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教案

时间:2019-05-11 22:5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教案》。

第一篇:比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

2、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联系与区别,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6(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全班读这两小题的题目。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1)26÷21=26/21=1 5/21(2)S÷t=v 160÷100=1.6(千米/分)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求速度可以用除法表示,在这里除了可以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比”。(板书:比)

师:对于“比”,你想学什么知识?(比的意义,读写法,求比值)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二)创设情境,引出“比”。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张图片。出示课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是杨利伟叔叔向我们展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全班一起告诉我(长15厘米,宽10厘米)。比较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厘米)(你提出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

(2)长和宽共多少厘米?15+10=25(厘米)

(3)这面国旗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你联系到了以前学过的周长和面积)

师:谁能提出一些除法问题?(2)长是宽的几倍?15÷10(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你提出了和分数有关的问题,怎么列示计算呢?)10÷15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

1.师:像15÷10,10÷15 这样的两道除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怎样用比来表示呢?同学们自学书48页,待会告诉我答案,开始。

2.15÷10怎样用比表示?(15比10),怎么用符号来表示?(把比字写成像语文中的冒号,但要写在两个数的中间。15:10)师:根据学生板书:15比10,15:10 师:其实这两种表示方法这一种是比的读法,另外一种是比的写法。板书(读法,写法)

师:接下来10÷15怎么用比表示?(10比15,10:15)

3.比的各部分名称你知道吗?比由哪些部分组成呢?自学49页中间这一部分,有谁想说的?(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强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说得非常好,全班齐读,一边读一边把它画出来,我们就把这段话作为的概念。。现在就以15:10为例,你能告诉我15:10中的15在这里表示比的?这个符号表示?10表示?(板书:15:10)

4.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吗?(以10:15为例,表示宽与长的比,如果前项和后项交换了,变成了什么?15:10,长与宽的比,还符合题目要求吗?所以在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了,我们要按题目要求,前项是什么,我们就先写什么数据,后项是什么,再写这个数据,我们要做到一一对应)5.我们做题的时候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加明确前项和后项的位置吗,帮助我们能更好的审题?(板书圈)

师:总结:看来啊我们用标记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明确强项和后项。

(四)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师:“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中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板书)用算式怎么表示?42252÷90(板书)

师:为什么不用350KM这个数据呢(它表示的是高度)

师:你用到哪个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42252÷90能用比表示吗?(板书:4225:90),这个比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路程,时间)

(五)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1.师:比较上面两个例子,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0:15 42252:90)

15:10 生:都有前项和后项,比号,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除法)不同点(没有人说,引导不同点可以从它们所表示的量来说,15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15和10都是表示的是长度,属于同类量的比,同类量之间的比表示他们的倍数关系;42252表示的是路程,90表示的是时间,属于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表示的是一种新的量)板书:同类量,不同类量。

2.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书上有没有这句话?全班一边读一遍把它画出来。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句话就是比的意义,作为我们的概念。。

3.这句话有什么关键的词需要我们注意。(两个数,相除)两个数表示比的前项和后项,相除表示这两个数是除法关系。

(六)沟通旧知,探究“比”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师:大家现在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举出生活中“比”的例子?

生:梨有10个,苹果有5个,梨和苹果的比是10:5.师:10在这里表示什么?5呢?我们把这句话说完整就是梨和苹果的数量比是10:5(你很善于发现生活,提出了数量比的例子。师:谁还能提出其他的同类量比的例子?

师:谁能提出不同类量比的例子?(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购物问题:总价÷数量=单价,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课件出示练习:找出下面比的前项和后项。

(七)教学“求比值”

1.15:10的结果属于比的那一部分?书上怎么描述比值的?算一算比值? 15:10=15÷10=(还可以得什么结果?说明我们的比值不仅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2.课件出示求下列数的比值。

(八)课堂小结。

第二篇:比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

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15,10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3.全班验证。

16:20=(16○□):(20○□)。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1)(2)(3)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二)初步应用。

; 0.75:2。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53页第4题。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mL),水有(mL)。

师: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呢?(水占总体积的

3.回顾与反思。

。)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种西红柿,剩(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三篇:比教案

了一上《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2个汉字,会写汉字“公”。

2.能够在各种角色体验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问句的朗读上有所发展。

3.初步了解一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识字

1.小朋友们,今天森林王国要进行一场比赛。昨天呀,老师收到了请柬,想邀请我们一(1)班的孩子去森林王国做裁判,大家想不想去呀? 2.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3.孩子们,森林里要举行什么比赛?比尾巴

读题、正音

(教学开始,创设一个把学生领入动物王国将进行比尾巴比赛的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叫小动物名字(低年级学生对生字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出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或声音,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激情很快被唤醒,学生产生了观察的欲望,教师再加以引导,明确目的,那么识记的效果就大大提升。

2.练读

第一行:猴子 鸭子 兔子 特别强调:轻声 第二行:孔雀 松鼠 公鸡 特别强调: “松鼠”

3.说话练习:大家好,今天的参赛选手是()和(),或者有()还有()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注意变换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常新的状态,也使学生无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词的训练,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多种形式朗读

1.请翻到P83,自由大声地朗读课。多种形式检查朗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要让学生不断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促进理解,在读中增加感悟。教师要创造读的情境,要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读的兴趣,要让学生愿意读、乐于读,从而能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找到的比赛项目?正音(短、把、扁、最)3.指导朗读问句

课件:6个问句,请孩子们自由借助尝试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4.请小朋友学着刚才的方法读读后面五个问句。你可以挑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比较注重学生朗读语气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读文,自己明白比尾巴大赛的结果,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朗读训练,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内化。)

5.现在请裁判队长正式宣布比赛的项目。6.课中操

(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记住并巩固这几种小动物尾巴特点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赞赏别人,互相鼓励。

四、生字再现

1、读读奖牌

2、颁奖

3.齐读比赛结果,大屏幕出示

五、回归整体,巩固汉字。

1、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经历了森林王国的比尾巴大赛,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还是回味无穷,这样吧,和老师一起再来读读全文,好吗?”

2、出示一首老师自编的儿歌,巩固汉字。

(通过板书示范,使学生一目了解地看清“公、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要领,使写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比尾巴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尾巴》。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5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二、说目标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们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二课时主要是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车”,完成本课作业。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4.知识目标:初步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2个汉字,会写汉字“公”和“云”。

5.能力目标:能够在各种角色体验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问句的朗读上有所发展。

6.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一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其中,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三、说教法学法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地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我们在设计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把识字教学、朗读等放在比尾巴的大情境中,让学生以小裁判的身份请出6个比赛队员,以小裁判的身份宣读比赛项目,又以小裁判的身份宣布比赛结果,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另外,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达成本节课的识字教学目标,我们在设计时采用生字复现法,从请出6个比赛队员,认识生字,又让学生找出比赛项目,学习“短、最、扁”等字,同时在朗读问句时再次认识生字,最后给小动物颁奖时让学生复习生字,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学生与生字见面,真正落实生字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时,我们主要采用象形识字法,让学生认识“鼠”,认识“兔” “扁”时让学生找找说说哪儿是兔子的尾巴,哪儿扁,学生通过想想找找,就能比较容易地记住这些生字。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一点,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森林王国要进行一场比赛。昨天呀,老师收到了请柬,想邀请我们去森林王国做裁判,大家想不想去呀!”“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出示 “比尾巴”,从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强调“巴”读轻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2.认识选手,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生字进行观察,首先是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入手,针对这一点,我们采用 “猜谜语”、“图片”、“声音”三种形式请出六种小动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激情被唤醒,识字效果就大大提升了。

再者,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了扎实地完成生字教学的任务,我们注意让学生变换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进行说话练习:大家好,今天的参赛选手是()和()。大家好,今天的参赛选手有()和()。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说话练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3.朗读感悟,认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不断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为此,我们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多种形式检查朗读,在读中引导学生找出动物比赛的项目,特别是在朗读时引导学生发现问句,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学生通过读文,明白尾巴大赛的结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形式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的注意力不是很长久,课堂中紧张的学习会使他们产生疲劳,为此,我们在学生读文后设计一个课中操,让学生在边说边比尾巴的游戏中,既得到放松,又识记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颁发奖牌,生字再现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因此,我们设计了颁发奖牌这一环节,既使整个教学情景的设计前呼后应,更让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中,复习生字,识记生字,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识字目标。5.回归整体,巩固识字

课文是一个整体,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我们要带着学生回到课文,回到书本,为此,我们再次通过激情地谈话:今天我们经历了森林王国的比尾巴大赛,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还是回味无穷,这样吧,和老师一起再来读读全文,好吗?通过引导带领学生一起读文,在文中巩固生字,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通过自编的儿歌,让学生在新的语言情景中巩固生字,识记生字。6.指导书写,动静结合

在本节课中,我们还安排了写“公”和“云”这个字,在写字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教师编顺口溜范写,并反馈指正,使学生认真地完成本节课的写字目标。同时,让学生在紧张的学文后静心写字,动静结合。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加深理解记忆。我们在设计本课板书时紧紧跟随本课教学过程,请动物时出示6种动物名字,朗读时出板比赛项目图,颁奖时再现生字巩固生字,使本课的识字目标一目了然。

第四篇:比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比的应用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

1、什么叫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发言)我们以前还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课前准备:

同桌互相说一说:

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3/4)÷(5/4)=(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相同的数可以是什么数?

不可以是什么数?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 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讨论:

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小组里议一议。

师小结: 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

② 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写出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的两面旗的图,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这两个比的前项,后项是怎么变化的,存在着怎样一个变化规律呢?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80 : 120=(15÷___):(10÷___)=3:2

想:除以什么呢?

这两个比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6 :2/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需要怎样做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根据?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1)整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小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分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课后延伸: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和比的应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 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数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 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活学活用:

1、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7:5,白兔占两种兔总只数的(),灰兔占两种兔总只数的()。、六三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3、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 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李阿姨按1:4的比配置一瓶500ml的稀释液,她想知道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四。)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 浓缩液的体积:

500× 1 =100(ml)

1+4

③ 水的体积:500× 4 =400(ml)

1+4

答:浓缩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2、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 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 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 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47/ 140 = 94(人)

③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45/ 140 = 90(人)

④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48/ 140 =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3、已知总数和各部分数的比,求各部分数。

方法与步骤:

1、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2、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数。

4、答题并检验。

三、巩固应用

闯关活动:第一关

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闯关活动:第二关

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

闯关活动:第三关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再攀高峰

爸爸和王叔叔合作出资做生意,爸爸出资8000元,王叔叔出资4000元,一年后共盈利3000元,爸爸和王叔叔各应分得多少钱?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尝试探究:

1、肯德基的老板听说这种新出的咖啡奶口感好,受欢迎,决定引进这种咖啡奶,他想请同学帮忙计算:

五、课堂总结

第五篇:《比尾巴》教案

《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比、尾”等11个生字,会写“长”等4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竖提”,两个偏旁“尸字旁,提手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设计游戏: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新的内容,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一二三,摸摸你的脸;一二三,摸摸你的鼻子;一二三,摸摸你的腿;一二三,摸摸你的肚子;一二三,摸摸你的尾巴(生哄堂大笑)”(边拍手边做)。

2、谈话揭题:小朋友都没有尾巴,那你知道谁有尾巴吗?[板书:尾巴](尾巴的巴读轻声)小动物有尾巴可高兴了,今天他们要去森林王国比一比自己的尾巴(出示森林图片)。[板书:比]

3、读题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文,自然过渡到题目上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森林的动物们邀请你们去当评委,评一评这些小动物们的尾巴,你们愿意吗?(但是想当评委,要先过生字关,有信心吗)

1、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2、森林里的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它让我告诉你们要想当个好裁判,必须得把比赛的各项内容给弄清楚。

现在让我们翻开语文书第82页《比尾巴》这一课,请你们读一读这些小动物们在比什么?在读课文之前,小朋友们告诉老师,在读书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1 把书拿好,坐端正;2 碰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再拼一拼,)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的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我们大家听听?个人读?全班读? 读的非常好,大家来表扬一下自己,(一二三,我真棒!)既然同学们都会认,会读,那么熊老师现在请你们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节?(4个小节。)你们能快速的在课文里找到有哪些小选手参赛了比赛吗?请按照顺序说。

【PPT出示只有字的(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们吗?那么现在只要你又准确又响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这些小动物们还会高兴的跑出来跟你们见面。)【指读词语,让小朋友一起读。贴出对应图片。】 小动物们见到你们很高兴,在跟你们打招呼,你瞧,它们说什么了?(出示PPT)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比尾巴的什么吗? 谁知道小动物们在比尾巴的什么?(长和短、漂亮,弯,等等)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屏幕上显示出六个疑问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请你们再仔细看看,每一行的最后,都有一个什么呀?(问号)那我们该怎么来问呢?(指向一个同学)你来问问看行吗?你来选择一句问问看?(面向其他同学)他问的是第几句呀?你们觉得他问得怎么样?(好,怎么个好法?)很有感情,好像真的是在问。还有谁想问? 【在这个过程中,把问句都进行完】 真棒,真的有问的味道。【在同学选择问句读的时候,老师把该句中的核心字,如“长”“短”“一把伞”“弯”“扁”“最好看”的字卡举起来,在该同学读完的时候,全班读或分男女生读】 【最后拿起“最好看”】 什么叫“最好看”?“最”是什么意思?(就是第一的意思)【举起字卡“最”】问:谁来问带有这个字的这一句? 【拿起字卡“扁”】问:谁来问带有这个字的这一句?

三、趣读课文,学习答句。

1、师:咱们已经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每个项目的比赛冠军呢?小朋友们现在就把课文再读一遍,找出比赛的冠军吧!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小朋友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肯定知道比赛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啊?

4、师:小朋友们都同意吗?

5、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个结果宣布一下,好吗?

6、对话训练。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好问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游戏激趣,巩固练习

比赛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那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想玩吗?游戏的名字叫给动物颁奖。

再次用你们最响亮的声音叫出它们的名字,欢迎参赛动物闪亮登场 1、请六位学生上台将“长”“短”“好象一把伞”“扁”“弯”“最好看”奖牌读出并把奖牌贴到相应位置。六位学生上台给动物模特颁发相应的奖项,2、大家评议。

3、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用给动物模特颁发奖牌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再次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又能巩固本课的部分生字。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都当了一回最棒的小裁判。你们觉得有趣吗?那么熊老师这还带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参赛,你们瞧!这是什么?(燕子)对了,是燕子。燕子尾巴的特点是形状像(一把剪刀)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这是什么?(大象)大象的特点是什么?我编的儿歌是“谁的鼻子长,大象的鼻子长”请大家以四个人一组,向大家介绍下面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并像熊老师这样编一句儿歌好吗?

(PPT出示老鼠、小狗、老虎、金鱼、大象、长颈鹿、大象、)生:谁的尾巴细?老鼠的尾巴细。谁的尾巴短?小狗的尾巴短。“谁的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谁的尾巴像扇子?金鱼的尾巴像扇子。谁的脖子长,长颈鹿的脖子长。谁的耳朵大,大象的耳朵大。

(设计意图: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结合课件所给的图片或联系实际生活,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搜集资料,并学会合作学习。)

六、总结本课,情感升华

师:想得好,编得妙!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汉字,更了不起的是会创作儿歌了,老师祝贺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小动物了呀?那以后大家一定要学会保护动物,和它们永远做好朋友!(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其热爱学习,并引导学生喜欢动物,保护动物,初步具有环保意识。)

下载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长短教案

    比长短教案 刘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长和短,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长到短从短到长或从短到长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学生:长短、粗......

    比尾巴教案

    6、比尾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2、能力目标:知道课文写的几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动物的喜爱......

    比尾巴教案

    《比尾巴》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第十课《比尾巴》,来,看老师板书课题。 “巴”是要求会写字的,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2、谁来读......

    比尾巴教案

    比尾巴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

    比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

    比尾巴教案

    6 比尾巴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等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比尾巴教案

    比尾巴 活动目标: 1、归纳概括动物尾巴的突出特点,看着图学习朗诵儿歌。2、使幼儿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作业画纸、用皱纹纸做的......

    比高矮教案

    小班数学:比高矮 活动目标: 1. 能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2. 喜欢摆弄材料,愿意按老师的要求操作。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各色纸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