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教案

时间:2019-05-11 22:1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秋节》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秋节》教案》。

第一篇:《中秋节》教案

《中秋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新型月饼,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喜爱中秋节,感受中秋节到来时的喜悦气氛,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到海峡两岸同胞们的紧密相连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两岸人们的这种情感是什么样的,观察月亮是怎么样的变化。

教学方法

激励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图激趣,激发求知欲望。

1、谈话导入:

师:晚上,天空中都会出现月亮,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就把它画下来。

师:(把学生画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月亮图片贴到黑板上):看这些月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有的月亮是圆的,有的月亮是弯的。生2:我发现了月亮会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圆圆的月亮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2、收集资料,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生2:传说唐明皇在一个月圆之夜到月宫里游玩,并学得一首《霓裳羽衣曲》,回来后他十分想念月宫里的生活,所以每年月圆的时候都要赏月,百姓也来效仿,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传统。我是听爸爸说的。

生3: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谷物成熟的时节,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我是在网上查到的。

师:说得真好,以后我们就应该养成这种主动从多方面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中秋节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出示图片1――城里的人们围坐在桌旁赏月话中秋)

生1: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生2:中秋节,全家团圆,他们都笑眯眯的,非常开心。

师(出示图片2――农村的人们,欢歌载舞迎中秋):他们又是怎么庆祝中秋的? 生1:小姑娘敲着锣,小男孩高举南瓜和白菜,老奶奶拄着拐杖,老爷爷叼着烟斗。生2:他们笑眯眯的,手舞足蹈,中秋节过得很开心。

生3:丰收了,他们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手上拿着丰收的果实――大白菜和南瓜。师:中秋节到了,人们欢天喜地迎中秋,他们不但庆中秋,同时也在庆丰收。那么祖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把你们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生1:我知道惠州的人们过中秋时,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还点孔明灯来庆祝。生2:我知道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等烧红后,再放醋进去,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生3:(边出示图片边说):厦门的小朋友们每年中秋节用风筝、气球给台湾的小朋友送祝福。

师:是啊,隔山隔水隔不断我们的亲情,我们与台湾的人民永远心连心。大家收集的材料可真不少,在小组内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播放短片――东西南北中各地过中秋。师:你们是怎么庆中秋的?

生1:我去爷爷家跟爷爷、奶奶一起庆中秋。

生2:我们全家买了好多好多月饼,我们边赏月边吃月饼。生3:中秋节那天,我给爸爸、妈妈弹琴听。

生4:我从小喜欢背古诗,我会背一首唐朝的《中秋夜》给大家听。生5:我也喜欢背古诗,我会背《静夜思》。(学生跟着齐背)

生6:我知道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我来给大家讲一段《月亮上的中秋》。生7:我会背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我还会唱呢!音乐声响起,学生跟着齐唱,载歌载舞,非常开心。

二、动手实践,团结合作,加深喜爱之情

师:中秋节吃月饼,我们也带来了好多月饼,仔细看看你手中的月饼,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生1:我的是黄色的,圆形的月饼。

生2:我的是白色的,方形的月饼,是用糯米做的。生3:我的是心形的,德芙月饼。师:看看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生1:上面有字,旁边还有花边,很美丽。

生2:上面有一个漂亮的仙女,妈妈说她是嫦娥,住在月亮上。师:尝一尝你带的月饼什么味道? 生1:甜的,很酥,很好吃。生2:我带的是豆沙馅的,很甜。生3:我带的是枣泥馅的,也很好吃。

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月饼,如果你是月饼设计师,让你来设计一款新型月饼,你会把它设计成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图案,什么味道的呢?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配乐学生制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生1(拿着图片):我设计的是彩色花瓣形月饼,你们看它多漂亮啊!它是蛋黄馅的,因为我喜欢。

生2(拿着橡皮泥捏好的月饼):这是我们小组的作品,我们做了一个三层的大月饼,一层一个味道,比汉堡包还好吃,希望大家喜欢。

生3(拿起用纸折叠的月饼):这是我们小组设计的五角星月饼,它像中秋节夜里的星星,每个角上都有一个字“中-秋-节-快-乐”,我们祝老师和同学们节日快乐!

师:你想把你的礼物送给谁呢? 学生互相赠送礼物。

师:让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这堂课吧!

第二课时

一、开展活动,搜集资料

1、观察记录月相变化,发现提出关注的问题,增强科学兴趣。

2、了解关于月亮的知识。

二、小组活动

1、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收获,展示作品。

2、教师巡视,予以指导、评价。

三、探讨研究

1、在观察月亮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指导儿童提出问题,把问题归纳整理,展示在黑板上)

2、儿童自由分组,关心同一问题的同学在一组,交流信息。

3、目前,解决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交流。

4、与其他同学交流,看看是否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他办法。

5、还有没解决的问题怎么办?(问老师、上科技馆)

四、评价总结

1、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观察月亮的记录等,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第二篇:中秋节教案

花好月圆夜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二、教学要求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掌握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的知识。

2、学生一定程度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了解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感受式

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运用上,教师在课前注意调查了解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状况,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访谈或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等)。课上通过课件的播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2、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与习俗。

五、教学难点

1、感受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气氛;

2、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内容讲解:

1、中秋节之简介

2、中秋节之由来

3、中秋节之传说

4、中秋节之意义

5、中秋节之习俗

6、中秋节之传播 正文讲解:

引言:

每一个古老的节日都会有一段传奇的佳话;每一个流传在民间的习俗都有一段古老的渊源。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节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遗产。中秋节已经像一棵永不衰老的长生树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间,因为“团圆”自古至今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信念!正文:

1、中秋节之简介

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八月半、仲秋节、拜月节、女儿节、追月节、玩月节。因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畲、京等民族都欢度此佳节.2、中秋节之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3、中秋节之传说

三个传说(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4、中秋节之意义

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期的确定应该还与人们祭月、赏月的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时候祭月的礼仪。中秋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堪清赏。后世的人们在这一天,将“秋社”及祭月、拜月、赏月、观潮、赏桂,馈食月饼等节俗活动融合,并逐渐赋予这个节日以团圆等新的意义,从此,一个极富蕴意的节日就形成了。

5、中秋节之习俗

赏月、吃月饼、观潮、燃灯、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6、中秋节之传播

在少数民族、各省、各国的传播。

文学中的传播: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 ”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 ”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结语:

月亮在空际上不知道悬挂了多少岁月,见证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承载了多少的儿女私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仲秋之夜,只身单人,期盼的是下一年圆月之夜,相聚一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多么的孤寂,特别是在那样一个月圆之夜,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浓情不尽,只有邀请明月与之同乐。诗人总是多情的,诗人们在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这千百年来人类的思念之情。

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一切的距离开始拉得更近,世界都变成了地球村。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电话、手机、网络视频把我们生活的空间缩小了。然而我们心中的那一份对于乡亲眷恋的感情,对温馨港湾的依恋,对情人间的缠绵,却是不减分量的。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物欲横流的潮流之中,人们站在繁华纷杂的世界里所要面对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金钱、名利、权势、小车、房子、头衔、证书,所有的这一切,追逐、得失错漏、成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的心灵总想回归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而对家乡的眷恋便是这样的一种情感,月依然,抬头望着星空,那头牵着思念的柔情。

参考文献:

• 萧放 《中秋节起源于古老的月亮天体崇拜 》 •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

• 廊坊市文明办等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系列丛书》 • 敦礼臣《燕京岁时记》 • 纪坤《花王阁剩稿》

• 严敬群 《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 •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 • 陈子厚《岭南杂事钞》 • 曹寅、彭定求《全唐诗》

• 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 《宋诗钞》 • 王文章 《中国传统节日》

• 宋兆麟,李露露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 • 吴自牧《梦梁录》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 靳海林 《中国传统节日及传说 》

第三篇:中秋节教案

校本课程《中国节》

----低年级《话说中秋节》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凤凰小学的林静,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话说中秋节》,本课节选自我校自主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中国节》。当下小学生对于圣诞节、平安夜的日期以及内容如数家珍,而作为中国孩子对于春节、中秋节……这些具有中国灿烂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鲜有人记得。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去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至关重要的一课。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学校成立了该课程开发团队,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外活动的拓展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活动预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该课程实施宗旨是,恰逢传统节日的前一周进行授课和活动,一学年共设置11课时。在实施过程中提出如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动态地调查、研究,获得成就感;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需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在该课程开发实施一年多来,我校学生逐步熟悉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中国渊源流传的本土文化,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话说中秋节》一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话说中秋节》这课是通过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让学生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统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

3.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在活动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

教学难点: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校本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猜中秋――知中秋由来。

1.用儿歌引出中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段儿歌:“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同学们知道老师儿歌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

2.当学生说出中秋节时,教师板书课题《话说中秋节》,并适时补充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是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拜月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以读儿歌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聊中秋――晓中秋习俗、传说。

1.师引导: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每当中秋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月饼,还有其他各种鲜果、干果。同学们知道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吗?

(教师适时补充:古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团圆吉祥,因此中秋节要吃月饼,圆月和月饼象征团圆。板书:花好月圆 人团圆)

2.中秋节寄托着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会用许多方式庆祝,除了吃月饼,大家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习俗?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介绍中秋节习俗一段,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自由回答赏月、猜灯谜等。师适时补充课件资料并介绍: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兴趣盎然得走进中秋节,更全面得了解各个地区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习惯)

4.孩子们,我们刚刚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还有一个节目,那就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听中秋和月亮的故事。也就是中秋节的传说。自读课本上的有关的中秋节的传说,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也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组内交流,小组汇报。教师适时对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设计目的:通过对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了解,以及关于中秋传说故事,增加学生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

(三).过中秋――加深节日喜爱之情。

过渡语:中秋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非常多的文人墨客用精美的诗篇来呤诵中秋节,以表述对中秋的喜欢之情。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同吃月饼、呤诵古诗,欢庆中秋。

可请学生呤诵古诗、童谣(多媒体课件以月夜为背景,配上音乐渲染气氛,出示古诗。)

(设计目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中秋节的节日气氛)

(四).送祝福――寄托思念之情。

1.孩子们,今年的中秋节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呢?如果外出的爸爸妈妈不能回家与你一起过中秋节,你又会怎样表达你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呢?

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再分小组进行汇报。

2.教师适时课外延伸,孩子们,咱们课下可以把你的思念和祝福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贺卡,传递给你们远在他乡的亲人。

最后教师小结:中秋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讲故事、唱歌谣、呤诵古诗,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今天这节课的中秋节过得真开心,希望同学们能在即将来临的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邀月,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

四、说板书设计

话说中秋节

中秋节 花好月圆 人团圆 皓月当空 叙亲情

凤凰小学 林静2013年12月5日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中秋节教案

中秋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由来,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

2、了解中秋节习俗,吃月饼等习惯。

3、引导学生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节日文化理念,弘扬节日文化。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节日文化理念,弘扬节日文化。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中秋节溯源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国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2.介绍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国外的习俗。

3.中秋节故事:玉兔捣药 4.中秋节的诗歌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教师总结

第五篇:中秋节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16年9月13

三、活动准备:中秋灯谜、图画、月饼、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地点:二(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入: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同学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同学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大家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各自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年级1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下载《中秋节》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秋节》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中秋节教案

    小班中秋节教案1 一、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范文八篇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中秋节教案[五篇范文]

    师生同趣,共话中秋 活动目标 : 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风俗及有关的诗词等。 2、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交流,提高同学们的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 3、通过了......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 一、活动目标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尝试在面团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达月饼的花纹、图案。2、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

    中秋节安全教育教案

    中秋节放假前安全教育教案 新民镇马坪小学 同学们:我们又将迎来三天的中秋节假期。在中秋节放假前,我代表学校对你们提出几点要求:一、注意交通安全。 假期里,我们同学外出的......

    中秋节班会教案

    2016年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修文中心小学四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 活动目标: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活动准备: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

    中秋节中班教案

    中秋节中班教案 【文章导读】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