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拜访昆虫》及教学反思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拜访昆虫》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拜访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活动准备:
“看图说话”:《观察昆虫》
挂图:《昆虫大集合》、《观察昆虫》。
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事先到附近观察地形。
活动过程:
复习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还见过哪些昆虫?
--昆虫长什么样子?
--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回教室。
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拜访昆虫》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907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好吃的芹菜》含反思》:中班教案《好吃的芹菜》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芹菜对人体的好处,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体验操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芹菜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好吃的芹菜》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中班教案《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保护青蛙的情感,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蝌蚪变青蛙》含反思教案吧。
第二篇:有趣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第三篇: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运动会
昆虫运动会(科学)
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过程
活动
(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
(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
(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第四篇:瓶子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水量的多少产生的声音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套相同的玻璃瓶子(四个标有红黄蓝绿标记的瓶子、水装的不同)。
2.幼儿人手一根筷子。
3、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桌上有什么?(瓶子)这些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水)
2.你们再仔细看一下这些水,你们发现了什么?(水不一样多)
3.你们想玩一玩这些瓶子吗?(想)我们怎么玩?(用筷子敲)
4.好的,我们来玩一下这些瓶子,看看你们有没有更多发现,好吗?
5.幼儿自由探索。(师幼个别交流)
6.你们发现了什么?(声音不一样)你们知道声音为什么会不一样吗?到底秘密在什么地方呢?
二.个别展示探索结果,再次探索并做记录。
1.接下来,我们有一张记录表,你们看,这张记录表上红黄蓝绿四个颜色标记代表了什么?(四个瓶子),这个音量的标记多的就表示声音是高的脆脆的,就下面两格的表示声音很低沉的,你们再仔细的探索一下,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再次探索。
3.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的发现和记录表。
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展示)
声音很低沉的瓶子里的水怎么样?(水多)声音脆脆的高的瓶子里的水就怎么样?(试着再敲敲看,验证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
4.教师小结:瓶子里的水越是多,声音越是低沉;瓶子里的水越是少,声
音越是高。
三.声音不同产生的美妙音乐。
1.瓶子敲击的声音都不一样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这些瓶子就变成乐
器,现在我就要让这些瓶子发出美妙的音乐。
教师演奏。
2.你们想尝试一下吗?幼儿演奏。
第五篇:郭老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
郭老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添加微信/QQ:394005172领取一套幼教资源包)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