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蚕宝宝教案反思
《中班蚕宝宝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蚕宝宝教案反思!
(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蚕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具有关注、爱护蚕宝宝的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可爱的蚕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2.教师小结:希望我们小朋友能用今天学到的养蚕宝宝的方法去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看看他们,喂喂他们,观察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3)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可爱的蚕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1.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生活习性,并用符号进行记录。
2.初步了解蚕与人们的关系,萌发爱护蚕宝宝的情感。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谜语:有位纺织娘,老来忙又忙。会纺银丝线,能造银丝房。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出示挂图,通过讨论和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讨论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banzhuren)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1.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蚕的用途: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2.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采桑叶
(1)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5)中班科学教案《蚕宝宝长大了》附反思
活动目标1、利用布袋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蚕宝宝长大了”,了解蚕——蛾的演变过程,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布袋若干、自制桑叶若干、铃鼓一个、录音机、磁带。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结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
2、介绍活动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
2、在教师是指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单人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2)两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3、对幼儿的表现做积极的评价。
4、师幼共同回忆蚕的生长过程,稍做休息。
三、游戏《蚕宝宝长大了》
1、蚕吃桑叶——利用桑叶的不同位置,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吃较远的桑叶。
2、蚕吐丝——幼儿慢慢将身体收缩,钻入布袋中,可反复多次。
3、蚕结茧——幼儿将身体完全钻入布袋中,缩成一团,练习团身滚动。
4、蚕变飞蛾——幼儿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动随音乐做“蚕蛾飞”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将布袋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进一步探索练习。
教学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6)中班教案《蚕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1.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
活动重难点:
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
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
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二、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
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延伸活动:
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中班蚕宝宝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23863字。
第二篇:中班蚕宝宝教案
中班蚕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卷纸、挤压等动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与摹拟能力。
2、了解蚕宝宝的身体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白色卷桶纸、绿色皱纹纸、铅笔、蚕宝宝图片、(实物、教师制作)的蚕宝宝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是宇宙神,幼儿是数码宝贝
一、提出问题
1、猜谜。
2、蚕的样子?
3、蚕喜欢吃什么东西?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蚕宝宝。
白白的、长长的,圆形身体,身体有环节,身体两侧有黑色气孔,有一小尖尾巴,有许多脚,头部有黑灰纹路等。
三、示范操作。
1、取一张长7—8厘米,宽5厘米的白色皱纹纸以长边靠拢在铅笔的侧部,卷动铅笔,将髋厘米的纸全部卷上。
2、双手食指与拇指有力将纸两头向中心挤压,使之皱曲。
3、稍后,将铅笔从中抽去。
4、白色皱纹纸即成立体而有纹节的蚕宝宝了。
5、用水彩笔画上小气孔,头部花纹和眼睛。
6、用剪刀在尾部剪一小刀,作为尾部小突起。
7、一只漂亮的蚕宝宝就做成了,放到准备好的桑叶里还挺像呢!
四、幼儿分享制作的喜悦,把蚕宝宝放到大蚕叶上展示谁做的最棒。
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中班蚕宝宝教案2
教学目标:
1.套着布袋模仿蚕宝宝的活动,学习弓身爬、直身爬和团身滚。
2.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模仿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愉快。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布袋每人一个,室内干净的地板等。
教学过程:
1.教师提醒幼儿找个空位置,重点进行伸展和团身的准备动作
2.引导幼儿模仿蚕宝宝走路.请个别幼儿模仿蚕爬的动作,引出两种不同的爬弓身爬、直身爬。
3.练习两种爬的动作。
①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动作,找到需要的动作幼儿练习(弓身爬或直身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一次。
②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爬练习一次。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中班蚕宝宝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变蝴蝶的过程,并养成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的好品质。
2.重点字词的认读:蚕、姑娘、变成、脱、旧。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字卡、课本。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拿出蚕宝宝,问这是什么呀?有几个啊?你知道蚕宝宝平时是吃什么的吗?
2.学习儿歌《蚕宝宝》。
教师朗诵儿歌。
告诉幼儿这一过程,蚕宝宝吃了桑叶之后会先吐丝,变成一个个白色的茧,然后蝴蝶会破茧而出,之后会洒下籽,明年的时候又会变出来了。
3.根据儿歌,让幼儿学会观察。
现在你们看到了蚕宝宝是这个样子的,其实啊它每天都在变化着,你明天或是后天看看,看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和天天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
活动延伸:
观察小动物。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中班蚕宝宝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萌发幼儿养蚕和关心蚕宝宝的意识。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
提问(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中班蚕宝宝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在活动中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份表格、每位幼儿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我这儿有一张表格,表格上面画的图案都是你们所想到的有蚕宝宝的地方,你们来看看有哪些地方呢?
师:那我们一会儿到这些地方去找一找,看看这些地方到底能不能找到蚕宝宝。
幼儿听教师介绍上次课所提出的几个地方,有图案表示。
二、讨论活动
师:我们一会儿将到这些地方去找,找到的我们要用符号来表示,那你们现在自己想一想你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幼儿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有”和“没有”。
三、实践活动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后花园去找,你们用你们自己的符号来表示,找到或没有找到都要做好记录。
幼儿同教师一同按照图上的地方去找,幼儿自主寻找并做好记录。
幼儿将自己所找的结果讲给朋友和老师听。没有找到的地方幼儿带回家在家长的陪同下继续寻找。
活动反思:
幼儿能通过自己寻找的过程得出了结果,并能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幼儿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在活动中幼儿能独立操作、探索,并能思考和表达,从中有所发现,获得成功,感受到愉悦的情绪,增强自信心。
不足的是在符号的表示上除了教师“有”和“没有”这两种符号外,在出现幼儿自己创设的符号时,教师没有很好地鼓励和帮助他们用自创符号做记录。
中班蚕宝宝教案6
活动目标
1、利用布袋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蚕宝宝长大了”,了解蚕——蛾的演变过程,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布袋若干、自制桑叶若干 、铃鼓一个、录音机、磁带。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结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
2、介绍活动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
2、在教师是指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单人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2)两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3、对幼儿的表现做积极的评价。
4、师幼共同回忆蚕的生长过程,稍做休息。
三、游戏《蚕宝宝长大了》
1、蚕吃桑叶——利用桑叶的不同位置,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吃较远的桑叶。
2、蚕吐丝——幼儿慢慢将身体收缩,钻入布袋中,可反复多次。
3、蚕结茧——幼儿将身体完全钻入布袋中,缩成一团,练习团身滚动。
4、蚕变飞蛾——幼儿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动随音乐做“蚕蛾飞”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将布袋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进一步探索练习。
教学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中班蚕宝宝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双手肘着地一起用力向前向前爬行。
2.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记载爬行中抓紧袋口不使其掉下的方法。
3.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体质。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布置。
2.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飞蝴蝶”的过程。
3.布袋人手一只。
4.《活力小葵花》伴奏带。
5.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播放《活力小葵花》伴奏带)师:外面的空气真不错,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运动吧!
师:运动了一下,感觉身体灵活多了!
2.玩布袋(布袋分散在四周)师:咦,小朋友,你们看,那边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让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吧!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爬、钻、斗牛、拎起袋子甩一甩、睡在上面、在上面打滚……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注意观察幼儿玩袋的情况。)3.“蚕宝宝”游戏
(1)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玩法,玩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钻进布袋,把自己变成一只蚕宝宝吧!
来,变--变--变!(教师:先用脚套进布袋,然后往上拉到肩膀上,再用双手捏紧袋口。)师: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吗?(先看教师学蚕宝宝爬,然后教师钻出布袋向幼儿清晰的示范身体是怎样在布袋里动的。)师:小朋友看好,就这样双手捏紧袋口,双手肘着地一起用力向前移动身体,同时双腿在手臂和身体的带动下弯曲--放平--弯曲--放平------喏,就这样向前爬。(好,下面小朋友一起试试吧!小朋友学蚕宝宝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咦,为什么有的`蚕宝宝的外衣掉了呢?
师:看,这只蚕宝宝爬的真好,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爬的?(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观察,要求幼儿抓紧袋口,规范爬的动作。)师:再试试看!
(2)模仿“蚕吃桑叶”--“蚕吐丝”--“蚕作茧”--“蚕变蝴蝶”。
师:蚕宝宝们爬了这么久,肚子一定饿了吧?看,那边有桑叶,我们爬过去吃吧!
师:哦,这边的桑叶吃完了,那边还有,我们再爬到那边去吃吧!
(视时间和幼儿的体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师:让我来摸一摸,哟!蚕宝宝的肚子吃的可真饱啊!咦?我好象听到有蚕宝宝在吐丝了。
师:蚕宝宝吐了这么多的丝,做了茧子把自己也包在里面了。(请小朋友把头也躲到布袋里面。)师:蚕宝宝在茧里面睡着了(此时让幼儿休息一小会儿,教师边唱催眠曲,边摸拍幼儿。)过了一段时间蚕宝宝变成了蛹,蛹在茧里滚来滚去,滚来滚去,变成了蝴蝶,蝴蝶终于咬破茧,飞了出来,一只又一只,一只又一只,都飞出来了。
(模仿蝴蝶的动作四散跑)
(3)师:刚才小朋友都从蚕宝宝变成了蝴蝶,学的可真像!布袋子呀真好玩,下面我们把自己的布袋拿过来变成一个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放松放松。(伸伸腿、捏捏手、捶捶背------)
4.整理活动:布袋魔术师:好,我们用布袋再来变个魔术吧!我们先把它从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将布袋竖向对折),然后变成一个矮子(再将小布袋横向对折),然后再变得矮一点,成一个小矮人(再将布袋横向对折,此时,布袋已经被折叠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矮人送回家里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场外,活动结束)(幼儿进教室后,教师提醒幼儿用肥皂流水洗手。)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中班蚕宝宝教案8
活动背景:
在“春天里”的主题课程中,孩子们探索了蚕宝宝的一生,并参与了蚕宝宝的养殖全过程。并表现出对此活动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与蚕丝的各种用途,培养幼儿做一个有爱心、细心的好孩子。
2.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绘画出来。
材料准备:
1.在养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各个过程的照片。
2.蚕茧若干
3.人手一份记号笔、蜡笔、白纸
4.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活动设计:
一、出示蚕茧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咦!这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这呀,我们的蚕宝宝去哪了呀?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养蚕过程中,蚕个阶段的形态与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阶段的照片)
卵——幼虫——蛹——成虫(蛾)
三、讨论、经验分享、教师补充——蚕的用处。(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四、游戏:
我是可爱的蚕宝宝。
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蚕各生长过程中的形态。
五、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蚕宝宝的一生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中班蚕宝宝教案9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 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
活动重难点:
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
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
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二、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
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延伸活动:
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中班蚕宝宝教案10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是幼儿了解蚕一生的生长过程。
2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增强幼儿身体柔韧性,协调性。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学习和运动的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激发了幼儿对蚕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了解蚕的四态变化,感受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蚕4四种形态的照片魔法棒
课件2个:一、4种形态幻灯片二、蚕一生的生长过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
二、认识图片操作图片观看视频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师:春天来了,大地妈妈叫醒了她的虫宝宝们,有一只淘气的小昆虫偷偷的跑到了咱们班,你们看看他是谁呀?(出示蚕蛹图片)
师:蚕蛹宝宝说你们知道我小时候长什么样长大后又是什么样吗?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我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幻灯片分别介绍每张内容)。
师:你知道哪一张是我刚出生时的照片,哪一张是我长大以后的照片呢?你愿意帮我把照片按照从小到他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幼儿:愿意)出示照片分组排序
师:哪一组小朋友排得对呢?看看我的生长过程吧!(观看蚕生长过程视频。)
幼儿自己指出错误并改正
三、游戏“快乐的蚕宝宝”体验蚕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真聪明,你想不想也做一只快乐的蚕宝宝和我一起长大呢?(幼儿:想)
师:魔法棒,魔法棒,变变变变蚕卵(幼儿身体缩小)。变蚕虫(幼儿身体伸长),蚕宝宝饿了找桑叶了(幼儿进行爬的练习),蚕宝宝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来该做新房子吧!(幼儿做头部运动,钻进口袋里),蚕宝宝睡着了,梦里他梦见自己长出翅膀了,梦醒了,蚕宝宝真的长出翅膀了(幼儿钻出口袋做飞的运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这节课不仅变抽象为形象,而且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并且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蚕的生长及变化,更加了幼儿的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前紧后松;课堂节奏不好。其次是在验证学习效果时进行的图片排序环节,应将图片先集中在一起不应分组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收获是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科学知识。而我的最大收获是提醒自己在以后准备活动时要更仔细、更周全。
中班蚕宝宝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采桑叶
(1)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中班蚕宝宝教案12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 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3.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 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 本活动,萧老师结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料。
中班蚕宝宝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2.教师小结:希望我们小朋友能用今天学到的养蚕宝宝的方法去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看看他们,喂喂他们,观察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蚕宝宝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模仿蚕宝宝爬行的各种动作,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积极尝试利用布袋开展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跳袋与幼儿人数相同、小树、树叶、箩筐。
2、知识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蚕蜕变的过程。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听音乐做准备运动。
2、自由探索活动。
①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蚕宝宝有哪些本领?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爬行的?”。
②幼儿自由探索蚕宝宝爬行动作,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①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动作,全体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②师模仿个别幼儿爬行动作。
③再次分散练习爬行动作。
4、游戏《可爱的蚕宝宝》
①介绍游戏场地及玩法:“学蚕宝宝爬行的动作到树林里吃桑叶。”。
②提出游戏要求。
5、活动结束。
①引导幼儿学蚕吐丝,变蛹成蚕蛾。
②在音乐中,师幼学飞蛾起舞愉快地离开场地。
活动延伸:
幼儿带着蚕卵回家饲养。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中班蚕宝宝教案15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生活习性,并用符号进行记录。
2.初步了解蚕与人们的关系,萌发爱护蚕宝宝的情感。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谜语:有位纺织娘,老来忙又忙。会纺银丝线,能造银丝房。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出示挂图,通过讨论和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讨论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1.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蚕的用途: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2.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教学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游戏,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进一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
第三篇:幼儿园蚕宝宝教案三篇
教案一:快乐的蚕宝宝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是幼儿了解蚕一生的生长过程。
2、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增强幼儿身体柔韧性,协调性。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学习和运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了解蚕的四态变化,感受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蚕4四种形态的照片魔法棒
课件2个:
一、4种形态幻灯片
二、蚕一生的生长过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
二、认识图片操作图片观看视频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师:春天来了,大地妈妈叫醒了她的虫宝宝们,有一只淘气的小昆虫偷偷的跑到了咱们班,你们看看他是谁呀?(出示蚕蛹图片)
师:蚕蛹宝宝说你们知道我小时候长什么样长大后又是什么样吗?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我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幻灯片分别介绍每张内容)。
师:你知道哪一张是我刚出生时的照片,哪一张是我长大以后的照片呢?你愿意帮我把照片按照从小到他的顺序排列起来吗?(幼儿:愿意)出示照片分组排序
师:哪一组小朋友排得对呢?看看我的生长过程吧!(观看蚕生长过程视频。)
幼儿自己指出错误并改正
三、游戏“快乐的蚕宝宝”体验蚕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真聪明,你想不想也做一只快乐的蚕宝宝和我一起长大呢?(幼儿:想)
师:魔法棒,魔法棒,变变变变蚕卵(幼儿身体缩小)。变蚕虫(幼儿身体伸长),蚕宝宝饿了找桑叶了(幼儿进行爬的练习),蚕宝宝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来该做新房子吧!(幼儿做头部运动,钻进口袋里),蚕宝宝睡着了,梦里他梦见自己长出翅膀了,梦醒了,蚕宝宝真的长出翅膀了(幼儿钻出口袋做飞的运动)结束。
教案二:《蚕宝宝》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2、尝试运用渐变色绘画,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一群正在游戏的彩色宝宝。
3、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掌握渐变色的涂色方法。
活动准备:
1、蚕宝宝图片
2、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并说一说。
老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知道?
讲解蚕宝宝的由来以及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它们喜欢吃什么?
二、细致观察蚕宝宝的图片
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并说一说。
老师:蚕宝宝是什么颜色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头部是什么样子的?中间呢?
有没有尾巴?有没有脚?和我们常见的毛毛虫像吗?
了解蚕宝宝的习性。
老师:蚕宝宝喜欢吃什么啊?它们怎样走路的?她们会睡觉吗?
进一步讨论怎样绘画蚕宝宝。
三、出示幼儿用书,欣赏蚕宝宝的图画。
欣赏幼儿用书里面《正在交谈的彩色宝宝》和《快乐的蚕宝宝》
老师:引导幼儿说说画面里蚕宝宝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用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尽量在绘画中用近似色,比如浅蓝+天蓝金黄+橘黄……
老师示范近似色的涂色步骤。
四、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教案三:可爱的蚕宝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热爱生命,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加深对昆虫、卵生等小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
问题板块
幼儿提问:
1、幼儿对蚕子提问“老师这个小黑点怎么越来越黑呀?”
2、“蚕宝宝吃什么呀?”
3、“蚕宝宝死了吗?”
4、“蚕宝宝怎么不吃东西了?”
5、“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
6、“蚕子怎么来?”
主题壁报
教师引导:
1、带领幼儿仔细观察。
2、鼓励幼儿用各种树叶喂蚕宝宝,看看它们到底吃什么。
3、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物品,鼓励幼儿去尝试、探索。
布置季节主题墙饰《春天来了》在墙饰上布置孩子们观察蚕宝宝变化的过程的记录。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图书区:
提供各种昆虫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的图片、书籍。
建筑区:
鼓励幼儿为蚕宝宝盖房子、建公园、花坛。
巧手区:
为幼儿提供毛线、橡皮泥、豆类、剪刀、白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让幼儿制作各种昆虫。
自然角:
提供活的小动物、昆虫标本,各种食物,蚕子,观察记录本等物品,鼓励幼儿观察。
家园合作
1、感谢家长为幼儿买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让幼儿观察。
2、带领幼儿认识桑叶,有可能的采集
1、家长资源: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养蚕。
2、社区资源:为蚕宝宝采桑叶。
3、网络资料:利用互联网下载有关昆虫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的图片、资料。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第七周
2012 年3 月21 日 活动名称
科学:各种各样的风筝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结构以及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
2、师生合作,尝试让风筝上天。
3、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筝的结构以及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
活动准备
风筝上天的原理介绍,风筝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测风筝上天的秘密
1、出示风筝
“这是什么?有哪些部分组成?”
“风筝是怎么样上天的?为什么叫它风筝呢?”
2、幼儿大胆猜测并讲述。
二、介绍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
1、风筝究竟是怎么样飞上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2、观看资料,教师介绍
“谁来当一回小科学家,给大家介绍一下风筝上天的原理?”
3、幼儿介绍→教师小结
三、师生游戏,尝试风筝上天
1、“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风筝上天的道理,那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2、户外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风筝上天的原理,从而产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从活动的情况来看,幼儿对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已经理解透彻,能用自己的理解、简单的语言讲述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另外本次活动以放风筝结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理解原理后借放风筝更直观地观察风筝上天的原理。
第七周
2012 年 3 月 23 日 活动名称
健康:放风筝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探索风筝的不同玩法,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练习肩上投过高130-150cm的障碍物,提高投掷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在肩上投过高130-150cm的障碍物。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自制的风筝,130-150cm的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小手小脚动起来。
1、热身操:稍息、立正、抱臂看齐、小手挥挥、小脚跳跳„„(教师自编)
2、器械操:幼儿人手一副哑铃随口令有节奏地练习各种动作。
二、花样玩风筝,探索不同的玩法。
1、分小组自由玩风筝。
将幼儿分成4组,鼓励他们探索风筝的玩法。师:“请大家分成四组玩风筝,看一看、比一比谁玩风筝的方法最多?而且还和别人的玩法不一样?”
2、分组游戏,教师适时指导。
3、交流讨论。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玩风筝的?”(幼儿交流、演示)
4、小结并提出新要求。师:“刚才小朋友玩的都很好,现在我想给大家增加一点难度,你能把风筝投过这样高的障碍物吗?应该怎样做?”(个别幼儿回答并示范,教师小结。)师:“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5、幼儿练习,教师做适时的指导,主要指导幼儿肩上投掷的动作。
6、活动评价。
三、放松活动:马兰花
活动反思:
对于放风筝是幼儿喜欢的事情,小朋友们喜欢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感觉。互动中幼儿探索不同的风筝玩法,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想,自己玩,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法。教师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增强了一定的难度,给简单的玩法提出一定的挑战,幼儿很感兴趣,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第七周
2012年 3 月 22 日 活动名称
美术欣赏:中国的名风筝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了解各地区不同的风筝制作工艺。
2、对中国的渊源文化有一定了解,激发兴趣。
3、养成良好的作品欣赏习惯。
重点、难点
知道中国的各个地区有不同的风筝。
活动准备
具有地区代表性的风筝图片各一幅(ppt模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风筝是中国典型的民间玩具之一,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知道它是哪个地方制作出来的吗?
2、教师:我们知道风筝在中国各个地方都能见到,在这些地方又以山东潍坊、北京、天津、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最为著名。你知道这些的风筝他们的制作方式、风筝形状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吗?
3、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这些地方的风筝照片,想看吗?
二、欣赏图片,了解不同的风筝制作工艺。
1、播放风筝图片(北京)
【介绍:北京风筝相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最典型的代表是沙燕风筝。沙燕又称扎燕,沙燕风筝的装饰多在双翼,纹样多以蝙蝠为素材,取汉语谐音同“福”,寓意幸福、福气。】
2、播放风筝图片(南通)
【介绍:在品种纷繁的南通风筝中,以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为全国绝无仅有,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巨型葫芦制作,中小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等制成。】
3、播放风筝图片(潍坊)【介绍:山东潍坊风筝与年画一样,历史悠久,并受当地木板年画艺术的影响。它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协调、放飞时平稳高飞,有民间乡土气息。】
4、播放风筝图片(天津)
【介绍:对天津风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誉中外的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1961年)。这种风筝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并在风筝着色上吸收了我国建筑中彩绘技法,使风筝更富有名族特色。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新,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
5、播放风筝图片(四川)【介绍:主要流传于成都、绵竹等地,半印半画,先在纸上印好人物或动物形象的黑线轮廓,糊在骨架上,再用红、黄、蓝、绿灯水画粗粗刷几笔,显得潇洒流畅。】
三、情感教育,结束活动。
1、教师:风筝不仅是一种体育游戏活动,而且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普遍引人兴趣的美好事物,它寄托了人类的美好理想和自由愿望。
2、教师:美丽、有趣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那除了今天介绍的这几种有代表性的风筝外,你还知道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风筝呢?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主要是向幼儿介绍几种中国比较有名的、具有各自特色的风筝名称及来源等。从活动开展的情况看来,由于幼儿之间已有对各类风筝有所了解,因此,在讲述风筝时幼儿比较会讲。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对中国的名风筝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了解。
第七周
2012年 3 月 21日 活动名称
意愿创作:风筝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对称印染的方法制作风筝,在折好的纸的周围染色。
2、能大胆尝试、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用对称印染的方法制作风筝,在折好的纸的周围染色。
活动准备
1、制作风筝的ppt。
2、宣纸、水粉和报纸。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有没有出去放过风筝?
师:那你们放过的风筝或者看过的风筝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2、引出风筝的对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的风筝,小朋友们看看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师:老师也从很多的风筝中选出了两个风筝面,小朋友看看好不好看?
师:这么多漂亮的风筝很多的形状很多的颜色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引出对称)
3、激发幼儿做风筝的兴趣
师:看了那么多的风筝,你们想自己做一个风筝面吗? 师:那么我们怎么做风筝呢?
师:平时我们都是用水彩笔油画棒画,可是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做风筝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特殊的材料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看然后把你的感觉告诉其他小朋友。师:这种纸叫做宣纸和我们平时用的纸不一样,它比较软比较薄吸水性还很强一般这种纸我们用来画国画或者写毛笔字的但是今天我们用它来做风筝面。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了,只用宣纸和水粉怎么做出对称的风筝面呢?
4、教幼儿如何做对称的风筝面 师:老师有一个好办法第一步我们先将宣纸对折对折再对折第二步我将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浸到不同的颜色里,一定要轻轻的,否则宣纸会破掉做出来的风筝面就不漂亮了,第三步我们将印染好的宣纸轻轻的打开放到宣纸上等待晾干,这样一个漂亮的风筝面就做好了。(老师边做边示范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老师再带领幼儿说一遍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部„.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现在会做了吗?现在试试吧!(老师根据幼儿情况让他们自己做或者带着他们一步一步的做)
5、展示好的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从来没有做过风筝,因此都觉得非常好奇。当看到印染的一个个漂亮风筝时,都非常惊讶,因为有印染的经验,所以幼儿在进行印染操作时,都比较有序,小心翼翼地,期待着自己的作品美好地诞生。当幼儿打开自己的作品时,尤其觉得自豪,到处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作。幼儿都玩得很开心。
第七周
2012年 月
日 活动名称
语言:风筝和纸船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
2、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背景,小棕熊和红松鼠的贴绒各一个。
2、纸风筝和纸船若干。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由谈话引题
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感觉怎么样啊?
(二)幼儿理解故事前半段
(三)教师操作教具,幼儿熟悉故事后半段
(四)播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结合生活实际,请幼儿讲一讲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玩些什么?大家一起玩要怎么做呢?
(五)歌表演:《拉拉勾》《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联唱,达到复习与深化作用。
活动反思: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拿出课前和孩子们一起折好的纸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纸船漂呀漂,它会漂到哪里去呢?纸船会带些什么去哪儿呀!幼儿自由说,老师由孩子的发言顺势引入新课:它漂到了我们班的课堂,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知道学习,不仅仅只是学,更加关键地是要学以致用。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留了一个幸福为主题的拓展性作业:纸船给松鼠和小熊带来了幸福,那么,让我们也用手中的纸船去创造快乐和幸福吧!
第七周
2012 年
月 日 活动名称 语言:假如我是小风筝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风筝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运用多种方式表现风筝的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风筝,风筝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
二、风筝展示
幼儿:我家有塑料的蝴蝶风筝的,它的翅膀可以折叠的。
幼儿:我的风筝是我外公给我做的,用竹篾,还有我外公画的孙悟空图案呢,我最喜欢了。幼儿:我有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会发光的,它可以在晚上放的。幼儿: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蜈蚣风筝很长很长,也很重,要很多人抬的。幼儿:我还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风筝的,只有我们的小指甲那么大
教师小结:龙头风筝,狐狸风筝、小兔风筝、葫芦娃风筝、蜈蚣风筝等,其实风筝的种类很多。
三、编一编,学说句子“假如我是„„小风筝,我就„„”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通过观看风筝课件和幼儿自带风筝实物,让幼儿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风筝,通过编一编,学说句子“假如我是„„小风筝,我就„„”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敢于表征的欲望。
第七周
2012 年
月 19
日 活动名称
数学:风筝家族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运用对应的方法观察物体数量的差异,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
3、能安静、独立地完成操作题,体验成功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观察物体数量的差异,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风筝等各10个、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各10个。学具:人手一组数量不等的点子卡、各种图形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1、比较风筝的多少。(出示两排风筝)师:“图上有什么?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他说的到底对不对?” 师:“怎样摆放才能一眼就看出两排风筝谁多谁少?”
2、幼儿操作,师幼共同探讨。
3、比较图形的多少。(出示一副图形组合图)师:“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师:“哪种形状多,哪种形状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引导幼儿用个数一数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4、小结:不管这些实物怎么排、怎么变化大小。我们只要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它们到底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二、小组操作练习。
1、给最多的一组打“√” 师:“请大家想一想哪排点子最多?找到后请在点子的后面打√”。
2、拼图计数。师:“先看样图拼一拼,拼好后数数你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并记录在纸上。”
三、活动评价。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活动反思:
本堂课幼儿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的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大部分幼儿都能分清10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但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需要在这些幼儿身上多放点注意力。
第七周
2012 年
3月
日 活动名称
数学:积木世界
班级
中6班
教者
颜海璐
活动目标
1、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充分感受图形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认识圆形方形,能从多种物品中正确区分圆形和方形。
重点、难点 能从多种物品中正确区分圆形和方形。
活动准备
魔术盒1个,圆形片,方形片,娃娃家,(钟,积木,盒子,杯子,桌子,布)小筐子若干,纽扣,镜子,瓶盖等物品。
活动过程:
1.导语:小兔子我们开火车大到积木世界去玩,好吗?《开火车》 积木世界到了,我们进去玩玩吧!
咦,这儿有个魔术盒,看看里面能变出什么,变变变------它是什么呀?什么形状2.小兔子你们找一找说一说圆形和方形的物品。幼儿自由回答。1.出示圆形,方形的实物。
小兔子,你们瞧,桌子上有什么?我们和它们玩个游戏吧!竞赛的形式游戏3"4次。2.哎呀!玩具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出示圆形和方形的家。小兔自由操作,兔妈妈观察。
3.小兔子旁边有圆形和方形的玩具,你们和它们玩玩吧!边玩边说,“圆形我和你玩一玩”,“方形我和你玩一玩”。
4.结束:小兔子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坐火车回去吧!请上车,开车喽----!《开火车》
活动反思: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活动中,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第五篇:中班科学教案 可爱的蚕宝宝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蚕宝宝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萌发幼儿养蚕和关心蚕宝宝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
提问(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吃饱;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师指导幼儿观察蚕宝宝成长的过程,启发幼儿画箭头表示蚕宝宝生长过程。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