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数学教案《数高楼》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数高楼》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快速按照正逆的顺序进行接数,掌握1到10的顺数和倒数的顺序,知道顺数时逐一增加,倒数时逐一减少,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数高楼》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掌握1到10的顺数和倒数的顺序,知道顺数时逐一增加,倒数时逐一减少。
2.能快速按照正逆的顺序进行接数。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建议
1.玩游戏开火车,复习五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2.创设情景,小狗过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顺数与倒数的规律:是数十数字,一个比一个大,倒数十数字一个比一个小。
观察桥的特点,这座桥有什么特点?
上桥和下桥时分别走了几级台阶?数字有什么变化?
小狗上桥时是从一数到五,数字一个比一个大,这叫顺数。下桥时是从五数到一数字,一个比一个小,这叫倒数。
3.玩游戏练习,接着数。
小狗拿到气球,可是她的气球飘到了城堡里。他来到城堡前。
你们看城堡前有几级台阶?他是按照什么顺序走过去的?
城堡的门开了,里面有好多扇门。城堡的主人告诉他,他的气球,藏在其中一个门里,让他按照顺序来找一找。
4接着游戏,通过练习巩固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小狗拿到气球要回家了,在路上路遇到了很多障碍。我们来帮一帮他看怎样才能越过这些障碍物。
(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数数)
教学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本文扩展阅读:高楼即高层建筑,按传统来说,一般9层以上,带电梯的楼宇即可以被称为高楼。
第二篇:大班数学:数高楼
大班数学:数高楼
大班数学:数高楼
活动目的:
1.能够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表达出来。
2.能够理解序数与数字的关系。
3.在体验和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房子4幢、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找位置”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数字卡片吧?
幼:是
师:宋老师手里也有,上面写着数字5,现在我要去找我的椅子,请看清楚,我是怎么找的喔!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停顿)好的,第五张绿色的椅子就是我的位置了。你们看清楚我是怎么找位置的吗?现在,请你根据你手上的号码牌去找到你的座位。找的时候也要跟着谭老师一样数,第一张,第二张~~~
二、数高楼:
1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
●师:你们都是大班的孩子了,谭老师要考考你们,你知道你家在哪吗?(请2——3名幼儿来说说,教师把门牌号写在纸条上)你们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吗?
幼儿交流
●教师小结:这个数字代表第几幢,这个数字代表第几单元,这个数字代表第几层楼,这两个数字代表第几个房间。
2数一数 ●出示教具,提问:这是小动物的新家,多漂亮呀,你喜欢哪个颜色的高楼呢?(两名)
幼:我喜欢黄色的。
师:黄色的是第几幢呢?
幼:黄色的是第X幢。(引导幼儿用“第几幢”来回答)
●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师:现在请个小朋友来说说你喜欢第几幢楼房,让谭老师来猜猜是什么颜色!
我猜对了没?我没错呀,是这样数的呀,第X幢,对不对?
幼:不是的。
师: XX她喜欢的是第X幢楼房,我也是第X幢呀,那谁对谁错呢?
教师总结:我们数楼房的时候,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所以我们在告诉别人位置的时候,要告诉别人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第几幢,这样就不会像刚才我们那样,出现差错了!
三、操作活动
1游戏:小动物搬家
师:小动物新家都放了他们喜欢吃的食物了,让我们帮他们一起找找看吧!
这是小猴子,我们看看小猴子住在哪?小猴子住在401,这代表是第4层楼的第一个房间,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四层的第一个房间,401是这间吗?我们来看看这里面会不会有桃子呢?真的是小猴子的房间,果然是有好吃的桃子,小猴子吃到了好吃的桃子,我们也要奖励自己,这里有贴纸,拿一个贴手上。如果有小朋友翻开后发现不是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那就说明你错了,请你把这个小动物送回盒子里,请下一个小朋友玩。每个人只有两次机会喔!现在请你们也来玩一下吧!
2幼儿操作
3.教师小结:
四、结束
小动物们都住进高楼了,听,小动物们在唱歌了呢,在唱什么了呢?
唱《数高楼》结束活动
第三篇:大班数学教案《数豆子》
大班数学:学习5的加减
一、活动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尝试看图列式计算关于5的加减法
2.初步感知加数互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二、活动准备:背景画、(小蜜蜂、蝴蝶、蚂蚁、豆豆、算式卡片)若干、PPT、幼儿用书第7册第11页
三、活动过程:
1.游戏“点子”朋友——感知5的组成
(1)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啊有很多点子卡片,我会请一些小朋友上来,给你们一人一张点子卡片,你们要去找找好朋友,记住了谁的卡片上的点子和你的加起来是5的,那他就是你的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个朋友就握握手。(2)请第一排小朋友参加,并发人手一张点子卡片。
(3)请其他小朋友唱歌曲“找朋友”,并检查有没有找对朋友。2.理解5的加法
(1)教师出示背景图,操作小蜜蜂卡片
(2)花园里开满了花,3只小蜜蜂在采花蜜,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蜜蜂?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幼儿回答展示算式卡片)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又飞来了蜜蜂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算式还可以怎么表示?(引导幼儿互换加数来表示,说出算式的含义)
(3)教师操作蝴蝶卡片
(4)花蝴蝶也来到花园里,看看有几只蝴蝶(4只),又飞来几只(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幼儿回答展示算式卡片)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又飞来了蝴蝶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算式还可以怎么表示?(引导幼儿互换加数来表示,说出算式的含义)
(5)这两个算式哪里不一样?哪里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加数互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3.理解5的减法
(1)出示小蚂蚁的卡片
(2)地上有几只小蚂蚁?(5只)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只蚂蚁回洞了?用数字几来表示?还剩下几只蚂蚁?(根据幼儿回答展示算式卡片)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3)教师出示5颗豆豆小卡片。
(4)数一数这儿有几颗豆豆?这些豆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豆豆的颜色、大小不同)
(5)教师出示算式:5-1=4。这道算术题表示什么意思?如果用这道算式表示这几颗豆豆,可以这么说?
(6)小结:原来有5颗豆豆,拿走了一颗大豆豆,还剩下4颗小豆豆
(7)教师出示算式:5-2=3。这道算术题表示什么意思?如果用这道算式表示这几颗豆豆,可以这么说?
(8)小结:原来有5颗豆豆,拿走了2颗红豆豆,还剩下3颗绿豆豆 4.小练习
(1)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2)今天小熊请客,看看他请了哪些小动物到家里来做客?他给每个小动物都准备了美食。你们看猴子吃了什么?一共有几根?吃了几根?吃了后是多了还是少了?还剩几根?
(3)幼儿继续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桔子
活动目标
1、能点数2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知道20里面有2个10。
活动准备
1、数学卡:50以内的数
数学卡:50以内的数
数学卡:分解和组合
2、糖葫芦若干(橡皮泥制作,小木棍)
活动过程
1、数学卡:[50以内的数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数桔子,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桔子?
10个堆一堆,可以堆几堆?
(2)幼儿讨论后,在卡片上填上正确的数字。
一共有(20)个桔子
10个堆一堆,可以堆(2)堆
2、数学卡:50以内的数
(1)把10块糖果和10枚宝石放在一起数数一共有多少呢?
(2)请幼儿数出10快糖果,在数出10枚宝石。
知道2个10是20。
3、操作活动:串糖葫芦
请幼儿把10个糖葫芦串成一串,一共串两串糖葫芦。
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知道20里面有2个10。
4、活动评价。
运用讲一讲、做一做的方法,让幼儿了解20里面有2个10。
第五篇:中班教案数高楼
中班音乐活动:数高楼
《纲要》在艺术领域明确指出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和能力;有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的目标,本节音乐活动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以音乐游戏,通过同伴间的互动、合作等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有节奏地数高楼。
2、促进幼儿与同伴间合作的经验。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
2、配套光盘。
3、幼儿已有观察高楼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来看一看高楼,你们见过高楼是什么样子的吗?(2)我们的城市有许多的高楼,你们数过吗?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数一数高楼。2.出示相关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生动、有表情地朗诵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2)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歌词中数高楼的部分。
师:我们呢一起来学学歌曲里面是怎样数高楼的?(请幼儿跟随教师侯,边看图片边学习歌词中是怎样数高楼的)
(3)学习随音乐旋律朗诵歌词。教师放音乐伴奏,幼儿朗诵歌词 请幼儿跟随教师后清唱歌词:
师:请小朋友们跟随老师后面,轻轻地学唱歌词。请幼儿感受歌曲曲调,幼儿随音乐拍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跟着节奏后面拍拍手!
5、幼儿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1)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熟悉了歌词和节奏,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要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来唱哦!
(2)学习歌表演,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请你们开动小脑筋,来为这首歌编动作,比一比,看谁想的动作最多。6.玩游戏:数高楼
(1)教师边交待游戏规则,边做示范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听的歌曲了,现在我们来边唱歌边玩有趣的游戏吧。①全班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另请两个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
②第1—4小节:圈上幼儿边唱歌边手拉手,按顺时针方向走4步,再按逆时针方向走4步。
③第5—8小节:圈上幼儿立定唱歌,同时拉着的手高高举起搭成高楼。“弟弟”和“妹妹”钻进门洞后,抬起头来看高楼。
④反复第1—8小节:圈上幼儿手不动,站着唱歌。“弟弟”和“妹妹”在圈上幼儿搭成的门洞里钻进钻出,注意不要互相碰撞。
⑤第9—10小节:“弟弟”和“妹妹”各站在圈上一个幼儿的面前。圈上幼儿一边唱歌,一边两臂屈肘,两手交叉抱肩(肘抬平)。
⑥第11—18小节:圈上幼儿站着不动,“弟弟”和“妹妹”按节奏依次用食指碰圈上幼儿的手臂(两拍碰一次),同时口中唱“一层楼,二层楼……”表示数高楼。当数到“十层楼”时,数高楼的幼儿手指碰在谁的手臂上,这个幼儿就要跟数高楼的幼儿互换位置,变为“弟弟”或“妹妹”。游戏继续进行。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游戏。
7.活动结束,教师表扬表现好的幼儿。
四、活动反思
本节课了充分切合生活经验,选择“高楼”这个主题,融入音乐、游戏,合作游戏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歌曲时,教师利用与之相关的图片引导幼儿:记忆并理解歌词内容,根据多种提问一步步学习,如:怎样数高楼?放音乐,跟着节奏说歌词等,幼儿很快便掌握歌曲内容;兴趣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进入到游戏环节中,课堂氛围在前面的基础上,显得更为活跃,教师通过先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示范游戏流程,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体验边唱边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