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

时间:2019-05-11 22: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教案》。

第一篇: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这四句古文的意思,知道这些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2、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激发学生研读《论语》的兴趣。

3、初步感受孔子的伟大思想,品味孔子博学幸福的一生。

4、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学生古诗连背。

2、刚才同学们朗朗的背诗声,真让人陶醉。是啊,这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诗名句,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是韵味十足。一首首优美的古诗,向我们传递着浓郁的经典文化,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咱们班老师介绍,同学们都非常爱读书,那么饱读诗书的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吗?生做游戏。

同学们知道的成语可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成语,你听说过吗?请看大屏幕:请你帮我读一读。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同学们,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从一本书上流传下来的,那就是《论语》。你知道《论语》吗?请介绍一下。

出示有关《论语》的资料: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论语》传递给我们的是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共有20篇,分别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论语》,感受古圣先哲的无上智慧。一起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谁了解孔子?刚才我们知道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书,那孔子是谁呢?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个子很高,头顶生下来有个山丘,所以叫孔丘。《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们对话的语言,在他去世后,弟子们整理的。孔子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有七十二人,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还有个子贡,孔子去世后,七十二贤守孝三年,子贡守孝六年。国外建的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叫孔子学院。现在全球有210所孔子学院,他们分布在64个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了解孔子,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称:‚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三、品读体验

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孔子和《论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孔子三岁丧父、17岁母亲又去世,家境穷困,童年在苦难中成长,但他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30岁时,名声大振许多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学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到2500年前的杏坛下,与孔子的弟子们共同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你来读这句话。

同学们,古文简洁精练,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丰富的意思。同学们,‚学问学问,贵在有问‛,在这句话中,哪一个字你不理解呢? 预设: 我的问题是:学而时习之的‚学‛是什么意思? 我的问题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 学:你理解的‚学‛指学什么呢?那你知道孔夫子讲的‚学‛又指什么吗?习:是什么意思? ‚时习之‛什么意思? 时:经常。说:通‚悦‛,愉悦,高兴。

同学们,请看这短短的9个字,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道理。孔子教导我们:学习知识并且经常温习它,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做这样一件事,孔子认为是‚不亦说乎‛。学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收获? 指导读书:把我们刚才的理解送到句子里,你来读一读,有点味道了。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啊。我从同学这儿学到了怎样友善待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啊。淡泊名利,轻松愉快,快乐生活,快乐学习,这就是孔夫子教导我们时刻应该做到的,希望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做个快乐的人,度过幸福的人生。

2、小组合作学习2-4句。聪明的人能从这三句话里学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选择你们小组感兴趣的一句来学习,一会我们共同交流。开始吧!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里共同学习,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汇报交流:同学们,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下面就让我们共同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哪位同学先展示你的学习收获? 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罔‛是什么意思?‚怠‛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怎么理解?什么叫‚温故‛? 第三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哪句话特别有感受,说说你的理解。请三位同学,走过来,问其中一个同学,他们中哪一个可以作为你的老师?看咱班这些同学,你有多少老师?为什么?生分别说。

这就是今天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用镜子照照自己,不好的也可以当反面老师。孔子一生,无时无事不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并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故有‚学无常师‛之说。有记载的有郯子、老聃、苌弘和师襄子四人。苌弘是著名的音乐学家,孔子拜他为师,学习音乐。师襄子是鲁国著名乐官,教孔子弹琴。孔子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其意为,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

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索得到的。圣人孔子拜师求学的精神,登门求教、学无常师的做法,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遵循古人的智慧,完善今天的自己。

感情朗读全文: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来感受先人的无上智慧。

四、巩固延伸

1、这四句话都懂了吗?‚学习之道‛指什么呢? 生自由说,师总结,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思想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流传到了今天。孔子先生不仅仅在教我们学习之道,他还从求知态度和修身做人等方面给予我们无限的启迪。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这样的语言我们怎么能不去背呢?诵呢?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看看能背几句?配乐学生背诵。

2、《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聚,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让我们以今天这短短的一节课为契机,走近伟大的孔子先生,阅读经典与经典同行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改变人生的宽度;不能改变人的起点却能改变人的终点今后就让们我继续与经典同行阅读博大精深的《论语》,指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回家默写这四句话,并背给家长听,阅读《孔子传》或《论语》,感受孔子伟大的思想,幸福自己的人生。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你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你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你是多么地幸运!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

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思考修身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高尚的人格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修身,在《论语》中论述得尤其精辟,说一部《论语》半部论‚修身‛,丝毫没有夸大之嫌。所以,《论语》堪称教人修身的百科大典。日本也好,新加坡也好,香港也好,他们的学校将《论语》作为修身教材,绝不是应景之举,他们是有眼光的。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

5.师生齐读。让教室在孔子的注视下,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

三、交流学习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对所学内容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并进一步理解全句内容。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四、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学生可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3.再次自读自悟。

五、小结

1.说说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2.师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论语 为政篇》之《问孝》 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论述。2.在合作探究中领悟经典要义。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传世经典《论语》这本书。我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对于孔子的言论都会背诵,今天,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背诵。

二、情境激趣

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理解‚孝‛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去读读,去听听看看孔子和他的弟子是如何论孝的。

三、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学习内容)A.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难读难认的字,并注意老师朗读文段时在哪些地方停顿了,听后在笔记本里划分一下节奏。(1.写出懿、樊、馔;2.断句的方法;3.展示一个同学断句;4.老师出示屏幕)B.看视频,可以边听边模仿怎样读古文的。

(听后总结:语速缓慢,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读出感情。)C.同桌互读,要求:读的时候及时正音,读通顺,读流利,注意停顿、节奏。

D.指读,随时点拨(生评---师评)。E.表演读。

F.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质疑释义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语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呢?(2)在汇报中质疑,体会原文的含义。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意思:孟懿子来问孝。孔子说:‚不要超越你的本分,就是尽孝。‛樊迟给孔子驾马车,孔子就对他说:‚今天孟懿子来问我什么是孝,我就跟他说‘无违’。‛樊迟问:‚什么叫无违呀?‛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依照你该用的礼节来侍奉他们;父母去世,要按照一定的礼节来埋葬他们,祭祀他们的时候也应遵循规定的礼节。‛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

意思:孟武伯来问孝。孔子说:‚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子女生病。‛(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子游来问孝。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子,只是能够奉养父母而已。如果仅仅只是奉养,比如喂养家畜家禽,同样是做到了养活。养而不敬,内心没有对父母的敬爱之情,那么这种养跟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意思:子夏来问孝。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大小事务,能够主动承担;有好酒好饭,让父母先吃;你以为这样就叫做孝了吗?‛

四、讲故事,明道理

1.请一个同学讲《黄香温席》的故事。2.老师讲《亲尝汤药》的故事。

3.小结:从孝说到《为政篇》的‚为政以德‛。

是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尽孝,根本做不到立身行道,为政以德了,所以,‚为政以德‛必须从‚孝‛开始。

4.创作活动

好了,我们聊了这么多有关孝的话题、词句,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也一定有话要对给予自己最爱的父母说一说了,就让我们来场真情表白吧!(五、品味语言魅力,共享孝之深意

1、学生朗读并背诵所学章节。(抽读,每人一句。)

2、总结升华:谁言存草心,报得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因为孝心是无价的。百德孝为先,为有孝者,为有德者,才能治国平天下。

第二篇: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赞同

第三篇:《论语》教案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已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背景介绍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孔子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1.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人数达到30%。

2.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像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3.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像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像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4.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5.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做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6.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孔子的历史贡献 1.编修书籍 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

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1.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民间当时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2.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

(教师总结)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三、梳理探究 论语其书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一份)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 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继承父亲的遗志 和与礼的辩证法 怎样才算是好学?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 诗与政治 德治与法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态度不是小问题 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 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团结不要分裂 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 不要不懂装懂 做官的学问

提拔正直的干部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 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文献的重要性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问者不相亏 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难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尽善尽美的追求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义与利的选择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记住父母的年纪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 处世的艺术 不要耍嘴皮子 人贵有自知之明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朽木不可雕也

无欲则刚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不念旧恶少怨恨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自我批评的难得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该得的不要推辞 不要搞“血统论” 贵在坚持 安贫乐道的典范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不自夸,不居功 口才可以免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与乐之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有耕耘才有收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圣人的忧虑

旷达的个人生活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富可求吗?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要冒充内行 闻过则喜 节俭总比奢侈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 一切以礼为标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锋芒毕露就是祸 是不是愚民政策? 德行更比才能重 读书不为稻粱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 博与专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 循循善诱的艺术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自强不息的楷模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后生可畏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穿不穿时装? 吃饭睡觉不说话 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 人各有所长 鬼神生死之间 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谁能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下药 不要盲从上级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仁的外用 说话谨慎就是仁? 君子不忧不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文与质的辩论 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政府公务员守则 政府公务员守则 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 贪欲起盗心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 先事后得及其它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会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名正言顺 谁来种田地? 学以致用 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者悦,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 “直”也有讲究 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 恒心的重要性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好恶不等于是非 君子易事而难悦 泰而不骄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贫富都作等闲看 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 看人看大节 用人之妙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为谁而学? 思不出其位 胸襟宽广而明察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怨天,不尤人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卖弄小聪明 “名”的情结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 得之容易守成难 小知与大受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 贞而不谅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辞达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礼乐征伐自谁出?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人生三戒 该不该有所畏?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君子的九种思虑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诗礼传家 17.阳货第十七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圣人的虚与委蛇 人性的问题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六言六蔽 诗的伟大作用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礼乐到底是什么?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古今人物毛病谈 天何言哉? 不屑之教 丧期要不要改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君子尚义不尚勇 君子憎恶什么?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人过四十万事休 穷达行藏各有志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18.微子第十八

时代的病态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谁来指点迷津? 到底该不该做官? 穷达行藏各有志 19.子张第十九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日日月月有进步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小人文过饰非 君子有三变 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法外有情 墙倒众人推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圣人无常师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圣人不可毁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尧曰第二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尊五美,屏四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作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特点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论语》体式

格言体 答问体 对话体 议事体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论语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1.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于丹《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3.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您上学的时候对《论语》感兴趣吗?

很喜欢,现在还经常看 44.21% 5620人 一般,反正都是必修课 43.08% 5477人 很枯燥,当时就不喜欢 7.04% 895人 不记得是否学过 5.67% 721人

四、延伸拓展 思考练习1.填空

孔子,名__,字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政治上主张___,鼓励人们___,即“出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3.请为孔子写一个颁奖词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4.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第四篇:《论语》教案

10.《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一、导入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

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

政治上:主张仁义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 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板书:

语录体(格言体)

《论语》的体式 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板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反复诵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板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

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六、逐句翻译、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

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怨恨,生气。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理解】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以(此),凭借(这一点)。

为:做。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危险、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导教诲。

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

为:是。

是:这(就是)。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贤:贤人。

齐:相同。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此,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优点,好的方面。

从:顺从,学习。

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已:停止。

【翻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

然:这。

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

【翻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作为。

行:奉行。

其:副词,大概(就是)。

欲:想要的事物。

加:施加。

于:在,给。

【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七、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2、《每日5分钟》第10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八、总结归纳

(一)内容小结

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谈品德修养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文言字词小结

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顺接

人不知而不愠——转接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顺接

温故而知新——顺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

任重而道远——顺接

死而后已——顺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顺接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担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éi,判断动词,“是”。

仁以为己任——wéi,作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wéi,作为。

3、焉

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

4、之:(1)指示代词,“这”;(2)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3)结构助词,“的”;(4)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四)固定句式

1、不亦„„乎?→不是„„吗?

2、„„也。→„„是„„。

九、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小组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十一、堂上默写《<论语>十则》。

十二、国庆假期作业

1、复习所学的课文,10月8日进行基础知识测试。

2、背诵课外古诗两首:《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假后默写,基础知识测试中也有课外古诗默写的内容。

3、作文一篇,择优推选去参加中小学生“书香”作文竞赛。

内容:与读书有关;

体裁:可以是读书笔记、小说、诗歌、散文等;

题目:自拟,可以参考《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书与我飞翔》、《我一直想买的一本书》、《我与书的故事》等等;

字数:800~1200;

要求:写到每页400个格子的原稿纸上。

4、制作一份手抄报,假后进行评比。

主题:漫游语文世界;

内容:与语文或文学相关的任何内容,自由发挥即可;

规格:最小要像试卷般大小,有兴趣的可以做成报纸一般大小,单面;

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自由组合,每组1~4人。

十三、教学反思

第五篇: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② 朗读、背诵课文。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三、课后小结:

《论语》十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一、研读前五段内容。

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三、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四、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五、课后小结:

《论语》十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四、背诵课文。课后小结:

下载论语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 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

    论语教案

    论友情——《论语》教学设计 一、孔子及《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开创了儒家学派。 (板书繁体“圣”字)这是个什么字?观察这个字的特点:“耳......

    论语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搜集孔......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作用 2. 读准字音 3. 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词性活用的几个句子 【教学重......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三年级 张海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

    《论语》教案

    《论语》十二章 一、孔子简介 1、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

    《论语》教案(精选)

    1、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