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火箭升空》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升空》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通过观看火箭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的新闻,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火箭升空》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探月卫星一次次成功发射,实现了深空探测“零”的突破。作为无数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嫦娥一号奔月之成功,不但预告了中国载人登月成功的前景、科学技术更为精湛高超的前景,也预告了祖国进一步富强昌盛的前景、中国人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前景。身为中国人举国上下为之欢呼和沸腾,孩子们身边随处可以扑捉到人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欢声笑语,报纸上、电视上、网上等等,来到幼儿园他们随时会将自己听到、看到‘嫦娥奔月’的新闻与老师、小伙伴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我便设计了《火箭升空》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延展的空间、交往沟通空间、表达体验的机会、充分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火箭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的新闻。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结合《火箭升空》的内容。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制作亲子小报,为幼儿传递有关嫦娥奔月的新闻。
2、课件《火箭升空》
3、班级设计火箭升空墙面,将亲子小报和有关航空知识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火箭升空
提问: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火箭又一次发射成功的好消息吗?
2、这架火箭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几月几日发射升空的?
小结: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3、你还知道有关‘火箭升空’的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教师播放《火箭升空》课件
观看嫦娥一号升空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探月新闻。
三、请幼儿谈一谈观看课件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进步而骄傲自豪.活动结束:幼儿自由结伴观看《火箭升空》的知识、亲子小报,幼儿间相互传递更多有关嫦娥奔月的新闻。
【教学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在活动开展期间孩子们够认真倾听、讨论、参与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中。在亲子自制小报时,孩子与家长共同搜集图片信息积极主动,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观看课件时,孩子们流露出认真专注的倾听状态,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同伴的经验;在话题讨论时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参与讨论的积极和踊跃和轻松的交往氛围。
本文扩展阅读:火箭(rocket)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火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火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火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科技进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序的观察、讲述火箭的构造。
3、初步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及火箭上天的过程。
活动准备 ppt课件:神七发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到太空旅行”,导入课题。
教师:孩子们,坐上我们的小飞船,一起到太空中旅行吧!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太空场景”,引导幼儿自由模仿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飞向太空状。
二、展开
1.谈话:火箭本领大。提问:在太空中旅行中时,你看到了什么?知道是什么把它们送到太空中的吗? 教师: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飞到太空中去,只有用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
火箭还可以运载炸弹,我们称它为“导弹”。
2.观察讲述火箭的外形特点。
(1)观看课件,幼儿分组自主探索发现,教师适当指导。
(2)提问:谁想先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谁的发现和他不一样?还有谁想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火箭是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分三节,头是渐渐的。3.小实验:火箭的头为什么是尖尖的?
(1)为幼儿提供两种不同的纸火箭,一种头是尖尖的,一种头不是尖尖的,请幼儿试一试哪种纸火箭飞的又高又快。
(2)提问:你发现哪种火箭飞的又高又快?还有哪些东西为了飞的更快,头也制成或是尖尖的?
(3)小结:飞机、子弹、标枪的头也是尖尖的,是为了在飞行时减少空气中的阻力,非得更快。
4.通过课件,观察火箭上天的录像,了解火箭发射的过程。提问: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发现火箭是一节一节的,这又是为什么?你看到火箭是怎样上天的? 小结:第一节火箭燃烧完时,第二节火箭开始点火,第一节火箭的外壳自动脱落,火箭变得轻了许多,跑得更快。火箭第二节的燃料燃烧完后,外壳也脱落下来,火箭变得更轻,跑得更快。当第三节火箭的全部燃料燃烧完后,火箭与卫星,微星河源论坛bcrun.com 刚好进入预定轨道。所以火箭设计成三节是为了非得更快。
5.游戏:火箭上天
三、结束
鼓励幼儿学好本领,长大后去探索太空中更多的奥秘。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火箭升空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导读: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我上的这节课是科学活动《火箭升空》这是整合课程《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中的一个活动。
下面我先说一下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拓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2、尝试了解火箭升空的动力。
3、初步了解反作用力。
首先,我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说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还不是很了解。
这也正是《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所以我就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来设计了《火箭升空》这节课。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了解反作用力,难点定位于寻找反作用力。
在活动的开始,我就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太空课件,来让幼儿展开想像,最后让幼儿看火箭升空,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索发现,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些内容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为了孩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反作用,我又做了“小小”游泳和滑旱冰的课件,因为孩子的认知都比较直观,所以我在课件上,又设计了向上向下的箭头,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力的方向了。
在前面的几个环节里,我们只是听和看,对于反作用力只是一个思维上的理解,幼儿并没有亲自去实验,去感觉反作用力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
活动,亲身体验,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孩子是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所以我根据这一规律,也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安排了让孩子去自由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子们都提供了汽球、弹力球、弹簧、皮球、滑板车、装水的大雪碧瓶、弓箭等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中寻找反作用力。
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所以在自由探索后,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述的方式,对幼儿获得不同东西中存在的反作用力进行讲评,让幼儿的大脑里有了一个反作用力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孩子们了解了反作用力,他们自然就会想到火箭升空的原理,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给他们准备了皮筋,火箭图标,弓箭等等,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小火箭送上天空。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导语: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
教学名称:幼儿园大班数学 自编应用题
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自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和钱的数量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加减数量的乐趣。
教学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时,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教具的准备:橙子,香蕉卡片各十张,人手4个替代物做钱。
教学过程:一,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师:今天呀,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小朋友们,小猪的水果店昨天开张啦,于是朱老师就去小猪的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可是算钱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助我,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昨天呀,我带了一些钱去买水果,(出示4张四块钱),请你们看看,我手里有多少钱?(四块钱),我有四块钱,所以我向小猪买一个橙子(买了一个橙子)
提问:我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里还剩下三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所以还剩下三块钱)4-1=3
那我们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减法的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
师:剩下的钱,我还想买香蕉,所以我又问小猪买了三根香蕉。那又要请你们帮我算一算了,刚才,我买了一个橙子和三根香蕉,请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你们怎么知道我花了四块钱呢?(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三个香蕉三块钱,所以一共是四块钱),嗯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加法的算式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1+3=4
二,请幼儿根据实际操作,自己来仿编应用题
师:谢谢你们,这下子我总算是算清楚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算一算呢?我们自己也来买水果好吗?每位小朋友手里都有四块钱,(先请一位小朋友)请你先买两个橙子,然后告诉我你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两块钱)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手里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所以还剩下两块钱)好,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
(再请一位小朋友):请你用剩下的钱买两个香蕉,然后告诉我,你买了橙子和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为什么呢?(因为买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两个香蕉花了两块钱,所以一共花了四块钱)也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2+2=4
结束部分 师:你们都很棒,那今天放学后,请你们也来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被你们难倒,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数数看》(10以内的数)数数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强化按一定顺序数数的方法,并且能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类包含关系,初步理解二级分类。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序观察事物。
3、初步理解事物间的类包含关系,初步理解二级分类。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数数。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事物的类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海洋图一幅,动物标记,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教师带幼儿完成一个热身小游戏)
二、情境导入。(师出示海底世界图)
1、热身活动。(手指操:《数鸭子》)
2、师:我们刚一起数鸭子的时候表现的特别棒,接下来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海边看看,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赶快和在水面上来迎接大家的新伙伴们打个招呼吧!
3、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主题墙。(两只海腾)
4、师:我们刚和海面上的新朋友打完招呼,接下来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转转,大家高兴吗?
(组织幼儿打开桌面上的信封,找出里面的动物卡片)
5、师:请找到的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放到大海里面去吧。按我们喜欢的位置摆放。
三、情境观察,引导幼儿按不同的方法统计数量。
1、送完小动物回家,那我们猜猜海洋里总共放了多少只动物呀?
2、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海底总共放了多少只动物。
3、请幼儿说说自己数的结果和方法。(老师选幼儿代表发言)
4、同桌讨论,交流。
四、动手实践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计数并统计结果)
1、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动物,把同一类的小动物排成一队,并选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观察整理后的小动物总共分几种,从而弄清楚类包含关系。
五、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提问)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们按性别分可以分为哪几类?(两类:男孩和女孩)
师:说的真好,下面老师想请宝贝们听指挥排排队,看谁站的又对又快。(要求:所有的小女孩站第一排,所有的小男孩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往后排队。排好队后请在场的老师集体留影。)
六、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开心吗? 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农民的劳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2、尝试采摘农作物,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场地、图片、视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秋天来了,有很多水果和农作物都成熟了。你知道哪些?你参与过采摘水果和农作物吗?请参与过的孩子与大家交流。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图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都是怎么做的?
3、教师出示视频,引导孩子观察农民伯伯采摘农作物的细节,知道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收获方法。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孩子走进田野和果园,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辛劳,感受收获带来的快乐。
5、分组讨论,与大家交流劳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绘画、口述日记等形式记录秋游活动和秋天的劳动。
活动反思:
秋天到了,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观看农民伯伯丰收的图片,让幼儿了解丰收的过程和农民伯伯的辛苦,大多数孩子都去过地里去干过农活,有的说掰过玉米,有的说挖过地瓜、拔过萝卜、摘过苹果等等,回答得也特别好,看得出来孩子挺喜欢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说出了劳动的辛苦,感觉很累,情感这个环节,我感觉还不错,孩子都知道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大班科学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了大班科学《动物与天气》,我觉得这节课非常的实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体现了《纲要》中的:“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在上课前我已让孩子们做了一些动物与天气的调查,因此在课上孩子们表现的都很踊跃,积极性很高,纷纷想在集体面前表现一下。结合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介入》在该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关系。
课前已有相关的经验铺垫,也提供了十几种小动物的自主选择,让幼儿自主获得信息的不同途径,自主的表达表现方式,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这种学习形式在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更关注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能力。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又将“其他物象预测天气”这一知识经验点抛向孩子,从而在活动过程中触发孩子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索。孩子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气象预报,那么天气预报又是从何而来,怎么测得的呢?我觉得大班幼儿也可以让它们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真正信息来源,可以以真实严谨的科教片形式,让孩子们边看边思考,让孩子声、影结合真实地感知深层次的知识经验点,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我觉得这样也许会更好。在课上,由于有一幼儿随口回答了:“可以通过打电话查询天气”,于是我便拓展开了,“幼儿怎么查天气预报”的知识。在探索途径上我选择了电脑、录像、教学挂图、电话这几种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的工具,其实探索途径可以有所丰富,同一途径中也可以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途径,例如,对于害羞的幼儿可以采用电话热线采访,对于胆大的幼儿更可以让他们挑战现场采访。在探索途径上忽略考虑了孩子能力上的差异。在活动中还存在着几点需要改进的:当我出示小动物问到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时,刘辰佑说到:“燕子会朝南飞。”我当时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实燕子南飞也是一种预报天气的方法,只不过它预报的是天气即将变暖和了。我在回应策略上可以更灵活机动。另外,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中,当幼儿用自己动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们讨论后的答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讨论:“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给他们点掌声。”“我们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以鼓励赞赏的的口气渲染调动起幼儿的情绪氛围。使活动推向更高的高潮。在此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在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欢快氛围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本次活动存在的优点有:
1、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收集了很多关于动物预报天气的知识,在环节中与幼儿一起分享,幼儿知道个别动物能预报天气。如:燕子飞得很低表示将要下雨了。
2、幼儿在前期有预报天气的经验,知道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知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在活动中幼儿说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师在说。
2、幼儿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有些偏离提问,教师应及时把幼儿从偏离中引回正题。
3、在幼儿动作表演前,教师应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再交代要求,这样幼儿才会更加好的去遵守规则。
第五篇:火箭升空(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火箭升空(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导读: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我上的这节课是科学活动《火箭升空》这是整合课程《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中的一个活动。
下面我先说一下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拓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2、尝试了解火箭升空的动力。
3、初步了解反作用力。
首先,我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说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还不是很了解。
这也正是《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所以我就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来设计了《火箭升空》这节课。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了解反作用力,难点定位于寻找反作用力。
在活动的开始,我就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太空课件,来让幼儿展开想像,最后让幼儿看火箭升空,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索发现,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些内容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为了孩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反作用,我又做了“小小”游泳和滑旱冰的课件,因为孩子的认知都比较直观,所以我在课件上,又设计了向上向下的箭头,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力的方向了。
在前面的几个环节里,我们只是听和看,对于反作用力只是一个思维上的理解,幼儿并没有亲自去实验,去感觉反作用力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
活动,亲身体验,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孩子是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所以我根据这一规律,也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安排了让孩子去自由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子们都提供了汽球、弹力球、弹簧、皮球、滑板车、装水的大雪碧瓶、弓箭等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中寻找反作用力。
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所以在自由探索后,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述的方式,对幼儿获得不同东西中存在的反作用力进行讲评,让幼儿的大脑里有了一个反作用力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孩子们了解了反作用力,他们自然就会想到火箭升空的原理,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给他们准备了皮筋,火箭图标,弓箭等等,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小火箭送上天空。
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