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教材简析: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过程:
1、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
3、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banzhuren)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的: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5)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6)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7)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8)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的: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9)大班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教学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自然测量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54563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
一、活动目标
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2、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头……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第三篇: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1.知道用测量的正确方法测量桌子等物体。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比小棍子长的绳子、小木棍若干;每个幼儿一份记录表及记录用的铅笔等;教师用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节导入引出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1.教师以“买桌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阿姨想把我们班上的旧桌布换掉,可是她不知道要买多大的桌布,我们一起来帮阿姨量桌子买桌布吧!
2.幼儿讨论,并动手操作。
提问: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准备了小木棍,我们用它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
3.请幼儿交流方法,并上来示范操作。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
4、教师以幼儿的操作为例,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在量桌子的时候要找好起点,然后做上记号,接着移动工具,要注意头尾相连不要留空白,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最后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二)教师讲解记录表,并让幼儿动手操作、填写记录表。
1)教师说明填表要求:老师准备了小棍子和绳子,你们要分别用这两个工具两出桌子的长度,然后把小棍子量的次数填在小棍子的图片下方,把用绳子量的次数填在绳子的图片下面。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师:请小朋友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记下结果想想发现什么秘密?
(三)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发现什么秘密?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做出来的桌子会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我们量的桌子是一样的,只是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不同的测量工具,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第四篇: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科学:《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说课稿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说课稿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多次操作,才能获得。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进行培养。因此,我设计了一堂《自然测量》的教学。
一、说教材
《自然测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当中。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会对自己测量的数值与他人不同时发生争执,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时幼儿对测量产生了兴趣。《自然测量》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二、说活动目标
考虑到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的这一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我确立了本活动目标为:
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学习做简单的测量记录以及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
四、说活动准备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五、说教学学法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特别积极,我想到先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所以首先采用了提问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运用讨论法让幼儿自由说出已知经验:对测量工具的认识。最后幼儿运用操作法进行对实物的测量以及记录。让幼儿能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我通过在日常对幼儿游戏中对测量进行讨论的观察入手,找出幼儿关心点,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测量的更深入的探究以及培养其对测量的兴趣。
(二)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幼儿通过讨论来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我会采用讨论法让幼儿探究自己与其他幼儿之间测量方法的不同,并做一总结进行评论,指导幼儿认识并初步会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进行先观察后使用记录表这一方法,来突破活动的难点。对记录表进行认识并使用,扩展幼儿对已有经验的认识,介绍更多的测量工具,并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
(三)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迁移已有经验,拓展新的测量知识经验,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且认识已有测量经验的不足,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总结与活动延伸 最后对幼儿测量中的错误进行总结,并且告诉幼儿正确的测量方法。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幼儿进行测量方面的引导,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对测量物品的认识。通过测量的教学活动后,让幼儿回到家中量一量自己和父母的腰围并尝试记录下来。不仅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并且延伸了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