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瓶瓶罐罐来运动》
目标:
1.用瓶瓶罐罐布置运动场景,锻炼平衡、跳跃及躲闪等能力。
2.通过游戏增强环保意识。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准备:
经清洗的瓶罐若干(数量是幼儿人数的2倍),音乐。
过程:
一、做瓶罐操
今天我们要和瓶瓶罐罐一起来运动,请找两个你喜欢的瓶罐朋友听着音乐跳起来吧。
二、瓶罐运动
1.教师和幼儿合作将瓶罐放在场地上,布置成“树林”“小桥”“小沟”等活动情境。
评:让幼儿参与布置活动情境,既利于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2.幼儿四散在活动场地,按自己的意愿尝试过“树林”(躲闪跑),走“小桥”(平衡),跨“小沟”(跳跃)。
3.请个别幼儿演示,然后提出要求:除了刚才的方法,还可以怎么布置“树林”“小桥”“小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树林”“小桥”“小沟”呢?
4.幼儿分散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运动方法。
评:教师让幼儿在尝试玩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玩法,体现了活动的递进性,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
5.教师让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运动方法过“树林”“小桥”“小沟”,将多余的.瓶罐运到“环保屋”。
评:游戏“瓶瓶罐罐运到环保屋”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幼儿在行动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瓶罐按摩
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用瓶罐轻拍按摩自己的手臂、肩背及腿部。
评:瓶罐因轻巧光滑、抓握方便,成了用于身体放松活动的好材料。
【幼儿园中班教案《瓶瓶罐罐来运动》】相关文章:
1.幼儿园中班运动活动教案
2.幼儿园中班运动护具教案
3.中班运动《预备:冲》教案
4.瓶瓶罐罐教案
5.幼儿园中班运动教案:《我爱做运动》
6.《大家来运动》教案
7.中班体育运动教案
8.中班语言我爱运动教案
9.小伞兵中班运动课程教案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瓶瓶罐罐来排队
瓶瓶罐罐来排队
设计意图:
《瓶瓶罐罐》的主题让孩子们大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这其中潜藏着许多的规律,如:瓶子的大小、胖瘦、高矮等。本次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高矮”,并能够进行纵向维度上的排序,由浅至深。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概念从而进入活动,然后进行初步的尝试排序,逐渐进入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排序,环环紧扣,充分让幼儿感受到物体“高矮”的秘密,教师在各个环节中及时的总结是对幼儿经验的提升。最后给幼儿一个探索发现的空间,让幼儿将排序的兴趣继续延续,从而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区分物体的“高矮”。
2.在不同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按高矮规律进行排序。
3.对有趣的数学排序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纸板人手一张(上面贴有双面胶),操作卡片人手一份(美工第11页,活动前剪好);高矮不等的瓶罐四组,分别为:三个一组两份,四个一组一份,五个一组一份。
重点:幼儿能够按照物体的高矮特征,从高到矮或是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难点:在排序物体的“量”有所增加的基础上,仍然能够进行高矮排序。
活动过程:
一、游戏:高瓶子矮瓶子,为幼儿做好概念的铺垫。
师:宝贝们!熊宝宝那个高高的瓶子和矮矮的瓶子都不见了,你们见到过吗?
谁记得高高瓶子的样子,请你学一学。谁记得矮矮瓶子的样子,也请你学一学。
二、自由探索瓶罐的玩法,尝试排序。
师:我这里有几个瓶子,不知道哪个是高的,哪个是矮的?请你帮忙分一分。
1.请个别幼儿找一找指定要求的瓶子,集体做确认。
2.教师邀请幼儿用瓶罐尝试排序。
①请幼儿第一次尝试排序。
师:我又请来了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数数看现在有几个瓶子了?(三个)谁会给他们排排队呢?你是怎么排的?谁排最前面,谁排最后面?
②再次请幼儿排序,并与上一组排好的瓶罐作对比,寻找相同或不同之处。
师:我这里还有一组瓶子,谁会给它们排出跟它(指前一组排好的瓶子)不一样的队伍呢?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小结:原来排队可以随意排,还可以按照物品的高矮顺序来排排队,这样的排队方法叫做按高矮排序,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队伍看起来更整齐,更漂亮。
三、提升经验,学习排序。
1.教师示范操作排序,幼儿观察交流。
①从矮到高排序。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高矮不同的瓶罐,我要找出最矮的瓶子,把它排在第一个,谁来帮帮我?(后面的依次类推)
②从高到矮排序。(可以请个别幼儿操作)
2.根据幼儿的经验给予不同量的瓶罐组合(4个,5个),并进行排序。
师:我这里还有许多瓶瓶罐罐,谁愿意来挑战一下,给他们也按高矮排排队呢?
3.经验迁移:请5个高矮差距较明显的幼儿作为示范,其余幼儿对其进行高矮排序。
小结:不仅仅是瓶瓶罐罐、小朋友可以按照高矮排序,还有许多东西,只要它们高矮不同,都是可以进行排序的。
四、加深认识,练习排序。
1.幼儿操作桌面排序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高矮不同的瓶罐卡片,请你轻轻的回到位置上也给它们按高矮排排队吧!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操作正确的与操作错误的)讲述自己的操作经验,其余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结果与之作对比。
师:你是怎么排序的?谁排第一个?谁排最后一个?
五、感受排序的多样性,如:大小、胖瘦等。
1.瓶罐除了有高矮不同还会有哪些不一样呢?让我们来听听、唱唱《瓶子瓶子倒下了》你就知道了。
2.教师与幼儿随音乐做歌曲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投放高矮不等的瓶罐、积木等至区域活动中,供幼儿继续练习。
2.提供其他特征不同的物品供幼儿探索,如:大小不等的瓶罐、粗细、长短不同的物品等,一种特征一组摆放好,请幼儿探索排序。
第三篇:瓶瓶罐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造型特征的瓶瓶罐罐,并能用线描画出简单的瓶罐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在画面中正确的取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构图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合理的安排画面。
教学难点:物体在画面中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
课前准备: ppt课件、若干瓶罐实物、一张线描作品。
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欣赏:师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照片(课前课件准备几张学生写生静物的和有瓶罐的组合静物的照片),引出课题。
2、出示课题:瓶瓶罐罐(板书)
3、师提问:谁能发现它们(瓶罐图片)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大小不同、高低不齐、胖瘦不一,颜色不同。)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视觉感知不同造型的瓶罐,激发兴趣。
二、实物展示,引导观察
1、出示瓶罐实物,引导学生认识瓶罐的造型特征。
(1)提问:谁来说说这些罐子都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静物。
(1)提问:什么样的瓶罐摆放在一起照出的照片才会美观呢?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
3、学生选瓶罐,初步感受静物搭配。
4、摆瓶罐画,认知遮挡,感知瓶罐间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5、小结:选择高大的物体做主体,小些的作陪衬,摆放中同时要注意它们的高矮、大小、胖瘦的搭配。
教学意图:通过摆静物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在画面中正确的取景。
三、欣赏感受,探究感悟
1、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合理和合适的搭配。
(1)太偏(2)太小(3)太散(4)太满(5)合适
2、作品赏析,通过欣赏名家的绘画作品,加强对构图的认识。
课件展示:《桃子与玻璃杯》、《瓶花》、《静物与水壶》
3、学生小结:画面的主体物应放在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构图要饱满,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呆板,将物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会使画面更具美感。
4、教师示范,结合瓶罐的不同特征,边讲边画。
(1)着重描绘主体,将整体形象表现完整。
(2)陪衬物应注意取舍,主次分明。
(3)线描画应注重线条的干脆利落,彩色画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丰富与完整。
教学意图:进一步掌握构图原理并通过观摩示范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骤。
四、学生作画,巡视指导
1、学生在画画本上作画。
2、师针对构图和瓶罐的造型方面多加指正和引导。
五、作品展示,共同评价。
六、总结学习。
第四篇:瓶瓶罐罐教案3
《瓶瓶罐罐》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教师出示“百宝箱”学生猜测物体形状(玻璃瓶)
师:同学们,想知道咱们今天画什么吗?答案就在我这个百宝箱里!我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并描述它的材质和外形特点,其他同学把它猜出来。
2、师出示青花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外形,了解瓶罐的结构。
师:这是……,介绍青花瓷的结构由瓶口……等组成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矿泉水瓶、陶罐、茶叶罐)。
3、出示生活中的瓶罐图片。
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瓶罐很多,除了这些,还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饮料瓶;大大小小的零食罐;客厅里摆放的漂亮花瓶,甚至是厨房、浴室里都有它的身影,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它可真是无处不在。
二、出示静物和写生图片。
师:这些瓶罐不但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被世界各地的美术爱好者们当作静物写生和临摹。通过静物写生,能帮助我们抓准物体造型,锻炼观察能力。4.出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瓶瓶罐罐的世界。
二、新授
1.初步感受静物构图(3分钟)(1)出示塞尚作品,了解构图
师:在法国有一位被尊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画家,因画瓶瓶罐罐,苹果等一些静物而世界闻名,他就是塞尚。
接下来,让我们感受一下大师的画面布局。
这张画中有三个陶罐、一个装满苹果的盘子、一块白色衬布,画家将高大的物体放在后面,体积小的苹果放在(前面),褶皱的衬布被压在盘子下面,这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遮挡关系,错落有致。看起来宁静,生动。充满生活气息。2.利用画好的平面“瓶罐”,尝试摆放静物(2分钟)
师:老师这有一些大小不同的瓶罐,谁愿意上来试着摆出一幅漂亮的图?向咱们的大师致敬!
师:找一找,他这幅画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对,我们一般挑选大的物体当做主体物。师:画面中除了主体物,还有什么?
师小结:我们在对瓶罐进行构图是时,要注意挑选些大小、高低不同的瓶罐,还能选择花纹不同,颜色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样会让画面变得更丰富。
师调整画面
师:说到这,我也忍不住要来试一试了,画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主体物放在了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呆板。物体在摆放时要有前后遮挡关系,还要有疏有密,有聚在一起的,还有分开一点的。3.认识不合理的构图(3分钟)
师:将物体安排在画面恰当的位置上,我们称为构图。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构图怎样?为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越远的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就越高。
生:……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答案,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幅构图存在什么问题?
生:太满,太小
师:我们在写生时要注意它的大小比例,不能画太小也不能画太满。这两幅呢?
生:一幅太挤,一幅太散
师:是啊,要注意他们的疏密关系,不能太挤,也不能太散。这幅画的构图比较合适,物体的大小和造型有变化,位置安排与组合疏密有序。
师小结:同学们,在将物体画进画面时,构图很重要,要仔细的观察,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造型特征,和疏密关系,这样能使画面更具美感。
4.师示范构图(4分钟)
(1)师:先确定物体的位置与大小,把线条画的尽可能的流畅,先画前面的物体,再画后面被遮挡住的,注意不要被遮挡住的太多,同学们注意,越远的物体,在画面中位置就越高。(2)再给它们添加点合适的花纹。
(3)用水粉颜料对画面进行渲染,感受色彩碰撞所产生的偶然性的美感。
三、欣赏学生作品(2分钟)1.师:同学们,构图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瓶罐,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摆放,都会有不同的美感,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谐美的构图吧。
2.播放图片
师:这幅画主体物在中心位置,静物被摆放的有疏有密;注意瓶罐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不能太大、太小或太偏;还能给瓶罐添加点漂亮的花纹,可以用简笔花、鸟来装饰,也可以用,小圆点、波浪线、小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来装饰;注意瓶罐的造型特征,这幅蓝底白花画出了青花瓷的味道。
四、学生作业(18分钟)
师:欣赏完这么多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每人挑选一些静物进行写生或想象,组合成一幅静物画下来,注意静物的大小比例、造型特征和疏密变化。
五、作品展示(1分钟)
1.将学生作业贴在黑板上展示 2.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组合,位置的摆放,合理的构图的角度交流讨论。3,这么漂亮的一幅画,不亚于商店买的装饰品,我们可以用一些废旧材料装饰起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把挂哪呢?
六、拓展(1分钟)
1.欣赏莫兰迪的表现方法。
2.师:这是一位被誉为最接近中国诗意的西方大师——乔治·莫兰迪。终其一生画下了1264张瓶罐,从他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些静物并非精美逼真地模仿,而是将质感、光线简化到不能再简化,对其形体的描绘,也几乎到了抽象的地步。在真和拟真之间,在具象和抽象之间,这正是莫兰迪最大的特点,也是他被看做具有东方意蕴的原因所在。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静物画构图,并在课堂上完成了一幅线描静物画。美术创作,并不仅仅是真实地表现眼前所见的事物,而是要将自己对美的体验表现下来!画出我们内心的风景!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下课!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体育教案:运动小精灵
一、活动目标:
1.学习阅读指示牌。
2.根据指示做动作。
二、活动准备:
自制有趣的指示牌。
三、活动过程:
1.事先与幼儿讨论幼儿园的运动设备,并为它们命名。
2.来到幼儿园的操场,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及摆放好指示牌。
3.选首儿歌或童谣,让幼儿在歌声中按照指示牌方向准备出发。如到圆圆国拿起呼啦圈在地上或身上转一下、用单脚跳到百花国闻闻花香、走到石头国抱抱石头看有多大、滑梯国里可溜滑梯、再到洞洞国穿过拱桥、绳子国是跳5次绳才算通过、昆虫国则要学一种昆虫的动作。回到目的地时,便成为快乐国里的精灵了。
四、活动建议:
1.可选择户外或幼儿园里适当的地方,自己制作指示牌。
3.若因雨天无法进行,也可在教室中进行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