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游戏活动教案《顶物》及教学反思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顶物》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学会用交叉的方法寻找中心点,掌握平衡技巧,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顶物》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会用交叉的方法寻找中心点,掌握平衡技巧。
2、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相同的竹竿;飞盘、书本、方盒子、硬纸板等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尝试自由探索“顶物”
1、幼儿每人选一竹竿、任一物体进行尝试“顶物”。
2、请顶物比较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的方法。
(二)学习寻找中心点
1.教师示范用交叉方法寻找中心点。
2.幼儿尝试操作找出中心点,并做好标记。
3.教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体可以用对角交叉的方法来找出中心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物”
1、幼儿按照所做标记进行再次操作顶物。
2、与同伴交换物品进行操作,发现只要找出中心点就能顶物成功。
3、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乐趣和成功感。
反思:
活动层次清晰、目标达到,本活动没有挑战性,孩子兴趣不太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
本文扩展阅读:竹竿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民间游戏《顶物》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民间游戏《顶物》教案范文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交叉的方法寻找中心点,掌握平衡技巧。
2、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长短相同的竹竿;飞盘、书本、方盒子、硬纸板等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自由探索“顶物”
1、幼儿每人选一竹竿、任一物体进行尝试“顶物”。
2、请顶物比较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的方法。
(二)学习寻找中心点
1.教师示范用交叉方法寻找中心点。2.幼儿尝试操作找出中心点,并做好标记。
3.教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体可以用对角交叉的方法来找出中心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物”
1、幼儿按照所做标记进行再次操作顶物。
2、与同伴交换物品进行操作,发现只要找出中心点就能顶物成功。
3、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乐趣和成功感。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第三篇:《分物游戏》教案及反思
分物游戏
教材说明
《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个知识点,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 “平均分”。因此“分物游戏”中的三个活动的分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及合作的机会,教材通过操作演示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前测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学生已经会在学习过程中操作学具和画图,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画图能力。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加、减、乘法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操作学具。表达能力,会用语言描述操作学具的过程,能看懂简单的图式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理解。思维能力,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充分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讨论交流,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经历多种分法把实物平均分,并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难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平均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黑板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了吧,那么,我为什么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到我们课堂上来呢?是因为,今天,我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它们的美丽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天晚上,森林王国里灯火通明,它们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庆祝宴会,坐在高高宝座上的森林爷爷发话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下面,我来宣布一下今天晚上的活动内容,第一项,分发食物,第二项,唱歌跳舞。首先,先进行第一项,分发食物。下面,我请小熊乐乐来帮忙,把这四个大桃子发给坐在一号座的两只美丽 的猴子。”小熊乐乐拿着四个鲜嫩的大桃子来到一号桌前,它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分别给他们分几个桃子,同学们,让我们来帮帮小熊乐乐,分一分,一起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好吗?
生:好!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分物游戏》(教师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运用情境教学,一开始就让同学们置身于美丽的童话故事当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快乐地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分桃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两个圆片分别代表2只猴子,数出四根小棒分别代表4个鲜嫩的大桃子,一起分一分,开始吧!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很快就分好了,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个别汇报。(教师随着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移动磁扣演示分的过程)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三种分法,显然,第二种分法,给金丝猴分了3个大桃子,它很得意,然而,坐在旁边的长尾猴却撅起了嘴巴,因为它只分了1个桃子;第三种分法,长尾猴很高兴,它分3个大桃子,金丝猴却撅起了嘴巴,因为它只分了1个桃子。我们看,只有第一种分法,两只猴子都很高兴,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们给他们画一个大笑脸(教师在第一种分法旁边画大红笑脸),那么,为什么两只猴子对第一种分法都很满意呢?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种分法,给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所以它们都很高兴。生:第一种分法公平。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因为第一种分法两只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教师随机板书红字“一样多”)分得一样多,大家都高兴,是吧,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一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教师出示副标题“平均分”),当然,每份分得不一样多的分法就不能叫做平均分。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分得不一样多。
师:“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平均分)
师:下面,让我们回到宴会中,看看小熊乐乐是怎么分的?小熊乐乐为了使两只猴子都高兴,动了动脑筋,给他们每只猴子分别分了两个大桃子,两只猴子高兴得都跳起来了,同时,在场所有的小动物都为小熊乐乐的做法拍手叫好,森林爷爷也为小熊乐乐竖起了大拇指,森林爷爷说:“小熊乐乐,你干得不错,你给他们分得一样多,你做到了“平均分配”。(教师有意指向黑板,再次强调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既然这样,那么下一项分萝卜的任务也交给你了,下面,请你到我这里来拿12根胡萝卜,“平均分”给坐在2号桌 的3只漂亮的小兔子。”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桃子,感知“公平”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这个概念已经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 活动二:分萝卜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森林爷爷的要求了吗?谁来说一说,把12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给它们分得一样多。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教师再次强调“平均分”)
师:下面,让我们和小兔子一起来分萝卜,好吗?请同学们每人拿出3个小圆片分别代表三只小兔子,数出12根小棒分别代表12根胡萝卜,在分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楚分物要求:
1、要把分的过程摆出来,也就是说,第一次,你给每只小兔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你给每只小兔分了几根萝卜,……要把这个分的过程摆出来。
2、你分了几次分完了萝卜,最后每只小兔子得到几根萝卜,这个结果,你要表述清楚。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同学们没有弄明白“把分物过程摆出来”是什么意思)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们没有弄明白“把分物过程摆出来”是什么意思,我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一次次的分物过程)
生:再次动手操作。
师:提问同学,板书展示学生的几种不同的分物过程。(为了给第三项的画图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做铺垫,教师在本次板书分物过程时有意识地运用画图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画图记录方式。)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但是,无论哪种方法,最终每只兔子都分的“一样多”。在数学中,像这种分得“一样多”,“同样多”的分法叫做什么呀?
生:叫做“平均分”。
接下来,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着重讲解分物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为了尽量注意到个别差异,教师临时做了补充,再次口头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给同学们平均分糖果的例子,让同学们再次深刻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通过分萝卜,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分几次把萝卜分完,每次分几根萝卜都可以不同,但只要每次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就能确保它们最终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此项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同时,这项活动也有效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宴会中看看小熊乐乐是怎么分的,小熊乐乐很小心谨慎,生怕分错,它每次给每只小兔分一根萝卜,分了4次分完了萝卜,最终,每只小兔得到4根萝卜,我们在分物时,也要尽量先从小数目开始,逐渐增加分的数目,这样才能确保做到正确的平均分配。)
师:同学们,小熊乐乐平均分配的做法再次赢得了在场其它小动物们的热烈掌声,其它小动物都对小熊乐乐充满了信心,都向小熊乐乐投向期待的眼神,希望小熊乐乐能够继续为它们分法食物,这时,森林爷爷发话了:“小熊乐乐,你很棒!我看出来了,朋友们都在等着你呢,继续分吧!下面,请你到我这里来拿15根骨头,平均分给坐在3号桌的三只可爱的小狗。”
活动三:分骨头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小熊乐乐一起分骨头好吗? 生:好!
师:这一次活动我们在小组内进行,组长拿出15根小棒代替骨头,平均分给小组里的3个同学,要一边分一边说出自己分的过程,分完以后把小棒交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分,每一位同学都要分,别人用过的方法你不能用,要用不同的方法分,分完之后,先用数字把每次分的数量记录下来。一会儿,我们还要用画图的方式把你分物的过程记录下来。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活动开始。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活动要落到实处,教师等待最后一个小组做完为止。)
师:同学们真棒!我看到每个小组分得都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你分物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画图方式呢?其实就是我们在做第二项活动时用过的这种方式,(教师指向第二项活动的板书),你可以用你喜欢的图形比如○、△或其它图形代表三只小狗,一根骨头用一竖杠来表示,把你分物的过程记录下来。
接下来,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骨头的过程。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黑板演示并讲解过程。
师:这位同学讲解得真清楚,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宴会中看看小熊乐乐是怎么画图的。(教师着重展示小熊乐乐的画图方式,这种画图方式也是每次拿出3根骨头,分别给每只小狗分一根,共用5次分完,为什么特别展出这种记录方式呢?因为,这种方式从视觉角度上更能清晰地让同学们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同学们对平均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对平均分的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得更彻底。)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是:用画图表示“平均分”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同学们通过画图,通过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讲解,不断地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彻底转变。同时,边画图边讲解自己的分物过程也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总结
师:同学们,森林中的宴会还在热闹地进行着,通过参加这次宴会,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物”的方法,也收获了“公平做事”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公平做事的人,让我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公平做事的人,好吗?
四.板书
第一次
|
|
|
|
|
|
||
||
||
教学反思
第二次
第三次
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安排了三次平均分物的活动,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在活动中,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总结本节课,我着重抓住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故事贯穿活动
为了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一直贯穿于三个活动当中。一开始,同学们就被森林中的宴会、森林爷爷和小熊乐乐的出现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第一个活动当中,第一个活动结束后又迫切地期待着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在第一个活动结束时,森林爷爷说:“小熊乐乐,你干得不错,你给它们分的食物“一样多”,你做到了“平均分配”。” 森林爷爷的话其实是在教师讲完“平均分”概念后对“平均分”概念的再一次明确。在第二次活动中,小熊乐乐分了4次分完了萝卜,每次给每只小兔分一根萝卜,这种分法最直观,也最简单,但正是这种最直观最简单的分法在告诉同学们:分物时要尽量从小数目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分的数量,最后做到正确的平均分配。在第三次活动中,小熊乐乐画图记录平均分物的方式再次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表象认识,促使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二.活动落到实处
本课设计了3次分物活动,每次分物活动都力求落到实处。在活动中,我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去操作、体会,直到最后一个小组做完活动为止,而且在活动中,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示范,对同学们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及时补充讲解。1.在做示范方面,在第二次“分萝卜”活动当中,课堂反馈信息是,大部分同学没有弄明白摆出分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怎样摆?这时,我及时为同学们做了板书示范。及时的引导有利于促进活动的开展。经过课堂预测,在第三次分物活动当中,同学们对于用画图表示分物过程可能有些陌生,于是在第二次活动当中,我有意识地运用画图的方式摆出分物的过程,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图形表示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下一个活动打基础。2.在及时补充方面,第二次活动“分萝卜”,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这也是透彻理解“平均分”意义的最关键环节,为了使同学们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我在口头上又举 了一个很贴近生活的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分糖果的例子,有了这个例子的补充,同学们对“平均分”的理解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足之处:故事的导入语言略显长,导入语言应该再简洁一些,然后直入主题。
研究课结束了,但努力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听课,我都很认真,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我都会及时记下来,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闫国荣
2014年10月
第四篇:中班游戏活动《放炮仗》教案及反思
中班游戏活动《放炮仗》教案
授课教师:杨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放炮仗的乐趣。2、幼儿感知螺旋线,尝试按一定规则进行游戏。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并增强幼儿对喜庆节日的认识。活动准备:
道具“大火柴”、“大炮仗”各一个 燃放炮仗的音乐 黑板 粉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放炮仗的音乐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啊? 幼:放炮仗的声音那
师:那你们知道一般我们什么时候会放炮仗呢?你们又知道怎样放炮仗吗?
2、出示“大火柴”、“大炮仗”,探索怎么点、放炮仗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点、放炮仗吗?
(教师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点、放炮仗,小朋友细心观察,和老师一起总结出放炮仗的注意事项以及炮仗燃放的过程,即点火—跑—发出声音—小碎片飞舞)
3、情景示范点、放炮仗以后,师生共同练习“嘭„啪”的声响对接,并分 组进行点、放炮仗的游戏。
师:我们在放炮仗的时候,炮仗会怎么样啊?
幼:发出声音
师:对,我们点燃以后,炮仗就会„“嘭—” 幼:“—啪”
(教师与幼儿反复进行放炮仗的游戏并做出放炮仗的动作,与幼儿一起练习“嘭—啪”的声响对接。)
二、多种策略,感知并理解螺旋线 1、从视觉上感知螺旋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炮仗”的内面。师:刚才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了放炮仗的乐趣,现在请你们看看,“大炮 仗”内面有什么啊?它像什么呢?
进一步巩固螺旋线的外形,并引出“螺旋线”的名称。
师:(把炮仗内面的线条画在黑板上)小朋友一起看看它像什么呀?
幼:蜗牛壳„„(幼儿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
师:对,它是一圈一圈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螺旋线”。
2、探索用人的手、手臂创造螺旋线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教师张开双臂)谁能把我也卷成一个大炮仗呢?(强调从一头卷起)试试看!
教师请小朋友上来将手臂卷成大炮仗
师:大家看看,现在我的手臂成了什么呀? 幼:螺旋线
3、师生共同探索从队形上感知螺旋线
师:我们一起手拉手可以卷成大炮仗吗?
师生一起手拉手卷炮仗(幼儿多可以分成两组进行)
三、集体游戏放炮仗,课程结束
师: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你们听听外面响起了炮仗声,老师为你们准备
了很多炮仗,我们一起去放炮仗吧!
(伴着放炮仗的声音幼儿有序排队走出教室)
反 思:
1、活动的准备比较充分,例如:音乐、道具,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放炮仗的乐趣非常愉快。
2、可能由于自己没有仔细分析教案,所以教学重点没有突出。
3、细节方面,给孩子们展示卷炮仗的时候由于临时发挥,材料数量有限,没有很好的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仔细分析教案,好好把握教学重点,多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内容丰富、教学重点突出。
第五篇:中班游戏活动反思
中班游戏活动反思
中班游戏活动反思一:中班游戏活动及反思:我是小小安装工
设计意图:我们班孩子从小班开始就接触水管玩具,并且被他们选为最喜欢的玩具之一。但我发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兴趣不减,可搭建水平也不增,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用直通管来搭一些长长的宝剑、棍子之类的东西,然后饶有兴致地把此当做武器打闹。很少有孩子用到弯管、三通管、四通管这些接头管。而这些接头管的运用不但可以让玩具的造型得到千变万化,同时让幼儿认识这几种常见的接头管,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也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是小小安装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游戏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知并认识弯管、三通管、四通管及其作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中运用。
2、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
重点:认识弯管、三通管、四通管,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根据安装图,四人合作正确使用三通管、四通管。
活动准备:
1、水源分布图一张。
2、多媒体操作材料: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
3、水管玩具、幼儿操作背景图5张(动物小区水管安装图)
活动过程:
一、自由搭建,认识特殊的接管。
1、“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喜欢的水管玩具。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搭一个你喜欢的东西。”
2、“请搭好的小朋友来说说你搭的是什么?你用了什么形状的水管?”
3、根据幼儿所回答,教师逐一介绍直通管、弯管、三通管、四通管,并小结:直通管可以把管子朝一个方向接的长长的,而弯管、三通管、四通管它们都是接头管,可以改变管子的方向。
二、探究特殊的接管。
师:“这是一张自来水厂的水源分布图,工人叔叔想把总水池的水引到分水池,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想想办法。”
1、引导幼儿探索将水分别引入左右水池的方法。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操作。(弯管)
2、引导幼儿探索同时将水引入左右水池的方法。(三通管)
3、引导幼儿探索同时将水引入三个水池的方法。(四通管)
4、改变其中一个水池的位置,引导幼儿探索同时将水引入三个水池的方法。(将四通管与弯管连接)
5、引导幼儿探索同时将水引入四个水池的方法。(将四通管与三通管连接)
6、教师小结:这些接头管不但可以改变管子的连接方向,而且还可以与其它管子连接。
三、游戏:我是小小安装工
1、“森林里的动物都住进了新房子,想请你们帮忙安装水管。你们四人一组根据安装图来安装,记住,我们要用最少的水管,最简单的方法来安装。但水管必须接进每个动物的家中。”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并提醒幼儿要合作,把水管安装牢固。
3、多媒体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共同评价。
四、活动延伸
一起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接管。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在操作中游戏中进行探索,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在自身基础上去进步与提高。幼儿由浅入深地感知直通管、弯管、三通管、四通管的作用,体现着创造性、发展性和主动性。
2、在教学中注重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在巡回指导时抓拍幼儿的作品,然后将它导入大屏幕,不仅使作品评价直观形象,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大屏幕中欣赏草自己的作品,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
3、活动注重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开始试教时,我让3个幼儿合作完成这幅大的,可发现能力强的幼儿在操作中其主导作用而忽略了那些能力稍弱的或性格内向的幼儿。而让每个幼儿独立安装一张图,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又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最后定为两人合作一张稍微简单、小点的图,这样每个幼儿基本上都有了操作的机会。考虑到操作速度有快有慢,我将原来的难度大的操作图重新利用,这样也使能力强的幼儿有了挑战的机会,避免了无为的等待。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中班游戏活动反思二:中班语言游戏活动《传话》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724字)
1、指导思想:
《纲要》“语言”部分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语言的乐趣。这正与我园“幼儿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课题理念相符合。我们把物质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去思考,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因此,我们选择了《传话游戏》这个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活动中我们将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集中与分组、集体与个人、讲述与想像,形成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
2、目标及其价值: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应该渗透入学校的一日生活中,保证幼儿在园有足够的游戏时间。狄德罗曾经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所以,为了让孩子快乐的活动,快乐的掌握本领,我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加入了游戏的成分。
——学情分析
1、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月亮传话游戏的特征已经有初步了解,并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明游戏的规则。
2、游戏能力:喜欢玩游戏,愿意玩游戏。
——学习需求分析
幼儿所学的传话游戏通常老师都会选择孩子喜欢的道具和材料,选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贴近日常生活的玩具进行游戏。很多游戏的内容反映的是贴近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游戏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一把钥匙,反复游戏是锻炼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的绝好途径。教师要引导孩子玩和听,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法是十分奏效的。游戏的形式极为丰富,抓住游戏中的特点,把“玩”与“听”结合起来进行游戏,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游戏中的意义,能唤起幼儿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幼儿深入体会游戏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中班游戏活动反思三: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学案例及活动反思:板凳游戏>>(1651字)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时尚玩具(价格高、科技含量高、对幼儿教育意义与发展功能不高)占据了幼儿有限的游戏空间。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普通用具都富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迪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协调能力。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材料与环境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塑料椅凳(四条腿,无靠背)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进行曲音乐、动物模仿操音乐。
4、活动得到本班其他配班老师的支持。
活动过程实录:
引题部分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行进中自然成体操队形。
2、组织幼儿复习小动物模仿操。
师:小动物模仿操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幼:老师,我想站在小板凳上做动物模仿操!
幼:噢,我也想。
师:大家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
幼:噢,可以站在凳子上了,太好了„„师:好,我们轻轻站上来,大家可要注意掌握好平衡。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呢?
幼:可以再站上来。
幼:不能太紧张要不也会掉下来的„„幼:一只脚站的时候很容易摔倒的,最好两只脚都站在凳子上。
(教师倾听、微笑、默许„„)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操吧,动作可以稍轻一点。(幼儿听音乐做模仿操一遍)师:刚才我们在凳子上做操了,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我很高兴的!
幼: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
幼:感觉腿有点酸酸的。
幼:开始有一点点的害怕,后来不害怕了。
幼:我觉得自己比以前高了„„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师:刚才小朋友在板凳上做操了。其实还有许多可以和板凳一起做的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玩。有新的玩法要记得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我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我就是大老鹰了。
幼:我让小凳子当我的小舞台。
幼:我绕着小凳子转圈玩。
幼:我可以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
幼:我的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
幼:我把小椅凳放到头上练习近平衡。
幼: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师:小朋友们玩的太好了,以后发现还有别的新玩法也要记得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2、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
幼儿排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2)过段桥。
幼儿排一队一个跟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幼:老师我不敢走。
师:没关系,勇敢一点,看看别人是怎样走的。来,我们一起走过去。
(3)乌龟爬。
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
师:爬的时候感觉一下,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幼:身体要收拢,要不就会掉下来。
幼:动作要轻,要不小凳子会翻过来的。
幼:眼睛要看着前面,往前爬才能走的快„„(4)小伞兵。(幼儿练习从50--100公分的高度往下跳。)师: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小凳子变的高一点呢?
幼:可以把凳子插起来,就慢慢变高了。
幼:我们来试一试。
幼:好。大家快搬椅子过来。
师:呀,这么高了,我们来做小伞兵好吗?
幼:好的。(教师帮助幼儿从50公分的高度跳到体育垫上)师:我们的小伞兵还可以从更高的地方往下跳吗?
幼:好。
幼:老师我们想试一试。
师:那我们动手把跳伞台加高吧。(幼儿从80公分高度和100公分高度跳下)幼:好高呀。
幼:感觉今天我也很勇敢的幼:呜(哭声)„„老师我害怕了。
师:快过来在这边休息,让其他小朋友跳。
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活动反思:
幼儿活动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
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在引导语言中用'玩'这个字眼,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来'玩',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中班游戏活动反思四:中班游戏教研活动反思>>(761字)
这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针对有关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的问题各抒己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妙招来和大伙分享,还把自己在班级环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讨论解决,如建议大班的表演区用屏风隔开,在屏风上画上一些背景或是表演节目的先后顺序等来美化这个区的环境。中班的医院游戏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把医院改为小诊所来简化一些繁杂的程序,从而减少游戏难度等。小班因为是刚入园的孩子,多以平行游戏为主,多开如“娃娃家”游戏等。
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应做到以下几点:⒈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娃娃家的建立,是创设的第一个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同时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都没有,于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我们又开设了超市的游戏,孩子们还是觉得不满足,他们觉得买东西的时候需要用钱,于是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小银行,在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下,我们又开设了理发店,麦当劳。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⒉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如,顾雨凡扮演的小妈妈用玩具积木给家里添置了饮水机,她说这是给客人喝水用的。刘思涵用纸盒做了电视机和电视遥控器,她说这样客人到家里就有事情干了。理发店的小朋友又找了个大塑料盘子说这是烫头发用的机器等等,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⒊提供的材料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还是要依靠集体的智慧把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的更有利于孩子们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