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喜欢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大的面盆4个、塑料瓶海绵若干、抹布4块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海绵宝宝》,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海绵宝宝”,今天老师就请来了“海绵宝宝”和我们起做游戏。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幼儿每人一块海绵)
1.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教师请小朋友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看一看,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有孔的特性。
教师:来摸一摸海绵宝宝,告诉老师,摸上去什么感觉呢?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分享。
教师:刚才你是怎么和海绵宝宝玩的?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2.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师:(1)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海绵宝宝想藏到瓶子里休息一下,瓶子在哪里呢?(老师预先将瓶子放在幼儿的椅子底下)请小朋友拿出瓶子。2)你有办法将“海绵宝宝”藏在瓶子里休息吗?(幼儿自由探索)
(3)交流分享
师:1)你是怎么将“海绵宝宝”藏进瓶子里的?(引导说出用按、捏、转等方法)瓶子里的“海绵宝宝”的样子(形状)和原来一样吗?(变形了)
2)“海绵宝宝”休息好了,想出来了,我们帮帮它好吗?(幼儿提供捏、拉等方法再次感受海绵的特性)
3)现在“海绵宝宝”和原来一样了吗?(形状又变回来了),原来“海绵宝宝”会变形的。
2.第三次探索(海绵吸水性)
1)师: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放了小盆,里面有些水,请你们将海绵宝宝放进去,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海绵会吸水、变重了,能挤出水。
延伸:“海绵宝宝”(吸水的特点)为花浇水,増加幼儿探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