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推荐五篇]

时间:2020-04-22 06: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

第一篇:《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笋芽儿”是一个名词,从课题亦可推知本课是记叙文,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向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春雨姑娘滋润

春雨姑姑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

太阳公公照射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综合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复苏的春景,同时也观察笋芽儿从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层层笋壳,最后长成修长挺直、苍翠的青竹的过程。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春天的景象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讲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打下基础。

(三)看投影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投影片再现笋芽儿,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这景象分别用四张投影片再现,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设计

(一)选择词语填空。

请求央求要求

1.奶奶()我每天按时回家。

2.小明()妈妈让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3.在我们在再三()下,老师终于同意我们的这次计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生长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

2.笋芽儿由“瑟缩着身子”到“____”可看出笋芽儿____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紧扣教学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的设计也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思想教育进行检测,第一题和第三题针对目标(2)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要求、请求、央求”三个词作为词语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运用这三个词。其中第一题又为第三题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2)的后半部分。第二题针对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道题,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受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经风雨,见世面,不甘落后,奋发向上,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题针对目标(4)所定的检测题,检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春雨姑姑 滋润 竹子

太阳公公 照射 我长大啦!成材

小草弟弟 鼓励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唤 钻出地面 生长

春雨姑姑 呼唤 沉睡地下 萌芽

笋芽儿

(奋发进取)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相关文章:

1.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稿

3.《笋芽儿》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笋芽儿》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

5.关于《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笋芽儿课文的说课稿

7.笋芽儿的说课稿

8.《笋芽儿》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9.《笋芽儿》第二课时最新教学设计

第二篇:《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教材】

《笋芽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因为二年级识字是重点,而且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认本课14个字,会写9个字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朗读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精神。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认读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精读1—3自然段。第二课时,正确书写本课剩下的7个生字,学习4—7自然段。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的成长历程,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

1、2目标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3是本课时学习的难点

【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我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是组初读课文、认写生字;三是品读课文,仿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第画面版块,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第画面版块,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笋芽儿》,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第二版块,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第一步,鼓励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去认识它,注意把字音读准。

第二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在互评。

第四步,指名读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难读的一个自然段,同学交流评价基础上教师评价。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则多读几遍,体会读好课文的窍门。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三版块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第一步,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课件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接着,让学生反馈笋芽儿得到过谁的关心与帮助?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

第二步,走近春雨姑娘,体会关爱之情。

首先出示第一段,让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姑娘的,这样写美在哪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里把春雨拟人化了,而且将春雨的声音比作了乐曲。同时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美。然后相机体会沉睡一词。

接着,我让学生试着读读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话,朗读比较中体会“低声呼唤”。

在朗读活动中,要是学生读出情,读出神,不是把朗读技巧强加于学生,而是教师用语言渲染,适当点拨。,只有通过反复的自读自悟,才能使学生获得语感的体验,提高悟性。

第三步,抓住动作,品读笋芽儿。

首先,我会抛出问题:小朋友们,在春雨姑娘的深情呼唤下,笋芽儿醒了吗?它又做了什么呢?请自由读第二段,划出笋芽儿动作的词。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揉了揉、伸了伸,撒娇”等词,表演读第二段。

第四步,走进雷公公,展开想像。

首先,学生自由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抓住“粗重的嗓音”展开想像,雷公公会怎样呼唤笋芽儿。预设学生会说:笋芽儿,快出来吧,春天来啦?!等等。

这三、四步,抓住了儿童爱表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在想像中,在朗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形象和情感。

第五步,留下悬念:小朋友,在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又有什么反应呢?妈妈和太阳公公又给予笋芽儿什么帮助呢?以此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步,出示“笋芽”。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结构上的特点。

第二步,我先示范写:提示:笋芽字的偏旁部首不同。一个竹子头一个草字头。而且笋的中横要长,右边出头。然后学生练写。

我认为每节课都坚持认真指导学生书写,不愁学生的字写不漂亮,主要是写字指导贵在得法,贵在持之以恒。

【板书】

3笋芽儿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撒娇)

雷公公粗重的嗓音呼唤(?)

妈妈太阳公公

板书就是微型的教案。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都在笋芽儿的成长路上给予过关心与帮助。“低声呼唤、粗重的嗓音呼唤”是帮助学生朗读的关键词。括号内的是笋芽儿的反应。“?”是课后留下的悬念,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说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读、看、说、做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感悟春天的美好和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淀。而且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第三篇:《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的语文教师,谢晓晨。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个专题第三课《笋芽儿》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共有八个专题,分别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和走近科学世界。而《笋芽儿》一课就出自于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语文园地,内容都跟春天有关。《找春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通过学习课文,带领学生去感悟春天之美。《古诗两首》分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是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学生通过学习,领悟到为他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自己也会收获幸福和快乐。《笋芽儿》这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认读4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的情趣,愿意观察,有所发现。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巩固认识“笋、唤”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喜爱读童话故事,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明白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周围人的关心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学习了《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和《春晓》、《村居》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随时积累好词好句。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章的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竹笋有浅显的理解。所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竹子的生长过程,从视觉上,让学生对竹子有个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理解课文,当堂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为升入下一学段铺好基石。

三、教学模式

我校在“和谐教学五环节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讨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注重抓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三要素,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我校“三真、三实、一及时”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复习旧知(4分钟);初读课文,理清文脉(4分钟);指导朗读,细读品味(23分钟);展开想象,拓展提高(6分钟);课堂小结,感情升华(3分钟)。其中指导朗读、细读品味和展开想象、拓展提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竹子是生长在南方的热带植物,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本节课《笋芽儿》学习的是竹子整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竹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孩子们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竹笋长成竹子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探究兴趣,形象生动的为学生学好这一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而且对于教学对象是八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过的生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检测、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真正做到人人清。体现了我校真实课堂真理解和检测实的教学策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在读文之前,我给学生们出示读文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词,试着说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知道《笋芽儿》一课讲的是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滋润下、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下和太阳公公的温暖中奋发成长的。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人物,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指导朗读,细读品味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例如,出示小问号:笋芽儿终于勇敢地钻出地面,她看到了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整体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中做批注。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在这里,鼓励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体现了我校设计实这一教学策略。再如,这道题:想象一下,当笋芽儿钻出地面后,她还可能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展开想象,拓展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道思考题:笋芽儿长大后,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如果此时是你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你想说些什么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想象、表达的基础上,把春天的美景再现。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的人的关心,突出了教学重点。

(五)课堂小结,感情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回归主题——奋发向上。通过总结知识、回归主题,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紧紧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事物和关键词,因为课件是动态的,所以我把课文的脉络腾现在黑板上,用静态的板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看板书复述课文的能力。

六、说评价

新《课标》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评价。通过课前生字检测的游戏来评价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我注重恰当地评价学生基本技能。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演出笋芽儿的自豪劲儿,一方面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解课文、吃透文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同组同学可以互相给予评价;当学生会说完整的话,对某一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时要给出恰当积极的评价。

七、说开发

针对《笋芽儿》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本资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其中在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课本插图和课本练习材料的作用,例如课文的插页、单元导语和课后的相关练习。

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百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土豆视频等网站的作用,在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力争用好多媒体,发挥音像资料在带动孩子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图片资源,配合着美丽的图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声音资源,在学习“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句话时,配上燕子飞翔的图片和清脆的鸟叫声,让孩子身临其境,在理解课文雷公公和春雨姑娘叫醒沉睡的笋芽儿时的情景,配合着图片和打雷下雨的声音,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春雨姑娘的“轻轻呼唤”和雷公公的“粗重的嗓音”;视频资源,通过播放竹子成长过程的视频,填补了北方学生对竹子成长方面的知识的短板,并且在课堂初始播放该段视频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给位专家评委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第四篇:《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

《笋芽儿》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个专题第三课《笋芽儿》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共有八个专题,分别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和走近科学世界。而《笋芽儿》一课就出自于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语文园地,内容都跟春天有关。《找春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通过学习课文,带领学生去感悟春天之美。《古诗两首》分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是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学生通过学习,领悟到为他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自己也会收获幸福和快乐。《笋芽儿》这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认读4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的情趣,愿意观察,有所发现。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巩固认识“笋、唤”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喜爱读童话故事,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词句的读法,感悟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积累好词佳句,明白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周围人的关心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学习了《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小平爷爷植树》和《春晓》、《村居》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随时积累好词好句。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章的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竹笋有浅显的理解。所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竹子的生长过程,从视觉上,让学生对竹子有个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理解课文,当堂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为升入下一学段铺好基石。

三、教学模式

我校在“和谐教学五环节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讨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注重抓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课堂三要素,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我校“三真、三实、一及时”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复习旧知(4分钟);初读课文,理清文脉(4分钟);指导朗读,细读品味(23分钟);展开想象,拓展提高(6分钟);课堂小结,感情升华(3分钟)。其中指导朗读、细读品味和展开想象、拓展提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竹子是生长在南方的热带植物,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本节课《笋芽儿》学习的是竹子整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竹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孩子们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竹笋长成竹子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探究兴趣,形象生动的为学生学好这一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而且对于教学对象是八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过的生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检测、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真正做到人人清。体现了我校真实课堂真理解和检测实的教学策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在读文之前,我给学生们出示读文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词,试着说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知道《笋芽儿》一课讲的是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滋润下、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呵护下和太阳公公的温暖中奋发成长的。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人物,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指导朗读,细读品味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例如,出示小问号:笋芽儿终于勇敢地钻出地面,她看到了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整体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中做批注。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在这里,鼓励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体现了我校设计实这一教学策略。再如,这道题:想象一下,当笋芽儿钻出地面后,她还可能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展开想象,拓展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道思考题:笋芽儿长大后,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如果此时是你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你想说些什么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想象、表达的基础上,把春天的美景再现。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的人的关心,突出了教学重点。

(五)课堂小结,感情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回归主题——奋发向上。通过总结知识、回归主题,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紧紧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事物和关键词,因为课件是动态的,所以我把课文的脉络腾现在黑板上,用静态的板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看板书复述课文的能力。

六、说评价

新《课标》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评价。通过课前生字检测的游戏来评价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我注重恰当地评价学生基本技能。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演出笋芽儿的自豪劲儿,一方面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解课文、吃透文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同组同学可以互相给予评价;当学生会说完整的话,对某一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时要给出恰当积极的评价。

七、说开发

针对《笋芽儿》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本资源、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其中在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课本插图和课本练习材料的作用,例如课文的插页、单元导语和课后的相关练习。

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了百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土豆视频等网站的作用,

在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力争用好多媒体,发挥音像资料在带动孩子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图片资源,配合着美丽的图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声音资源,在学习“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句话时,配上燕子飞翔的图片和清脆的鸟叫声,让孩子身临其境,在理解课文雷公公和春雨姑娘叫醒沉睡的笋芽儿时的情景,配合着图片和打雷下雨的声音,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春雨姑娘的“轻轻呼唤”和雷公公的“粗重的嗓音”;视频资源,通过播放竹子成长过程的视频,填补了北方学生对竹子成长方面的知识的短板,并且在课堂初始播放该段视频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给位专家评委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笋芽儿》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笋芽儿》,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热爱春天热爱自然为主题。这篇童话故事则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笋芽儿克服寒冷、石块挡路等种种困难,趁着大好春光,破土而出的过程。

二、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点鲜明,贴近儿童生活,特别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笋芽破土而出的过程,感受笋芽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了解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

难点: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出土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法

1、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2、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

五、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就问大家: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猜一猜好不好?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谜底:笋)接着,你见过竹笋吗?(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随机板书课题(笋芽儿)提醒课题的读法,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笋芽的喜爱读题,读出笋芽儿的可爱。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最后,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之间,进行趣味识字比赛(好的,教师及时表扬,)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1、学生自读。

2、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助了它?”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3、有感情地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自然段为例:我用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进行体验朗读,同时老师及时做好必要的指导和示范。“孩子们,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呼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快醒醒,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姑娘的”轻柔"来。这样进行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按照这一种方法自己进行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4、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5、回归整体,感悟主题。

在读完全文后我出示了以下填空练习

(1)、此时笋芽又给你了怎样的感觉?再用的笋芽说一说。

(2)、笋芽儿钻出地面,是因为有——————、——————、————————的帮助,更是因为笋芽有———————精神。

(四)、小练笔

课后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向田野看看笋芽儿看到的明亮美丽世界是什么样的?写下来

(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笋芽儿》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

(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

(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

(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

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

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教法与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综合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复苏的春景,同时也观察笋芽儿从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层层笋壳,最后长成修长挺直、苍翠的青竹的过程。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春天的景象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讲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打下基础。

(三)看投影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投影片再现笋芽儿,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这景象分别用四张投影片再现,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设计

(一)选择词语填空。

请求央求要求

1、奶奶()我每天按时回家。

2、小明()妈妈让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3、在我们在再三()下,老师终于同意我们的这次计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xxx、xxx、xxxxxx、xxx。她的生长得到了xxx、xxxxxx、xxx、xxx的帮助。

2、笋芽儿由“瑟缩着身子”到“xxx”可看出笋芽儿xxx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紧扣教学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的设计也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思想教育进行检测,第一题和第三题针对目标(2)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要求、请求、央求”三个词作为词语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运用这三个词。其中第一题又为第三题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2)的后半部分。第二题针对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道题,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受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经风雨,见世面,不甘落后,奋发向上,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题针对目标(4)所定的检测题,检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春雨姑姑

滋润

竹子

太阳公公

照射

我长大啦!

成材

小草弟弟

鼓励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唤

钻出地面

生长

春雨姑姑

呼唤

沉睡地下

萌芽

笋芽儿

(奋发进取)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笋芽儿》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课《笋芽儿》。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的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笋芽”、“呼唤”;理解“呼唤、撒娇、揉一揉”等词义;会用“呼唤”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到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

3.能从笋芽儿破土而出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只有经历风雨,奋发进取,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起自强自立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觉阅读习惯、积累词句的习惯、多种形式朗读的习惯等。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我力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认读并理解生字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在集体的交流中理解课文主旨,收获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动作表演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让他们说说带“竹”字的成语,积累带“竹”字的成语,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生字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让他们说说笋芽儿成长的路上都有谁在帮助她?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接着,分类识记生字。我把课文中的词语按照动词、拟声词、同偏旁分为三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观察词语的特点。在读动词的词语的时候,学生通过带动作朗读,既激发了孩子学习生词的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学习拟声词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仿春雨、雷公公、小燕子的叫声,说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这样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并不局限于课堂。通过对同偏旁词语的学习,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力,体会到了中华汉字的奇妙。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在指导朗读第一段的时候,重点放在模仿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笋芽儿,学生通过指名读——评读————齐读,感受到了春雨姑娘的温柔。

2.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引导生自由练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自愿展示读——评读——齐读。

3.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沉睡的笋芽儿,先播放音频文件雷声创设情境,然后请男孩子模仿雷公公的声音呼唤笋芽儿。

4、笋芽儿怎样钻出了地面这段,通过做动作,体验笋芽儿在上钻过程中的辛苦与努力,而带动作朗读又恰好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5、第六段先是把握“终于”,通过原句与去掉对比读,学生在朗读中已经能体会到笋芽儿的辛苦,这时我又适时地问学生:笋芽儿在出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边交流,边把感受带到文章里,再读第四自然段段,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环节中,我采用默读的形式,让学生精心来画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然后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把桃花、柳树都当成了人来写,然后再通过配图读句子,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思考:笋芽儿看到的春天的美景只有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学生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这时再适时地引导学生:你认为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好也能像作者那样把它当做人来写。学生有了前两篇课文的基础和上学期的经验,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具体。而最后把学生的发言连起来模仿文章的写法进行仿写,在考察了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原来我也能像作者那样美美地写春天的景色。

6、在第七段的学习中,我设置了两个问题:笋芽儿在成长中要感谢这么多人,她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在你成长的路上,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你要感谢谁?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心灵又一次得到升华。在学文的同时受到的思想教育,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四、疑难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时,我采取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

1、一看:

学生发现在本课九个会写的生字中,有三个带口字旁的字,那么,带口字旁的字该怎样书写呢?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重点指导了“呼唤”二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呼”的第七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唤”的横写在横中线下边;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二写:

学生认真观察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这个字。

3、三对照:

把自己写的字针对讲评,找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再写一个。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平、心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2、摘抄课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说板书设计】

笋芽儿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条理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明确地感知和领会所学内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子妈妈、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笋芽儿》说课稿5

【说教材】

《笋芽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因为二年级识字是重点,而且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因此,我认为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认本课14个字,会写9个字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朗读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精神。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认读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精读1—3自然段。第二课时,正确书写本课剩下的7个生字,学习4—7自然段。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4个字。会写“笋芽”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笋芽儿的成长历程,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

1、2目标是本课时学习的重点,3是本课时学习的难点

【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我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是组初读课文、认写生字;三是品读课文,仿写句子;四、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第画面版块,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第画面版块,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笋芽儿》,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第二版块,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第一步,鼓励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去认识它,注意把字音读准。

第二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在互评。

第四步,指名读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难读的一个自然段,同学交流评价基础上教师评价。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则多读几遍,体会读好课文的窍门。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三版块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第一步,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课件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接着,让学生反馈笋芽儿得到过谁的关心与帮助?

根据学生反馈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

第二步,走近春雨姑娘,体会关爱之情。

首先出示第一段,让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姑娘的,这样写美在哪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里把春雨拟人化了,而且将春雨的声音比作了乐曲。同时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美。然后相机体会沉睡一词。

接着,我让学生试着读读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话,朗读比较中体会“低声呼唤”。

在朗读活动中,要是学生读出情,读出神,不是把朗读技巧强加于学生,而是教师用语言渲染,适当点拨。,只有通过反复的自读自悟,才能使学生获得语感的体验,提高悟性。

第三步,抓住动作,品读笋芽儿。

首先,我会抛出问题:小朋友们,在春雨姑娘的深情呼唤下,笋芽儿醒了吗?它又做了什么呢?请自由读第二段,划出笋芽儿动作的词。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揉了揉、伸了伸,撒娇”等词,表演读第二段。

第四步,走进雷公公,展开想像。

首先,学生自由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抓住“粗重的嗓音”展开想像,雷公公会怎样呼唤笋芽儿。预设学生会说:笋芽儿,快出来吧,春天来啦?!等等。

这三、四步,抓住了儿童爱表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在想像中,在朗读中体会文字背后的形象和情感。

第五步,留下悬念:小朋友,在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又有什么反应呢?妈妈和太阳公公又给予笋芽儿什么帮助呢?以此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教以方法

第一步,出示“笋芽”。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结构上的特点。

第二步,我先示范写:提示:笋芽字的偏旁部首不同。一个竹子头一个草字头。而且笋的中横要长,右边出头。然后学生练写。

我认为每节课都坚持认真指导学生书写,不愁学生的字写不漂亮,主要是写字指导贵在得法,贵在持之以恒。

【板书】

3笋芽儿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撒娇)

雷公公粗重的嗓音呼唤

妈妈太阳公公

板书就是微型的教案。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太阳公公都在笋芽儿的成长路上给予过关心与帮助。“低声呼唤、粗重的嗓音呼唤”是帮助学生朗读的关键词。括号内的是笋芽儿的反应。“?”是课后留下的悬念,激发学生下一次的阅读期待。

《笋芽儿》说课稿6

【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

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这一阶段共分二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第二个环节:

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强调:

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重点交流 “漆、辫”的识记。

最后,播放多媒体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指名读文,启发思考:

首先,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教师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4、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

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疑难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时,我采取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

1、一看:

学生发现在本课九个会写的生字中,有三个带口字旁的字,那么,带口字旁的字该怎样书写呢?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重点指导了“唤”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二写:

学生认真观察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这个字。

3、三对照:

写完后,把自己写的字和书上的字进行对照,找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再写一个。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笋芽儿》说课稿7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笋芽儿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笋芽儿”是一个名词,从课题亦可推知本课是记叙文,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向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春雨姑娘滋润

春雨姑姑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

太阳公公照射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综合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万物复苏的春景,同时也观察笋芽儿从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层层笋壳,最后长成修长挺直、苍翠的青竹的过程。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沉浸于欢乐的春天的景象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初步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

讲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打下基础。

(三)看投影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投影片再现笋芽儿,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这景象分别用四张投影片再现,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再也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设计

(一)选择词语填空。

请求央求要求

1.奶奶( )我每天按时回家。

2.小明( )妈妈让她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3.在我们在再三( )下,老师终于同意我们的这次计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生长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帮助。

2.笋芽儿由“瑟缩着身子”到“____”可看出笋芽儿____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紧扣教学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的设计也从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思想教育进行检测,第一题和第三题针对目标(2)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要求、请求、央求”三个词作为词语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运用这三个词。其中第一题又为第三题打下基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2)的后半部分。第二题针对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一道题,来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受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有经风雨,见世面,不甘落后,奋发向上,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题针对目标(4)所定的检测题,检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春雨姑姑 滋润 竹子

太阳公公 照射 我长大啦! 成材

小草弟弟 鼓励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唤 钻出地面 生长

春雨姑姑 呼唤 沉睡地下 萌芽

笋芽儿

(奋发进取)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笋芽儿》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

⑵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⑶然后,启发学生:

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⑴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②接着,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③然后,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⑵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①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②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③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⑶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3、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⑴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⑵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①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

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②让学生说说:

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③让学生再默读课文:

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⑶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

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⑷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⑸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4、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

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5、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⑴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⑵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笋芽儿》说课稿9

【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

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这一阶段共分二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

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第二个环节:

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强调:

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重点交流 “漆、辫”的识记。

最后,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指名读文,启发思考:

首先,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教师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4、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

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疑难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时,我采取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

1、一看:

学生发现在本课九个会写的生字中,有三个带口字旁的字,那么,带口字旁的字该怎样书写呢?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重点指导了“唤”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二写:

学生认真观察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这个字。

3、三对照:

写完后,把自己写的字和书上的字进行对照,找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再写一个。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笋芽儿》说课稿10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笋芽儿》。本文是“春天”单元的第二课,基于学生学情和《课标》要求设定本课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和理解内容上。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教学流程:

流程一:巧设情境提问题(具体有以下两个环节)

上课伊始,在学生上节课已有对春天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开门见山。首先,请学生用“春”扩词、造句,边说边想象春天的美景,将课前布置给学生对春天景物的观察融入其中。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了课前预习的学生,围绕笋芽儿的“成长”提出学生自己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笋芽儿是怎样钻出地面的?教师抓住“问题”,围绕重点生发开去。

流程二:初读课文学生字(具体有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在“自己读书,个性记字”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讲一讲等方式,让学生畅谈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接着,设计读词游戏环节,和笋芽儿比赛,巩固刚刚学过的生词。“弹奏”“呼唤”“沉睡”采用随文识字法,降低了识字难度,克服了集中识字的弊端,减轻了学生负担。

最后,在“总结交流,规范写字”环节中重点指导两个字。在课题中出示“芽”字,虽然,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形生结合”记住生字,却不容易写好字。“芽”字书写时注意要上宽下窄,教师要通过范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指导性、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逐步把字写好。而“悄”字则从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常规中自然引出,“表现最棒的你,请悄悄地坐好”,顺势进行笔顺和笔画指导,接着用“悄悄地”说个句子,既规范了书写常规,又记牢了字形,做到词句学习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其它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表,根据结构分类,顺势总结出左右结构生字的特点,再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作为低年教学重点,如果“重点不重,必有后患”。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归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在写字中,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识字、写字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相信有了时间的保证、指导的保证、练习的保证,识字教学的实效性便凸现出来。

流程三:以读促思解问题

在备课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后,容易理解到笋芽儿成长与环境和他人的关心有关。可是,其成长的内因却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一问题为切入点,笋芽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展开有层次的读文。

第一层面:默读

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场”。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通过自读感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的,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初知层面的感受谈出来。

第二层面:演读:

运用联系想象的比较读,设身处地的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真正作到以读激情。边读边交流,哪些词、句比较喜欢,比较欣赏,说出自己对角色理解层面的解读。老师春天般温暖评价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于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从而体会到笋芽儿成长的外部原因,春雨姑娘的呼唤、春雷公公的鼓励和笋芽妈妈的关心。

第三层面:品读

把学生带入课文,使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心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在成长中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运用注重观察的模仿读,抓住小笋芽“一钻,一挺,探出头”等体现生长的动词,让学生带着感觉听一听、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适时的电教手段再现笋芽儿成长的真实画面,及时突破了难点和北方孩子认识上的盲点。学生从朗读中,从画面中,从鼓励中,心灵被震撼,被感动!是因为大家的关心,是因为笋芽儿经受了风雨、不怕困难,是因为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逐渐将课文内涵延伸到自己身上,产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把学生的感悟推入到更深入的层面。

第四层面:引读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象笋芽儿的心理,进入升华情感的展开层面。教师深情地扮演竹妈妈与孩子对话。他们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表演读、引伸读。给学生带上笋芽儿的头饰,他们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其中,自然妙语如珠。

通过与文本亲密接触,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几个来回,使文本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的融通。

流程四:拓展延伸展问题

此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与文本进行多向对话,我们设计了课上练说。可以是敬佩笋芽儿的,可以感谢竹妈妈、春雨姑娘、雷公公的,感悟更深的也可以感谢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的,还可能告诫自己要像笋芽学习的,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练说、练表达中各抒己见,内心被激荡,被推动,被不断升华。

为了把学习引向课外,也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我们设计了课下练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种不同的课外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就在这样的作业中。将口语表达、书面练笔相结合,将课内研读、课外延展想相结合。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一节好课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老师独具慧眼的学会添减,需要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碰撞交流,需要和学生课堂生成的亮点结合。教师无论怎么教,都应该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和文本倾心交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变“唯一有解”为“多元解读”,变“单一目标”为“多维目标”,变“学习层面”为“发展层面”,变“波澜不惊”为“春色满园”。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笋芽儿》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编排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本单元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课文,单元专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脉络清晰、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使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为领会编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

2、能力目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特点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要求,将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重点,并通过活动中读、表演中说、想象中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突破“体验笋芽成长过程”这一难点,从而感受笋芽成长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读写生字,读通课文,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笋芽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简笔画画出笋芽)“孩子们,他是谁?”学生肯定会回答说是“笋芽”。“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好吗?”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写课题[笋芽儿],然后齐读课题。老师接着问:“笋芽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右边画出竹子。教师借图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课文,了解笋芽是怎样变成竹子的。”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图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我利用简笔画导入课文,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朗读:

1读)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教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后有目的抽查平时读书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2读)巩固读书。

让学生再一次自读,要求字通句顺,做到五不。(即: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字, )

3读)带问题读。

“在笋芽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帮助了它?”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

4读)感情朗读。

“请你找出描写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的自然段,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及时反馈,适时指导朗读。如果学生读得特别好,读出了春雨姑娘的轻柔、雷公公嗓音的粗重、妈妈的慈祥,教师就会加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仿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够好,教师将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描写春雨姑娘的两个自然段为例:“孩子们,轻一点儿,再轻一点,别吓着梦中的笋芽。来,咱们一起轻轻地呼唤笋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了。”通过这样人性化的引导,我想孩子们就会入情入境,读出春雨的“轻柔”来。这样进行了一个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按照这一种方法自己进行以下各段的朗读练习。

5读)感情朗读全文,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任何形式的讲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读。我指导学生的五次朗读,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目的,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要求,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相信这几次朗读之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角色表演,积累语言。

低年级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多是口语,语言很不规范,他们更需要积累更多的书面语言,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像《笋芽儿》这样文字优美的文章最适合学生积累。因此,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这样说:“孩子们,笋芽儿多可爱啊!现在让我们走进竹林,当一棵棵小笋芽儿,来体验笋芽儿成长的快乐吧!”这时,教师放出课件,让孩子们看着课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边说边演。(教师和学生边说边演)

德国有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一环节将语言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让孩子们在情中演,在动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积累了语言,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露痕迹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4、拓展升华。

“笋芽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关爱和帮助。我们也一样,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亲人的呵护、老师的关心,同学的鼓励。面对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最后,让我们用一曲《感恩的心》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教师唱《感恩的心》结束。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外一个灵魂.”,一曲优美的歌声激起孩子们情感的涟漪,他们会不断地问:“我应该感谢谁?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课堂上高悬的应该永远是问号,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问号中被激荡,不断升华。

三、教学随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实现三个纬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有了遗憾,才引发了思考和争论;有了遗憾,才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有了遗憾,才使我们更加勤奋进取,不断提高。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希望我的遗憾能成为大家的靓点。谢谢大家!

《笋芽儿》说课稿12

《笋芽儿》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科学童话散文,课文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采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如何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有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康成长,以此来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本文是一篇训练阅读的好题材,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通过老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潜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自主阅读中,情感得以释放,思想认识得以升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语境理解本课“撒娇”、“滋润”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懂得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立的精神。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领悟笋芽儿不怕困难、向上进取的精神。而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学生感到生疏,因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学法,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为切入点引导质疑,然后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大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领悟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本课时共有4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

新课伊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碧波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理解。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笋芽儿》,让我们一起轻轻喊喊它的名字吧!

[设计理念:让学生呼喊笋芽儿的名字,主要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淀。通过学生的亲切呼唤,打通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联系,一段遥远的情感变得亲近,仿佛就在眼前。]

(二)潜心会文,开启体验。

1、教师顺势导入:哇!你们的声音真好听,犹如一股暖流滋润了老师的心窝,藏在地下的笋芽儿好像也听到了你们甜甜的呼唤,此刻它在做些什么呢?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读,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写笋芽儿的?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

2、交流。

预计学生会从这几个句子读出不同性格的笋芽儿。

(1)课件出示: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揉眼睛,看见四周仍然是漆黑一片的,便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①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

③然后通过朗读的方法,读出一个可爱的笋芽儿、读出一个爱撒娇的笋芽儿、读出一个淘气的笋芽儿。

(2)过渡:听到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儿又是怎么做的呢?

(3)课件出示: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①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勇敢、坚强)

②你是从文中哪个词里体会到的?

③根据学生回答,顺势而导,那该是怎样地钻呀?

预计学生体会:

生:那是使劲地钻,拼命地钻。

生:是永不停息地钻。

④引导:多么勇敢的笋芽儿!笋芽儿,你在钻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呀?

预计学生会说到“泥土很硬”、“石头挡住去路”等等。

⑤随后,教师再次引导:这一钻,钻出了一个怎样的笋芽儿呢?(钻出一个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笋芽儿)

⑥指导学生读出笋芽儿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来。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课文,提高阅读质量,并渗透思想教育,萌发学生斗志。]

(4)过渡:笋芽儿钻呀,钻呀,终于钻出地面,此时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她以前有过吗?

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唱着……

(5)导读:看到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个美丽多姿的春天,一个令人陶醉的世界。此时,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来读。

[设计理念:提升情感境界,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充分享受朗读的愉悦,陶冶情操,也渲染课堂气氛。]

(6)导入: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笋芽儿不再是娇气的、沉睡在地下的竹宝宝了,它已经努力成长为一株强壮的竹子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三)互动交流,深化主题。

导入:笋芽儿终于长大了,但你们考虑过没有,笋芽儿能长成这样强壮的竹子,都有谁的功劳呀?

1、交流:

针对学生的回答,出示一段话: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1)依据学生不同的回答,教师进行导读:你们都说得对,在成长的道路上,因为有了春雨姑娘的亲切呼唤,才让沉睡的笋芽儿醒过来,看来春雨姑娘的功劳确实少。下面,让我们好好地读这段话,表示对春雨姑娘的感谢。

(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思考:你喜欢春雨姑娘吗?为什么说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有他的功劳呢?

(3)生读。

[设计理念:此为投石问路,看上去这只是指导学生为感恩滋润人间万物的春雨姑娘而朗诵,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培养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但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引人入胜而微起波澜。]

2、过渡:除了春雨姑娘,还有谁呀?

预计学生会讲到雷公公和太阳公公,对这部分内容,我不作重点指导,让他们读一读,使学生了解笋芽儿长成竹子,雷公公的大鼓和太阳公公的照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导入:同学们,笋芽儿长成竹子,这仅仅是春雨姑娘的功劳吗?是雷公公的功劳?是太阳公公的功劳?到底谁的功劳最大呢?

预测学生会谈到:

生:太阳公公的功劳最大,如果没有太阳公公的照射、温暖,她能长大吗?

生:春雨姑娘的功劳最大,假如没有春雨姑娘滋润、爱抚,笋芽儿能长大吗?

生:要论功劳最大应该是雷公公,他能在关键时刻给她勇气,给她信心,才使笋芽儿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快快长大的。

生:你们都错了,功劳最大应该是笋芽儿自己。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谁的功劳最大”开始争辩,畅所欲言,纷纷道出了自己不同感受,并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建构,情感得以丰富,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实现。]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1、导入: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长成的道路上别人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如果自己不去努力,一切都是徒劳的。笋芽儿就这样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最后长成强壮的竹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笋芽儿(课件出示画面),一边看,一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笋芽儿。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其实在我们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要像笋芽儿一样,懂得在困境中要保持奋斗的勇气和信念,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战胜自己,创造成功的人生。

[设计理念:学生在感情朗读、发表意见、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老师没有去牵强地说教,学生就能通过自己教育了自己,启发了自己。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思想教育效果。]

板书设计:

笋芽儿竹子

娇嫩!强壮

[设计理念:该板书,简单精练,抓住了关键词,能清晰显示文章结构,也准确表达出笋芽儿从娇嫩到强壮的过程,中间用符号来代替文字,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

第五篇:笋芽儿说课稿

说 课 稿

1、本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初级。

2、通过网络研修,校本培训和同事的帮助,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有了提升,能达到熟练的目标。

3、说课

《笋芽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 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

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开始,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这一阶段共分二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第二个环节:

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强调: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重点交流 “漆、辫”的识记。最后,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指名读文,启发思考:

首先,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教师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给予肯定和鼓励。3、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4、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

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疑难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时,我采取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

1、一看:

学生发现在本课九个会写的生字中,有三个带口字旁的字,那么,带口字旁的字该怎样书写呢?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重点指导了“唤”字。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二写:

学生认真观察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这个字。

3、三对照:

写完后,把自己写的字和书上的字进行对照,找到不足之后进行修改,再写一个。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下载《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笋芽儿》第二课时说课稿[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笋芽儿》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笋芽儿》。本文是“春天”单元的第二课,基于学生学情和《课标》要求设定本课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识字写字、朗......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笋芽儿思想感情的变化,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好第2题中的句子。2.使学生知道笋芽儿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励......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案范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个别读、对对读等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通过自由读主题阅读《芽》,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2笋芽儿第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在春天成长,破土而出的过程。 2﹒教育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3.指导书写“沉、芽、顶” 教学重点:......

    陈明露《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蒸水小学 陈明露 教学目标: 1、懂得从小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体会成长的快乐。 2、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

    《笋芽儿》说课稿(合集五篇)

    《笋芽儿》说课稿 张陶中心校 王丹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笋芽儿》。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笋芽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笋芽儿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笋芽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个专题第......

    《笋芽儿》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抓住它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笋芽不怕寒冷,乐于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