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八教案
第九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呼吸练习教学目的:
舞蹈不仅是身体动作的艺术,而且是呼吸的艺术。如果没有呼吸的配合,舞蹈动作会显得呆板、无神且缺乏感染力。
舞蹈中的呼吸称之为艺术呼吸。艺术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需求上升为理性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韵律、风格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体。教学重难点:
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呼吸练习,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四、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第十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把上基本动作练习
(一)教学目的:
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1.把杆练习的方法
扶把训练有两种:—种是双手扶把,另一种是单手扶把。我们采用双手、单手交替扶把的练习方法。(1)双手扶把
面对把杆,身体离把杆约1尺左右,双腿贴紧,脚跟并拢,膝盖绷直,双手放松弛,轻轻地放在把杆上,与双肩同宽,两肩放松,双肘下垂,肩胛放松,稍稍往后打开。腹肌,背肌和臀肌收紧向上提,头部正直,面部表情松弛。(2)单手扶把
侧身扶把杆,内侧手轻轻放在把杆上,另一臂做自然下垂或侧平举等动作。2.把杆基本动作(1)躯于的训练
正确的躯干姿态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受过训练的人体躯干,可以表现各种优美的舞蹈。躯干的训练主要是让幼儿从小习惯于背、腹和臀部肌肉的收紧和提起,躯干的训练对幼儿在表演舞蹈时要做的动作如跳跃、旋转、控制缓慢的动作,以及灵活、平稳等都有很大帮助。
训练躯干姿态时可采用抒情平稳的音乐,如;音乐《绿色的祖国》(2)脚尖点地训练
点地练习主要训练幼儿的脚背、踝及腿部肌肉的控制力量以及不同方向的点地方法。动作要领如下:
1双手轻轻放在把杆上、收腹挺胸、双眼平视,两脚并拢小八字站立。2一脚向前(侧、后)点地,绷脚面,两腿绷直,重心在支撑腿上。3收脚还原时,脚掌紧贴地面收回,保持身体正直,胯部要正。
4易出现错误:点地时绷脚不充分,两腿易屈膝,重心不稳,易出胯撅臀。
脚尖点地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春天来了》(甄荣光曲,谢君丽伴奏)。
四、蹲姿训练
蹲姿主要训练幼儿腿部力量,拉长小腿肌腱及跟腱的弹性、柔韧性。其动作要领如下:
1先面对把杆,双脚站小八字,准备一两个小节。双手从准备姿势平稳地放到把杆上。上身保持正直,挺胸收腹、收臂。
2两腿慢慢屈膝半蹲,下蹲时有被压迫下蹲的感觉。3两腿慢慢直立还原,直立时有往上顶的感觉。4易出现错误;蹲与起之间动作要连贯,力量要匀衡。蹲姿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牧童之歌》哈萨克族民歌。
五、压脚跟训练
主要练习小腿肌肉和踝关节力量及柔韧性。动作要领如下:
1、面对把杆,双手轻扶把杆,双肘下垂,两肩放松,挺胸,收腹,抬臀,准备两小节。
2、两脚跟向上抬起、两膝绷直,上身保持稳定。
3、脚跟下压,落下还原。
4、压脚跟训练,可以双脚同时抬起下压,也可以单脚脚跟拍起下压,动作时,身体重心在脚跟抬起下压的主力腿上,动力腿可屈膝,将脚放在主力腿小腿部位。
5、易出现错误:上身不要晃动,两腿膝盖不要放松弯膝,动作要富有弹性。压脚跟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赛木马》(汤六一曲)
六、小踢腿练习
训练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小踢腿的特点是快速有力地踢到25。或45。高度后收回。其动作要领如下:
1、踢腿时,上体要保持正直,收腹挺胸立腰,收臀、收背,两腿外开,重心在主力腿上。
2、向前做小踢随时,动力腿有速度地经过擦地绷脚面,向前踢出35。或45。,然后,经过脚尖着地收回。
3、小踢腿可向前、旁、后踢腿。踢腿时要注意绷直膝盖。
4、易出现错误:向前踢腿时送胯,向旁踢腿时,腿不外开,踢腿方向不正,向后踢蹬时,易骨盆前倾,或动力腿打开,身体向动力腿倾斜。纠正方法如下:
向前踢腿时,重心在支撑腿上,不要前移;向旁踢腿时注意腿外开,骨盆要正,臀部肌肉收紧;向后踢腿时,要收胯、立腰、腿外开。
小腿腿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侗家儿童多快乐》。
七、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扶把踢腿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第十一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把上基本动作练习
(二)教学目的:
把杆练习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主要通过把杆的辅助,帮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姿态,以发展肢体的柔韧、力量、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压腿训练
1、幼儿45。斜角面对把杆,双脚“五位站立”。一手扶把杆,一手自然下垂,挺胸、收腹,准备两小节。
2、重心移至主力腿,动力腿旁吸后向前伸直抬至把杆之上,向前压腿三次,下脑腰一次。一手扶把杆,一手三位举起。
3、直立腿旁转90度,做压旁腿三次,下侧腰一次。
4、直立腿再旁转成后腿,一手扶把杆,一手三位,向后压腿三次,直立一次,然后腿落地还原,成准备姿势,换脚重复以上动作。压腿训练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金色的童年》
四、大踢腿训练 动作要领如下:
1、一手扶把杆,一手七位,双脚小八字站立。
2、以大腿的力量急速向上踢起,上身保持平稳,脚背要绷直,膝盖要绷紧,腿踢得越高越好。向前、向后踢时要对准动力腿的肩,向侧踢时要对准耳根。
3、踢起和落回时,要经过擦地,落回时要求具有控制力,轻轻落地。
4、易出现的错误:踢腿时上体容易晃动,膝盖容易弯曲。纠正方法:收腹、立腰、后背紧张,两 腿要外开。
大踢腿训练时可采用助音乐,如:音乐《海鸥》。
五、弹腿训练 动作要领:
1、弹腿有小弹腿和大弹腿之分,弹腿是膝关节急速有力地伸直,主要训练关节灵活和大腿前面肌肉群的收缩力量和速度。
2、弹因时身体要保持正直,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大腿不动,小腿迅速弹出伸直,伸直不动,还原时收回屈膝部位。
3弹腿的动作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先做小弹腿练习,然后再做大弹腿练习,动作要求干脆利落有力。
弹腿训练时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小竹桥》。
六、控腿训练
1、控腿训练可由屈膝上提的吸腿、后伸腿、举腿、踢腿、绕腿来连接,它主要的目的是训练腿部肌肉酌控制能力。
2、控腿时上体要正直、收腹、立腰、收臀,支撑腿膝盖不要弯曲、骨盆要正,在身体正直的情况下把腿举高。
3、切忌向前控腿时,为追求举腿高度而伸胯.身体往后仰,向后举腿时,塌腰或上体和骨盆向举腿方向转动。
4、控腿训练要循序渐进,先做双手扶把的控腿练习,然后做单手把杆或离开把杆的控腿练习,控腿时间 逐渐加长,举腿高度逐渐升高。
控腿训练时可采用的音乐,如: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
七、下腰训练 动作要领如下:
1、训练腰部的肌肉控制能力和柔韧性,下腰时,腰部要放松,向前下腰时,胸部主动下压,起立时,后背用力抬起。向后下腰时,重心在支撑腿上,绷腿、顶髋、提腰,上体向后下压,起立时,腹肌用力,后背向上顶,胸部向上挺起,髋部不能向前挺。
2、下腰时易出现屈膝、腆肚子、起立时低头、向前下腰时驼背等毛病,因此,幼儿做下腰练习时,先由老师扶着练习,老师一手扶学生膝盖处,另一手顶住学生的髋,帮助他提腰,使学生逐渐体会正确要领。
八、小结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第十二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舞蹈基本技巧练习教学目的:
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之间配合的转换连接所产生的动律节奏用力方法的变化,体现特有的风格,才可真正使舞蹈成为具有空间感的艺术语言。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训练内容。
三、舞蹈基本技巧练习
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包括“转、翻、跳”等特技。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训练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l、转即旋转,以身体垂直于地面的轴心,给予恰当的动力,沿着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转运动。旋转一般有原地自转,移动转和空中转。
2、翻即翻身。以身体的中心线为轴心,翻转三百六十度。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腰翻身、点翻跟串翻项目进行训练。
3、跳就是跳跃,即在空中形成一中优美的造型姿态。跳跃一般有三个步骤:
(1)起跳。“起法儿”身体快速离开地面,向腾空做好准备。
(2)腾空舞姿。当人体重心想上最高点时做出的造型姿态。
(3)落地。人体重心向地上掉下时应前脚掌先着地,过度到后脚跟着地,膝关节屈曲,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轻巧稳健。
八、小结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第十三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舞蹈:舞动青春 教学目的:
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克服呆板的状态,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单一练习:.手臂的基本动作(1)单手基本动作
左手上举成45度角,左右摆动,一二节拍摇一次,三四节拍要两次。(2)双手配合动作
左右摇,右手叉腰,縢部左右摇晃 组合练习:
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一、师生问好。热身活动。
二、讲述手臂在舞蹈中的作用及基本动作。1.手臂的基本动作(1)单手基本动作(2)双手配合动作 2.手的基本姿态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按托掌。斜托掌、提襟
三、具体训练
1、单一动作练习
2、组合动作练习
3、随音乐跟老师跳
四、课后作业
今天所学习的舞蹈手臂基本方法能在课后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教学过程:1.集中练习2.分组练习
3.检查动作协调,灵敏,整齐 课后作业:个人练习舞蹈
第十四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舞蹈:夏夜恰恰(扇子舞)教学目的:
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即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克服呆板的状态,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训练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热身活动。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指导抓扇子的姿势,练习走恰恰步 这首舞蹈需要同手同脚,第一八拍1拍向前伸右手伸右腿,2拍同时收回,3拍向右同时伸手伸腿5—8拍动作相反。
第二八拍是右手动作做法同上。
第三八拍手前后摆动,腿前后左右带转弯。反复如此
四、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五、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教学过程:
1.集中练习2.分组练习
3.检查动作协调,灵敏,整齐 课后作业:个人练习舞蹈
第十六·十七周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复习教学目的:
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之间配合的转换连接所产生的动律节奏用力方法的变化,体现特有的风格,才可真正使舞蹈成为具有空间感的艺术语言。教学难点:纠正动作不标准的同学,指导动作到位。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热身活动。
二、新授:
1.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舞蹈。2.纠正动作加以指导。3.分组训练。4.及时指导 5.集体训练。三.活动总结。
第二篇:七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难点:撰写调查报告。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尝试应用调查法
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自学提示:
(1)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
(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
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学习任务二: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自学提示:
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
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师生归纳总结 系统总结 拓展应用
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请简述理由。诊断评价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A、生物用途
B、生活环境
C、比大小多少
D、形态结构
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设计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要求:
1.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
三、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吸水纸。
2、实验安排全班56人,4人一组,共分1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四、实验探究过程:
一、实验预习探究提纲:(投影展示,师生切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
2、刮取口腔黏膜时为什么要消毒牙签?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为什么要涂抹几下?
4、如何正确盖盖玻片?
5、为什么制好的玻片要染色?怎样染色?
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课件演示,分组实验)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将它的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
5.在盖玻片的一侧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用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投影注意问题)
先想一想怎样使用低倍显微镜?再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中所看到的边缘整齐的扁平细胞,就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辨认它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七、绘图:
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八、交流讨论: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与动物细胞是否相同?与植物细胞有何区别?
九、实验总结:
多媒体技术与新课改生物实验的整合,不仅能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方法。
2、完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4、培养实事求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珍爱生命的情感。材料用具:
活鲫鱼、玻璃缸、细线、木板、清水。实验注意事项:
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动作要轻缓,以免使鱼受伤。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在游泳中起到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假设:鱼的尾鳍在游泳中起到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作用。3.制定并实施计划:(1)、取3条大小相当的活鲫鱼分别放入水质水温相同的三个鱼缸里,并标明1、2、3号,然后观察此时鱼在有完整鱼鳍下的情况。(2)、用细线捆扎1号鱼右侧的胸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3)、用细线捆扎2号鱼左侧的胸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4)、再用细线捆扎1号鱼的背鳍和腹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5)、用细线和木板捆扎2号的尾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6)、用细线捆扎2号的臀鳍,观察鱼的游泳情况。4.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鱼鳍类型
观察结果
鱼鳍作用
背鳍
胸鳍
腹鳍
尾鳍
臀鳍
5.表达与交流:
与全班同学交流后,关于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
修改前用剪刀剪掉鱼鳍的方法做实验,这种方法太残忍了。
1、使鱼体受伤,得出的实验结论没有说服力,体现不出实事求是的真正内涵。
2、对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有直接的影响。修改后用细线或木板捆扎的方法做实验避免了上述的不足之处。《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建立在“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怎样上好生物实验课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以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思想:通过搭建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技能目标:采集、饲养蚯蚓。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采集饲养蚯蚓、观察蚯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观察蚯蚓的外形、及运动方式 难点:学生实验前的蚯蚓采集与饲养
教学方法:步骤:教学导入——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学生互动——相关知识测评 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实验一周前寻找蚯蚓并进行饲养(3—5条为宜);预习课本P14—P15内容;通过网络了解有关蚯蚓的资料。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吸水纸或纸箱片)、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实验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家基本知道了,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你们有哪些发现和疑惑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略。今天我们就以教材给我们提出的探究问题来进行研究,同学们的问题也可依据我们的方法自己尝试!
二、学生活动自学内容
1、小组长引导小组学习目标和查验实验材料用具。
2、认真阅读P14—P15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时间10分钟)
3、介绍小组采集蚯蚓的过程、饲养装置的设计。
4、经过讨论完成P15 页1、2、3、4(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师、学生互动学习
1、学生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记录,介绍实验器材----------略 教师总结:
采集 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饲养 饲养的容器可选择木箱、鱼缸或花盆,在里面装上潮湿、松软、肥沃的泥土,把采集到的蚯蚓放在土上,然后将容器放置在阴暗、通风的地方。可在容器上盖一块湿布,以防水分蒸发太快。要定时在泥土上洒水,并且投放一些饲料,如枯叶、烂叶、泡过的茶叶、煮熟的土豆块等。(有条件的地方,可把蚯蚓放置在装有腐熟猪粪或牛粪的饲养箱内饲养。)
学生活动: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小组完成)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颜色,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认清蚯蚓的头部、尾部、环带所在部位?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是否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如果有,它有什么作用?(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能否听到“沙沙”声响? 学生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略
四、完成实验报告册。------略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初步掌握鼠妇的生活习性。
2、通过探究实验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学会控制实验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所包括的环节、过程,使学生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怎样设计对照实验。教学难点:
让学生情感投入,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会认真观察和记录,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引导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鼠妇若干,实验报告单(每组一份)。
2、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干土、纸盒、纸板(要遮光)、玻璃板(透明)、表、笔,学生自制统计表格。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在栽培植物时,要根据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来进行管理,才会生长良好,我们还知道种庄稼时,遇到病虫害时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否则庄稼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可知,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窑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呢?下面我们就以鼠妇为例来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生活的环境因素(教师出示鼠妇),同时也叫学生观察实验桌上已准备好的鼠妇。教师提问: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环境吗?影响鼠妇生活环境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二、教师引导分析、从而作出假设:
师:你们观察到了鼠妇有哪此行为特征?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归纳后让每小组的一位代表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1、当我们一掀开砖头、花盆时、它们会四处逃窜,往别的缝隙里窜,它们似乎很怕光,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教师应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答案,并继续引导: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
学生讨论回答:当我们在砖头、石块、花盒下捕捉鼠妇时,它们喜欢的环境阴暗,而且潮湿,还有的同学说:鼠妇的生活环境还会受温度、水等因素的影响。
师:那么: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作出假设: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思考,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光、水分、气候,也有的说可能是光、温度、人、食物等因素,也有的同学说可能是光、水份、阴雨天、或是其它小生物等,学生各抒已见、众说纷纭,此时和大家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共同来验证同学们的假设。虽然大家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在验证时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影响,我们为了确认实验结果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之外,温度、湿度等其它条件都相同条件下进行探究。即: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变量,从而可引入对照实验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
三、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收集资料,逐步验证:
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青置2分钟后认真观察。
3、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统计10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作好记录填入自制统计表格中。学生自制统计表
时间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4、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向全班汇报各小组的平均值,写在黑板、实验报告单上,让学生一起分析和思考本小组探究的结果是否与本小组的假设是否相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得出结论后还要通过每小组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和反思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
五、让学生反馈信息、拓展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就光对鼠妇的影响进行的探究作自由讨论并回答:基中有的小组说: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我们进行探究,可以提出鼠妇不喜欢光照,它们都喜欢阴暗的环境,也有的小组说: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通过我们探究发现,以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有些因素(如土壤的湿度)对鼠妇也有影响,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作出答复,再给他们提出问题,哪些是我们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能由你们确定的变量而引起的呢?
学生自由拓展问题、讨论、交流后回答: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我们是采用设计对照实验,可经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估探究实验?如果只有1只鼠妇做实验有吗?教师向学生解释:如果只有1只鼠妇做实验,可能使用的只数越多,就可以减少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误差。采用10只既能说明问题,也不会增加实验的难度。教师最后告诉大家,通过以上探究性实验可以难影响鼠妇生活的非因素是“光”,除了光以外,许多同学还提出了:湿度、温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设计对照实验,同样可以完成这样类似的探究性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材分析: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学生刚开始有浓厚的兴趣,但使用方法繁杂,学生因记忆不牢固而在今后使用时不按一定的程序使用,无法观察到物像,从而失去兴趣。教学中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编成浅显易懂的顺口溜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教法:引导、演示、指导。
学法:自主、合作、讨论、动手练习。课前准备:
教师:
1、准备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自定组长。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看书35页图及阅读课文,指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细胞,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先来了解细胞。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要想了解细胞的结构,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引出主题:练习使用显微镜。出示学习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介绍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擦镜纸等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师: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课本彩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作用。
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上台前指认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及作用。重点介绍显微镜的镜头、反光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和用法等。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7—39页,时间5分钟,并思考下列问题。
出示思考题: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2.实验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4.玻片标本“上”看到的物像是什么?
5.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的图像如何移动?为什么? 6.如何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书中要求,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二)教师提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具体说一说操作步骤并演示过程,边演示边叙述。
(三)教师演示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边强调重点边演示,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生按老师要求分组开始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
分组:两人一组,边看书边按步骤动手操作。两人互相纠正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可以先观察“上”字玻片。
(五)教师提示强调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2.对光
(1)安物镜时,先上升镜筒,最低镜头与载物台4厘米左右,再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手指不能扳动物镜,要握住转换器边缘。当有“咔”的声响时,物镜正好对准了通光孔。
(2)对光圈:转动转换器,选择光圈(光弱用大光圈,光强用小光圈)
(3)对光:①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看右眼睁;
③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④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观察
(1)放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
(2)调焦:先下降镜筒,物镜接近玻片但不能挨着。
注意:镜筒下降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
再慢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直到看清物像。
(3).观察:上下左右移动玻片,看像如何移动。师提问:“上”字看到的像是什么? 生回答:是一个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4.清洁和收镜
师提示学生: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生回答并动手操作:擦拭---转动---下降---放镜---送回原处
师强调:先上升镜筒,取玻片,再转动转换器两物镜偏两旁,缓缓下降镜筒到最低处。
(六)随机抽一名学生上台前边说过程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并指出不正确之处、并纠正。
教师再次强调重点及注意事项。
(七)检测思考题: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一.取镜与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2.实验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
镜筒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镜头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4.玻片标本“上”看到的物像是什么?(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5.把玻片左右移动,看一看视野中的图像如何移动?为什么?
如果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像就向左下方移动;如果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像就向左上方移动。因为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6.如何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八)学生继续动手操作,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并注意观察,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显微镜操作要领: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头细观察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九)小组竞赛,限定时间,评出等级。
三、小结:
学生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是什么?
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3、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个数就越多。
教师给予评价、肯定,启发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拿到实验室来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七八单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这堂课中,我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
教学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表中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坦克图,问:你们认识这些吗?认读:“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吗?有谁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认读生字“集 矛 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点)
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会成为威力无比的现代武器坦克呢?(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它们。
2、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4、谁能在课文中找出写了矛、盾和坦克三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5、质疑:学到这儿,你们最想研究什么? 预设:
1、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3、研读第2—4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来研究第1个问题
1、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划出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并完成练习。
2、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集体完成练习
4、指名说说发明坦克的步骤。
相机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同学们,盾太小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原因,课文中写盾难以招架的句子写得非常好,找出来读读。自由读。矛的强进攻使盾都招架不住了,谁能既读出矛的厉害又读出盾的困境。指名读、评读。
5、师:发明家的每一个想法都有他的思考过程,课文中有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了,有的没写,看谁也能当个发明家,把课文的思考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6、个体交流
体会发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别人的优点,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自己所用。
7、指名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聪明的发明家就这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了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了矛的进攻——枪口或炮口。所以让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感受坦克的威力。
三、指导书写
接下来,我们来写几个生字。
1、出示:矛 盾 集 攻 坦 炮
2、在这几个生字里,你认为哪个字书写有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书写,尤其要注意“盾”的笔画。
3、学生书写,评议指导。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含义。
3、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并学会写8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认读生字。
2、我们还研究了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谁能说说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二、研读第五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1、自由默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了神威?
(首次、头一回、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退了十公里)
2、你能想象当时战场上的情景吗?读读句子,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3、口语交际;师:坦克、坦克,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啊?学生:因为我„„(引 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相机引导到这一组课文的主题)
三、学习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主题
2、学生默读,谁来说说这一组主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看问题
想问题)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对待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齐读
小结:发明家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也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2、再读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等等。)不止物体是这样,其实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个练习。
五、指导书写积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持
般
架
龟
战
神
兵
退
2、说说怎样写好它们。
3、学生练写
4、这篇课文里还有好多词语可以积累,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给记下来。
六、实践题:
1、读了课文,我积累了好多的词语:
2、我们小组在生活中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还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我们把它们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它的长处是()。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坦克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启发。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请层次,认识过度段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科利亚的木匣,请大家一起看老师写课题,讲解(科利亚是一位外国的小朋友,注意“匣”的笔顺,先横再竖,最后一笔是竖折。)齐读课题,这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世界二次大战,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联人民英勇抗战的时候,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那么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请小朋友们赶快番开课文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生字词。
3、正音:
指导学生读准“匣”、“箱”的字音,这两个字都是三音连拼。
4、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2ng,还有个读音是li4ng;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和“sh”,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多音字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读音。请同学做下面的练习。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量身高(li4ng,li2ng)
称体重量(li4ng,ii2ng)
数一数(sh3u,sh3u)
数量(sh4u,sh4u)(li4ng,li2ng)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可以列成下面表格: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2)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
箱(木箱)倍(一倍)
相(互相)陪(陪伴)想(思想)赔(赔钱)
(3)一字多组,理解字义 箱(木箱)(纸箱)(装箱)倍(几倍)(加倍(倍数)
德(品德)(德国)
(4)易写错的字:德:右边是十四一心四部分组成,不要丢掉“四”下面的一横。
6、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词语。
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
冰鞋——滑冰时穿的鞋。
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
仍然——表示情形没有什么变化或恢复原状。
(四)再读课文,理请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3、学生质疑。
激励学生读书是解决问题,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就一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小,而且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学完科利亚埋木匣部分,让学生谈谈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理由。
同时随机指导朗读,如学生哪句体会到细心,聪明,就及时指导学生读出科利亚的聪明,细心来。如2自然段从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
讨论达成共识:科利亚是一个细心,聪明,爱学习,爱动脑筋的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板书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示 1-3
4—1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
难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用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3自然段埋木匣一段,知道科利亚是位聪明细心的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去挖木匣,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发现。
1、轻声朗读4-12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妈妈挖箱子和科利亚挖匣子的句子,体会各自的心情。
出示句子:
A、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B、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引语:当妈妈找到埋藏四年之久的箱子,找到失去以久的宝贝,心情怎能不激动,不高兴呢?谁愿意读读妈妈的话。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引语:而科利亚照妈妈的方法,挖呀,挖呀,挖得„„仍然没有找到。他_________。(焦急,难过,伤心极了,失望„„)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在学生指名读时,给仍然换个词,仍旧。
正当科利亚难过焦虑时,可小伙伴们还嘲笑科利亚,这真是——-雪上加霜,科利亚伤心极了!面对小伙伴的冷眼冰语,科利亚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0、11自然段。
科利亚最后找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了吗?在哪一自然段?11段,请大家读一读(自己读,小组读,体会科利亚高兴,自信)
那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在12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哪一个?果然,对了,当预想的和实际一样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词,能用它说句话吗?
科利亚通过思考终于找到了他的木匣,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出示课件)演示走完十步后,再强调问为什么现在科利亚走十步会找不到木匣,而走五步就找到了呢?让学生说原因。
因为四年前,科利亚还小,现在他长大了,步子比以前大了一倍,所以只要走五步。(再出示步子明理)
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对科利亚有了新的认识?能说说吗?(自信,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爱动脑筋,本来他可以直接去问妈妈的,但是他没有,他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小伙伴嘲笑科利亚,就说明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其他小伙伴没有想到原因,而科利亚发现了,很聪明。)
引接语:听了同学们的称赞,科利亚一定很高兴。科利亚的确是一个爱动脑筋,爱思考小朋友。今天,他不仅找到了他的木匣,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你能给最后一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
2、板书中心: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3、【我思考,我发现】做弹性练习,看上课剩余时间决定
拓展:听录音故事。故 事
古时候,有个人到大山里去观景。他看见一个樵(qio)夫在山上的一棵大树旁砍柴。忽然,樵夫失手把斧子掉到山下了。只见樵夫解下头巾,把它挂在正在砍伐的树枝上。然后下山去,来到挂有头巾的大树下方,很快找到了斧子。这个人不住地夸赞樵夫的办法好。
没过多久,这个人乘船过河,一不小心把宝剑掉到了水里。他想起了樵夫的办法,就拿出小刀在船舷(xián)上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了,他就从刻了记号的地方下去捞宝剑,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故事听完了。现在,我就是那个掉了宝剑的人,我真的不明白,别人能按记号找着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找不到呢?谁来帮帮我。明理之后,说明后一部分就是成语刻舟求剑的由来。
1、我们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那同学们讨论讨论看,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事物也在起变化着?
总结:的确,我们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即使以前学习不认真的同学,现在开始就一直很努力很勤奋,我相信将来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同时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着的策略,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四年后
埋木匣
挖木匣
十步
五
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7、陶罐和铁罐
一、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师: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自由反馈,自由的出示相对应的对话诓)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有谁想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第二课时
一、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词语“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二、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 里出现的生字。
2、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3、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6、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7、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8、狮子和鹿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粗知故事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通过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向到更广阔的课外阅读。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设疑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大森林里去看两只动物,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生齐答)
今天的主人公啊是鹿姐姐,她长得真漂亮呀!你们说她哪里漂亮呢?
2、是呀,鹿姐姐也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头上的角很美,相对来说四条腿有点难看。可是自从她经历了和狮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改变了看法。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狮子和鹿》来了解这件事,明白这个道理,好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喜欢动物的表层情绪上拉到对鹿姐姐为什么转变认识的思考上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故事内容的学习冲动。同时,告诉学生鹿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使学生对寓意的把握会更准确,体现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初读课文
想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来读读《狮子和鹿》这个故事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碰到生字词语多读几次。
2、在自渎的基础上,合作朗读,你读我听,纠正彼此的正误。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简单得跟大家讲一讲指名说
[这个环节,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多读,在自读中求通顺,在自读中求正确。课件在这个环节中只是出示生字词,让教师检查一下学生读得正确与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课件的辅助作用。]
三、深读课文,感悟寓意
刚才我们读了几分钟的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再去读课文,一定会更多的收获。
这次大家可以小声地读读,读到有感受的地方或者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作上记号!等会儿推荐给小伙伴读读!
1、学生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
2、把自己喜欢读的部分推荐给小组里的小伙伴读一读,说一说
3、谁愿意向大家推荐推荐? 生推荐读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整体出发,寻找学习研究的方向的点,防止阅读教学中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同时向学生渗透略读课文要抓住重点的方法。]
4、刚才好几个同学都推荐大家再去读读小鹿前后说的话!那我们就把小鹿的两次对话连起来读读吧!想想该怎么读?
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 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a.自己读对话
b.你能来读读吗?
c.谁也想来读读?再指名读,齐读
[当读到“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出示课件:这里用音乐配上珊瑚组图,产生美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鹿姐姐想象中自己的角是多么美丽!从而感受鹿姐姐的自我陶醉。课件在这里,既让学生认识了珊瑚,又对朗读起着促进作用。]
读了小鹿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5、创设情境,体会寓意
a.小鹿经历了这件事后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角和腿!她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b.出示情境图:小鹿来到我们的教室里, 我走到她的身边,微笑着对她说:小鹿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写一写
d.展示交流:指名扮演小鹿和学生进行交流
e.小组交流。如:
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
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
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
“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的”。
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
f.是呀,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对待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在谈体会时,有一个凭借,更能说出真情实感。这里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思想上没有错误,都不做定论,充分让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课外阅读)
1、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长颈鹿和相思树》
2、赶快去读读吧看自己能不能读懂!
3、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
力)
逃生 [资料袋] 扩展阅读
长颈鹿与相思树
一棵小相思树,眼见着周围低矮的小草被动物们啃食殆尽,便对自己说,我一定要长高,高过所有的动物,叫它们谁也够不着我。而当它一天天长大,却悲哀地发现,即使是那些最高大的树木也只是动物们的“绿色食堂”。
相思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它不断地问自己,我当如何保护这碧绿的裙衫?我当如何保护自己?冥思苦想之后,它终于找到了对策,那就是在周身布满尖刺。当那些刺长得又粗又硬时,它便有了一种安全感,它相信这些刺足以刺痛任何一只动物的唇。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一拔一拔的动物走近它,试探了几下,又都无奈地离开。相思树于是不再顾虑什么,任风将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可就在这时,来了一群长颈鹿,径直向它走来,纷纷伸出自己灵活的舌头,仰仗身高优势,顺利地吃到了树冠那浓密的绿叶。
起初,相思树愤愤地想,叫你吃!叫你吃!让你舌头起泡!让你嘴唇出血。
可是,没有!长颈鹿在饱餐一顿之后,悠然地离开。
它们将忧伤留给了相思树,它日日看着自己光光的树杆,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它想自己也许永远走不出这个阴影了,可有一天,它发现原本只有星星绿意的原野重又葱茏,它不禁问自己:只要根还在,土壤还在,阳光依旧,还有什么不可以重来?
很快,在被长颈鹿啃光的枝头,相思树重又长出新芽。
没有任何一种铠甲能让你永远不受伤害,重要的是,如何从伤痛中走出来,迎接新一轮阳光。
想一想:读了这个故事,又给你什么启发呢? 语文园地七
一、教学目标
1、读背词汇,知道有关刻苦求学的词,能从学习过程受教育。
2、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动脑筋,能克服困难,并把这样的事例在班级上说说,并能写成作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引入
看图片说说关于秋天的成语
(能说些学生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关于秋天的成语或词语也是很提倡的)
2、我的发现
(让学生独立去思考,也同意同桌去讨论)
通过读,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找这样的词语吗?
能用其中的词语说话吗?
3、来说我来对
用对联的形式呈现,电脑先出题,学生接着说下半句,有机会实现生生互动,或者师生互动。
4、连一连
认一认
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去认,去读,去记,再汇报。
最后个别学生个别认(用比赛的方式,看谁记得最多,读得最好)
5、脑子转转转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哪些不便之处(小组先说说)学生选择自己最认为值得解决的问题在班级中提出,然后各组发表意见,选择最有好的办法,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教师小结(或有学生自己来小结)
6、我能编也能写
让学生从书上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小组进行)
小组编童话故事
分小组汇报
7、课堂延伸
开一场“走进童话”故事会在“童话乐园中成长”
29、掌
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质疑,解疑,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有关字词,总结全文。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与内容。学生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但本课的生字较多,字形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还要认真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学生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本课表现的情绪有起伏,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这些变化。关键是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中,领悟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变化,吸引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对课文已有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理解,并对学生不容易领会到的地方加以指导。
四、课前准备
观察身边残疾人的生活都有哪些不便,周围的人是怎么帮助他们的。搜集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启发,揭示课题
1、你们看过《千手观音》吗?
2、介绍《千手观音》,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愿意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写,注意“声”字上横长,下横短。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残疾女孩的故事,故事写得很感人,我们多读几遍。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做泡泡,提出问题
2、反馈质疑
师:大家都朗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英子为什么会犹豫?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课文为什么用掌声做题目?
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就要学会思考,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不懂的可以互相学习。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4、检查自学的效果
(1)师:大家都读了几遍课文,一定能读好文中的一些词语,对吗?
(2)学生读词: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教师提示“落”是多音字,读“lào ”。
(3)解释小儿麻痹症,出示残疾人的图片。
5、交流读懂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清课文脉络,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学生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突出英子前后对比的强烈。
2、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我们来体会英子的孤独、犹豫、自卑,如果你就是英子,你现在会怎样去读第一段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是什么事情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4、英子的变化来自同学们的掌声,这掌声中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下节课继续深入地走进英子的世界。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2、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吞”字的上半部分和“烈”字的下半部分,要写得比较舒展才美观。
(五)拓展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六)板书设计 掌声
忧郁—?—乐观
自卑—?—自信
(板书所用的词语可根据学生提供的词语而改动)
第二课时
(一)铺垫情感,谈话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这掌声给了她什么?)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划出写掌声的句子。在自己感动的地方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教师提示:默读有利于思考,这次你们拿起笔来,把你们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你提出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它。)
2、读描写掌声的句子,交流读出感情,从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掌声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响起?掌声前后,英子的感情起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学生的交流,理解犹豫的意思,读出英子先是自卑矛盾、后又激动的心情。配乐读文。
3、引导体会情感,师:如果英子就是同学们中的一员,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
4、师小结:正是大家掌声的鼓励给了英子面对生活的勇气,改变了她的一生,难怪几年后,英子在来信中说„„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学生齐读这段话。
(2)现在你们是否明白了,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什么?
(3)配乐朗诵。
2、学生交流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
3、我们不但要善于关心鼓励别人,同时要善于从别人的鼓励中汲取力量和勇气。许多残疾人成为生活的强者,不仅是大家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战胜自己,自强不息,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4、出示残运会图片。交流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弹性内容,没时间的话不用交流)
5、交流阅读体会。
(四)弹性作业
作业超市(任选2项):
1、积累本课中让我感动的句子。
2、读了课文我体会到很多很多,我要写一写。
3、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我在生活中感受到许多的爱、关怀和鼓励,我要选一件事写下来。
(五)组织活动,丰富积累
1、开展热爱生命的故事会。
2、开展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活动。
(六)板书设计
掌声
忧郁—(爱心)—乐观
自卑—(鼓励)—自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设计多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读着听着,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检查自学情况,理解“如实、不假思索”的意思。
3、指名读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又是怎么做的呢?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四、写字指导
1、将部分生字进行归类,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发现。
绳、险、俩、堵
左窄右宽
瓶、顺
左右同宽
2、范写:瓶 系 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理解?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1)同桌讨论。
(2)抓住重点语句,全班进行交流。
A.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预设:生1:实验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女孩很机智和果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能够很快的作出安排。
生2:是的,其他两位同学也很配合,没有争第一或第二,他们的配合很默契,很有团结合作。
生3:还有,小女孩有着先人后己的精神,她把自己排在最后面。
B.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抓住 “不假思索”理解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
C.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2)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引读最后一段话。
抓住“激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课题“成功”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写。
31、给予树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八组第二篇课文。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学情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组课文,学生通过近两学年的学习与积累,在字词学习与课文阅读理解等方面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圣诞节就快要到了,你们是不是也准备了很多小礼物准备送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呢?这是一个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3、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划出来与同桌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2)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准备交流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边读边写批注。准备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予、裕、买”等,教师做书写指导。
2、学生写字写词。第二课时
一、复习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
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读课文后,小组同学交流。
交流后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糖、即、卡”等。
2、学生练习写字写词。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2、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五、弹性作业
1、摘录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也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吧。
3、自制“新年的祝福”贺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写上你的祝福。
32、好汉查理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①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②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③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①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①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②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填写“成长卡”。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习作
①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②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③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④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⑤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①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②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③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⑤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第四课时 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八册七八单元教案
生本第八册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34-41课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编排的八篇课文人文性比较强,主要是一些关于”爱”与”人生”方面的文章。”爱”是人世间最永恒的主题。课文中有“爱的馈赠、爱的奉贤、爱的追求、爱的传递”。“爱”的目标一样,可文章记叙了不同爱的对象,不同爱的形式,有爱父母,有爱兄弟,有爱儿女,还有爱自己的学生等等。教学中,我们可将有关“爱”的课文连起来读,读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哪一种表达爱的形式最令人感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爱激动人心。通过这种“爱心”交流,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的教育,爱的熏陶,知道怎样去爱父母、爱兄长、爱他人、爱社会。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我们只要多付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精彩。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这个单元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些道理。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收集事例,帮助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三、教养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学习如何知道怎样去爱父母、爱兄长、爱他人、爱社会。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我们只要多付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精彩。
发展目标:
发展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目标:
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这种“爱心”交流,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的教育,爱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哪一种表达爱的形式最令人感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爱激动人心。教学用具: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启始课
一、讲授单元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教材。
1、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授的问题,如生字词的辨析、读音,有关作品背景、作家生平、创作等。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读懂得内容。
3、四人小组互相质疑,记录小组的疑难问题。
4、老师巡堂解答学生的疑惑。第二、三课时:单元阅读课
一、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小组成员介绍通过上节课的自学、讨论,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二、小组提出研究的问题。
小组成员提出本小组通过自学、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同学们互相释疑,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扩展课文,交流课外资料。
1、四人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全班交流资料。
3、小结:评选最佳资料;通过交流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单元写作课
一、学生自由写作。
二、点评作文。
1、四人小组交流作文,互相点评。
2、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全班点评,老师随即指导。
三、学生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37、38、39课主要记叙了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对生活和科学的迷恋,敢于在逆境中与生命、困难挑战!这几篇文章语言平实,内容生动,给人的震撼力大。教学中要注意领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之间的精彩对话,欣赏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筑构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体会文中不同人物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感悟。从而引导学生从小
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八单元 40-50课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古文单元,包括古诗词四首和古文六篇。对小学生来说,能读懂浅显的古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不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有些比较偏的字或词,要给学生一个基本解释;有的字字型虽一样,但古今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是”在古文中就是“这”的意思,这样的字词也要向学生点明。
二、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古文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教养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的朗诵体会诗歌的意蕴。
3、了解古诗词大意。发展目标:
发展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目标:
能读懂浅显的古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不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诵体会诗歌的意蕴。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启始课
一、讲授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是古文单元,诗重在感悟,而非解释。在大体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在反复的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意蕴。
二、整体感知教材。
1、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需要老师讲授的问题,如生字词的辨析、读音,有关作品背景、作家生平、创作等。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读懂得内容。
3、四人小组互相质疑,记录小组的疑难问题。
4、老师巡堂解答学生的疑惑。
第二、三,四课时:单元阅读课
一、小组汇报自学成果。第34课 爱的馈赠
寓精致的构思于平淡流畅的叙事之中是本文的一大特征。作者到底是怎么样评价艾尔的,这个悬念始终牵引着读者的视线。
第35课 最美好的礼物 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保罗两次误解了小男孩的希望。小男孩既不羡慕保罗有那样的哥哥,也不是想坐漂亮的车在小朋友面前炫耀。
第36课 我最难忘的人
斯通先生是一个出色的教师,也是一个涵养丰富的。第37课 童年的发现
文中作者用幽默的笔调,以记叙的方法叙述它,显示出作者对此认识的透辟、宽容和自信。
第38课 向命运挑战
霍金的故事是十分典型的。一方面,他的命运无比恶劣,另一方面,他的成就又无比辉煌,两者结合在一起,说明了人可以向命运挑战这个主题。
第39课 紧抓木棒的黑孩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社区的故事。文中的母亲用十分强硬的办法要求儿子坚强起来,勇敢地对待无端挑衅。
第40课 一个男孩的心愿
本文开始讲鲁本看中了一样东西,然后努力去捡麻袋换钱。第41课 传递幸福
怨恨可以相互传递,幸福也是可以互相传递的。第42课 杜牡绝句二首 江南春绝句
辽阔的江南的大地上,处处青山绿水,百花争艳。在这红绿相映中,只听得黄莺在婉转啼鸣。过华清宫绝句
这是一首讽刺诗。荔枝属于南方特产,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讨好得她的欢心和满足她奢侈的欲望,命令传送公文的驿站,从南方一站站地用快马送荔枝。
第43课 晏子使楚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说客。第44课 宋词两首 念奴桥 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作者在因反对新法被贬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两年多了。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满江红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痛愤国耻、期于复仇之志,情辞慷慨,它是词人“精忠报国”的誓言,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
第45课 古文两则 为学
这篇短文不是从道理上来争论这个道理。它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很简单。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关键是要去做。马说
这篇文章说的是人才和伯乐的关系。第46课 聊斋志异故事三则
〈聊斋志异〉是一本奇异的书,记载的大多是鬼神狐狸成精的故事,有的优美动人,有的讥讽世态炎凉。
小组成员介绍通过上节课的自学、讨论,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二、小组提出研究的问题。
小组成员提出本小组通过自学、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同学们互相释疑,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扩展课文,交流课外资料。
1、四人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全班交流资料。
3、小结:评选最佳资料;通过交流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课时:单元写作课
一、学生自由写作。
二、点评作文。
1、四人小组交流作文,互相点评。
2、小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全班点评,老师随即指导。
4、修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第五篇:七八年级成语
*【成语解释】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与“萍水相逢”区别。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过,形容荒凉偏僻。
来势汹汹:形容人或事物到来的势头很猛烈或很嚣张。来历不明:人或事物的经历或背景不清楚。多为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很多人发出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喧嚣嘈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喜欢表现自己。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没有条理。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一拍即合: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本色当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怏怏不乐:不满意、不称心而很不快乐。姗姗来迟: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语无伦次: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只能修饰讲话)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成语解释】
小心翼翼:原指恭敬谨慎。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疏忽。(词义)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注意病句似的重复)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
浪子回头:不务正业的人改恶从善。(注意适用对象)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注意程度)
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注意适用范围,指乐器)
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词义)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注意适用对象)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注意确切词义)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擎天撼地: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注意程度)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形容人)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学而不厌--学习永不满足。(注意情感色彩)
花枝招展:开满鲜花的枝条迎风摆动;也比喻女子打扮格外漂亮。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注意适用对象)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皆指人类社会弱者被强者欺凌,弱国被强国吞并。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的说个不停。可以贬称热衷于某事。(注意情感色彩)
返老还童:原指老年人还复到了儿童时代,现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注意适用对象)
更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日转星移:斗换星移。意思是感叹时光飞逝,事物在变化,物是人非。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注意是人对某事突然明白)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注意情感色彩——褒义)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注意情感色彩——贬义)
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贬义)神通广大:本为宗教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泛指本领极大。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课文指声音很大,后多比喻文章议论、艺术创造新奇惊人。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注意与“不可理喻”区别: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人蛮横或固执。)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是贬义词)迥然不同:差别很大,完全不同。*【成语解释】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荡然无存:空荡荡地一点也不存在了。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景象心理感到悲伤。怀,心。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一提。大庭广众:有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不完整。(含贬义)
低眉顺眼:低这头,用顺从的眼光望。形容对人害怕或顺从的样子。高屋建瓴:从高高的屋脊上向下倾倒瓶里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巧妙绝伦:灵巧高明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的;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和错误极大。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宜:适当的措施。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销: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莺:黄鹂。
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相:互相;安:安稳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啸聚山林: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策:办法。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衷:内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充:塞住。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
无人问津: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美不胜收: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成语解释】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积极带头。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贬义。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贬义。不自量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若无其事:像没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多指人的态度。
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贬义。众说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常与“莫衷一是”连用。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众目睽睽: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区别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和欢呼声。
逍遥法外: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贬义。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褒义。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区别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
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