联,明确目标。
教学伊始,就上一节课的学生质疑顺势导入,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在锣鼓声声中引入春联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联,精读感悟。
(一)学习春联内容,体悟意境美,情感美。
1、读读春联,理解内容。
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喜欢的春联是xx,读了这幅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想起了)(知道了)。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主体感悟代替老师的简单讲解,通过联系文本自读自悟,读出学生独特的感受,想象春联的优美意境。)
2、品品春联,感悟意境。
(教师在学生自读感悟春联优美意境的基础上适时利用课件再现画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诵读春联,品味春联所要表现的情感与内容的美。)
3、再读小结,拓展强化。
连连看:把课外搜集的春联与表现的内容连一连。
教师总结春联表现的内容,随即进行拓展训练,深化理解。
4、情境回放,激情诵读。
在配有音乐的画面回放中,在教师语言的渲染下,引领学生理解文章难点之一: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这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文本内涵,教师的体验融为一体,此时配乐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发了学生个体激情朗读的欲望。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积极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春联特点,感受语言美,声律美。
1、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讲春联对仗的特点。
(对仗不必深讲,只要让学生联系下文议议即可。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读议议)
2、回读学过的春联,说一说,体会春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3、通过对五副春联的复诵来体悟春联声律优美的特点。
(反复诵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创联,语言实践
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连线,补字到对出下联,逐步增加一点难度,也逐渐激起学生创作春联的兴趣。
四、交流读联收获,回归总结
1、读读春联,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的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首尾呼应,既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又自然引导学生解决文本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学问。)
五、作业自助餐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自助餐,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业的设计讲究自主性,为之后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
第二篇:《我和春联》说课稿
《我和春联》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和春联》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0课,当代作家黎汝清在这篇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以及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对联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高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认读3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
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那内容,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感受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的。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法。上课之前,我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立刻就会被这种情境感染,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就顺应了学生的内心需求。
2、问题探讨法。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朗读、感悟,产生了审美疲劳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一起探讨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对于这篇课文,我建议学生运用以下学法:
1、朗读感知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运用诵读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仅仅是朗读还远远不够,必须边读边思,成为读书的评价,才能读有所得。
2、积累内化法。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值得学生去传承与发扬,因此运用积 累内化法也是学习春联很好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用四大模块来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猜谜语,进一步加深学生探究对联的兴趣,从而为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文中总共出现了几幅对联?作者和这些对联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春联是怎样一步一步融入我的生活的?
学生通过品读感悟,逐一欣赏。
文中共引用了8幅对联,我引导学生采用“读、说、赏”的形式逐一欣赏。“读”,即饶有兴文地朗读春联。“说”,即说出对这幅春联的理解。“赏”,即欣赏春联的语言美、声律美,受到美得熏陶。
3、品读感悟,欣赏春联
通过欣赏春联,得出春联的特点。
4、拓展延伸,创作春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的能力。因此,最后我让学生创作春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反思
《我和春联》是当代作家黎汝清写的一篇散文,文中他回忆了童年时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对联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猜谜语,激兴趣
上课之前,我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文,重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扫除字词障碍,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
三、品文本,明其义。
出示中心问题:“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童年生活的”?学生小组合作品读重点语段,交流感悟,再通过品读文中的对联,明其含义及特点。接着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扶有放,精心点拨,不断强化情趣的效能,促进师生感情上的融通;不断强化读中感悟的功能,促进语言的深入理解。
总之,我努力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过渡语,催生着情感,唤醒着情感,丰富着情感,奔腾着生命的活力。同时,它也使这节课承载着厚 重的文化积累,蓄积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交流得不深刻,平时还应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
第三篇:104《春联》说课稿
《春联》说课稿
曲德富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为了使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贴春联,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拜新年》伴着爆竹声声,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和一个倒帖的福字,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黑板上的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读春联,重积累
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我首先知道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有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我组织学生自学其余4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接着我开展一个春联展示会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春联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告诉大家这幅春联所描写的内容,可以从哪些词上看出来。因为能站在前面亲自的春联,学生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联,同时也在积累别人的春联。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三、品春联,拓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精选名联是教学上的关键。如了解“对仗”,我选了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说明。音节上的停顿,自然把对仗的词语划分开来,学生一读就感知了对仗的特点。再如要了解
春联音律美,我精选浙江海宁观潮亭一幅名联——“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来说明。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名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 万紫千红
诵读 其乐无穷 <春联> 美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源远流长
揣摩 脍炙人口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第四篇:春联
百花齐放中华瑞,万物争荣大地春。百花吐蕊春风暖,万象更新国运昌。百花吐艳春风暖,万物生辉国运昌。百花雪尽今争放,众鸟春来始自鸣。百花迎春香满地,万事胜意喜盈门。百花争艳三春景,万象呈辉四化图。百花争艳山河美,群鸟欢歌岁月甜。百花织锦山河丽,万木争春岁月新。百年大地回元气,一统山河呈太平。百年大计兴科教,四有新人作栋梁。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百鸟和鸣歌序曲,万民欢愉庆丰年。百鸟欢歌新岁月,万家喜庆好时光。百鸟鸣春歌盛世,千家致富颂升平。百鸟齐鸣迎旭日,千林披翠舞东风。百事亨通廉政果,千门学问富民根。百业沧桑惊世界,廿年改革壮中华。百业繁荣奔富路,九州团结共兴邦。百业繁荣歌盛世,万家欢乐庆新春。百业繁荣国策好,万民致富晓光新。百业齐兴酬壮志,千帆竞发显雄心。百业千行争奉献,五湖四海竞风流。百业千竹争贡献,五湖四海竟风流。百业兴隆歌盛世,万家欢乐庆新春。百业兴隆国策好,万民幸福世风清。百业兴衰凭国计,万家忧乐系心田。百族连心歌德政,九州共话沐春风。百族讴歌新世纪,全民喜庆大中华。
百族千家歌美好,九州六合颂祥和。
百族人民今日富,千年古国此时强。
爆竹冲天去报喜,飞花入门来贺年。
爆竹花开灯结彩,春江柳发岁更新。
爆竹千声歌盛世,红梅万点报新春。
爆竹千声歌盛世,梅花万点报新春。
爆竹声暖两千岁,红杏花香一片春。
爆竹声声传喜讯,腊梅点点吐清香。
爆竹声声春讯早,桃符处处岁时新。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户户迎新春。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爆竹声声催快马,梅花朵朵笑春风。
爆竹声声催腊尽,梅花朵朵报春来。
爆竹声声庆盛典,彩灯盏盏邀祥和。
爆竹声声人间福,礼花朵朵天下春。
爆竹声声迎新岁,花灯盏盏报早春。笔底纵谈中外事,胸中洞识古今情。
笔架山高才气现,砚池水满墨龙飞。
笔走龙蛇书好对,字呈珠玉出佳联。
笔走龙蛇资雅韵,诗题福寿贺新春。
笔走神龙大手笔,春归盛世好青春。
笔走神龙凭大手,诗流雅韵有高人。
碧海红霞辉玉宇,东风旭日荡神州。
碧海惊涛龙献瑞,苍梧茂叶凤呈祥。
碧海青天灿烂日,红花绿树锦绣春。
碧湖柳动轻舟过,小院花开彩蝶飞。
碧树红楼相掩映,黄牛骏马共迎春。
碧水迎春莺燕舞,青山滴翠蝶蜂飞。碧桃丹桂探春色,甘雨和风兆丰年。
碧野青山千里秀,红桃绿柳万家春。碧野青天千里秀,红楼绿树万家春。遍地欢歌迎大圣,连台好戏看今朝。遍地腾欢歌国泰,普天共乐颂民安。遍地祥光临福宅,满天喜气入华堂。财源广进平安宅,福水长流幸福家。财源滚进勤劳户,幸福濒临节俭家。财源茂盛家兴旺,富贵平安福满堂。财源涌起千重浪,宝地聚来万两金。采得红梅煮春酒,收来新雪烹草茶。彩笔传情歌四化,丹霞达意颂长征。彩笔书联歌盛世,金龙起舞颂尧天。彩笔欣题吉庆赋,红联喜衬太平春。彩灯耀眼彰政善,花炮腾空壮春和。彩凤来仪迎大治,金龙起舞庆新春。彩龙起舞迎春到,金凤腾飞报喜来。除旧布新春入户,扬长避短福临门。除腊一杯辞旧岁,迎春千盏接新年。除夕放歌得胜令,新春祝福相见欢。除夕门首张灯彩,元旦街头品对联。春安夏泰人长寿,秋福冬祥家进财。春草茸茸催马壮,碧溪潺潺助羊肥。春潮滚滚神州暖,碧浪滔滔旭日明。春潮激荡英雄气,天地顿生世纪风。春潮涌起千江雪,海域探来万斛珠。春传宝岛思亲切,日暖神州待燕归。春催大地百花放,人沐朝阳万姓欢。
春催大地春花艳,国展宏图国力强。春催柳绿迎新岁,雨沐桃红靓小康。春催诗涌一千首,风送梅香百万家。春催桃李千山秀,雨润芝兰万里香。春到百花香满地,时来万事喜临门。春到处乾坤锦绣,运来时门第生辉。
春到福到吉祥到,家和人和万事和。春到人间歌永乐,台归祖国庆团圆。春到人间绿铺路,福满乾坤红吐蕊。春到人间新燕舞,喜盈门第铁牛忙。春到人间争虎跃,喜传域外庆龙飞。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春。春到堂前增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春动生机龙启蛰,物宜时令鸟催耕。春返神州舒画卷,马腾盛世入诗篇。春风碧水双鸥静,旭日青山万马嘶。春风吹春光明媚,阳光照万物生辉。春风吹拂文明路,科技振兴富裕村。春风吹过阳光绿,山曲唱来稻谷香。春风吹来春气象,好曲奏出好风光。春风吹柳千枝绿,时雨浇苗万亩新。春风吹绿门前柳,华灯映红窗上花。春风吹绿门前树,明灯映红窗上花。春风吹绿门前树,彩灯映红窗上花。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春风吹绿神州地,旭日映红华夏天。春风吹醒千山绿,节日迎来万代红。春风春雨春光好,富乡富水富贵多。春风春雨春光好,新岁新年新事多。
春风春雨春光满,新岁新容新事多。春风春雨春花艳,新岁新年新日红。春风春雨春日丽,新岁新人新事多。春风春雨引春色,新岁新年开新篇。春风大雅能容物,梧叶飞天贺有秋。春风荡暖三江水,红日照开万树花。
春风荡漾来新燕,旭日喷薄起大鹏。春风得意春长在,富水常流富有余。春风得意花千里,丽日扬辉暖万家。春风得意花增色,旭日吐霞国生辉。春风得意精神爽,政策归心产量高。春风得意马蹄疾,政策称心干劲高。春风得意马蹄疾,壮志凌云业绩新。春风得意年年新,前程锦绣步步高。春风得意千山秀,政策归心万家欢。春风得意人得志,骏马扬蹄国扬威。春风得意山河丽,政策英明大地新。春风得意山河秀,喜事动容世纪新。春风得意桃花醉,时雨宜人柳色新。春风拂地千家喜,鸿雁传书万户欢。春风拂来花遍地,瑞雪落下福满楼。春风拂柳江河秀,细雨润花庭院红。春风拂柳江山秀,细雨润花满堂红。春风拂面千村暖,好雨知时五谷丰。春风拂去千枝雪,丽日捧出万木春。春风浩荡千山秀,诗意昂然万户欢。春风浩荡神州绿,虎气升腾岳麓雄。春风和煦繁花艳,时雨调匀硕果丰。春风和阳人财旺,瑞气盈门福寿长。
春风化雨芭蕉翠,骏马登程杨柳青。春风化雨花千树,政策归心福万家。春风化雨江山秀,柳笛欢歌岁月新。春风化雨千山翠,特色兴邦万众钦。春风化雨千山翠,政策归心万众欢。春风化雨千山秀,红日增辉万木荣。
春风化雨迎稔岁,政策归心乐新程。春风惠我财源广,旭日临门喜事多。春风惠我财源茂,旭日临门人寿康。春风惠我花千树,美景怡人喜万家。春风惠我千村绿,时雨宜人四化兴。春风惠我千山绿,时雨宜人五谷丰。春风阶下催兰桂,旭日云中照凤楼。春风竟化千层雪,海浪长连两岸心。春风绿染千家树,旭日红飞万座山。春风绿染千山秀,善政辉昭万户新。春风明月照大地,舜日尧天作乾坤。春风南国来新燕,旭日东方起大鹏。春风暖发金钱树,甘雨浇开富贵花。春风暖发金钱树,勤劳浇开幸福花。春风暖送千丛绿,旭日光生万户春。春风轻拂千山绿,旭日东升万里红。春风染绿生财树,喜雨浇开致富花。春风入户人人喜,瑞气盈庭事事兴。春风入户堂溢瑞,紫燕飞梁室臻祥。春风时雨花千树,子孝孙贤福满门。春风梳柳千枝翠,夜雨润花万来扛。春风似仙姬拨乐,飞雪如天女散花。春风送暖百花艳,特色兴邦万户歌。
春风送暖财盈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春风送暖归杨柳,细雨飞红上碧桃。春风送暖花千树,瑞雪迎春户万金。春风送暖花千树,骏马扬蹄路万程。春风送暖花盈户,科技兴农福满门。春风送暖跨新纪,特色脱贫奔小康。
春风送暖千丛绿,阳日生光万户春。春风送暖千村乐,瑞雪呈样万户欢。春风送暖千山绿,时雨润花四季红。春风送暖蛇年好,瑞气盈门鹊语香。春风堂上初来燕,幸福不忘报党恩。春风送暖驱寒意,细雨庭前新种花。春风桃李年年艳,祖国山河日日荣。春风万里辞蛇岁,笑语千家入马年。春风万里开新纪,红日千山举大旗。春风万里荣新纪,红日千秋耀锦程。春风万里山河好,瑞柳千条日月娇。春风万里山河好,盛世百行气象新。春风万里山山绿,旭日一轮处处红。春风细剪池边柳,旭日浓妆岭上梅。春风细雨秀天地,安定团结得人心。春风夏雨千山秀,秋菊冬梅九野香。春风掩映千门柳,暖雨晴开一径花。春风掩映千门柳,碧涧萦回十里花。春风掩映千门柳,暖雨催开万径花。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大胆文章豪放笔,达观世事坦诚心。大道扬鞭驰骏马,高天阔地展雄才。大地春风温我宅,中天日丽到吾家。
大地春光红艳艳,神州佳节乐陶陶。大地春光红艳艳,神州大地乐陶陶。大地春光花竞秀,神州瑞霭物呈样。大地春光皆锦绣,满庭花气渐氤氲。大地春回春意闹,人间喜至喜心开。大地春回多锦绣,江山雪后更妖娆。
大地春回花竞放,新天日出鸟争鸣。大地风和山染翠,蓝田日暖玉生烟。大地复苏春似锦,国家昌盛喜盈门。大地寒尽春光好,人民苦去幸福甜。大地回春果正繁,东风送暖花先发。大地回春红艳艳,神州贺岁乐悠悠。大地回春花千树,东风送暖果万枝。大地年年春光好,祖国处处气象新。大地山河添秀丽,高天日月倍光辉。大地山河鲜似锦,高天日月丽如虹。大地时时腾紫瑞,春风处处醉芳菲。大地迎春红日照,长江破浪白帆飞。大地有声皆颂党,神州无处不呈样。大豆摇铃铺地绿,高梁擎炬映天红。大富文章由我做,小康生活任君求。大海扬波歌永泰,群山起舞乐长春。大好河山九万里,崭新世纪二千年。大好河山开胜纪,风流人物数今朝。大好河山铺锦绣,高新科技创辉煌。大好河山千载秀,崭新世纪万年春。大好河山施善政,小康岁月涌春潮。东方古国红旗舞,大路长征骏马驰。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东风吹绿三春草,铁水浇红四化花。东风吹绿三春草,党旗映红四化花。东风荡荡吹喜讯,南雁迢迢寄捷音。东风放虎归山去,明月探春引兔来。东风浩荡春光好,红旗招展气象新。东风浩荡四时泰,春日融合万象新。东风和畅歌声朗,紫气蔚然景色新。东风化雨千山秀,紫燕迎春万象新。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东风劲吹人间暖,红日高照大地春。东风袅袅千山秀,旭日瞳瞳万木春。东风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恋子年。东风染绿西疆柳,喜雨催红大漠花。东风送暖家家乐,瑞雪迎春处处新。东风送暖家家暖,瑞雪迎春处处春。东风送暖千家乐,旭日融和万户春。东风送暖千山秀,西部逢春万木荣。东风送暖千丝绿,旭日重光万户春。东风骀荡传春讯,西部腾飞展壮猷。东风喜报开心事,南燕衔来满眼春。东风一到千山绿,南燕双飞万户春。东风已绿南国草,春信才开北岭梅。东风有意传花信,春雨无私润物华。东风有韵歌四化,时雨无声润三春。
第五篇:春联
年节产品之一:春联 口董晓萍
据《山海经》记载,很久以前,在东海之中,度朔山上,有一株枝干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住着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神仙,他们是轩辕黄帝派来监管鬼蜮世界的。凡是为祸作祟的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索捆将起来,投给饿虎。因此,后世的老百姓每到春节,都要用桃木制成神荼、郁垒的雕像,挂在大门的两旁,驱鬼避邪,是为桃符。大概是雕像有些繁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改为把神荼、郁垒两位的尊容画在桃板上敬奉,后来,索性便宜行事,只在桃板上写了神荼、郁垒的大名而已。当然,手续的简化,对于避邪求吉、遇难呈祥的功能来说,是毫无妨碍的。
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的除夕命学士辛寅逊题辞,以志庆贺。因辛寅逊题辞不工,未能如意,孟昶就亲笔写下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般认为,这是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副春联。不过,在叫法上,那时的人们仍称之为桃符。自宋代起,题桃符的形式被推广到楹柱上,称楹联。据说到了明初,春联这个名称才叫开了。
春联的实质,是把年节吉利话变成对称韵语的形式写在红纸上张贴出来的风俗。它也是一种民族神话、文学创作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产物。而这种思维方式很早就孕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今本《诗经》中,就存有不少对仗工整、类似联语的诗句,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先秦的散文作品中,如《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类的句子也不少。至于汉魏六朝的乐府骈赋、唐代的近体律诗,对偶日见工巧,诗句愈发整齐,更为春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唐代稍后的五代时期,春联以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步人年节习俗,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从宋代起,写春联由文人雅士、达官显贵染指的禁脔之物,流入寻常百姓之家,终成民间习俗,其象征意义等于挂桃符。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真实地记录了北宋时期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盛况。
宋、元两代的联语保存至今的不多。传说大书法家赵孟富路过扬州,遇迎月楼主人求作春联,他欣然命笔,题为“春风阆苑三家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大喜过望,奉紫金壶为酬。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春联发展史上的功臣。一年除夕夜,太祖传旨,命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一副春联,以示升平吉庆。太祖微服出游,与民同乐,亲自为一个屠户题写了春联,联语为:“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传说不可尽信,但据此可见,明初以后,确实是春联这朵年俗之花争芳斗妍的时期。
清季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一书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庭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白边蓝边。非宗室不得擅用。”但明清以后,春联的内容已不限于书写春节吉语,而是向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渗透了。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十七回说的是翩翩少年公子贾宝玉为新建的大观园的各处景致题撰联语的故事,第五十三回写了钟鸣鼎食的宁国府在除夕夜祭祀宗祠,自然对祠堂内的两副御笔联语少不得一番吹嘘,这是大作家曹雪芹以文学的笔触所描写的春联在清代上层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功用。在民间社会,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老百姓逢婚丧嫁娶、祈福禳灾时也少不了它。此外,春联还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锦上添花,在一些风光圣地、官厅试院、驿馆茶舍、楼台水榭上,也 都到处张挂联语,供人观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朱墨胜迹。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春联此时已有了“楹联”、“对联”和“对子”等多种称呼和多种功能,它们都显示了桃符在后世的嬗变。
今天,春联作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更加深人地发挥着它的作用。远自穷乡僻壤、深山名刹,近至通都大邑、高楼巨厦,无处不见对联。或文人唱和、或友朋往还,或讽刺嘲弄、或歌颂赞扬,或检测智力、或启迪后学,或祝尊者长寿、或哀逝者永诀,或书于店肆以招徕顾客、或挂于厅堂以剖白心曲,无不求诸对联。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真不知创作了多少脍炙人口、流芳后世的对联佳作!现在欣赏这些绝妙好联,如含英咀华,齿颊留香。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秀才上京赶考,路上与一个樵夫在独木桥上相遇,樵夫指着肩上的柴担说:“‘此木为柴山山出’,你如能对出下联,我就先退回桥头。不然,请相公让步于我。”秀才答:“皆书若宝家家有。”樵夫笑道:“相公差矣。上联中的‘此木’二字,合起来为一个‘柴’字;‘山山’二字,合并起来为一个‘出’字,故言‘此木为柴山山出’。相公所言下联,不能合并,何言‘皆书若宝家家有’呢?”这是一个拆字联。这种联语,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构造特点。与樵夫的上联相对的下联是“因火成烟夕夕多”。“因火”两个字合并为一个“烟”字,两个“夕夕”合并为一个“多”字。从一副对联的创造敷衍出一个民间的故事,颇发挥了民俗的传播功能。
对联的民俗传播功能的启动,是通过把一人创作对联的心理过程变成两人对面问答的日常生活形式开场的。从体裁上说,这样就把对联与谜语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对联在原有的纳吉功能的基础上,又加进了谜语的测验智力和提高兴趣的功能。从知识上说,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创造了不同社会阶级、不同文化阶层之间的对话渠道,这样就很容易传播民众对上层文化和书面文字的异样理解和其它解释,扩大了对联对民众本身的生产生活知识的承载量,同时把对联和民间故事的形式又结合起来。一种年俗文艺样式,功能越多,生存能力就越强,自产自销的本领也就越大。而它所渐积累生的相同情节类型多了,就成了故事群。像这个樵夫巧胜书生的拆字联故事,后来就变成了一个谜语故事群。故事的主人公总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解联破谜的成功,向一个使用文字的或地位高的大人物“普及”了民间的日常生活知识,故事的结局一律是精英败北、民俗获胜。明清社会以后,失意文人增多,其中的一些人由于不满当权者的统治,被统治者看成异类,这反而使他们成了民众心目中的朋友。杨升庵、唐伯虎、徐文长、冯梦龙、李调元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对联故事群的。这时他们已不是接受民间“樵夫”再教育的对象,而是换用樵夫的思维创作对联的俗文学先驱。如一个李调元的传说讲,他在路上遇见了老樵夫请他对对子,老樵夫十分自信地出了上联:“此木成柴山山出”,他听后,并没像上面的秀才那样钻牛角尖,只在文字里找词儿,做表面文章,而是看着路边的村舍,联想起了老百姓的生活,结果一下子就和老樵夫的思路扣上了。传说的结尾讲:
忽见李调元眉舒色展,说了一声:“有了”,便用手指着远
处——只见那村口暮色中,房顶上升起一缕炊烟,念道:“因火
成烟夕夕多。”老人一听,赶忙搬开柴捆,跪在路旁谢道:“村民
有眼不识泰山,望大人恕罪!”李调元哈哈大笑,弯腰扶起老
人,连说:“有趣,有趣!”又向老者一揖,上轿而去。
对联至多两段,两段话在逻辑上要互为一体,这使对联的创作在文法修辞上是很受局限的。但它在民俗生活中的运用却天地宽阔、决非两段话所能束缚得住。一副小小的对联,到了民间,能像 鸟儿一样,从诗歌体裁飞向谜语、传说和故事,从文人的笔下—飞向民间口头文学的汪洋大海,它的空间是广大的。
民间对联有按姓氏编写的,如“祥迎紫气,瑞蔼青莲”,是姓李的人家;门口贴“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对联的,此家姓谢。又有按地名编写的,如“山河新日月,天水旧家风”,指“天水”;“祥光极北,春色河南”,指“河南”。还有按干支编写的,如逢“甲子”年写“甲第毗连风清里巷,子孙蔚起泽衍箕裘”。有的民间对联实话实说,一口大白话,如“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各过新年”;“放三千爆竹把穷鬼轰开,几年来被这小畜牲弄得我—双空手;点数株清香将财神请进,从今后愿您老人家保佑俺十万缠腰”。个别联语的内容不免调侃过度,但大多数还只要逗人开心,是农家乐。
对联所包含的知识面相当宽泛,除了田园生活,还有山川地理、典章文物、人情社会和历史变迁等等,从中可发现的文化史事象称得上琳琅满目。
山海关是我国古长城起于东方的第一关。它西抱群山、东临沧海,自古便是一个雄中藏幽的好去处。不知从何时起,关隘上的孟姜女庙内多了—副民间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更吸引了无数游客。这副联语,奇巧地使用了汉语的谐音双关修辞法,细心的读者若在适当的地方将上联中的“朝”字分别读作潮水的“潮”字和朝阳的“朝”字,将下联中的“长”字分别读作生长的“长”字和经常的“常”音,便会体会到个中描绘把长城首端依山傍水的万千气象吐纳其中,真是出奇制胜、令人叫绝。
谁知道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荟萃了多少天宝物华!大量的山川胜迹缀以对联,点染江山,格外添了一番情趣。
位于我国西南的昆明,风景秀丽、胜迹众多。在昆明的大观楼上,有清代儒士孙髯翁撰写的一副长联,长达百八十字。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
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
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
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
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
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名满天下、传颂一时的对联,言辞工丽、气象恢弘,把祖国河山的壮丽、英雄功业的伟烈,都酣畅淋漓地收拢在短短的一百八十个字里,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询及此联,董必武曾赋诗称赞:“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
其实,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并非天下第一。四川成都望江楼的崇丽阁上,就有清代钟云舫多所撰二百二十字长联。那么,望江楼的长联可否称为天下之最呢?也不能。坐落在四川灌县的著名道观青城山的山门上,就有一副三百九十四字的对联。不过,就可考的文献看,堪称第一的长联,也不在四川的青城山,而是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有为能臣张之洞为屈原湘妃祠所作的长达四百字的楹联。
好联并非全长。今存许多对联,对得实在工巧,堪称巧对、妙对。读到这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联语,人们不禁感叹其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神来之笔。
传说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对一位与他同名同姓的考生说:“尔安得同我名?”考生答道:“我名乃父母所取,弗敢更改也!”李想暗示对方知上知下,行尊者礼,便出句命考生试对。李出上联曰:“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索片刻,说出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出句者居高临下,对句者不卑不亢,双方都巧用了历史人物的姓名,又对仗精妙,随后又都表现了相安无事的处事态度。
1953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率团出访,团员中荟萃了一批闻名中外的科学家,其中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叔湘等人。旅途闲暇,少不得谈古论今,华罗庚即景生情,提出上联求对,叫做“三强韩赵魏”。在这里,从字面上看,三强是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强国,暗地里却有隐含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即使是对这些学贯古今、博闻强志的科学家,这也不啻为一道难题。正当诸人沉吟不语,暗觅对策的时候,华罗庚却顺口说出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里面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勾股定理的史实;同时,九章亦指在座的物理学家赵九章,实在妙不可言,举座为之赞叹。
为长者寿,谓之贺联,它是对联中常见的一个类型,其中不乏佳作。1941年11月,一代文豪郭沫若五十寿辰,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庆贺。当时,因国民党右派一手制造的皖南事变而身陷囹圄的叶挺将军还被囚禁在重庆,他也写了一副对联相赠。叶将军的对联是:“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
对联不仅为人们的喜庆助兴,在封建社会和革命战争年代,它还成为一种抒发人民胸中块垒的形式,一种表达革命者斗争意志的利器,展示了中华民族正直不屈的品格。
明代有一个以屠为业的人,名叫徐英。他为自己的家门题写了一副对联,说:“鼠因粮绝潜迹去,犬为家贫放胆眠。”意思是家中无粮,老鼠也搬了家,看家狗无事可做,也只能放心睡觉去了。这副对联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独辟蹊径,别出匠意,写得诙谐,写得心酸。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一桩公案,人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案发当年,钦差大臣胡瑞澜复审此案时,依样画葫芦,仍判杨乃武问斩立决,拟小白菜毕秀姑凌迟处死。杨乃武感到最后的希望也成了泡影,便奋笔疾书一联:“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愤懑不平之气,跃然纸上。上联中的举人,即指杨乃武本人,他是乡试的第48名举人,由于陷入冤狱,被剥夺功名,变成犯人。下联中的学台,即指胡瑞澜。他是浙江学政,根本不知理讼,加之畏惧权要,为虎作伥,致使冤狱难平。后来,由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倾轧,杨乃武的冤狱才侥幸得以平反。他的对联虽然是一声微弱的呐喊,但终于揭开了帷幕的一角,让人们看到了清朝官场的腐败。
还有一些对联,以讽刺和幽默见长,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堪称雅谑。清朝末年,皇帝昏庸、吏治腐败、经济凋弊、民生艰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联语:“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在这副对联中,“宰相”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他当时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总揽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所以说他是宰相。下联中的“司农”,指翁同稣,江苏常熟人。他曾做过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地亩、户籍、赋税和财政。司农是当时人们对户部尚书的别称。这一联语,巧妙地使用了“肥”与“瘦”、“熟”与“荒”两组反义词,制造了上、下阶级贫富生活的强烈对比的效果,表达了人民对清朝政府统治的批评态度。当时在基层社会,更是政治混乱、官场黑暗。一县官借作寿之机搜刮民财,有人作联讽刺他说:“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红白兼 收,何分南北;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另一知县上任伊始,在县衙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以示廉政。他的上联是:“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下联是:“三不要官,四不要名。”可是他上任没几天便贪污受贿、索要无度,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感,有人便在他的对联每句话后面各添个两字,给予辛辣的嘲讽和鞭挞,改后的对联是:“一不要钱,嫌少;二不要命,嫌老;三不要官,嫌小;四不要名,嫌臭。”我们读到这些妙趣横生的对联,不能不对人民群众的眼光犀利和正直公平表示极大的敬意。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称帝,激起国人的愤慨。蔡锷将军首义云南,掀起了护国运动。有人写对联斥责袁世凯说:“国犹是也,民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的暗含意义是,国民不分南北,都要团结;总统不是东西,趁早下台。
接踵而来的“五四”运动,打出了天安门广场亘古未有的最醒目的反帝反封建对联。1919年5月4日那天,最早到达会场的学生们被金水桥上的一副巨型对联所吸引,上联是“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下联是“倾心媚外,不期章淳余孽死有头”。白布黑字,惊心动魄,原出自北京高师史地部学生张润之之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联作为一种灵活的舆论武器,曾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只一个“死”字,下联是一个倒写的“生”字,两联的意思合在一起,便是宁愿站着死,不愿倒着生。这副对联表达了中国人民大义凛然、维护民族独立,同仇敌忾、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仅两个字,恐怕是字数最少的联语了。
30年代,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总工程师罗英曾出过一个上联征对,叫做“钱塘江桥,五行缺火”。这一联的前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金木水土,就是缺火。造桥始终,一直无人应对。桥刚刚造好,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火就烧到了钱塘江桥。1937年12月,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茅以升不得不忍痛炸毁这座自己造起的大桥。茅老日后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不无感慨地说:“不料今日,火来了,五行不缺了,桥却断了。”一句上联,竟成了伤心史。爱好对联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兴趣,不妨再来试试,把“钱塘江桥,五行缺火”的下联续上,这对于新中国成立后飞架钱塘两岸的新大桥的修建,也算是一种文化史话呢。
天下好联知多少?由于历史上对对联文学比较轻视,视之为雕虫小技,虽经有心者辛勤搜罗,现存于书面文献者也不过稍逾万数。谁知几多文质俱佳的对联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的情况不同了。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对联,如同我国其他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年俗形式一样,随着历史前进的鼓点,获得了新的生命。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自桃符而楹联,而春联,而对联,都是将中国文化万事万物笼于一个文字模式之中,这一现象,换个角度看,也堪称奇迹:它把中国人的想象力、价值观、人文传统和民族情感都用这两段诗体文字的形式“定量”地反映出来,供做“定性”研究,如此浓缩的用字文化,实在是中国功夫,西方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