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球》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弹力球》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喜欢玩、喜欢动、喜欢问为什么、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进行随机教育,在实验中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科学的秘密,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从而喜欢探索生活的秘密。针对幼儿提出的球为什么能弹起来?我设计了“弹力球”这一课,让幼儿初步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弹力球。在制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物体的探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己发现PVA粉和硼砂溶液在一起会变成又粘又软的东西。
2、使幼儿学会制作弹力球,了解容易弹起的东西和不易弹起的东西。
3、激发幼儿对物体弹力的兴趣和探索。有好奇心和初步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
4、引导幼儿认识容易弹起的东西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不容易谈起来的东西有哪些相同点。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尝试了解PVA粉和硼砂溶液的颜色作用与形态。制作弹力球。
难点:理解为什么弹力球能够弹起来。不同的物质通过相互之间的反应可以形成另一种物质。
安全提示: PVA粉和硼砂溶液不能食用。
活动准备
1、有弹力的物品。
2、按幼儿人数每人一份 :硼砂溶液 PVA粉,实验盘、实验杯、实验搅拌棒、水、双面胶、两张纸
3、律动音碟
活动过程
一、导 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吧!
(指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安全,与幼儿合作发现各种球的玩法与发现球的弹起。)
二、基本环节:
1、思考问题:
师:刚才我们和玩具玩得好开心,那谁能告诉 我,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怎样玩的?
注:及时纠正幼儿,强调弹出去并要求说完整话。
师:小朋友这么喜欢玩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个子小小的,身体圆圆的,它也会弹的很高,它就是------弹力球”。
师:我们来试一下它的弹力吧!(让幼儿在地上、桌子上玩)
我们发现力气使用的不同,弹的高度也不同。
三、引出材料
出示制作弹力球的两个重要的东西:
1、pvA粉
师:我们来猜一猜第一个材料-----这袋有白色粉末状的是什么呢?糖、盐、白面、白灰、等(让幼儿大胆猜测)
介绍“ 我的名字叫pvA粉,我是固体粉末状的,不可以吃的、当我遇到水后会变成粘粘的,像胶水一样。”
幼儿操作体会摸一摸、看一看它是粘粘的吗?像什么?
小结:胶水、胶棒双面胶里都有他的帮忙。
2、硼砂溶液
第二种材料----蓝色的东西是像水、沙子、还是空气呢?
小结:老师来告诉你们硼砂溶液是用来消毒、杀菌的。硼砂溶液本身是没有颜色的,那这瓶为什么是蓝色呢?因为老师在里面加了蓝色的色素,会使它更漂亮,如果老师要做粉色的弹力球,会加什么颜色的色素呢?喜欢什么就可以加什么颜色
四:教师制作示范
1、固定空杯(剥下一枚双面胶,粘在实验盘上,固定空杯)
2、师:到入pvA粉(拿起p、v、A粉,倾斜着从一个小角慢慢的、缓缓地倒入就不会洒出来(师拖起来)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变化。
3、倒入硼砂溶液 观察粉末状的pvA粉和像水一样的硼砂溶液变成什么了。软软的东西是弹力球吗?怎样可以变成弹力球呢?
教师验证试球:老师制作的弹力球能不能弹起来。注意及时保持制作卫生及时清理。
五、幼儿制作
1、制作弹力球:固定空杯---倒入pvA粉---加入 硼砂溶液---搅拌---揉搓---成球---及时清理---试球。
小结:1、硼砂溶液降低了pvA粉的粘性,具有了弹性,所以做成了弹力球。
2、我们自己制作的弹力球能玩几天,为什么呢?
3、展示实验结果:试球时注意安全。注意用力不要大。
六、活动结束延伸
生活中有容易弹起来的东西,还有不容易弹起来的东西,请幼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理论分析:
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探究活动中让幼儿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真谛。在《弹力球》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玩做做,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到为什么弹力球、篮球等落地很容易弹起来,而其他多数东西却不能?因为弹力球、篮球等落地时,与地面接触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地面与球相互产生反作用力,球一接触这种反作用力,就会有加速度,于是便向上弹起。但其他多数物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弹性形变,用力打下去也只会弹起来一点点。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验证。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教育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与操作验证中让幼儿知道弹力球能弹起的原因,以及制作的乐趣。同时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巩固幼儿的经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能猜出答案也体会到了成就感。探索制作结束后,让幼儿思考弹力球往床上抛一抛,弹力球还能弹起多高?和抛地相比,哪个弹得更高呢?为什么呢?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画一画。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弹性,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活动最后通过试球验证的方式,增加活动的兴趣性,自己制作的弹力球,让幼儿感受制作活动的乐趣,体验制作带来的美妙感受,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所思所悟:
活动中,由于事先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做了许多关于球的知识经验习得,所以在讨论弹力球为什么能够弹起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家里容易弹起的东西单一或一致都是皮球,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因为幼儿的经验还不丰富,概括还不全面。但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世界。我要寻求幼儿真实的动机, 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和观察还不够。还需要以幼儿的方式操作物体,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意图。在经验习得做得更丰富一些,互动启发中探索弹力球的弹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延伸部分请家长参与进来比一比看谁找到关于弹力的问题最多,谁解决关于弹力的问题最多,等等。使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小朋友共同探讨科学秘密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弹力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7168字。
第二篇: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一、活动题目: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做游戏。(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离的动物标靶。
(2)看谁弹得远。
一手握小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在地上按一定距离画三条线,超过最远一条线得3分,超过第二条线得2分,超过第一条线得1分。
六、注意事项
1.小弹弓不要对着别人。
2.可分别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弹簧纸偶:先把一张大的长方形纸卷成筒状,然后在上面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张小纸条来回折叠,折成弹簧状,要求折得整齐。然后把纸筒粘在弹簧状纸条上,用手轻轻一按,它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高。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球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导语: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
教学名称:幼儿园大班数学 自编应用题
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自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和钱的数量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加减数量的乐趣。
教学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时,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教具的准备:橙子,香蕉卡片各十张,人手4个替代物做钱。
教学过程:一,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师:今天呀,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小朋友们,小猪的水果店昨天开张啦,于是朱老师就去小猪的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可是算钱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助我,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昨天呀,我带了一些钱去买水果,(出示4张四块钱),请你们看看,我手里有多少钱?(四块钱),我有四块钱,所以我向小猪买一个橙子(买了一个橙子)
提问:我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里还剩下三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所以还剩下三块钱)4-1=3
那我们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减法的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
师:剩下的钱,我还想买香蕉,所以我又问小猪买了三根香蕉。那又要请你们帮我算一算了,刚才,我买了一个橙子和三根香蕉,请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你们怎么知道我花了四块钱呢?(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三个香蕉三块钱,所以一共是四块钱),嗯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加法的算式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1+3=4
二,请幼儿根据实际操作,自己来仿编应用题
师:谢谢你们,这下子我总算是算清楚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算一算呢?我们自己也来买水果好吗?每位小朋友手里都有四块钱,(先请一位小朋友)请你先买两个橙子,然后告诉我你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两块钱)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手里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所以还剩下两块钱)好,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
(再请一位小朋友):请你用剩下的钱买两个香蕉,然后告诉我,你买了橙子和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为什么呢?(因为买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两个香蕉花了两块钱,所以一共花了四块钱)也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2+2=4
结束部分 师:你们都很棒,那今天放学后,请你们也来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被你们难倒,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数数看》(10以内的数)数数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强化按一定顺序数数的方法,并且能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类包含关系,初步理解二级分类。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序观察事物。
3、初步理解事物间的类包含关系,初步理解二级分类。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数数。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事物的类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海洋图一幅,动物标记,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教师带幼儿完成一个热身小游戏)
二、情境导入。(师出示海底世界图)
1、热身活动。(手指操:《数鸭子》)
2、师:我们刚一起数鸭子的时候表现的特别棒,接下来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海边看看,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赶快和在水面上来迎接大家的新伙伴们打个招呼吧!
3、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主题墙。(两只海腾)
4、师:我们刚和海面上的新朋友打完招呼,接下来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转转,大家高兴吗?
(组织幼儿打开桌面上的信封,找出里面的动物卡片)
5、师:请找到的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放到大海里面去吧。按我们喜欢的位置摆放。
三、情境观察,引导幼儿按不同的方法统计数量。
1、送完小动物回家,那我们猜猜海洋里总共放了多少只动物呀?
2、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海底总共放了多少只动物。
3、请幼儿说说自己数的结果和方法。(老师选幼儿代表发言)
4、同桌讨论,交流。
四、动手实践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计数并统计结果)
1、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动物,把同一类的小动物排成一队,并选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观察整理后的小动物总共分几种,从而弄清楚类包含关系。
五、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提问)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们按性别分可以分为哪几类?(两类:男孩和女孩)
师:说的真好,下面老师想请宝贝们听指挥排排队,看谁站的又对又快。(要求:所有的小女孩站第一排,所有的小男孩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往后排队。排好队后请在场的老师集体留影。)
六、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开心吗? 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农民的劳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2、尝试采摘农作物,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场地、图片、视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秋天来了,有很多水果和农作物都成熟了。你知道哪些?你参与过采摘水果和农作物吗?请参与过的孩子与大家交流。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图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都是怎么做的?
3、教师出示视频,引导孩子观察农民伯伯采摘农作物的细节,知道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收获方法。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孩子走进田野和果园,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辛劳,感受收获带来的快乐。
5、分组讨论,与大家交流劳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绘画、口述日记等形式记录秋游活动和秋天的劳动。
活动反思:
秋天到了,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观看农民伯伯丰收的图片,让幼儿了解丰收的过程和农民伯伯的辛苦,大多数孩子都去过地里去干过农活,有的说掰过玉米,有的说挖过地瓜、拔过萝卜、摘过苹果等等,回答得也特别好,看得出来孩子挺喜欢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说出了劳动的辛苦,感觉很累,情感这个环节,我感觉还不错,孩子都知道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大班科学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了大班科学《动物与天气》,我觉得这节课非常的实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体现了《纲要》中的:“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在上课前我已让孩子们做了一些动物与天气的调查,因此在课上孩子们表现的都很踊跃,积极性很高,纷纷想在集体面前表现一下。结合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介入》在该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关系。
课前已有相关的经验铺垫,也提供了十几种小动物的自主选择,让幼儿自主获得信息的不同途径,自主的表达表现方式,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这种学习形式在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更关注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能力。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又将“其他物象预测天气”这一知识经验点抛向孩子,从而在活动过程中触发孩子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索。孩子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气象预报,那么天气预报又是从何而来,怎么测得的呢?我觉得大班幼儿也可以让它们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真正信息来源,可以以真实严谨的科教片形式,让孩子们边看边思考,让孩子声、影结合真实地感知深层次的知识经验点,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我觉得这样也许会更好。在课上,由于有一幼儿随口回答了:“可以通过打电话查询天气”,于是我便拓展开了,“幼儿怎么查天气预报”的知识。在探索途径上我选择了电脑、录像、教学挂图、电话这几种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的工具,其实探索途径可以有所丰富,同一途径中也可以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途径,例如,对于害羞的幼儿可以采用电话热线采访,对于胆大的幼儿更可以让他们挑战现场采访。在探索途径上忽略考虑了孩子能力上的差异。在活动中还存在着几点需要改进的:当我出示小动物问到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时,刘辰佑说到:“燕子会朝南飞。”我当时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实燕子南飞也是一种预报天气的方法,只不过它预报的是天气即将变暖和了。我在回应策略上可以更灵活机动。另外,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中,当幼儿用自己动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们讨论后的答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讨论:“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给他们点掌声。”“我们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以鼓励赞赏的的口气渲染调动起幼儿的情绪氛围。使活动推向更高的高潮。在此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在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欢快氛围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本次活动存在的优点有:
1、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收集了很多关于动物预报天气的知识,在环节中与幼儿一起分享,幼儿知道个别动物能预报天气。如:燕子飞得很低表示将要下雨了。
2、幼儿在前期有预报天气的经验,知道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知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在活动中幼儿说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师在说。
2、幼儿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有些偏离提问,教师应及时把幼儿从偏离中引回正题。
3、在幼儿动作表演前,教师应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再交代要求,这样幼儿才会更加好的去遵守规则。
第五篇:《弹力》教学反思
《弹力》教学反思1
学校课改处安排了高一各备课组准备一节课改展示课,很荣幸我能代表高一物理组来完成这节课改展示课,我这次讲的是《弹力》,从开始准备这节课到正式讲课,我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一周的时间里组里的所有老师都对我的课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反复阅读体会本课的三维目标,努力围绕三维目标来讲好这一节课。
课上,我首先想到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上何雯娜蹦床的视频,力图从生活实践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效果,果然,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视频非常精彩,使得学生注意力迅速转到课堂上来,于是我从这一实际提问,学生们非常积极、踊跃,齐声回答问题。这样,我花很少时间就引入了课题。
课堂上,我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互动,在显示微小形变实验中,我让同学们自己演示“激光”实验,然后提问光点位置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走向课堂中央向同学们演示显示微小形变的瓶子实验,效果非常显著。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多采取逐步提问法,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思想,如在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中,我设计的问题是:1、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的方向,在讲述弹力的方向时,我先让学生做几道关于弹力方向的练习题,然后,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解题,这样,我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看法,进行评讲,使学生的印象变得非常深刻,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总结这一堂课,我深深地感到新课改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创新中发展。
《弹力》教学反思2
让学生自主地追求一些自己认为不解的知识,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学成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我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课外阅读”、“小实验”、“科学世界”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主动追求。例如《蒸发》一节中,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滴干得快?(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再指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应用,基础好的学生写出小论文。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只重视学生课堂和课后纪律,对学生有没有听课却不在意,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发现,班级成绩的好坏与中下游同学的成绩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堂纪律还重视了课堂效率,对中下游同学我尽力去做他们的工作,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课后与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现在上课他们没有一人低头,有些同学还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我尽量找这些同学回答,并及时给他们鼓励,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在上次考试中,我教的班,差生明显减少了很多,平均分也上了一大截。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但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还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找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育人”这一神圣使命。
《弹力》教学反思3
此次课是自己第一次公开课,非常重视,非常认真,自己在正式上课时不免很紧张,从过此次公开课,让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发现了自己的确定和不足。
本课设计了多个实验,引入新课采用的实验,学生观察弹簧、钢尺、海绵、橡皮泥的形变特点,总结他们的特点并分析不同点,实验使用的器材很普通,这个实验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用的玻璃瓶和激光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中还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弹力的方向,这里通过多媒体展示力的方向,使学生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力的方向,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弹力的方向指向恢复形变方向”的理解。
后面在让学生自己练习画弹力方向时,部分同学预习的较充分,已经做完大部分甚至全部,这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没有跟上老师课堂教学,状态有点下滑,下次应注意多做准备,可以准备一些拓展的.题目。
这堂课整体来说较好,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让学生主动的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充分的体现了讲学案的使用。
《弹力》教学反思4
《弹力》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
上完这一节课,回顾一下,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 、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前上弹力时,我用弹簧和橡皮泥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虽然也感觉学生理解了,可就是觉的课堂缺少了活跃,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显得教学是单向的。
这一次上课,我先演示,再准备了弹簧,导线,橡皮筋,橡皮泥,纸片,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忙的热火朝天,在亲自体验中发现了各种物体的受力时和撤掉力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自己的收获也很乐意表达出来。尤其是增加了一个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的环节,一个个踊跃举手,大胆发言,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联系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知识的获取效率是最高的。通过一些小实验,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主动性变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调动起来了。
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实验过程是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发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索的欲望。本课中设计了多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将原本较为抽象、枯燥的`思维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兴趣昂然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活动中,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2 、巧妙设置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将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个关键性的设问对课堂内容的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弹簧和橡皮泥的形变有什么不同之处:坚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吗?如何观察桌子的微小形变?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 、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设计充分注重对生活的挖掘,积极贯彻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充分地注意从学生身边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的素材,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难驾驭。因此,这节课的授课中在时间的调控上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弹力》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力学知识的开端,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对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
总结
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随后通过举出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非常深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弹力》教学反思6
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课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比赛的视频,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到蹦床能把运动员弹跳得很高,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蹦床为什么能把人弹起这么高呢?”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其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员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付出了汗水与努力,这一切需要平时勤学苦练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在科学课堂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活动。在探究环节中选取的材料是弹簧、橡皮筋、尺子、海绵等,它们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物品,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物体里面也蕴含着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活动三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价值。
《弹力》教学反思7
通过执教《弹力》这一课的教学,学生课堂气氛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1、因为从学生的知识层面上看,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积累了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并通过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在课堂上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2、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①通过视频,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疑问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知道怎样的物体才具有弹性,以及区分弹性与弹力③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3、从学法上说,分为两个部分。
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4、建议教师尽可能发挥小组研究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内。
《弹力》教学反思8
我总体感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落实到位,学生参与较积极,教学互动较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课堂上,我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互动,用课件显示微小形变实验,让同学们感受形变无处不在,然后提问光点位置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还播放了弓箭、蹦床、撑杆跳等视频,力图从生活实践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效果,果然,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视频非常精彩,使得学生注意力迅速转到课堂上来,于是我从这一实际提问,学生们非常积极、踊跃,齐声回答问题。这样,我花很少时间就引入了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多采取逐步提问法,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思想,如在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中,我设计的问题是:1、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的方向,在讲述弹力的方向时,我先让学生做几道关于弹力方向的练习题,然后,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解题,这样,我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看法,进行评讲,使学生的印象变得非常深刻,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先演示再让学生去实验,而不是提示他们,尽量再讲得少一点,把课堂留给学生,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尝试!
还有感到时间的短缺,所以这节课上感到有点紧。一是赶时间,怕来不及,二是公开课上的少,心情也紧张,就没有平时上课得放得开。以至上完课后自己也感到有一种像上课用的弹簧一样松劲的感觉。
再有课前想多设计一些幻灯片,放置一些有趣的`图片、现象,最后反而有种被牵绊的感觉,一是老师控制的局面多了反而让学生缺少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二是使自己被困在电脑的鼠标前,走不近学生。
总结完这一堂课,我深深地感到新课改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创新中发展。
《弹力》教学反思9
1、今天上了弹力第一个班时,觉得时间不怎么够。讲到弹簧测力计原理就下课了,想想什么地方耽误了时间,注意引入课题要快,用一个自制弹弓弹出子弹引入课题,学生在看几幅跟弹力有关的图片(学生归纳特点引入弹力),这里最多是用5分钟进入课题(第一节时这里耽误了)。讲解形变,进入弹力学习,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条件,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利用弹力大小跟型变量有关,设计弹簧测力计,学习弹簧测力计原理,学生看数据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所以另外的班我注意了时间的掌握。
2、形变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弹力在高中阶段物理学习中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性质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既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3、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信息量较大,实践性和趣味性较强,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实验探索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以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的实验、分析、讨论、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知识学习,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探索物理规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我还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所能传授的知识将变得越来越有限,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谨求实,特别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教育学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不能为凑出一个看似完美的结果而随意改动数据。总之,通过这节物理课的学习,学生不管在知识技能上,还是情感价值观上都能有明显的收获,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以前上弹力时,我用弹簧和橡皮泥在课堂上演示,然后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虽然也感觉学生理解了,可就是觉的课堂缺少了活跃,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显得教学是单向的。这一次上课,我先演示,再准备了弹簧、导线、橡皮筋、橡皮泥、纸片,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忙的热火朝天,在亲自体验中发现了各种物体的受力时和撤掉力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自己的收获也很乐意表达出来。尤其是增加了一个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的环节,一个个踊跃举手,大胆发言,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联系上了生活。在使用拉力器研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知识的获取效率是最高的。通过一些小实验,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主动性变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自然调动起来了。但在显示物体微小形变时,只使用了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桌面发生弹性形变,没有使用将微小的形变放大处理,使学生没有学到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有待改进。
6、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实践表明,被动力(如弹力、静摩擦力)的概念是学生难于接受的。因此教材中没有给弹力下定义,而是通过实例说明了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重点的内容是通过学生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弹力的例子,使学生获得形成概念的感悟。通过探究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并通过使用测力计进一步分析归纳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
《弹力》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主要缺点:
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弹力》教学反思11
本课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和对身边几个简单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知道有的物体有弹性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本课以一个“让学生说说弹弹床为什么能把人弹得很高”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因此,除了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外,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引导他们分析、讨论,找出什么物体具有弹性,以及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力》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为《弹力 弹簧测力计》,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不去分析它的三要素,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我的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在本节课中,我不仅力求达到“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技能目标,而且努力体现“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科学原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板尺,海棉,橡皮泥等。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为了突出难点,我安排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能在实验中亲自探索其使用方法。
总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对于弹力的理解比较透彻,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也掌握的很好。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探究实验中,如果可以再设计一些实验,例如:可让学生体验如何匀速拉动物体,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将会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充实。我还可以在学生测量一根头发的拉力是多少时,简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健康头发的弹力大概是多少。习题的设计也还可以挖掘的更深入一些。
《弹力》教学反思13
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和引导他们正确的思维意识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
联系本节内容,在教学上应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过去,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今天我们更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服务意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本节课,力求为学生提供各种情景、资料及材料,让学生能够观察、思考和体会,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直觉的判断力;观察推理的能力和收集证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交流合作,对问题的质疑和反思方面的能力等。当然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逐步进行,要有侧重点,要分阶段进行。
本节内容应着重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要注意观察弹性形变,体会弹力的存在;其次,本节内容还要注意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如对弹簧的弹力与伸长的关系,要初步学会用图象法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科学的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本节内容,要让学生理解经过光学放大来观察微小形变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弹力》教学反思1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件使用了影片和Powerpoint幻灯片。开始我联系生活,播放了全运会的一些体育精彩片段,再现跳板、蹦床等场面,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用身边的一些有趣的实验,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弹性形变之后产生的一些现象,这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图片,呈现本节课的一些知识,课本以外的一些内容,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另外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学生用所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实验开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单位,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体现物理教育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语言还有一点琐碎、不太严谨;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弹力与伸长关系” 活动中,我发现设计的还不够巧妙;另外在处理课堂出现的一些应急情况,还不够迅速,如实验中出现学生吹爆气球,应及时提出弹力有一个弹性限度等。
《弹力》教学反思15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讨论式教学为背景、科学探究为主线。
1、讨论式教学为背景:
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讨论式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为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与创造活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整节课把《弹力 弹簧策力计》分为三个大问题,三个大问题又分为十余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系列首尾相接的小问题的教学过程。每一个问题生成后先让学生讨论、各述己见,然后再解决。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先发散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2、科学探究为主线:
探究式教学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变成一种类似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得出出结论”等三个层面。
本节课分为三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分析总结 得出结论(弹性、塑性)。
第二次:提出问题(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分析总结 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第三次:提出问题(关于弹簧测力计你想知道的问题) 观察(分享收获)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动手实验 得到结论
三次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潮迭起,既达到了探究与学习的目的,又使他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许多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以及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但是我在操作过程太过冒进,没有注意要学生的反应,一味想将课堂内容,考点攻破,最后收到的效果反而不太理想。教师在教学时切记慢慢引导,慢工出细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