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熊来啦》及教学反思
大班体育教案《熊来啦》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体育《熊来啦》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通过直接的练习,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受到一个经典的体育游戏的启发对其加以修改而成。游戏的名字叫《熊和小孩》,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为游戏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熊来啦》,将规则反映在了儿歌中,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同时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所以这个游戏中也插入熊的习性方面的内容。
另外,其实很多幼儿早就会玩《木头人》的游戏,这两个游戏的玩法很相似,然而游戏换一首儿歌体现,会带给幼儿新鲜感。
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的环节,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并体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教学反思:
教师的爱是教育中最为宝贵的营养,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的反应,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外,还应该用亲切的语言、目光去亲近他们,关怀他们。
让教师在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活动中支持幼儿的自我挑战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感;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作出反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注意活动中部分幼儿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为幼儿快乐的人生奠定基础。
交流探讨。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教学的实际与体会,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中反思教学的得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通过适宜有效的多种活动,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最终使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扩展阅读:熊(英文名称:Bear):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熊来啦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熊来啦》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通过直接的练习,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受到一个经典的体育游戏的启发对其加以修改而成。游戏的名字叫《熊和小孩》,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为游戏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熊来啦》,将规则反映在了儿歌中,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同时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所以这个游戏中也插入熊的习性方面的内容。
另外,其实很多幼儿早就会玩《木头人》的游戏,这两个游戏的玩法很相似,然而游戏换一首儿歌体现,会带给幼儿新鲜感。
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的环节,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并体验成功感。活动名称:
体育游戏《熊来啦》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熊来啦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1)请一位
幼儿扮熊进行游戏。(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第四篇:体育活动设计《熊来啦》(大班)
体育活动设计《熊来啦》(大班)
体育活动设计《熊来啦》(大班)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通过直接的练习,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受到一个经典的体育游戏的启发对其加以修改而成。游戏的名字叫《熊和小孩》,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为游戏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熊来啦》,将规则反映在了儿歌中,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同时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所以这个游戏中也插入熊的习性方面的内容。
另外,其实很多幼儿早就会玩《木头人》的游戏,这两个游戏的玩法很相似,然而游戏换一首儿歌体现,会带给幼儿新鲜感。
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的环节,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并体验成功感。
活动名称:体育游戏《熊来啦》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编花篮(单脚跳)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用脚编花篮,练习单角跳,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探索与同伴用身体各部分编花篮的方法,交流、迁移自己的经验。
3、努力完成游戏圈过程,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愉悦。活动准备:
1、编制的花篮一个,红花、黄花、兰花若干。
2、音乐磁带或CD,CD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队列练习。
引导幼儿练习开花走、左右分队走,在队列变化中听口令或哨声提示走、跑交替。
2、探索用身体编花篮的方法。
——出示花篮,启发幼儿与同伴结伴,鼓励幼儿用我们的小手或小脚编花篮。——请幼儿交流编花篮的不同的方法。
3、游戏:编花篮
——两名教师示范用脚编花篮,观察将两只脚钩在一起编成花篮的动作以及单脚跳的方法。
——幼儿尝试双人钩脚编花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出示花篮念儿歌,最后将红色的花朵放在花篮里,变成一个红花篮。——两名教师边拍手念儿歌边表演单脚跳编花篮,然后带领幼儿一起玩编花篮,练习有节奏地单脚跳。
——两人一组编花篮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坚持单脚跳玩游戏。——出示黄花,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玩编花篮的游戏。
4、音乐舞蹈: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圆圈舞。活动反思:
编花篮这个游戏,我小时侯也很喜欢玩,我想幼儿也一定会喜欢的。于是在教师的示范后,大家都很感兴趣,很想学这个游戏。我先请幼儿两人为一组,自由探文档仅供参考
索,但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掌握其中的“窍门”:可能是衣服穿的太多了,前一个小朋友脚放好后,后一个小朋友的脚根本不能再弯下来,游戏没有成功。我想起小时侯玩的时候,人比较多,脚就好搭一些。于是,我再次示范了玩法后,请幼儿六个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花篮游戏。本以为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幼儿没有按次序一个接一个把脚搁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最后一个小朋友也没有把脚放下来,大家都倒在地上了,游戏再次失败了。最后,我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一组一组教,终于大家都掌握了这个方法,但玩起来还有的小朋友单脚的平衡能力有限,还没等编好花篮就倒下来了。虽然如此,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下课后还是一直在玩,看来这个传统游戏还是很吸引孩子们的。
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如果课前我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这些生理特点,更科学地安排活动,这种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说,一线教师更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第五篇:体育活动设计《熊来啦》(大班)(本站推荐)
体育活动设计《熊来啦》(大班)
体育活动设计《熊来啦》(大班)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幼儿应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通过直接的练习,生硬的说教不一定能让幼儿愿意或能够抑制自己的行为。而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幼儿愿意接受并且能主动地抑制自己的行为。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受到一个经典的体育游戏的启发对其加以修改而成。游戏的名字叫《熊和小孩》,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为游戏编了一首简短的儿歌《熊来啦》,将规则反映在了儿歌中,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同时我发现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所以这个游戏中也插入熊的习性方面的内容。
另外,其实很多幼儿早就会玩《木头人》的游戏,这两个游戏的玩法很相似,然而游戏换一首儿歌体现,会带给幼儿新鲜感。
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的环节,这样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学习,并且按自己的想法玩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并体验成功感。
活动名称:体育游戏《熊来啦》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
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文档仅供参考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T: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观看录像《千手观音》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