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2019-12-18 09: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财经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经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财经职业学院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任课教师:

**

任课学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班级:

2018级会计6班

2018年8月-2019年1月编制

**财经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第1

周2018级会计6班

授课课时:3

授课日期:2018年9月4日

授课地点:勤奋院

标题(章节或单元标题):绪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学生能够领悟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3.明确学习

“基础”

课的重要意义。

难点:1.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2.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教案、教材、PPT课件、音像资料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各部分标题后需注明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为预设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适当微调)

绪论

1.准确把握“新时代”(20分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确定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整个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必须首先准确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首先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一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两个“前所未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则是进入新时代的直接性的标志。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是衡判时代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四个发展史”和“五个是”,对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就是进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到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就是进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93年,邓小平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十九大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当然,这里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同志前往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党发出了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重要宣示。这个初心和使命,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改变。

2.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20分钟)

(1)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法”在于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所谓“法”,即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导方针和思路引领,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方向指引和人生航向的问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只有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脚下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广大青年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唯有如此,青年干事创业的步伐才能铿锵有力。反之,信念一旦丢失、理想一旦丧失,青年干事就犹如太空漫步般迷茫而不知所措,飘飘然而无力。坚定信念,首要和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2)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道”在于修身养性、道德养成。所谓“道”,即万物变迁循环中亘古不变的规律,在个人层面体现的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三观”是青年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源泉,是青年干事创业的价值基础和道义起点,是青年必须系好的“第一粒扣子”。青年人成长成才固然要靠过硬的本领,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意志品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并始终践行正确的“三观”。

(3)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术”在于脚踏实地、砺能笃行。所谓“术”即技术和方式方法,所要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和实践路径问题。这个路径就是要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坚持在实践中“砺能笃行”。如果说理想信念是描绘蓝图,是“河对面的风景”,那么“砺能笃行”就是实践路径,是渡河的桥和船。砺能笃行,前提是“能”,关键在于“行”。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青年要实现立志做大事的目标,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躬身于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大事”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和伟大实践。人们常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要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对想做喜欢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3.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30分钟)

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青年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青年都更加幸运与幸福,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实现人生的梦想,也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人生的精彩,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我们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同时,我们也应当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青年都要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争当新时代的弄潮儿。

(1)有理想——“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在各种诱惑和考验中迷失自我,走入歧途。习近平同志指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既是对广大青年的衷心期盼,也是对自身经历的高度总结。习近平同志在他年轻时候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他的理想恰恰不是当大官,而是朴素的“为人民办实事”。我们当代青年人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自身的发展成才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联系起来,自觉选择服务人民的事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

(2)有本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确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一系列新事物、新情况应运而生,意味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即将出现,面向未来、面对挑战,青年人的学习任务更重了,需要增强的本领更多了。因此,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切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坚定脚步,昂首迈进;就是要广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就是要高度重视实践,积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不断增强工作本领。

(3)有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从落后挨打到昂扬自信,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当代青年必须牢记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话语,牢记历史使命,勇担时代责任。有担当,就是要反对空谈、真抓实干,俯下身子做工作,深入人民做研究,说实话、讲实效、办实事,反对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是要锐意进取、开拓进取,把青春活力汇聚成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强大的创造性投入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建设中,以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自觉到党和人民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0分钟)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两种基本的社会规范。

一方面,道德与法律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可归结为:第一,产生的条件不同。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它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而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第二,表现形式不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动,为了善而去追求善。而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不对主观过错进行惩罚;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领域,一般也由道德调整。但是,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第四,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如法庭、监狱、警察等保障实施的。第五,内容不同。道德一般只规定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如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提示人们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人们索要报酬的权利。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另一方面,道德与法律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节手段,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法律是弘扬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某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一类是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公正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可能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导致“法将不法,德将不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标准,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又是一致或接近的,因此法律的实施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到重大作用。第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首先,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不以道德为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其次,道德对法律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孟子•离娄上》指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律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最后,道德对法律有补充作用。那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能起到补充的作用。第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非常重要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相反,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也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与法律一道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可以将思想道德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使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30分钟)

大学时期是人的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基础”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新时代,为当代大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发展和成才目标理应与党和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大学生了解人的本质与发展,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走向,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与发展前途,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等。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基础”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与把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以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可以帮助大学生一入学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成才。

第二,学习“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生命力最旺盛,体力精力最充沛,但也是人生旅程中遇到问题最多的时期,诸如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怎样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会陆续摆在大学生面前,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回答。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思考人生的意义、探讨人生的价值、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完善的人格、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对崇高目标的向往,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修养、实践与提高的过程。为大学生开设“基础”课,就是从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人生观教育为重点,帮助大学生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习“基础”课,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更好地成才立业。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素质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为了迎接新世纪对知识与人才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必须致力于全面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良好的素质,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经得住考验。因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必须在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在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时,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内容,是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法治素养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等。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不是先天具备、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的修养才能获得和提高。学习“基础”课,大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法,为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从而更好地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或

思考题

教学后记及改进措施

**财经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第2

周授课班级:2018级会计6班

授课课时:3

授课日期:2018年3月11日

授课地点:勤奋院

标题(章节或单元标题):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

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3.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4.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7.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难点: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3.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4.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7.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8.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各部分标题后需注明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为预设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适当微调)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20分钟)

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的本质问题,是科学理解人生观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抵制错误人生观消极影响的基础。

人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做出选择、采取行动。

人对自身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对此曾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但只有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来观察人、分析人、认识人的时候,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正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逐渐地感悟人生,才形成了相应的人生观。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20分钟)

教师需要讲清楚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3.人生观与世界观(20分钟)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20分钟)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20分钟)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应使学生明确,要将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

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一高尚的人生追求,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6.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0分钟)

(1)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

(3)人生应乐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乐观豁达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不能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甚至颓废堕落、自暴自弃。

(4)人生要进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学生要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创新创造中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作业或

思考题

P18,第2题

教学后记及改进措施

通过2节课教学,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今后应加强系统学习,重在理解。

**财经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第3

周授课班级:2018级会计6班

授课课时:3

授课日期:2018年9月18日

授课地点:勤奋院

标题(章节或单元标题):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使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难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各部分标题后需注明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为预设时间,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适当微调)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7.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30分钟)

人生价值评价的结果有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等。人生价值评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人生导向的重要形式,是对人生实践及其是非功过所做的结论。正确的人生价值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判别人生是非成败的标准和依据,是社会进步的杠杆,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生价值的评价既有自我评价,也有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人以自我价值目标为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是非功过所做的评价。由于受个人能力、素质以及现实生活中利害关系的影响,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很困难的。社会评价是以社会利益和社会需要为标准,对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所做的评价。社会评价能代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意见,因此评价的结果往往是客观、公正的。

(1)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近些年来影响广泛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法治人物”“经济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最美乡村医生”等评选活动,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对人们人生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等所做的评价。尤其是《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一档年终人物盘点节目,始终以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中央领导同志赞为一部“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品牌,被广大观众称为“一部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年度精神史诗”,被专家学者看作“一部记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年度发展报告”。

8.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20分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应使学生懂得珍惜当今中国社会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大学生自身社会经验偏少、知识储备不够,容易通过主观的想象认知自身的条件。应使学生明确,在自身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认识自己,准确把握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自身条件。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虽然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决定着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应使学生明确,自身应注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9.辩证对待人生矛盾(50分钟)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幸福,是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作为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是人们普遍关注并常谈常新的话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幸福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情感,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和境界,它既是主观的,更是客观的;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既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既是结果的,更是过程的;既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既是个体的,更是与别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但也与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分不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生活目标和理想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因此幸福具有主观性。但人们追求幸福需求的满足,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因此幸福又具有客观性。虽说幸福是人们的一种内心感受,但这种感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赖于一定的外物刺激才形成的。即幸福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的有机统一。幸福具有个体性,但决不意味着幸福是“个人的私事”。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一方面,社会整体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没有社会整体幸福,就没有个人幸福。个人幸福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彻底改造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而且有赖于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力的提高,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的不断增长中才有保障。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个人幸福充实社会整体幸福。个人要索取,首先要有贡献,要想获得幸福,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幸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人对自身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是正当的,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正当需要的行为都是违背人性的。而人的正当需要,绝不仅仅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自然需要主要指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用等;人的社会需要包括人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发展的需要等;人的精神需要包括归属、认同、自尊的需要等。所以,人的幸福不仅仅来自对自然需要的满足,也来自对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

幸福不仅包含着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人应该把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劳动是人的根本的生存方式。人的幸福感来自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不能祈求神的安排,也不能靠大自然的恩赐,只能通过劳动改变世界来实现。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适合需要的对象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通过劳动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幸福。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人由于幸福观不同,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所有人在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过程中,都不能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通过非法途径去攫取。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还有一句更简明的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得与失是人们最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能否处理好这对矛盾,影响着每个人的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健康、幸福、成就等,即影响着每个人生命的质量与数量、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得”与“失”,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对于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问题,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权衡得失,必有一个比较取舍的过程,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之言,正应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之理。

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如果失去成就了别人,那是成人之美,这对自己是精神意义上的获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社会上才有了善举、友情和见义勇为的壮举。对于不经意而失去的东西,我们大可以重新去争取。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和失去,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姿态,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面对一点失败就灰心丧气,相反,我们应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要努力从患得患失中跳出来,主动舍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去追求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纯粹的东西。正确认识得与失,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应是每个人不容忽视的自我修炼。有了正确的得失观,人的心胸会更加豁达,人的心灵会更加美丽,人的境界也会更加高尚。整个社会在这种得失观的影响下,才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健康。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奋斗是艰辛的,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应使学生明确,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准确把握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努力做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开拓者。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顺水行舟,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逆水行舟,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有善于利用顺境,顺势而快上,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处低谷而力争,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他的实际生活。应使学生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明确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界限,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0.反对错误人生观(20分钟)

应使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认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警惕和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

(1)反对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是引发自私自利、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应使学生明确,人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应当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合理合法获取金钱。生活中还有许多远比金钱更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

(2)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应使学生明确,健康有益的、适度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人的正当需要,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应使学生明确其危害,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11.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应使学生明确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努力实现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与历史同向。应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时代责任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2)与祖国同行。通过回溯历史,学生应明确,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赋予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自觉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3)与人民同在。应使学生明确,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

社会实践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应使学生明确,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业或

思考题

教学后记及改进措施

下载**财经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经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纲要 绪论 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主要知识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纲 ―――- 更 登 格 西 第一章:走进大学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第一节:适应人生的新阶段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 生活的集体性和自理性; 2. 学习的选择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结课论文 之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1 学院 专业10-01 姓名 学号 浅谈当代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古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一.调查者基本情况1.年级结构:大一占68%,大二占32%2.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调查报告 任课老师:付春华 组长:陈泉河 2014/12/8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 组长:陈泉河1467106306 组员:田金波1467106304 冀伟成14671063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补考试卷 1. ( 单选题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格言说明了同学们应培养的优良学风是( )。 (本题4.0分) A、 严谨 B、 求实 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9.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习题1(单选题)】 Question: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