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海绵宝宝会喝水》及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海绵宝宝会喝水》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活动准备
1.大型海绵积木一套。
2.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海绵块若干。
3.广口瓶子若干与幼儿人数同。
4.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毛线每组一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意的拼搭海绵积木。
教师提示幼儿摸一摸这种积木有什么感觉,它和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二、基本部分
1.刚才大家玩了积木,谁能告诉老师这种积木和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2.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3.你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拉开拉链让幼儿观察),告诉幼儿这叫“海绵”。
4.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请4―6位幼儿说一说见闻。
5.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幼儿分组,每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海绵块、彩色颜料盒,广口瓶子、毛线等。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操作活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6.待幼儿活动10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这些物品的,发现了什么?
如:“我把海在颜色盒里,盒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
“我把大一点的海绵捏成一团放进瓶子里去了,到了瓶子里它又变大了。”
7.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们能把海绵捏成一团或扎成蝴蝶,但松开后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海绵宝宝会喝水》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51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会跳舞的罐宝宝》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会跳舞的罐宝宝》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第四篇:幼儿园教案 海绵宝宝吹泡泡
小班艺术活动:《海绵宝宝吹泡泡》
教师姓名:赵雅丹 班级:小班 时间:2013年10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状的特征。2.学会画封闭的圆。
3.在活动中体验绘画的乐趣和手放工具的习惯。活动准备:
带有海绵宝宝吹泡泡的图片若干。课件。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导入,引导幼儿感知泡泡的特征。师:“孩子们,你们抬头看看小妹妹在干什么呢?
(吹泡泡)谁能说一说小妹妹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泡泡都有什么颜色的?泡泡什么形状的?)
小结:“泡泡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师:“孩子们看谁来啦?(海绵宝宝)对,海绵宝宝今天也来跟小妹妹一起来吹泡泡可是它吹了半天也吹不出来,特别伤心。(海绵宝宝:我需要帮助)你们想帮助海绵宝宝吗?
二、教师范画,引导幼儿学会画圆的方法。㈠教师示范。师:”现在赵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帮助海绵宝宝吹出漂亮的泡泡?” 首先呢老师请出自己喜欢的红色油画棒来画泡泡(圆),从这里开始画转个圈圈还要回到这里封好口,要不然啊泡泡生气就爆炸啦,海绵宝宝就会不高兴啦!
㈡指导个别幼儿尝试画泡泡。师:“接下来哪个小朋友也想帮助海绵宝宝画泡泡? 师:“请你先选出自己喜欢的油画棒吧!注意要把泡泡封好口呦,不然泡泡就爆炸了!”
师:“谁还愿意再来帮助海绵宝宝画泡泡呀?”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既然你们这么愿意帮助海绵宝宝画泡泡,海绵宝宝就藏在你们后面的小桌子上,现在就请你们用桌上的油画棒帮助海绵宝宝画出漂亮的泡泡吧!
注意幼儿握笔姿势和坐姿,提醒幼儿用二三种以上颜色画,画完
指导孩子把油画棒送回家。
四、作品评价。
将画好的泡泡展示在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帮助海绵宝宝画的泡泡什么样的?”
五、活动延伸。
师:孩子们帮海绵宝宝吹了这么多漂亮的泡泡,海绵宝宝高兴极了它送给了你们一瓶泡泡水要请小朋友们一起出去吃泡泡呢!出发喽!
第五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海绵制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海绵抱枕、海绵玩具、海绵拖把等等,孩子们对海绵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十分了解。结合“水”的主题活动,我将海绵的吸水特性和水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海绵的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海绵的特性来玩水。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于是就产生了本次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海绵具有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重点: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活动难点:能用简短而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海绵每人1块;
2.分别装有水的小盒子10个、大盒子六个; 3.装有小鱼的小盒子6个。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海绵”宝宝,我们每人抱起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揉一揉、捶一捶、掂一掂,大家一起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吧。
2.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海绵”宝宝像什么?
3.原来“海绵”宝宝可以做成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它们不仅好看,而且还很好玩呢。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比大小:用我们的手与“海绵”宝宝比一比,是“海绵”宝宝大还是我们的手大?
2.游戏设想:“海绵”宝宝想藏进我们的手心里,谁能有办法? 3.幼儿操作验证:想一想,试一试,看一看。用什么办法把海绵宝宝藏进我们的手心里。
4.师幼一起操作验证:大家看,“海绵”宝宝真的藏进我们的手心里了,为什么“海绵”宝宝可以藏进我们的手心里呢?小结:海绵是软软的。幼儿反复操作,感知海绵的柔软性。
5.操作经验回顾:“海绵”宝宝和我们做躲迷藏的游戏时,藏进手心里变得怎样?当我们把小手松开后“海绵”宝宝又变成什么样呢? “海绵”宝宝藏进手心里就小啦,当我们把小手松开后“海绵”宝宝又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啦。
操作经验巩固: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再试一试,看,“海绵”宝宝真的既能变小,又能还原成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小结:海绵有弹性。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半天,有些口渴了,怎么办?它会喝水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2.自主探索:每个小朋友面前一盆水,让幼儿自由地把“海绵”宝宝放在水里玩。我们把“海绵”宝宝拿起来,看看它们的小肚子喝饱了没有? 操作比较:我们把喝饱水的“海绵”宝宝放在手上掂一掂,喝饱水的“海绵”宝宝与没有喝水的“海绵”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喝了水的“海绵”宝宝变得重了。
3.“海绵”宝宝在水里喝了很多水,它到底喝了多少水呢,我们能看得到吗?怎样才能看到呢?
小结:原来“海绵”宝宝会吸水,还能把水挤出来呀!
四、用海绵来运水
外面有一群小鱼,它们池子里的水被太阳晒干了,小鱼们没有了水会很危险的,我们怎样来帮助它们呢?我们可以请“海绵”宝宝来帮助我们运水吗?
幼儿自由用“海绵”宝宝运水。
五、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探索海绵的用途,如:可以使用海绵帮娃娃洗澡、洗碗、洗脸,擦黑板,海面印画,填充沙发,玩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