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

时间:2019-05-11 21:5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弟子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弟子规教案》。

第一篇:弟子规教案

课程安排:第一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孝敬父母、尊长敬贤,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2.理解《弟子规》的主旨思想,诵读三字骈文的韵味。3.理解“仁爱” 4.背诵《入则孝》篇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悟古人孝敬父母的态度 2.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课程导入:

请小朋友自己讲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老师讲“黄香温席”的故事,从黄香的做法透视出孩子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引出《入则孝》篇上(父母呼~贻亲羞)。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古人日常生活中是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的。举例说明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孝敬父母。2.如何理解“品行”这个词?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三、拓展链接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简介

生卒时间:1647年至1729年。县丞 中国(清朝)

相关介绍: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四、背诵

集体诵读《弟子规》,默背。课程安排:第二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入则孝》篇上

2.理解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如何的劝谏父母。3.父母病或丧期,为人子女应如何尽孝道。4.背诵《入则孝》篇下

一、课程导入:

孝顺诀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情,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由诗句引出《入则孝》篇下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想一想,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如何做?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举例说明父母生病的时候,大家都是怎样照顾父母的。

三、拓展链接 二十四孝故事: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啮指痛心 百里负米

芦衣顺母 鹿乳奉亲 戏彩娱亲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行佣供母 怀橘遗亲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拾葚异器 涌泉跃鲤 闻雷泣墓

乳姑不怠 卧冰求鲤 恣蚊饱血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卧冰求鲤”的故事

<简略版>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故事版>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父亲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课程安排:第三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兄弟之间相处之道 2.清楚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3.背诵《出则弟》篇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敬长辈,与人相处要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 2.兄弟友爱,能事父母快乐,这也是孝道的一种

一、课程导入: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出《出则弟》篇上。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想一想,文章里讲到的兄弟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2.与长辈接触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三、拓展链接

大家一定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它说的是:东汉学者孔融小时候,每当家里买来又香又甜的梨子,总是拣小的吃,把大的留给哥哥。这里,再讲一个孔融与哥哥争刑的故事。从这一“让”一“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美德。孔融十六岁时,朝廷宦官专权,迫害异已。有一个名叫张俭的官吏触犯了宦官头子侯览。侯览怀恨在心,便谎称张俭谋反朝廷,下令逮捕他。张俭考虑到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便躲到了孔家。孔融深深同情张俭的不幸遭遇,亲自动手,打扫干净一间密室,把他藏了起来。

后来,侯览不知怎么听说了张俭躲在孔家,便差人前来搜捕。然而,孔融和哥哥已在前一天夜里悄悄将张俭打发走了。差人扑了个空,只好将孔融兄弟带走了。

审讯时,孔融面无惧色地说:“张俭是我藏的,也是我放的,如果有罪,我一人承当。”

孔褒马上抢着说:“张俭是我的朋友,完全是奔我而来的,与弟弟无关。”

地方官见兄弟两人争着受刑,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置,便将案情上报侯览。后来,侯览下令杀了孔褒。课程安排:第四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清楚如何尊敬师长,与长辈相处应注意什么

2.对待他人的父母也要向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他人的兄弟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背诵《出则弟》篇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敬长辈,与人相处要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

一、课程导入:

子路尊师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不但学我哈,而且以尊敬师长而著称。

有一次,孔子经过庭院,打算出门。子路正在院子里读书,看见老师过来,马上放下书,恭恭敬敬地弯腰施礼。然而,孔子只顾欣赏院子里新开的梅花,根本没有看到子路在给他行礼。

子路见老师没有说话,九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儿,保持着行礼的姿势。等孔子欣赏完梅花,转过身来,看到子路正在给自己行礼,忙说“免礼”。子路这才直起来。因为弯腰的时间太长了,身子都酸麻了,子路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腰。

孔子问:“子路,你的腰怎么了?” 子路如实回答说:“弯腰久了,腰有些酸麻。” 孔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弯腰呢?”

子路说:“我看到夫子过来,就给您行礼,可是您没有看到,我就在旁边一直站着。”

孔子听了,称赞道:“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学生啊!”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与长辈接触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2.如何对待他人的长辈兄弟?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三、拓展链接

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程安排:第五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标准 2.了解穿衣打扮的规范 3.背诵《谨》篇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衣食住行要有规律,注意健康卫生

一、课程导入:

1.讲一讲,大家的生活规律都是什么样的? 2.穿衣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 引出《谨》篇上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想一想,古人是的生活规律是什么样子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比较一下,现代人卫生标语“饭前便后要洗手”是根据什么来的?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3.根据文意知道,穿衣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三、拓展链接

引:古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那他们晚上不工作了之后都做些什么呢?当然是读书。可是古代没有电灯,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点不起油灯,晚上就没有办法读书了。不过晋代有个好学的人人就解决了没有油灯夜晚读书的问题。大家知道他是怎么解决的么?

“囊萤夜读”的故事: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课程安排:第六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懂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为举止要守规范,不要有许多小动作

2.做事不要急躁,要淡定,不要避重就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论做事还是行走,都应该有规范意识,要从容,不毛躁。

一、课程导入:

复习《谨》篇上,继续了解在做事或行走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1.想一想,《谨》篇中里面,是怎样规定少年的行为举止的?

三、拓展链接

介绍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小朋友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

课程安排:第七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与人交流时应注意的礼貌问题 2.知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出入门要注意的事情

2.询问他人时的礼节与借还物品的礼节

一、课程导入: 复习《谨》篇中

讲一讲由于学习弟子规,回家之后自己都有哪些改变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三、拓展链接

四书五经简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失传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弟子规——改编自《青花瓷》 只愿我心已在弟子规中游曳

宣纸铺下浓墨研玉狮镇纸边

我正流连字句间

素毫提起丹青点行云般书写

静悟传世文化的经典

孔孟之言连成篇三字间了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写成在康熙年间

那是无论幼或长都耳濡目染

传统美德随书香流淌在四方

如今我拂卷桌上

研习先哲传下的经典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在私塾里孝与悌被学童铭记

在教室里谨与信被我重拾起

而隐藏在那字里行间的秘密

是否是古人为大同伏笔

不被世间繁杂的浮云遮望眼

弟子规的释解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弟子规》歌词:

后有急借不难

从前从前 孔夫子的语言

学习慢慢成长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诚信你要培养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 圣人训

出则悌的 那天学会分辨

首孝悌 次谨信

默默许愿 一千两百多年

好长好长的一大段的时间

渐渐渐渐 在康熙的年间

那弟子规 微笑登场出现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孔孟的故乡

就在最纯粹的东方

借人物就要及时还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古圣先贤 我们的老祖先

从中原到 九州大地蔓延

我们眼前 仁义清晰可见

一字一句 用子曰的语言

听我们的劝 博爱承传千年大同思想 历史不能断线

一遍二遍 我们大声地念

那弟子规 一起学习改变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遇事不能贪婪

你可以对自己欣赏

凡是人我们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对的事 要认真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儒家的思想

在厚厚的黄土地上

亲有疾我们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灯火可以阑珊

亲情不能怠慢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一起等待花开

一起青春精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认真

对的事要

第二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 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二)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 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三)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二、故事启蒙

(一),皮鞋兄弟:认识友爱的行为,实践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於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1.引导发问:(1)左脚皮鞋弟弟为什麼生哥哥的气呢

(2)右脚皮鞋哥哥如何对弟弟呢

(3)皮鞋弟弟把哥哥推到水沟后,他心里想些什麼

(4)没有哥哥的保护,弟弟变得怎样呢

(5)最后皮鞋兄弟的结果,你喜欢吗

(6)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对待兄弟姊妹

3.给小朋友的话: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只是因小孩不同的个性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哥哥照顾弟妹,弟妹恭敬兄长,就是最好的孝顺.4.考验时间

(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2)左手放於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

否更轻松自如.(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 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 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 1.引导发问:(1)为何唐太宗割胡(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2)忠臣出於孝子之门.(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1.引导发问:(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兄弟姐妹)(2)你们快乐吗 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状况剧分析: 1.剧情

阿牛和阿花是ㄧ对兄妹,有一天阿牛和阿花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一辆载了一匹马的货车,阿牛说:「这匹白色的马真好看.」阿花说:「这明明就是一匹黑马,你的眼睛是看到哪里去了!」阿牛:「我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白马!」阿花:「我也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黑马!」两人争论不休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阿牛就动手推了阿花ㄧ下,阿花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拳,两人就打了起来,最后两个人都挂彩了,鼻青脸肿.此时,动物园的管理员看两人都伤痕累累,问他们说:「你们为什麼在打架呢 」阿牛:「这明明昰一匹白马,他偏偏说是黑马!」阿花:「这本来就是黑马!」管理员说:「我把马牵出来好了.」(将马慢慢从纸箱中牵出,让小朋友看到破洞中黑白颜色的变化.)管理员:「这匹马身上ㄧ条黑一条白的,是斑马啦!」

阿牛和阿花异口同声:「啊,原来如此,那我们不就白吵了!」阿牛:「对不起,阿花.」阿花:「对不起,阿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教具:斑马图卡及破个小洞的纸箱.)2.讲解

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

《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ㄧ切以长者为优先.饮食

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小朋友吃饭时会拿著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故事一:孔融让梨 坐

当我们坐著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走

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麼走呢

(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如果你是小小朋友,走在父母亲的后面会有跌倒或被坏人带走的危险时,就应该走在父母亲的左右,牵著父母亲的手,或是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如果你是大朋友,这时可以走在父母亲或长辈的左右陪他们聊天,或走在他们的后方,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当我们和爷爷奶奶ㄧ起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何搀扶老人家走路)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 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二)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 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 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家中: 有客人来访时,要先请他进门,递上拖鞋,请他坐下再奉上茶水,然后请他先等ㄧ下父母亲.学校: 别班的老师要找你们老师时,不应该在门口大叫,而是要到老师面前请他等ㄧ下,然后再去叫自己的老师.老师要找同学时,如果那位同学不在可以先去告诉老师,问老师有什麼需要代劳的地方.公司: 当有客户来时,我们不能叫客户自己进去找老板,而是要让客人先在外面坐下,倒水招待,再去请示老板.像在政府机关里面如果要接待客人,很多都是各国重要的人,假如接待的人不合礼节,丢脸就会丢到国外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二,故事启蒙:

(一)张良与圮上老人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 」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1.引导发问

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老师演戏,请学生找出老师错误的地方.1.吃饭

小英与小花两姊妹吃饭时不等爸妈一起用餐,就自己夹起桌上的饭菜自行开动了.※正确:姊妺应先叫爸妈用餐,并将碗筷摆好,等爸妈开始吃饭时两人才可动筷子.2.走路

小英在一条小路上行走,前面有位老婆婆挡住她,小方不停地抱怨,只差没叫老婆婆闪开让她过.※正确:小英可在后方等老婆婆通过后再走,若真有急事可先向老婆婆打声招呼借过.3.公车让座

小英搭公车回家,车上人很多,有位老太太上车,没有人让座给她,小英看见老婆婆往自己的方向走来,赶紧装睡.※正确:小英应主动起身请老婆婆到自己的座位上坐.4.长辈叫人

妈妈叫小花做事,小花正好在讲电话,小英在房间打电动装作没听到.妈妈改叫小花,小花骗妈妈她正在写功课.妈妈:「小花,小花,帮妈妈买酱油.」妈妈:「小英,小英,帮妈妈买酱油.」小英:「我正在写功课,没空.」

※正确:小英应主动告诉妈妈小花没空,请问妈妈有什麼事要交待的吗

5.客人来访

有一天阿姨按电铃,小花正在客厅看电视,不理会电铃声,依然看得哈哈大笑,妈妈赶紧从房间出来开门,请阿姨入内,并叫小花让座,小花很不情愿的离开客厅.叮咚,叮咚……妈妈:「小花去开门.」小花:「我在看电视没空.」妈妈自己去开门,「请进!」「小花,起来给阿姨坐.」小花:「我电视还没看完,真讨厌!」

正确:小花看到客人来访,应先开门请客人进来,拿拖鞋请客人穿上入内,并引导客人入坐,帮客人倒茶,告诉家人谁来访.(二)实际演练:请学生演练客人来访时应该如何接待 1.先向客人问好

2.请客人入内,并拿拖鞋给他 3.请客人坐好,倒水给客人 4.请客人稍等,请长辈出来接待

《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 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提问二:询问小朋友,在校看到校长或老师,会逃避的请举手

※故事一:伯禽趋跪.(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学习.二,故事启蒙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麼他为什麼要把桑椹装两篮 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於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2.一合酥: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 3.鸡肋: 当曹操正为是否撤兵的问题而困扰时,军中的膳食官送上鸡汤,他见汤中有鸡肋,於是便以「鸡肋」作为夜间军营内的暗号.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鸡肋,吃著没有肉,扔了还有味),正如曹军的处境那样尴尬,进兵则遭蜀将马超拒守,退兵则恐被蜀兵耻笑,留在那裏没有多大意思.杨修由「鸡肋」这个暗号推测曹操有意撤兵.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4)跟学生说明白这样是很不好而且不恭敬他人的行为,学了弟子规就要做出好的榜样及模范,所以看到长辈都要打招呼问好.※正确,看到老师应该快步向前,在距离老师适当的距离,跟老师问好并鞠躬.2.正式演练

看完了不对的示范后,请学生出来做对的行为,在路上遇

到师长长辈,要快步向前到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好.每一组出来演练的小朋友,会轮替角色,一次当老师,一

次当学生.在演练过程中,若看到有学生做不够好的行为,要加以纠

正,也请一旁的学生一起来看有没有人做的不够好.(二)练习送客 请学生出来演出家中客人要离开时的情景: 和客人道再见.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 目送客人离去.《弟子规》出则弟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著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引申: 我们在公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启蒙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裏.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餵,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 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昆凌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没有马上让位给父亲)3.提出改进方法

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妈妈在看书时子女应该要安静.一看到爸爸回来应该马上叫:「爸爸,您回来了.」 到门边帮爸爸把公事包拿好.请爸爸坐下.倒水给爸爸喝或帮爸爸捶背,陪爸爸聊天.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父母亲回来时躹躬问好的动作.(二)课堂演练

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2.学生到前面演练父母亲回来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问候.(约4-5人一组,教师先将角色的牌子发下给学生,演完的学生再将牌子交给其他同学,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演出.)3.请父母亲到台前参与演出.(三)状况大考验

日常生活中除了在家里让座给父母外,还有很多场所也有让座的机会,将状况的场景画在黑板上,再请小朋友上台操纵人偶磁铁,将磁铁贴在合适的地方.1.老奶奶上公车,可是前面的坐位都坐满了……后面的坐位上下车都不方便,较不适合老人家,所以即使车上还有坐位,还是要记得让座喔!(有的小朋友会不好意思让座给奶奶,所以继奶奶之后,可请爷爷上车,让小朋友有再次让座的机会,鼓励小朋友提起勇气开口.)

2.全家人假日去爬山,到山顶时只有两张椅子和两颗石头…..3.和妈妈逛百货公司时,脚酸得不得了,可是休息区都是人,只剩下一个坐位…..4.吃饭了位子不够坐…….

第三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谨》

十间房镇中心小学 陈红敏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十九课围绕“借用”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借人物,须明求,及时还”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借物时应遵守真诚、有礼、守信的道德准则;“倘不问,即为偷。人借物,有勿悭”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诫我们既要严于自律,又要宽以待人,乐于助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宋濂借书》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帮助。”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设计理念

1、板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借”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的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使学生明确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通过自由读、范读、晒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韵律美。

2、激趣法:通过故事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理解文章意思,获得人生启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郎》的动画片吗?大家认识懒洋洋吗? 懒洋洋上小学二年级了,他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上学时老是忘了带学习用品。一次上语文课,他把字典落在家里,同桌把字典借给他,他一不小心把字典给翻破了。另一次,他到美洋洋家玩,美洋洋不在家,他见美洋洋挂在墙上的风筝挺漂亮的,他没有和美洋洋说一声就把风筝拿去,过了好几天才把风筝还给美洋洋。当同学找他借东西时,懒洋洋总是推说没有。久而久之,班上的小朋友们再也不借东西给懒洋洋了。如果你是包包大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第十九课,看看这里面是如何借与还的。【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带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诵读经典,品读古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自己练读,要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及时鼓励。

(3)提出诵读要求,学生集体朗读韵文。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1)指导学生读出停顿的节奏。

(2)指导学生读出重读的字。(学生同桌读,集体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鼓励。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采用自读、范读、赛读等方式,使学生有韵味的诵读,达到“悟”的目的。】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借与还”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借物的行为准则:总之,我们在借物时要记住,用人物——明求、还及时;人借物——有,勿悭)【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意思。】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借东西时要明确向别人提出请求,还东西时要做到及时,不耽误别人的事。我们一定要牢记借物的行为准则。刚才同学们读的也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

(2)播放故事《守信的宋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后要有问题问大家。

【说一说】 同学们,你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宋濂为什么要借书?他是怎样借书和还书的?我们要学习宋濂什么优秀品质呢?宋濂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课件出示问题)

(3)师总结。(宋濂借书时,牢记借东西的行为准则,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帮助,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这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道德智慧。师总结了四句话:借人物,守信度,心有诚,言毕恭。)【设计意图:从故事中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

3、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我们该用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劝劝他们呢? ①当妈妈借来邻居家的物品忘记及时归还的时候,我们会善意的提醒妈妈说。(借人物 及时还)

②当小明舍不得把国学课本借给别人用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说。(人借物 有勿悭)

③当丽丽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私自拿人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告诫她。(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2)我会说,我最棒!

生活中,我们借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有过于随意,说话不诚恳,对人不恭敬的现象,或是借了东西忘记还,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实例说一说。(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交流后汇报)

(3)借物游戏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明理,更应在学习与生活中实践。下面请大家同桌进行借物游戏。(大屏幕出示要求)

学生同桌交流后,请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借物过程,相机引导。(再读今天所学经文)

【设计意图:结合游戏与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处世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

4、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同学们:贫穷的宋濂赢得了别人的帮助,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而我们在开头说起的懒洋洋大家还记得吗?为了帮懒洋洋改正错误,喜洋洋找到了同学们,请同学们帮助懒样样找到做的不对的地方,并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投影:(懒洋洋说:谢谢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向别人借东西时,已经知道了要有礼貌的请求别人,爱惜他人的物品,还要及时归还,并向借我东西的人表达谢意。当然,听了你们的建议,我也不再小气,学会大方的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现在大家愿意和我一起玩了,谢谢你们!)这一课《弟子规》是规劝自己的。生活中借物,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遇到别人偶尔未经允许就借用我们的物品,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以“倘不问,即为偷”把别人视为小偷,这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礼导行,在生活中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

(四)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齐背今天学的弟子规,让我们把“诚信”二字刻在心中)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进一步强调诚信的重要。】

[板书设计]

《弟子规----谨》

借 还

态度好 及时还

诚 信

教学内容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第四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吃的时候适量就可以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个人言行的准则,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谨”的第三段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贵」是著重的意思, 「上」是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 「循分」是遵循自己的地位, 「下」是ㄧ般的平民百姓, 「称家」是与自己的家庭地位条件相称.穿衣服重在整洁不在华丽或名牌,要依照自己的身分,地位,年龄来穿著.并要依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合适的服饰.现在很多小朋友看到同学有名牌衣服,球鞋,手机,心里就会很羡慕,吵著要父母买给他,有些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甚至不惜去偷或去抢,所以当我们想要ㄧ样东西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每个人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太少.(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 拣择」就是挑食的意思, 「过则」是过量的意思.现今社会富裕,吃得非常丰盛,我们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坏.饮食的分量,大约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过量.(三)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饮酒乃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并不是饮酒作乐.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酒后乱性,丑态毕露是最愚痴的行为,所以不要养成饮酒的习惯.尤其在现代社会,更应谨记: 「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1.提倡「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 建议儿童每天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少女及所有成年女性,每天摄食四分蔬菜,三分水果;青少年及所有成年男性,每天五分蔬菜,四分水果.各种颜色蔬果应均衡摄取,可达防癌效果.每份的份量以自己的拳头为大小.2.全球十大垃圾食物:(1)油炸类食品(2)腌制类食品(3)加工类肉食品(4)饼乾类食品(5)汽水类食品(6)方便类食品(7)罐头类食品

(8)话梅蜜饯类食品(9)冷涷甜品类食品(10)烧烤类食品

请小朋友想想看平常是否有吃这些垃圾食物 若是有的话,则要减少食物的份量,多吃蔬果来改变饮食习惯.(四)复习

1.身有伤贻亲忧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贻」昰遗留.父母亲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 所以要先反省自己.2.德有伤贻亲羞

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咖,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ㄧ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我们依然要谨言慎行,安父母的心(例如:董卓无德弄权,连累九十余岁的老母被斩首).四,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今天要练习饮食的礼仪-西餐礼仪.摺口布:练习摺口布.西餐的作法:长桌的两端坐著男女主人,主人右方再排入宾客.刀叉的摆法:叉子在左,刀子在右.用餐方式(讲解时请学生出来示范)

1.西餐重视视觉,以主人为主,女主人优先,男主人或侍者需帮忙挂衣服或拉椅子.2.口布打开置於腿上,开动时以女主人为主,女主人开动,众人就可以开动.3.饮料以浅尝为主,杯子为高脚杯,倒入饮料约杯子的1/3.4.肉或糕点需切成数小块慢慢品尝(切完后刀子放在盘子的上方,右手拿叉子).5.食用完毕后,餐具摆放以十点钟方向或四点钟方向为主,刀锋向上.6.口布擦拭以嘴角四周为主,勿用来擦脸.每位学生发下刀叉,盘子和餐包,请他们练习用餐的方法.《弟子规》谨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1.「步从容」

走路时仪态要从容不迫,就是要稳重不慌张,横冲直撞.有的小朋友在学校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追逐,经常险象环生.自我训练从容不迫的走路,是一种安定身心的好方法.引申一般人走路大都匆匆忙忙,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急性子,没有耐心,个性太急容易与人发生冲突.2.「立端正」

即站得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弯腰驼背,这样能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更有益身体健康.引申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姿势都要端正,除了是一种礼貎,也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态与健康.现在很多弯腰驼背,长骨刺与经常腰酸背痛的人都是因为不良的姿势所引起.3.「揖深圆,拜恭敬」

问侯他人,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引申 祭祀行礼或对他人行礼,都要从内心发出恭敬,旁人可从你的行为

(腰有没有弯,速度的快慢,说话的声调)看出,所以正确的姿势可以培养恭敬心.(二)勿践阈勿跛倚

「勿」是不可以;「践」是践踏;「阈」是指门槛.「践阈」是进门时踩在门槛上.「跛倚」是一只脚斜站著,给人懒散不敬的印象.引申 现在的房子已经很少有门槛,不过有些寺庙或旧房子仍有,所以下次记得要跨过门槛,不可踩在上面再跳下.另外很多人喜欢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斜放著,这样身体肯定会歪一边.或是有人喜欢身体斜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这样的姿势都是不雅,而且非常不礼貌.(三)勿箕踞勿摇髀

「箕踞」是坐著时两脚张开得像畚箕,最为难看,尤其女生更是要特别注意.「髀」

新课传授

(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我在法国生活过2年,法国人称呼对方的时候只有两种情况用“你”,其他时候都用“您”,他们只对小孩和小狗称呼你,我有一次在火车站把一个包掉在了地上没发现,一位白发老太太对我大声喊“先生!先生!您的包丢了!”,小朋友,我们不仅喊长辈时要用尊称,而且还要称呼“您”。

如果别的小朋友喊我们的父母名字,我们一定不高兴,所以我们自己也不要做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陌生人,比我们爸爸年纪大的可以喊什么?伯伯。小的呢?叔叔。(类似阿姨、婶婶),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称呼,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父母们也要注意,平时尽量多用“您”,对我们的领导、长辈、老师也要用尊称,否则孩子们不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恭敬心,他们以后也会不知道怎么去尊敬别人。一个懂得尊敬别人,谦虚的学生以后遇到的贵人一定会特别多。

(二)对尊长,勿现能。故事:

有个男孩,在宁波天一广场的外教处学习英文,他的英文名字叫Jacky,一次吃饭的时候问奶奶,苹果用英语怎么说?奶奶说不知道。小孩就嘲笑奶奶真笨,苹果是apple呀!他又问奶奶香蕉怎么说?奶奶摇摇头,小男孩又说奶奶你真白痴!

提问:这个孩子的英文好不好?那他知道孝顺长辈吗?我们可以向他学习吗?

骄傲是不好的品德,假如一个同学舞跳得特别好,但她遇到谁都要说自己跳舞很好,这样的同学是善还是恶?

弟子规里讲有余力,则学文,才艺应该学习,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自己哪一方面很厉害就骄傲,这样反而会让别人讨厌。但是如果有的时候父母老师请我们表演才艺,那我们就该大方地表演,己有能,勿自私。比如宁波有爱心义演活动,常常有小朋友上台义演帮助别人,这样的行为是善还是恶?

此处,家长也要先从自己做起,看看自己平时有没有傲慢的缺点,是不是也经常称呼对方为你,我们只有从自己做起,孩子们的改变才迅速。另外,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表扬孩子,使他们养成自大的缺点。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看看自己是否进步了,批评时也要注意,不要总是拿邻居家的孩子来和他们比,还是要以理服人。(附加故事:井底之蛙)

(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游戏:练习鞠躬(请2位家长和6位孩子上台面对面站好)

老师先示范鞠躬:鞠躬时眼睛看着对方,微笑,90度鞠躬,动作缓慢,抬头时仍然微笑看对方。先请两位家长互相鞠躬,说早上好,再请孩子们互相鞠躬,然后问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他们会说很高兴,因为对面的小朋友在对我笑,借此进一步鼓励学生们!

同时也要说明,学习传统文化要灵活运用,假如过马路或很匆忙的时候就不该鞠躬,可以招手微笑说“叔叔好”等。

每周一句:“虚心使人进步!”——毛泽东

(四)问起对,视勿移。(邀请两位同学上台做场景配合)

和长辈说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看哪里?要看对方。我们父母也要注意,跟领导、同事说话眼睛要看着对方,尤其是谈判、面试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也有利于我们把事情做好!另外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可以随意打断,倾听是一种礼貌!当别人两个人在说话时,不要从他们中间窜来窜去,这样也不礼貌。

(五)事诸父,如事父。

我们说百善孝为先,是孝顺谁?那别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要不要尊重他们,孝顺他们?如果邻居家的小朋友对我们的爸爸妈妈不礼貌我们会高兴吗?所以我们要尊敬所有的长辈!

教学目标

1.会 和客人道再见。

2.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3.目送客人离去。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1、诵读、讲故事

2、小品演练

3、生活中落实

教学活动设计

经文内容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

(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

※故事一:伯禽趋跪。

(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

或上车。

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

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

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学习。

二、故事时间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么他为什么要把桑椹装两篮?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

弟子规

(一)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句话就讲到我们现在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了。就是孩子吃饭问题,古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对饮食,勿拣择,对于吃的喝的,不要挑三拣四,挑肥拣瘦;食适可,勿过则,食物够吃就行,吃个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撑了,这样会伤到胃的。

1、不要挑食:现在大人们都希望小朋友吃饭不要挑食,不要只吃肉,也要多吃各种蔬菜和米饭,要营养均衡。有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说,青菜不好吃,我要吃肉,或者说妈妈烧的鱼不好吃,我要吃饭店烧的鱼,这样都是不应该的。

2、(带一个饭碗到课堂)不浪费:现在很多人吃东西经常要浪费,去饭店吃饭点了很多,吃不完,觉得打包回家很没面子,就都浪费了,这是非常非常不应该的。因为食物是很宝贵的啊,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感激的心情,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啊。所以浪费是非常非常罪过和可耻的事情。问题?有没有小朋友每次吃饭不剩一粒饭?每周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

3、少吃垃圾食品(带一些给孩子们看,准备饮料、饼干、火腿肠等食品到课堂): “病从口入”,我们吃东西也要有选择,不要吃一些“垃圾食物”。你有没有在吃垃圾食物?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黏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诸位朋友,一个新鲜的肉放在空气中,多久就臭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结果这些肉制品居然可以放多久?有的放三年,有的放五年。什么力量造成的?放了很多防腐剂。所以听说现在制造木乃伊也不需要放防腐剂了,很多人死了以后就不烂,长期吃这些防腐剂。这肉制品里面还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三大致癌物之一。因为我们现在也可以了解到癌症的比率有多高?四分之一。有没有最新数字?已经往三分之一迈进了。对。癌症是不是抽签的?是不是?「真衰,我得了癌症」。有果必有因,所以当你饮食很注意,然后心情又很好,常常读诵《弟子规》,不看别人的缺点,就看自己的,这样就不会心情那么不好。因为看到自己缺点就努力去改,你就会有成长的喜悦。因为癌症的病因,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个比饮食更厉害的,情绪,所以要管好我们这颗心。心又好,吃的又注意,保证你跟癌症是绝缘体。所以诸位朋友,你有没有信心不得癌症?有,掌声鼓励一下。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3热量过多、其他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无其他营养成分。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其他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棒冰和各种雪糕)1.含大量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十、烧烤类食品.含大量三苯四丙(三大致癌物质之首); 2.一只烤鸡腿等于60支烟的毒性 ;(给爸爸准备水果,让他少抽烟)3.导致蛋白质碳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摘自《新华日报》)

(二)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带包香烟到课堂,带酒也行,最好再带一包外国的香烟)

1、这是什么?香烟,请问大家抽烟有什么害处?为什么国外的香烟包装很恐怖?因为吸烟有害健康。而我们国内的香烟包装很好看,希望各位小朋友长大了有机会的话把香烟盒的包装改过来,让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鼓励所有的孩子一起承诺,“我以后不吸烟!”

2、对于饮酒,告诉他们小朋友不该喝酒,大人也不能过量,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

(三)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提醒家长和孩子们要注意坐姿,家长上班的时候不要坐沙发椅,否则对颈椎和腰都不好,孩子们要坐如钟,站如松,诵读弟子规时要注意姿势!鞠躬的时候腰弯90度,上坟给长辈磕头时要恭敬!每周一句:礼者敬人也!

(四)总结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我国的古礼是:坐着要像代为受祭人那样端正,站着要像祭祀那样恭敬。

(《礼记•曲礼上》若夫坐于尸,立如齐。)

(“尸”是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坐必端正,所以用“尸”来比喻坐姿;“齐[zhāi]通“斋”,是肃静的意思,表示站立必肃静,所以用“齐”来比喻站姿。)

勿践阈 勿跛倚 【注释】践:踩,踏。阈[yù]:门坎。跛:1.跛[bì] :站立时重心偏于某一只脚上。2.跛[bǒ]腿或脚有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倚:斜靠着。

【解读】进出门不要踩踏门坎,站立时不要重心放在一只脚上,不要倚靠着门,柱子等物站。

值得注意的是:“跛”有两种读音:“bì”和“bǒ”。“跛[bì] ”是站立时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在古人看来是对人很不恭敬的一种站姿;“跛[bǒ]”是腿或脚有病,跛脚的人很难站正。

中国是礼仪之邦,踩踏门坎,站姿不正都被看作是对人不恭敬的一种行为,透露着对人的轻蔑。《红楼梦》中曾写王熙凤剔牙,踩踏门坎看着十来个下人搬挪花盆来显示她的轻慢、放肆。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

另外,站立时倚靠着东西也很不安全,有些东西是靠不住的,会倒会塌会出危险的。有的人在倚靠在楼房走廊栏杆上,生锈的栏杆却突然断了,人也跟着掉下去了;有的人进电梯时靠着电梯门站,电梯门突然开了,人出事了;有的人在商场里乘自动扶梯时,倚靠在扶梯侧面裙板上,失去平衡,人掉下去了。这些都是血的教训,生命的教训啊!在鲜活的生命逝去时,再去追究东西的质量,其他人的责任,不如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勿箕踞 勿摇髀

【注释】箕:簸箕。踞:蹲,坐。箕踞:蹲着或坐着时两条腿八字分开。髀[bì]:大腿。

【解读】双腿不要八字分开蹲着、坐着,不要在坐着时摇晃大腿。

两条腿八字分开蹲着、坐着,坐着时不停地摇晃大腿,既不雅观,也不庄重,更显示着对人的不恭不敬。并且古人非常看不起蹲坐着的人,认为那种姿势与禽兽无别。(《后汉书•鲁恭传》蹲夷踞肆,与禽兽无别。)(蹲夷:蹲坐。)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的玉丢了,探春让人把贾环找来探询一下。贾环一来就叉开腿坐下,紧接着又摇晃起一条腿来,再接着就翘起了二郎腿,这接二连三的一系列动作充分显示着贾环的猥琐,不成体统。

一个人不仅应该“站有站相”,还应该“坐有坐相”,优雅的坐姿向人传达着庄重,自信,向人展示着自身的修养,而不雅的坐姿恰恰向人显示着自身的俗鄙及修养的欠缺。有的人不仅爱叉开腿蹲着坐着,让人看着极不雅观,还爱抖腿,俗话说:“腿一抖人就贱”,抖腿的人让人感觉很轻浮,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有的父母一看见孩子抖腿就打,不愿意孩子在外面也抖腿让人看不起说缺乏家教。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因为习惯性抖腿把女朋友也给抖没了。那个人说,从他记事起,他就有抖腿的坏毛病,幼年时他妈就经常骂他“坐没坐相”,上课也总被老师训,说他吊儿郎当不认真上课不学好。最刻骨铭心的是读大学那会儿,他和女朋友一起去自修教室上晚自习,经常冷不丁地就被女朋友推一下,打一下,挠一下,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女朋友声色俱厉的责备就随之而来:“你有完没完,不要再抖了!课桌上的手机、橡皮都抖得像跳跳糖了,你叫我还怎么写字!”他俩恋爱一年后,分手了。女朋友发过来的最后一条短信是:“我们大家都开心一点吧,至少,你上晚自习的时候,可以随意抖腿了!”

在正式场合,入座,离座,坐姿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入座,离座时最好从座位的左侧入座,离座,并且要轻、要稳,不要把椅子等碰得哗啦哗啦响。落座后,要收腹,挺胸,立腰,要有“气”在支撑着身体。一旦泄了“气”,人的身子很容易“塌下去”,身子一旦“塌下去”,自然就不直,不挺了。落座后,两条腿膝部自然并拢(男士两个膝部可以分开,但也就是一拳距离,两个膝部不能超过肩宽),腿不要朝前伸出去,也不要一条腿踩在、盘在座位上,更不能顺势把脚蹬在茶几等物上,甚至肆无忌惮地翘在茶几等物上。时间久了,坐累了,可以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但两条腿要尽量往一处并拢,不要叉开得太远。

有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准大学生有事到母亲办公室找母亲,办公室同事一看到他进办公室,就非常热情地招呼他坐下,给他沏茶,同事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他一些问题。可是这个孩子跷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接过茶就喝,喝完后,竟然把空纸杯子叼在嘴里玩,心不在焉地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大家的问话。这办公室应该不比学校课堂,学生宿舍,母亲的同事大都是他的长辈,怎么能如此随意呢?这位母亲却毫不在意,仍然沾沾自喜于她考上名牌大学的儿子。

这孩子书本知识学的不少,礼仪知识却知之甚少。

人在学校学完知识后终究是要走入社会的,一旦走入社会,人就会发现仅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书本知识也许只是用来谋生的,但礼仪知识却是用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新课传授

(一)、缓揭帘,勿有声。(道具:门、窗、灯)

以教室的门为道具,问大家关门的时候可以甩门吗?开门的时候可以用脚踢吗?那如果是窗户、窗帘呢?我们应该轻轻地拉帘子,不要发出声音影响到别人。如果有人从后面过来,要替他们把一下门或帘子,关心别人。

引申,当家人或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或是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说话声音要轻,手机要静音。我在法国读书的时候,连公共汽车上,火车上都是很安静的,大家说话都很小声。再提示丈夫们晚上很晚回家,家人已经睡了,不要把灯开得很亮。

(二)宽转弯,勿触棱。(道具:椅子、桌子)

以课桌、椅子为道具,假设自己跑得很快撞到桌角上会怎样?问问大家有没有跑的时候不小心撞过东西受过伤。我右臂有个伤疤就是小时候不小心摔伤的,可以给大家看看,同时很多孩子会举手诉说自己曾受过的伤,让他们大胆说并引以为戒。

提醒家长开车的时候注意车速,遵守交通规则,下雨天注意不要把水溅到路旁的行人,转弯的时候要降速,遇到行人尽量请行人先过。此处可以画一辆车,和孩子们一起把开车时应注意的行为一一列出来。比如有水潭要减速,不要把水溅到路人,开车不要吵架,开车互让。

(二)执虚器,如执盈。(道具:准备两个大碗,倒满自来水;岑心怡图片一张)

跟大家讲4岁岑心仪的故事,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瘫痪在床,她还要照顾爸爸。借此告诉大家端盆子,碗的时候,即时是空的,也要格外小心。问孩子们有没有在家端过菜,拿过碗,端过茶等等,如果茶杯很烫怎么办? 游戏:端盛满水的碗。

请6位孩子分成两组,端一碗水,走3米绕凳子一圈,互相传递,最后评选哪一位端得最稳。(这个游戏孩子们很喜欢)最后再鼓励孩子们回家端菜,提醒家长们以身作则,在父母家主动干家务。鼓励家长们多给孩子们实践的机会。

(三)入虚室,如有人(道具: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字条一张)

进了没有人的房间,要像有人在一样。我们不能翻别人的书包,课桌,也不能随意翻别人的文件。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建议不要故意翻看对方的短信,这样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举个反面例子问大家,比如有个小红去小明家玩,小明正好出去一下,小红在小明的房间里乱翻,把玩具和笔记本都拿出来自己看,是善还是恶?借此引导孩子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课题:“谨”之“缓揭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谨”之“缓揭帘”。

过程与方法: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情感与目标:养成拾金不昧的习惯。

学习重点: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理解意义,养成拾金不昧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

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五、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 业

1、背诵“步从容”。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板书设计: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第五篇: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谨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衣服应该穿戴整洁为主,不在于贵贱

2、使学生明白吃东西不应该挑食,吃的时候适量就可以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个人言行的准则,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谨”的第三段。

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一段文字,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解答疑难字词。

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贵」是著重的意思,「上」是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循分」是遵循自己的地位,「下」是ㄧ般的平民百姓,「称家」是与自己的家庭地位条件相称。

穿衣服重在整洁不在华丽或名牌,要依照自己的身分,地位,年龄来穿著。并要依自己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合适的服饰。现在很多小朋友看到同学有名牌衣服,球鞋,手机,心里就会很羡慕,吵著要父母买给他,有些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甚至不惜去偷或去抢,所以当我们想要ㄧ样东西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每个人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太少。(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拣择」就是挑食的意思,「过则」是过量的意思.现今社会富裕,吃得非常丰盛,我们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坏.饮食的分量,大约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过量.(三)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饮酒乃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并不是饮酒作乐.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酒后乱性,丑态毕露是最愚痴的行为,所以不要养成饮酒的习惯.尤其在现代社会,更应谨记:「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1.提倡「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 建议儿童每天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少女及所有成年女性,每天摄食四分蔬菜,三分水果;青少年及所有成年男性,每天五分蔬菜,四分水果.各种颜色蔬果应均衡摄取,可达防癌效果.每份的份量以自己的拳头为大小。2.全球十大垃圾食物:(1)油炸类食品(2)腌制类食品(3)加工类肉食品(4)饼乾类食品(5)汽水类食品(6)方便类食品(7)罐头类食品(8)话梅蜜饯类食品(9)冷涷甜品类食品(10)烧烤类食品

请小朋友想想看平常是否有吃这些垃圾食物 若是有的话,则要减少食物的份量,多吃蔬果来改变饮食习惯.(四)复习1.身有伤贻亲忧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贻」昰遗留.父母亲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 所以要先反省自己.2.德有伤贻亲羞

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咖,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ㄧ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我们依然要谨言慎行,安父母的心(例如:董卓无德弄权,连累九十余岁的老母被斩首).《弟子规》谨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1.「步从容」

走路时仪态要从容不迫,就是要稳重不慌张,横冲直撞.有的小朋友在学校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追逐,经常险象环生.自我训练从容不迫的走路,是一种安定身心的好方法。

引申一般人走路大都匆匆忙忙,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急性子,没有耐心,个性太急容易与人发生冲突。2.「立端正」

即站得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弯腰驼背,这样能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更有益身体健康.引申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姿势都要端正,除了是一种礼貎,也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态与健康.现在很多弯腰驼背,长骨刺与经常腰酸背痛的人都是因为不良的姿势所引起。3.「揖深圆,拜恭敬」 问侯他人,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引申 祭祀行礼或对他人行礼,都要从内心发出恭敬,旁人可从你的行为(腰有没有弯,速度的快慢,说话的声调)看出,所以正确的姿势可以培养恭敬心.(二)勿践阈勿跛倚

「勿」是不可以;「践」是践踏;「阈」是指门槛.「践阈」是进门时踩在门槛上.「跛倚」是一只脚斜站著,给人懒散不敬的印象。

引申 现在的房子已经很少有门槛,不过有些寺庙或旧房子仍有,所以下次记得要跨过门槛,不可踩在上面再跳下.另外很多人喜欢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斜放著,这样身体肯定会歪一边.或是有人喜欢身体斜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这样的姿势都是不雅,而且非常不礼貌。

(三)勿箕踞勿摇髀

「箕踞」是坐著时两脚张开得像畚箕,最为难看,尤其女生更是要特别注意.「髀」是指大腿骨,因此「摇髀」是翘脚抖腿摇臀,显得轻浮不庄重。

引申 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与行为,不能因为舒服就随意摆放自己的肢体,妨碍观瞻。(四)复习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若是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了,可以称得上昰ㄧ位贤人.历史上的大舜,就是ㄧ个最好的例子。(闵子骞的故事)

二、故事启蒙(一)作揖还辱的郦食其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喜欢读书人,所以有一次故意在召见读书人郦食其时坐在自己的床上,叫婢女帮他洗脚,藉此来羞辱郦食其.5 郦食其看了以后并不生气,反而很有礼貌的向他拱手作揖说道:「您若想推翻秦朝,就不应该这样无理的接见客人.」刘邦听了十分惭愧,就马上将郦食其请上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1.引导发问:(1)刘邦在房间边洗脚边接见客人,有没有礼貌(2)如果你是郦食其你会怎回应 2.给小朋友的话: 刘邦的举动虽然无理,但是若郦食其也以无理的举动回覆,那他就和刘邦一样无理了,所以我们在面对有人对我们不礼貌时,如果能够用恭敬的举动来面对他,反而能让对方感到惭愧,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就算对方一时没有反悔,久而久之,也会被我们的态度所折服.(二)箕踞而坐的原壤

春秋时有个名叫原壤的人,是个很有学问的隐士,但是他为人轻视礼法,非常狂放不羁,因此常有不合当时礼仪的举动出现.有一次,他看到孔子远远走来,故意把两腿伸直叉开坐在地板上,藉此举动藐视孔子讲礼的主张,孔子看到他的行为,就训斥他:「你小时候不懂得尊敬兄长,长大后又没有值得称赞的事,真是败坏礼俗的害群之马.」说完就用手杖打他的小腿,以警示他的恶习。1.引导发问:(1)你觉得原壤的行为那裏不对 应该要如何改正(2)为什麼要表现有礼貎的行为

2.给小朋友的话:一个人即使有高深的学问,若缺乏有礼貎的举止,会让人瞧不起的。

《弟子规》谨第五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要轻声慢步

2、使学生明白拿东西也要轻拿轻放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要轻声慢步

2、使学生明白拿东西也要轻拿轻放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缓揭帘勿有声

1.替别人著想: 现在虽然不常用门帘,但我们使用纱窗,门,窗户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有人正在睡觉或在图书馆看书,不要因为自己的声响而吵到别人.2.巴黎圣母院用中文写著「请勿大声喧哗」,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很大声,表示他在家中也不可能会很小声。(丢脸丢到国外去了)3.这也是惜物的表现,衣服,鞋子,物品都能用得久.4.安全问题,如关门太大力伤到后面的人或是和同学玩门时被玻璃刺中心脏.(二)宽转弯勿触棱

「棱」是指物体的棱角,如桌角.转角处要慢慢走,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如在走廊上奔跑撞到墙角受伤的孩子,告诉我们要谨慎小心.(三)执虚器如执盈

当东西轻时会比较大意,所以要谨慎一些,像碗盘,杯子之类的 东西,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都很轻薄(数位相机,MP3),可是价钱很昂贵,弄坏就糟了。(四)入虚室如有人

1.在没有人的地方也要好像有人在一样,不要太过随便,如爬山时不可大吼大叫,会被山上的动物笑;在孔庙也一样,大成殿里的展示品不可乱动.2.到别人家不可随便跑到别人房间,乱动别人的东西,这样会让人误会,如果主人的钱不见了,大家都会误会是你拿的.(五)复习1.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2.怡吾色柔吾声

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二、故事启蒙

(一)拾金不昧的年轻人

有位年轻人住在老板家,每当他在打扫家裏时都会捡到钱,而且金额是从一百元逐渐变多到几千元,这位年轻人每次捡到钱都会还给老板,半年后年轻人要离开老板家时就问老板:「为什麼你的钱都没有收好呢 」老板笑著回答他说:「这些钱是我用来测试你是否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二)一文钱也不可贪

古代有位秀才一天外出时,看见年轻人买书时掉了一文钱在地上,这位年轻人并没有发现他的钱掉了,此时秀才看见便用脚轻巧的踩住,等年轻人走后才弯下腰把钱捡起.这时不远处有位老人家看见,便向前询问他的名字后就走了.不久这位秀才得到官职要上任时求见巡抚上司,但是这位长官一直避而不见,过了不久他被弹劾「贪污」并被除去官职,秀才想自己还未上任怎麼会贪污呢 后来才知道长官就是当年看见他踩住一文钱的老人。

《弟子规》谨第六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慌乱

2、使学生明白不要去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小朋友:「匆匆忙忙的写考卷,还是从从容容的写容易把题目答对呢 」,所以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就不容易出错。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白旗, 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细节.(二)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小朋友:「你们认为那些地方是斗闹场 」,记得前一阵子有一则新闻,有一位年青人在网咖玩电脑,结果被一位陌生人枪杀,后来才发现杀错人了,他要杀的人原来是在隔壁,你们说冤枉不冤枉呢 其实一点不冤枉,今天他不要去这个场所,就不会有这个意外发生了。

「邪」是不正,「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问,小朋友:「不可以问 那可以听吗 可以看吗 」(三)复习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於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补充故事: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於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

二、故事启蒙:(一)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因此母亲为了栽培孟子,就辛苦的织布赚取学费.他和母亲住在坟地的附近,常常和邻居的小孩玩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对孟子不好,所以把家搬到一条大街上.过了不久,孟子却学商人叫卖东西,孟母很伤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很生气的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并且告诉孟子:「你若不认真读书就像这一匹被剪断的布一样,没有什麼用处!」孟子听了以后,从此发愤用功读书,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二)车胤的萤火虫

车胤很喜欢读书,但是家裏太穷买不起油灯,每天只能利用月光看书,可是月光下山后,只能收起书.有一天,他看到萤火虫发亮的身体,突然想到可以把装满萤火虫的小布袋当做油灯,所以每天他就利用萤光来读书。

《弟子规》谨第七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都要问好

2、使学生明白借用物品必须及时归还,这样以后别人才会借你东西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进出房间都要问好

2、使学生明白借用物品必须及时归还,这样以后别人才会借你东西 教学内容: 《弟子规》谨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小朋友:「你们到别人家,或是要进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房间时,应该要先有什么举动 」要先按门铃或敲门,然后问问里面有人吗 ?

要进入客厅时也要让里面的人知道我们来了,让里面的人有所准备.不然你忽然出现在他背后,吓都吓死他了!(二)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当房子或房间里的人问道:「是谁呀 」,我们如果回答:「是我」,这样好吗

如果这样回答,可能很多时候,对方无法判断你是谁(尤其是在讲电话时),我们应当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让人混淆,浪费时间。(三)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小朋友:「当你们要跟别人借东西时,是怎麼借的呢 」,借了再说 边拿边说要借 反正用完放回去就好

其实人都希望被尊重,我们要借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先取得别人同意,才可以取用,不然就是偷窃的行为.曾有一家大公司在徵选人才,几千人筛选到十几个人,这一群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各个名校毕业的学生,老板突然走出办公室,经过一段时间才回来,就对这十多名应徵者说道:「你们都没录取 」,这些人都觉得很纳闷,后来才知道原因是,当老板不在办公室时,这群年青人没有经过公司同意,随便的碰触档案文件,让老板发觉这些年青人很没教养,只好放弃这群人.所以小朋友:「学习礼节很重要,如果从小不学好,就算以后可以拿到很高的学历,你的人生还是困难重重,会遇到很多挫折.」

所以孔老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你不学习礼节,你就没法子在社会上立足.(四)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向别人借东西一定要准时归还,下次我们有急需的时候,别人才肯再借我们.孔老夫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他就不会有什麼作为了.(五)复习1.亲有疾药先尝

「疾」是疾病.「尝」是用舌头尝尝看.从前治病下药均用煎煮的汤剂,所以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煎好了汤药,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 这样父母既不会烫到,也能发挥药性,让父母病情好转.现代:除了煎煮中药,现代也流行科学中药,使用乾粉药包与中药丸.也有多数人会使用西药,这时就要注意父母是否准时用药,留 意药包数量,以预订回诊时间.故事一:「亲尝汤药」的汉文帝.2.昼夜侍不离床

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我们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

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二、故事启蒙:(一)阎敞还钱

汉朝时有位名叫阎敞的人,他是郡府的助理官,有一次太守被召入京,太守将他所有的积蓄一百三十万钱都交给阎敞保管,阎敞则将钱理在地里.后来太守全家都染上疫病而死,只剩一个九岁的小孙子,他曾听祖父说过,有三十万钱寄放在阎敞那裏.过了几年他寻找到阎敞,阎敞悲喜交集并把所有交钱还给他,但是孙子说没有那麼多钱,阎敞仍坚持是一百三十万,后来孙子因而过著比较好的生活,乡里的人都很称赞閰敞的廉洁,这样的品德很值得我们学习.(二)林积还珠

宋朝时有位叫林积的人,有一次要到京城经过旅馆时,捡到一个锦囊,裏面有上百颗明珠,於是他问旅馆的主人这间房之前是谁居住的,主人回答是浔阳的周仲津,他请主人转告周仲津自己的姓名住处.不久之后,周仲津果然来了,林积经过一番验证,就把所有的明珠交还,周仲津要把一半的明珠送给林积,林积坚决不收.於是周仲津就到寺院替林积打斋祈福,后来林积便一举登科。

《弟子规》信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时候以诚信为主,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使用.古谚云:「人无信而不立.」就说明了信的重要。※对任何的人事物都要秉持著诚信的原则。(二)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话才说,不该讲的就不要讲,古人说:「言多必失」.更重要的是不要讲一些花言巧语的话,故意要讨某些人的欢心。※小朋友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合的话.(三)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一些投机取巧的话或是脏话不要讲,小朋友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要耍酷,耍帅,言语或行为都会学一些很像「江湖兄弟」才会有的话 或举动,像这些言行都不要去学,以免让别人对你有坏的印象,自己也会沾染到不好的习惯.(四)复习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补充故事: 1.子路负米的故事 2.王裒泣墓的故事

二、故事启蒙:(一)徙木立信

商鞅到秦国当宰相的时候,为了建立起法律的威信,就在南门摆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能将木头移到北门的人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但是老百姓从以前就不相信政府,虽然是很简单的事却没有人愿意尝试.后来他把奖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有ㄧ位年轻人决定试试看,后来果然得到了奖金,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位新宰相是ㄧ位说到做到的人,所以便非常守法,秦国也变得很强大.(二)季札挂剑

周朝时吴国有位公子名叫季札,一次奉命出使鲁国,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很喜欢季札身上配挂的宝剑,却没有说出口,季札心裏知道,可是宝剑是使者身份的象徵不能随便给人.等季札出使回国,经过徐国时才知徐国国君已死,他便把宝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坟墓上,他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死,你何必再把宝剑给他呢 」季札说:「我的心早就想宝剑赠与他,怎麼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诺言呢?

《弟子规》信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二)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三)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四)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五)复习: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二、故事启蒙

(一)三人成虎(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庞恭是战国时魏国人,他为了怕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他,在出使前特地问魏王:「若有一人说市集出现老虎,请问魏王是否相信呢 」魏王表示不相信,他又问:「假如又有第二人说亲眼所见呢 」魏王答:「我会半信半疑.」他接著问:「若有第三个人也这麼说呢 」魏王答:「我会相信」.庞恭说:「街上不可能出现老虎,可是有第三个人这麼说,就成真了.希望大王明察,不要听信谣言」但是他出使后,魏王仍听信谣言不再重用他。

(二)曾参杀猪(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曾子之妻有一天要去市场,因为孩子哭闹著要跟去,曾子之妻随口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就杀猪炖肉给你吃」孩子听了之后就不再哭闹.等曾子之妻从市场回来后看到曾子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我是哄小孩的,你怎麼认真起来 」曾子答:「当大人怎能说谎 这样怎能教育小孩,既然说到就要做到!」便动手把猪杀了.(三)给小朋友的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很多是非谣言,通常都会经过自己的解释后再将它传播出去,从来没有去分辨事情的真假,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就像现在很多八卦新闻与报纸,常常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等到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的好习惯,才能保护自己与不伤害别人.《弟子规》信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二)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犯了同样的过错,就要立即改掉,如果没有,就要提高警觉,避免犯同样的过错。※补充说明 1.善恶之别: 善-有益於人是善 恶-有益於己是恶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因为善行很小就不肯去做,如公车让座;也不要因为恶行很小而去做,如随地乱丢垃圾.任何事都是由少累积成多的,善行与恶行皆是如此.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恶人则提醒我们不要向他学习.(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补充说明

1.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德行.我们如果要涵养高尚的道德,必须改掉贪心,忿恨,嫉妒等坏的习气,要有正大光明的心念.2.才艺包括各种知识技能,只要是利益人群社会的才艺,就值得多多学习.(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五)复习: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兄弟姊妹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二、故事启蒙(一)坏心眼的青蛙

一只青蛙和一只老鼠当朋友,青蛙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家伙,一次青蛙邀老鼠一道出门,青蛙用绳子把老鼠和自己的脚绑在一起,说这样才不会走散,其实是心存歹念.他们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青蛙觉得口渴就噗通一声跳下水,老鼠在后面喊救命,青蛙也不管他.不久老鼠淹死尸体浮在水面上,青蛙毫不在意的继续往前游,这时出现一只老鹰俯冲而下把老鼠的尸体一攫而起,因为绳子的关系,青蛙也一起进了老鹰的肚子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存歹念,蓄意加害於人,最后往往害了自己」。

《弟子规》信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内容: 《弟子规》信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一)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麼不好的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二)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反之如果听到别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徒有虚名;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麼正直,诚信,多闻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补充说明: 1.每个人都会有过错,要用什麼态度面对过错,才能进德修业呢(我们一有过错就要立刻知过能改,不可拖延,才能不断进步.)2.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人生气会耗费人体精力,喜欢生气,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生活尽量不要让自己生气,要时常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3.所谓忠耳逆耳就是如果一个人只喜欢听好听的话,赞美的话,那麼做错事就没有人会告诉他,就会一错再错,变成是非不明的人.4.损友与益友的分别:(1)损友:会巴结的人,不诚实的人,不会分辨是非的人.(2)益友:正直的人,诚实宽容的人,博学多闻的人.(友直,友谅,友多闻)(3)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批评我们的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於告诉我们过失或缺点的朋友要心存感激,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的求进步,开拓心量,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三)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无心的过失称为错(不是故意去犯的过错),如果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补充说明: 我们应时时避免犯错,避免造成别人的困扰.改过的方法有三种: A要发耻心-知耻近乎勇.(如果知道自己有过失,而不肯改是羞耻的事.)B要发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做错事要肯悔改,不怕犯错只怕不改.C须发勇心-人之不肯改过多是拖延,退缩,所以要振作奋发,马上就改。

我们对於自己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不可故意掩饰。

对於别人的过失,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能够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开拓我们的心量来对待一切众生。(四)复习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坐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补充说明: 融四岁能让梨,要敬老尊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耐心地学习礼,多练习并提醒自己,有礼的人处处受人欢迎。

二、故事启蒙

(一)选择益友

有一次许伟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鱼店,许伟的妈妈请他拿起绑鱼的茅草闻一闻,许伟觉得又腥又臭.接著他们又经过一间香料店,妈妈请他去摸一摸包香料的纸,许伟觉得非常的芳香。于是妈妈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卖煤炭的商人每天从城外运煤炭到城裏去卖,由於煤炭的利润不好,生活过得很辛苦,於是他找卖布的商人合作,赚取一些运费.但是卖布的商人告诉他,虽然布匹请煤炭商人搬运可以省下不少麻烦,但是布匹却会被弄得脏兮兮没人敢买,这重大的损失与你给我的好处相比,是绝对不值得的。

妈妈告诉许伟结交好朋友就像摸到香料纸一样,染有香气并可学习到他的好处,但是如果结交坏朋友就会感染到坏习惯,就像手上沾满鱼腥味.希望他能像卖布的商人一样,懂得分辨益友和损友。

下载弟子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教案

    出则悌----(路遇长----百步余) 教学目标:1)诵读《弟子规》,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感悟《弟子规》中的做人真谛。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事例,对照弟子规的每一条进行落实。 4)培养......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 了解《弟子规》全貌 2、 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祁家湾小学 张瑞芳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 【授课内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弟子规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时 《弟子规》谨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使学生明白要站有站相,做有做相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明白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2、 2、使学......

    弟子规教案

    课题 :第1课《弟子规》总叙学习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难点:会背《弟子规》总叙。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入则孝第六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照顾生病的老人是做晚辈的责任 。 2、照顾生病的长辈应该有使有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照顾生病的老人是做晚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