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案

时间:2019-05-11 22: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长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长教案》。

第一篇:周长教案

《周长》教学设计

东港三小 金会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2.感知周长的概念。(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2)感知图形的周长。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②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

3.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长度的关系。

拿出课前准备的50厘米长的绳子快速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并指一指你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长是多少?

交流后小结:我们用的是同样长的绳子,不管围成什么形状,这一周的长度都是5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指一指、想一想等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图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总长度,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已经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要想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长,怎么办?(测量)

1.小组合作要求。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绳子,请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2)小组4人每人选择1个图形进行测量。请先独立思考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难的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动手。

2.动手测量。3.展示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预设:

学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周长。

学生2:我用直尺测量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3:我测量的是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周长也是„„

学生4:我用直尺测量了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四条边的长度加在了一起,周长是„„

学生5:我用直尺只测量了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因为它的四条边相等,所以周长是„„ 如果出现了学生3和学生5的测量方法,老师要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

思考:如果老师给你的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总长度?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小结:先测量图形的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2)心形等曲边的测量方法。预设:

学生: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它的边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

小结: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的情况,就可以向同学们这样先用绳子围一围,再将绳子拉直,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也就是“化曲为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测量、计算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两只小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爬了一圈,都说自己爬的长度最长,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可是谁也不能说服谁,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的转化思想。以两只小蚂蚁争吵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趣味性。

(四)归纳总结,内化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你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周长教案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以圆周长公式探究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灯、线、尺、大小不一的圆形瓶盖、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那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生自由发言)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其实圆有很多奥妙,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探究圆的知识。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圆形桌子,要在这个桌子的边上镶上红色装饰条,镶红色装饰条的部分也就是圆的什么?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

生活中需要用到圆的周长的知识的地方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要想知道这个红色装饰条的长度,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呢?

三、经历探究过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2、用什么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填入表格中。(小组合作完成,注意分工)

3、小组汇报,班级交流。(展台)

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始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或做个记号),把线拉直,测量这两点之间线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5.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合适吗?(生:不合适,很不方便)问: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猜想圆的周长会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呢?

下面我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二)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三个标有直径长的车轮。将三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一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有什么发现?(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存在什么秘密。

(三)计算圆周长与直径之间比值。

测量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圆的直径,填入表中,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填入表中。(注意分工,两人测量,一人记录,一人计算)用计算器

小组汇报,班级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圆周率。

1.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无论多大的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用几何画板演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更加准确)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 ÷ d = π

2.课件展示祖冲之的资料,你想说些什么?(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善于观察思考,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五)推导公式。

(一)知道了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有了这个关系,你能得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我们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怎么表示?【板书:C d】 写作:C=πd【板书】

如果没给直径,给的是半径还可以怎样来表示: 生说师板书:C=2πr

四、解决问题,提升新知。

1、生活中圆形的周长。

想想生活中生哪些问题也与圆的周长有关?(同桌先说)班级交流:围绕圆形花坛走一周,走了多少。

脚踏车滚动一周的距离。

摩天轮旋转一周走的路程等。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π=3.14。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3)圆的周长是这个圆直径的π倍。()

(4)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也相等。

()

3、一个呼啦圈的直径是0.95米。它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4×0.95=2.983(米)

2.983米≈3.0米 答:略

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五、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第三篇:周长教案

周长的认识

教学设计:陈 茂

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周长》,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PPT、毛线、直尺、软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动态演示图1: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课件动态演示图2: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师:你来指指应该跑到哪里?

学生边在图上指认位置边口述:这点是小胖的起点,沿着边线跑,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图3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出示图

3、图4,组织学生辨认:操场的一周是不是这样的呢? 2

生1:(指图3)不是的,应该是外面的边线,里面的线不算。生2:(指图4)不是的,虽然是边线但没有回到起点。师:那该如何调整? 生:线再画长,连起来!课件呈现图6,学生手势比划。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生:400米。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110+90+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板书:周长)(设想:在新课引入中,借用小胖在操场跑步的情境,既富有童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三次动画演示,激发和调用学生“跑一圈”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边线”“封闭”(起点出发回到起点);接着 抽象到平面图,再次组织学生辨析,及时巩固学生“一周”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场一周有多长”的度量问题,通过数据连加得到操场一周长度并“周长”概念,借助“操场的周长”这一材料,帮助学生即时形成“周长是一周的长度”这一初步表象。)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许多物体,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找到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学生描画。

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是什么图形? 生: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操作演示,出示各图形的边线(保持原图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周长”的本质。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指名学生上台测量,随学生回答板书三边长度:10厘米、14厘米、10厘米。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0厘米,还是14厘米? 生:应该把3条边的长度都加起来。

操作演示,剥离出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三条边拼拢成一条线段。生:现在可以算一算了,10+14+10=34厘米。师:34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生

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34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行吗?(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毛线。生4:可以用毛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操作演示,把毛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师:用一条毛线可以把曲线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什么? 生1:圆形的周长。生2:圆一周的长度。

3、操作求“长”,丰富体验。

师:那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同桌一起想一想、量一量。(学生活动,提供印有树叶与数学书封面图形的练习纸。)师:请同学来交流一下。

生1:我们把长方形四条边长度量出来再相加,26+19+26+19=90厘米,它的周长就是90厘米。(根据回答板书。)

生2:树叶图形我们用线绕了一圈再拉直,用尺一量39厘米多一点。(把学生的线贴在黑板上,并板书39厘米。)师:那我们可以说树叶的周长大约是39厘米。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和钟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34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长方形一周长度是90厘米,树叶图形一周长度是39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条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什么呢?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设想:在周长概念教学中,先通过三角尺和钟面实物的描画一周,在辨析中强化“一周”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想象并实物剥离演示,帮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两种图形的一周(边线),增进“一周”的理解。在三角形一周长度测算中,通过每条边的剥离、三边合接成一条线段、三边长度累加等系列过程中,学生充分经历了三角形周长的形成过程;在圆的周长测量活动中,真实有效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顾了操场、三角形、圆形一周长度的研究过程,过渡到“图形一周都有固定的长度”,抽象到图形有周长,并通过角的边线,概括和完善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真可谓水到渠成。)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红领巾。

师:红领巾的表面也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1)教科书第84页第3题。师: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学生判断后,汇报方法。

生1:我通过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的方法,发现第1组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第2组中右边图形的周长比左边图形的周长长。生2:我发现可以把第1组中右边的图形通过移动的方法改成和左边一样的长方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第2组中右边的图形中凹进去部分的横着的一条边平移上去就和左边的图形一样了,还多出了竖着的两条边,因此,右边图形的周长比左边的长。(2)教科书第88页第9题。

师: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为便于表述,分别标上1和2。)

生1:第1部分的周长比较长。

生2: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长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师:再比较周长的时候我们要看仔细了,不是图形大周长就长。(评析;内化巩固环节分两个层次推进周长概念的进一步理解。第一层次是组织学生生活举例辨析,显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一周”这一本质要素。第二层次,利用有关联的图形并增加面积干扰,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第四篇: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2.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2.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一)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小蚂蚁是怎么画的?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 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树叶的周长,透明胶带的周长。2.小组合作,寻找适当的方法测量周长。

3指名汇报。数学课本封面周长用尺子量出;树叶周长借助绳子,化曲为直,量出绳子的长度;透明胶带用滚动测量法。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四)知识应用

1.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M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分!2.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

谁闯过了这关加上20分。

3.第三关。课件出示图:他们的周长一样吗?(指名说说)6cm

6cm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六)课后作业: 量出红领巾的周长。

(七)板书设计:

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第五篇:周长教案专题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0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动手画、摸一摸、测量、数一数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3重点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2.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4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周长

秋天里片片树叶飘落,树叶成了蚂蚁的运动场,看蚂蚁正在做运动呢。(课件:一只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课件:蚂蚁绕树叶一周并显示边线的轨迹)

你怎么看出绕了一周?(从某一点出发,又回到起点或起点和终点重合)

二【讲授】动手摸、画、说、量,理解周长的意义

1.描一描

描心形卡片,请你学着小蚂蚁的方法,用彩笔在白纸上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出示老师提前描好的心形的周长,问:再说说你是怎样描的。强调:从某一点画起,起点和终点重合。2.摸一摸

请同学拿起数学书,摸摸它封面一周的边线。学生边说,老师边描图形。3.总结周长定义

先明确封闭图形:像树叶、心形、数学书封面这样从某一点画起,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图形是封闭图形。

刚才我们看到的蚂蚁爬树叶,画心形,摸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摸画的都是它们的周长。(板书课题)

学生总结周长定义,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4.猜一猜周长用什么单位表示?

学生汇报长度单位,学生明确周长是求图形一周有多长。

三【活动】借助测量工具,测量不规则图形和规则图形的周长

1.出示测量工具尺子,线.2.测量图形心形,三角形、四边形。3.提出测量要求(课件出示)

同桌两人首先选中要测的一个图形,然后想好合适的测量工具接着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同桌说一说测量的方法。.时间是5分钟。4学生汇报测量方法。

5.师小结:像三角形、四边形这样由几条直边组成的图形测量周长,用尺子量出各边相加即可,像心形这样有弧线的图形借助线围出周长,再用尺子量这段线的长度。6.测量头围和腰围。

四【练习】巩固周长定义,加强周长的理解。1.下面图形的周长,哪种画法正确?(看课件)2..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课件)

3..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看课件)(巩固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下面都是由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数一数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看课件)学生动笔画周长再数几个格子

5.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看课件)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周长的关系。

五【作业】巩固周长定义,加强拓展。

了解生活中校园跑道、牧场围栏、吉林省边界线的长度会用到周长,回家搜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周长,人们又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下载周长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长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5~P56《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

    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 一、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这里是我们学校未来将要建造的花坛图,请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圆形的、扇形的…… 师边指边评价:是圆形的花坛,扇形的花坛......

    周长教案(合集五篇)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3.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

    什么是周长 教案

    《什么是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 、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

    《什么是周长》教案

    《什么是周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教科书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

    《周长》教案_1

    《周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

    《什么是周长》教案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温一小 夏品静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什么是周长教案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郭店乡赵河小学:何东亮 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45~47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摸一摸、描一描、找一找等操作活动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