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

时间:2020-01-09 14: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跳绳计数》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本文扩展阅读: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

第二篇: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20以内数的认识。其实学生已基本能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中,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建立数位概念。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的根数来记录羊的只数,进而提出“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11根小棒”这一问题,从而为引出“10根可以捆成1捆”打下基础。然后再捆小棒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接着介绍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解决“1个十”的表示方式,紧接着解决“1个一”的表示方法。设计了“我说你摆”的动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的过程,最后用19来引入20,让学生建立“满十进一”的进位概念,建立数位思想。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形式多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其中摆小棒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学生印象深刻。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交流、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新识,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孩子的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应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平时的课堂积累。

2、老师说的有些多,应多让学生说,合理妥善运用教学时间。

第三篇: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进行。

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一、激趣引入:通过课件古人放羊计数,一一对应记录引出新课。

二、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中摆小棒能让孩子亲身动手体验一捆小棒有10个一,1个十的区别。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孩子的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让学生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我再努力改进:

一、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内容平淡且没有针对性,故而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老师说的有些多,语言不够精炼。应该多让学生说。注意引导。

三、只是注意到个别孩子。应该注意到每个孩子,提问每一个人!不要只是关注那些积极活跃的孩子。

/ 2

第四篇:《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和王珊珊老师“同题同构”师徒结对的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教材、形成初步教学设计、试上课、修改教学设计、验证、再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创设了“古人计数”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摆11根小木棍,引导学生总结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即10个一=1个十。接着在学生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

反思“古人计数”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与不足之处:

第一,在教学中我力求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地操作、交流、讨论,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这节课没有让学生经历动手摆小棒的过程,所以他们对10个一就是1个十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

第二,整堂课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说,为了进一步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我请全班同学读这句话,并注重请个别同学、全班同学都说一说数的组成,如“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第三,一年级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无论是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还是兴趣激发,我们都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是从直接感知实物过度到表象的思维过程。教师的直观演示对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以增添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做到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而且要更加仔细地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学法,突出重难点进行教学。

第五篇: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把物体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乐意探索多种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本袋(每袋8个本)。

教学过程:

1.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提问:故事中大黑和小黑为什么会让狐狸大婶帮忙分面包?

(他们要平分面包)结果怎么样?(面包让狐狸大婶骗着吃了,哥俩只剩下一点点面包)

他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假如请你帮忙,你怎样分呢?

2.教师操作,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任意对边折。

怎样验证圆形二等分?折好后完全重叠。说明两份一样大。

(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小结:详细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幼儿讲述,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和一个完整的圆形,重叠比较得出结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3.教师操作,四等分圆形,引出概念四等分。

两只小熊如果把看到的干面包分成四份,每人吃一份在留一份,怎么分呢?教师用圆形纸操作,说明两次对齐折叠的操作方法。

(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小结:观察分开的和整体的关系。

平均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4.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并操作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圆形的面包我们会二等分、四等分了,如果大黑和小黑看到的是方形的饼干,你能帮他们二等分、四等分么?给发图形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幼儿操作后,课件展示各种分法。

小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平均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5.指导幼儿分组用折叠的方法进行三角形、心形二等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等分,并观察讲述。

圆形和正方形可以二等分四等分,那么如果我们用长方形、菱形、心形、三角形能不能二等分四等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材料,小朋友自己动手分分看,要怎样才能把它们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有几种分法?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分的?

(两组二等分,两组四等分)

谈话后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直接等分,如布、面包、苹果等,有很多东西可以按数量如糖块、书本、衣服、椅子等,很多东西按重量分白糖、米、面、肉,还有很多东西按容积分如水、油、牛奶等。

6.启发指导幼儿用刚刚学习的二等分四等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分本。

生活中很多用品是不能切开、截断分的,椅子截断就不能用了,毛巾剪开就坏了,那这样的物品我们怎么等分呢?可以按物品的数量、物品的重量来进行等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袋本,(出示准备好的本)想一想按数量怎么等分呢?启发:你手中的本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几个本?你手中的本分给四哥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多少个本?

7.抛出问题,结束活动。

如果老师再多给你一个本,请你把都分给三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学习三等分。现在跟园长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延伸:

如果老师给你一杯水,请你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或四份,怎样分?如果给你一大碗的面,要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或四份,怎样分?

教学反思:

折纸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节课我通过让幼儿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折成相等两份,四份,再把折好的纸剪一剪,比一比,再拼一拼,让幼儿在折、剪、比、拼这些操作活动中,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载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数学教案《跳绳计数》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整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整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丰富对钟面结构的认识,了解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懂得时钟、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守......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教师 白舸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特别在学生中广为流传,而且跳绳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尤其是小学重点教材。跳绳容易学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统一讲解分步示范的方法,观察哪些学生会跳绳,学的比较快,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开练习,技术好的做小组长让他们互相帮助进......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1 这一节课,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是第二环节的学唱歌曲部分。首先设计了一个拍击节奏练习:× ×× 走 跑跑 出示小人图形谱和跑跑的动作中,感知××......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15篇) 《跳绳》教学反思1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我在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中设......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针对我校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1 一、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进行跳绳活动我们大班的老师经过研究决定跳绳可分为:连续不间断的跳绳、单脚跳、两脚行进跳、跳大绳等活动,我们会根据......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 跳绳教学反思1 一天早上,姥姥领着李博来到了幼儿园,李博微低着头撅着嘴,小声的问了声:“老师早” 。这时,姥姥趁李博去喝水,就悄悄的告诉我:“今天早上他说不好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