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威尼斯教案
威尼斯
教材说明 〔解题〕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临亚得里亚海,是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市区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海边浅水滩上,由120余个小岛组成,又名“百岛之城”。177条水道贯通其间,大运河为其干道。市内以400多座形式各异的桥梁相连,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公元6世纪兴建,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有古老的圣•马可广场和广场上的总督府、钟楼和大教堂等建筑物,多海湾浴场。旅游业发达,游客年达几百万。
威尼斯被称为镶嵌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一颗明珠,是一座梦幻之城。它风光旖旎,古迹繁多。有120座教堂、120座钟楼、40多座宫殿及64座修道院,被拿破仑称为“举世罕见的奇城”。歌德和拜伦都曾对它赞扬备至。本文介绍的就是这座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结构分析〕
本文介绍了世界著名的“水上之都”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威尼斯给人的突出印象是水多、桥多、船多。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威尼斯最负胜名的建筑圣•马可教堂和广场。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威尼斯吃的东西以面食为主。〔语意理解〕
“这座四周几乎被海水包围的名副其实的水城,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水多、桥多、船多。”
这是对水城威尼斯最突出的概括性第一印象,也是文章第一部分的总起句。名副其实,也做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所谓水多……所谓桥多……所谓船多……”
“所谓……”是一种表达方式,“所谓”就是“所说的”意思。三个“所谓”句式,详细地介绍了第一印象中的“水多、桥多、船多”,多的状况和程度,第2自然段是对第1自然段的具体说明。“各式各样的建筑,不管高的矮的,都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
这句联系感官上的感觉,进一步突出威尼斯水之多:因为所有建筑均被水环绕,所以感觉建筑物是从水里长出来的,十分生动形象。
“所谓桥多,是因为在城中数不清的大小水道上,架设了数不清的桥。”
两个“数不清”,形象地说明了桥的数量之多,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此句为对“桥多”的概括性介绍。“那些桥有月牙形的和半圆形的,有……有……当然也有走上百步才能过去的。”
“有……有……有……也有……”的句式,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桥的数量之多,造型之多,种类之多。“白颜色的桥居多,间有灰色、暗褐色或黑色的,衬上渠道中微微荡漾的绿水,真像一幅精美的水 彩画。”
此句从色彩上介绍威尼斯的桥。白、灰、褐、黑与绿水相交织,静的桥与动的水相映衬,色彩纷繁交错,动静结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彩画吗?威尼斯的美景不也正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吗? “所谓船多,是因为水道上到处帆樯林立,各式各样的船让人目不暇接。”
威尼斯游人如织,却无车马之喧,它是水上城市,船当然是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威尼斯的船就好比现代都市里的汽车一样多。帆樯,船上挂帆的杆子,借指船只。帆樯像树林一样密集,那是各种样式的船只,多得让人看不过来。“到处”“林立”“各式各样”“目不暇接”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船只之多。目不暇接,也做“目不暇给(jǐ)”,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对“船多”的介绍运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几个关键词,一句话,一笔带过。〔写作特点〕
1.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介绍水城威尼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突出特点,生动形象,详略得当。3.运用白描和衬托的方法写风景,行文如作画,将威尼斯的景色描绘得有如一幅精美的水彩画。4.语言平实朴素,如叙家常,亲切平易。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水城之美。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文后的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阅读建议〕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整体感知课文,谈谈威尼斯这座城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的学习所得,质疑问难。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水城之美。
(1)再读课文,把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体会朗读,再分小组读,最后指名读。
(2)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其他关于威尼斯这座城市的资料。学生说的时候,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影片或图片。
(3)抓住重点句子或词语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这一座水城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学习作者总—分的表达方法。
4.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摘抄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拓展延伸。
(1)写一写。把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围绕一句话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3)课外阅读《威尼斯的小艇》。
资料
〔威尼斯〕 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得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千米,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水彩画〕 水彩,用水调和后使用的绘画颜料。水彩画是用水彩绘成的画。〔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胜名〕 美名。
〔圣•马可教堂〕 威尼斯的代表性建筑。耸立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堪称建筑艺术的典范。教堂和98.6米高的钟塔,会给每位游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亲昵〕 十分亲密。〔祥和〕 吉祥和平。
〔五花八门〕 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马可•波罗(1254—1324)〕 意大利旅行家,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家庭。约1271年随其父、叔来到东方。经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翻越帕米尔,历时4年多,于1275年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出使各地,仕元17年。通晓中国文化礼仪,熟谙汉语和蒙古语。几次游历中国,曾至今新疆、甘、内蒙古、晋、陕、川、滇、鲁、苏、浙、闽及北京等地。还到过缅甸。在中国游历了17年,于1292年初离开中国。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末返回威尼斯。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盛赞东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附阅读材料: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第二篇:威尼斯-教案
《威尼斯》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概况。
2、了解游记散文的又一种写法:特征概括式。学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本文自然清新、巧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领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5、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的特点。
教学重点: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及作者介绍:
1、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的重要港口,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素有“水上城市”的美誉。该城历史悠久,公元六世纪兴建,以后曾在此建立过城市共和国。有118个岛屿组成,靠378座桥梁连接。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这篇游记选自《欧游杂记》。一九三一年八月至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记下许多旅途见闻。一九三四年,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
三、明确学习目标:
《威尼斯》是游记。游记散文的典型写法是游踪型,如《雨中登泰山》。还有特征概括型,如《天山景物记》;叙议结合型,如《内蒙访古》、《游褒禅山记》。本文是特征概括型游记,这类散文要求对客观景物做主体观照,艺术地感受景物的总体特征。点明特征的词语往往是着意锤炼的,概括性强,文章主体即是对此的诠释与印证,顺序上表现为分承关系的居多。
朱自清的散文“严谨不苟”,“着意锤炼文字”。因此,他的这类散文更能让我们认识特征概括式游记的特点。而他的《欧游杂记》因为是为了“写给中学生看”,文字上下了不少功夫,所以风格平易自然。
四、诵读全文,把握结构:
1、学生诵读课文,自行编写段落提纲;;
2、同时查字典,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别致、团花cù簇锦、yàn酽、明媚、chǎnghuǎng惝恍迷离
华妙、节奏、因地制宜、风华 kuàizhì脍炙人口
3、找学生甲、乙分别在黑板上说出自己的结构提纲。
4、教师点拨难点:
文章先写威尼斯的“自然美”,再写威尼斯的“艺术美”,结构严谨。
在黑板上画出课文结构图:
水上之城 河网之城
海中的城
(明媚)
总写圣马克方场
艺术之城 圣马克堂、公爷府—— 建筑艺术
(华妙庄严)夜曲 音乐艺术
圣罗珂堂、佛拉利堂— 绘画艺术
公园 现代艺术
手工艺品 工艺美术
五、复习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段
六、板书:(如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词
2、背诵第二段
二、讨论学习第一部分:
提示:朱自清的散文,其“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觉察到,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
1、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思考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有何异同?(生读后议论)
一段着重描述 二段描述和抒情结合
2、作者在描述中“着意锤炼文字”,但是能平易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即使没到过威尼斯的人,也仿佛亲临其境,与作者一起被陶醉。原因何在?
比喻: 大运河——反S——大街;
小河道——小胡同
轮 船——公共汽车
(记忆闪回)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口语化:“有的是”。
3、二段观察的立脚点是哪里?怎样观察的?
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 俯视
先近景:小岛荡漾(写出波浪起伏的观感)把动写静
后远景:水天相接(写空气能见度高)与后接应
4、二段怎样写游人的感觉?
中国人到此:江南的水乡
夏初从欧洲北部来:春天的背影
5、加强背诵
三、复习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诵读第二部分
四、板书
大运河——反S——大街;
小河道——小胡同
轮 船——公共汽车
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 俯视
先近景:小岛荡漾(写出波浪起伏的观感)把动写静
后远景:水天相接(写空气能见度高)与后接应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第一部分是怎样描写威尼斯的?
2、你对朱自清笔下的威尼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讨论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段在第二部分中处于什么位置?写方场建筑以什么为序?
总分(纲目清晰,层次分明)空间方位
2、“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威尼斯很大,为什么着重写一个圣马克方场?
最热闹、最华妙庄严→抓典型、写全城→写文章的概括之道
4、“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威尼斯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威尼斯最热闹最华妙庄严的地方都是这儿”,比较说明好处。
比较引申:强调华妙庄严;这是作者对威尼斯作为“文化艺术之城”的特色归纳同时句式简短。
引申(比较鲁迅的“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景物单调,感情压抑
5、为什么说“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历史悠久、风格华妙庄严,是威尼斯建筑的代表,其他建筑以它为中心布局
6、作者是怎样从游者的角度写圣马克堂的?
“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从参观者的角度表现建筑物的特色
钟楼偏在一边
“钟楼填空子”表现陪衬地位
7、圣马克堂的建筑艺术是怎样的?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乐》时,曾从巴黎的建筑群得到启示:“建筑艺术就像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
学生议论后,重点就作者的感受和评价进行点拨:
风格:直线+尖拱门+阑干 ①庄严华妙,兼而有之;漂亮劲儿。
堂内:(屋顶、墙壁)画像(色)肃穆
(地)大理石(颜色花样)②空间阴暗的氛围中觉得伟丽森严。
堂外:楼房、钟楼、白石 不相称、相称。衬出金碧辉煌
小方场、钟楼 ③节奏和谐(词语移用)(视听通感)
影响:绘画(题材)(联想)(间接)
真好
↑描述有序 ↑感受前后呼应(1989上海高考题)
8、公爷府的建筑价值如何?(找感受句、评价句)
l 增加颜色:像在画中;像少女一般;
l 不愧是着色的能力;好像在梦里; l 很巧的结构,„„,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9、略读⑥-⑨段,学生自行品味其它艺术的精华,培养知一反三的能力。
l 听夜曲,写外国风情,笔端饱含赞美之情,也流露出故国之思。(可联《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l 对艺术的感受蕴含着深情,对艺术的评价用语准确、简洁、精当。
注意:讲读有详有略,详为突出重点、突出主导作用,示以读法;略微突出主体作用,培养自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写作特点:
以漫游路线为经,以风景、古迹描写为纬构思全文,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文章从刚到威尼斯的最深印象写起,从平面角度,抓住“水上之城”的特点,突出街道和运输工具的“别致”,再以俯瞰的角度描写“海中的城”的特点。然后作者以圣马克方场为中心,以空间转移为顺序,按行踪所到,有条理地写了方场周围的名胜古迹、建筑特色、文化艺术和工艺美术,介绍了威尼斯另一特点——文化艺术之城。
中心突出。
全文紧扣威尼斯是座“文化、艺术之城”这个中心,有选择地写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并抓住各自的特点写出它们的文化价值。如圣马克堂的建筑艺术,公爷府的外部结构和颜色,圣罗珂和佛拉利所珍藏的名作,公园所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览等。
语言朴素、清新、自然。
主要表现在:
① 使用口语写景,自然、清新。如“有的是”、“哪儿都走得到”等。
②运用比喻。如把运河比做“反写的S”和“大街”,把山河比做“小胡同”,把圣马克教堂的地位比做“主人”等。
③运用叠字叠词。如“微微”、“酽酽”、“茫茫”、“来来去去”、“疏疏落落”等。4 运用移用修辞格描述事物,语言新鲜别致。
如“酽”本指液汁浓和味厚,移用来形容歌喉的浑厚、甜润、有韵味。“不啰嗦”是指说话、写文章简洁明快,移用来说明建筑物造型简单,少浮饰。
四、布置作业,在联系比较中作总结。
第三篇:朱自清 威尼斯教案(范文)
威 尼 斯
朱自清
教学目的: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2 充分了解写景状物要有合理的叙述顺序。3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自然、清新、生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城”威尼斯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难点:抓住描写景物的特点,进行精雕细刻,表现威尼斯水上城市的特点。
类型课时: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 2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威尼斯概况、朱自清简介、题释、阅读课文、结构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威尼斯概况
威尼斯始建于公元六世纪,是意大利北部一座风光旖旎而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古城。该城位于亚得里亚海西北岸,人口34.3万(有统计显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而2009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一说378座)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海中之城”。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年青时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是茅盾、郁达夫等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
代表作品:
诗歌:《毁灭》
散文:《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杂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
(三)题释
这是一篇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游记,文章像一幅的细腻的书画,描绘了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明媚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它瑰丽的文化艺术,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四)阅读课文 学习阅读提示 抽读课文、掌握字词
(五)思考 本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 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结构分析、主题思想、写作特点、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结构
全文以一位游客的视角为线索,分两部分描写威尼斯的景观。
第一部分(1-2)写威尼斯的自然景观,描写了威尼斯“水上之城”的特点,突出了它的自然之美。
第二部分(3-完)写威尼斯的人文景观,描写了威尼斯“文化艺术之城:特色,表现了它的人文美。(建筑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精品)
(二)主题思想
通过对威尼斯清新明媚、沁人心脾的自然景观和瑰丽典雅、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的描摹,充分表现“水城威尼斯风格独具的艺术氛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及作者对欧洲古老文明的诗一般赞美之情。
(三)写作特点 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地描写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 以游人漫游路线为经,以风景古迹的描写为纬,来构思这篇文章,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剪裁恰当。本文语言风格是:清新自然,善用比喻。
(四)作业提示 怎样诵读课文?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像《威尼斯》这样典范的现代散文更应该通过仔细的逐字逐句的诵读来揣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妙处。关于课文中的比喻
课文中的比喻句较多,要求学生能具体体会比喻句的妙用。第四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各抒己见,不要求答案一致。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外第二段。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的全部作业。
第四篇:蓝蓝威尼斯教案
沭阳广宇学校初二语文集体备课
课题 :《蓝蓝的威尼斯》
课型:新课 备课人:洪其峰
备课时间:2012-11-6
审核人:蔡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威尼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得到美的熏陶。[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相结合的课堂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2.布置学生课外找资料了解威尼斯。[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江南水乡的苏州、杭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中外游客。而苏州更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人们把苏州比作“东方威尼斯”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威尼斯是世界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里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那么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沭阳广宇学校初二语文集体备课
威尼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评论,教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再现情景。
师:威尼斯的景点很多,如果你是景点导游,请你就某一景点向同学们作介绍。
(可从自然景物和人文艺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补充介绍威尼斯的有关景物和艺术。
(三)品味语言,体会妙处。
美的事物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你最喜欢哪一处,找出这些句子,并说一说它的妙处。
┅┅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着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总结
(四)探究
常州地处江南水乡,河道多,桥梁多,能在常州新建一个肖似威尼斯的旅游景点吗?请你给这一未来景点起个名称,并对这一未来景点作想象描写。但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换一种说法。
课后学习:
1、摘抄写景的优美语段。
2、请你为常州的某一旅游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第五篇:威尼斯小艇 教案
26、威尼斯的小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威尼斯的小艇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威尼斯风格图片、视频及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生词。
2、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
重点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特点。
一、问题导入
[看图片] 我们一起来游览了世界最有名的水城。
你知道这个世界最有名的水城是哪里吗?——威尼斯。这几张图片共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同学们,大家能不能用最响亮的声音把课题读一遍?(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这些啊,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他在游览威尼斯时,也都见过,而且是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自读提示: 1)读读划划:
划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
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2)想想说说:
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
2、学习生字词
1)读带拼音的生字并组词。2)学生自提易错字如“艇”“雇”“祷”,及多音字“翘”“哗”。3)读词语,学生自提难解词义的词语,共同解决。4)读文中重点的句子。
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疏通文中脉络)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1)威尼斯小艇的样子(2、3)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4)小艇的重要作用(5、6)
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纵横交叉”、“大街”、“汽车”,体会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1)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作上记号。(长、窄、深、翘、轻快灵活)(2)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唉?怎么同是这小艇,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3)作者通过观察细致,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一下吧!
(4)(出示图片)现在我们就可以不看书,来把小艇的特点回忆起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视频,坐上小艇,欣赏威尼斯美景!(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威尼斯之旅的感受吧!)
(2)读第三自然段。
(3)讨论:文段中“说不完的情趣”有哪些情趣呢?
作业:
抄写第26课词语,并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听写生词。
二、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你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船夫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呢? 我们能不能给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或是提纲,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技术特别好”?请大家边读边设计。
(2)讨论评议:
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同学的设计(投影卡片):提问从他的设计中,你看出他读懂了什么呢? 我看出他读懂了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的船夫做到了平稳穿过的。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通过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联系有关语句说说吗?
(2)填写表格,了解小艇的作用。时人物 干什么
设计表应由老师印好印发,间 每人填写的再设影,或根据设计表抢答。
天
白 坐着小艇 夜晚
(3)讨论评议
品读整段句子的语言,不要一句一句问,这样时间拖得很长,而且不合整体阅读、整感悟的原则。可以这样处理:
第一步:全体朗读第五、六段,品精彩语言。第二步:大家动员:
我觉得“„„”一句写得精彩。理由是:„„。
第三步:老师归纳总结。
重点第六自然段
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静)。B、“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给人们带来欢乐。)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宁静了)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渐渐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这句精彩在哪?(月影摇晃给人美的感觉)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水面静时)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你看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唉?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与小艇有关?)(小艇停泊——水面才静下来)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句点出)。
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我们才注意到——(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我们才注意到——(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d、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4)感情朗读
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录像]老师先读第一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老师读时强调了哪些词?(渐渐、摇晃)很静、很美;一起读好吗?(齐读)(5)欣赏课后阅读《威尼斯之夜》。
三、总结课文。
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来进行精彩描绘的。
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4-6段。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样子奇特;
驾驶技术 特别好;
作用大
“小练笔”是《威尼斯小艇》的知识迁移吗?看上去,学生写趣来有难度。不妨从写一段话练起好些。(老师可以提些写话的要求:根据课学过的描写或修辞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