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第五课第二框
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过程与方法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
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教法及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
情境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52—57页,(大字精读,小字速读)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并做好笔记,注意用铅笔做好圈点批注。(时间大约8分钟)
1、刑法的含义
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刑罚?
4、我国刑罚分为哪两类?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三、互助探究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活动二:认清犯罪特征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2015年9月,火锅店服务员朱某因加水问题与顾客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开水淋到顾客头上,造成女顾客全身四分之一被烫伤。2016年1月鹿城法院审理此案,一审判处朱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思考:材料中朱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并结合材料分析。
生答总结:犯罪行为。朱某将开水淋到顾客头上,造成女顾客全身四分之一被烫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具有刑罚当罚性。
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活动三:区分刑法和刑罚
刑法是一部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罚是刑法中规定的处罚方式。
刑罚是刑法内容的一部分。
教师讲述: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活动四:预防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3.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
1.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3.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五、检测提升
1、小军进结交不良网友,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警示我们()
A.遵纪守法,慎交网友B.遵纪守法,拒交网友
C.远离网络,拒交网友D.珍爱生命,聚焦网络
2、不少同学嗜好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劫,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处罚。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该()
A.有足够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
B.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违纪的范围内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钻法律的空子,避免自己受罚。
3、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
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B
外出旅游,在文化古迹上乱刻乱划
C
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4、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客人。吃晚饭后他们要打麻将,刚好缺一个人,爸爸叫小明“凑个数”,赢了归自己,输了爸爸给。对此,小明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不去凑数,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B
要坚持原则,婉言谢绝
C
告诉他们赌博的危害,说服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D
可以去凑数,星期天要好好放松一下
5、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A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B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六、总结评价
(一)总结提升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了解罪与罚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法
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制观念
防患于未然
作业
普通同学:完成课时作业基础题
程度较好的同学:完成基础题和能力题
反思提升
提供给学生案例,让他们思考:材料中朱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并结合材料分析。叫了几个学生起来回答,暴露了道法非选择题中典型的错误,要么是脱离材料,要么是原理没有用上去,给了学生试误的机会,总结归纳了错误,提供了正确答案,归纳了道法非选择题的答题模式,还是有效果的,给我的启示是道法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直接与我们的考试形式挂钩的,对于案例教学我们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做到精细化教学。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