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 记录单取钱 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教学反思:
一、课件下载修改使用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限,平时讲课使用的课件,我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后,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认识加以修改,让这个课件能为我所用,适合我用。以前都是这样修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平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本文扩展阅读: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符号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
第二篇: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朱燕英
《认识人民币》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功能。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节课的开始时。我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认识人民币”同时也渗透一种德育思想在其中,合理利用零花钱,教育幼儿养成节约的品质。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区分硬币和纸币。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为了完成这一环节,我课前让幼儿准备了假币,所以我就让幼儿拿出样币逐一进行辨认,并让有疑问的幼儿请教同桌。反馈提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人民币的面值?”通过幼儿的回答总结出方法。再让幼儿对手中的样币进行分类。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在这次活动,课上的很好,完成得还很顺利。我思考了许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在这次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于1元的人民币比较熟悉。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每人都有一份,所有的幼儿都看的很仔细。
2、在《纸币找朋友》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是多少人民币,幼儿怎样拿这么多钱。
3、《看谁拿得对》这个游戏,大部分幼儿都能拿正确。
第三篇: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人民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此是既熟悉又陌生。在课前我要求孩子们收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让他们把人民币拿出来,互相介绍,并且分类、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再认识。接着,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购物,说说想买什么,准备拿多少钱,……通过这样真实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应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兑换。
2.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使其在买物品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课能在生活材料中找到“数学味”。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人民币,并说说各自的特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使学生经历把人民币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
【不足之处】:
1.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是难点。尽管通过兑换游戏等活动加深了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但是一部分学生仍不会换算。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我发现一些思维敏捷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课上有些“吃不饱”的现象,渴望着有更高难度的知识。
【改进措施】:1.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2.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5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
3.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第四篇: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活动目标是: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钱币,知道钱币的面值是不同的。
2、学习用钱币进行买卖游戏,并会用简单的钱币换算。
3、知道钱币的用途,能合理使用钱币。
课堂上我从谈话进行导入,让孩子说说生活中人们要买东西用什么买以及自己用钱买过什么东西,幼儿的兴趣都很浓厚。接着我出示了币值不一样的钱让幼儿认一认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的,基本上幼儿都能认出是多少钱。当我问到钱币的相同的地方的时候孩子们都能说出是毛主席的头像,小朋友对毛主席是谁以及为什么他在钱上非常的感兴趣,我一下就有点紧张了(因为我没有想到幼儿会问这个问题,看来以后应该多准备下才好),但我还是淡定下来根据自己的经验稍微的向幼儿讲解了一下,孩子们听得非常的认真,也似乎明白了很多。在认识钱币背景图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觉得非常的有趣。只是因为没有每个幼儿都有真实的钱币在手,所以对于记住看清背景图,记住地方还是有难度的(对钱币的了解孩子们还是基本上了解了),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不断提高。
本堂课上我还教了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换算,孩子们对于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元与元之间的换算还是掌握得比较好。
最后我让孩子们说说当自己有钱了会怎么办时,孩子们说:给爸爸妈妈,存银行……。都觉得有钱了不应该乱花掉要存起来,真为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感到高兴。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设计:认识人民币(带反思)
活动名称: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幼儿观察室内有什么?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幼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幼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样付钱呢?
——请幼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什么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其他的付钱方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幼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幼儿操作活动。
——请幼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幼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钱币的认识和兑换,但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钱币的兑换这一知识还是比较浅薄和欠缺的,体现在讨论给一样物体付钱时方法的单一,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比较钱币数量时,好多幼儿都没有正确掌握钱币的大小,出现比较时的错误,在班级中,可以提供代币券,让幼儿进行兑换物品的游戏,还可让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提供幼儿实际参加购物的体验,真正掌握钱币的兑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