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数学教学计划
【精品】数学教学计划4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7人,其中男生有3人,女生有4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反应比较慢的有2个,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你给他讲一遍不会,再讲一遍还是不会,继续讲一遍仍然不会。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统计”。(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单元圆: 17课时。
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三单元图形的变化: 5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5课时
数学与体育: 3课时
四单元比的认识: 13课时
五单元统计: 6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3课时
生活中的数: 2课时
六单元观察物体: 5课时
看图找关系: 2课时
总复习: 10课时
机动时间: 3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21、让学生画圆、描述、交流,得出圆的第一定义:
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记作⊙O,读作“圆O”.2、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圆的第二定义.从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
观察:
共性:这些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内还有到O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它们构成什么图形?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定义2: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自主完成得出结论)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点在圆外d>r.“数”“形”
练习: 已知⊙O的半径为5cm,A为线段OP的中点,当OP=6cm时,点A在⊙O________;当OP=10cm时,点A在⊙O________;当OP=18cm时,点A在⊙O___________.例1 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已知(略)
求证(略)
分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C,OB=OD;AC=BD
OA=OC=OB=OD
要证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符号“”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OB=OD
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小结:要证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可以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问题拓展研究:我们所研究过的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图形的顶点在同一个圆上.(让学生探讨)
练习1 求证:菱形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A层自主完成)
练习2 设AB=3cm,画图说明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1)和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2)和点B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3)和点A,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4)和点A,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点的集合;(A层自主完成)
问: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1)主要学习了圆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在用点的集合定义圆时,必须注意应具备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 篇3教材与学情分析
“东南西北”是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方向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在活动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学中以学生十分熟悉的身边具体情境作为学习的资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以自主活动为主线,展开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具体情境中学,玩中学,学中做。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但能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2.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3.体会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小组活动: 学校操场周围有那些景物?
2.拍摄校园景物并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趣导入。
(1)小朋友,老师和你们来做拍手游戏好吗?看看谁听得仔细,拍得准确: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2)你们有没有留心刚才拍手时老师说到了哪些方向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3)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呢?
(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4)有一首儿歌教我们辨认方向的,你们会背吗?(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二、联系实际,说一说,辨认方向。
(1)。找一找:找教室里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
我们教室里也有东、南、西、北,东面在哪儿? 太阳从哪儿升起?
找出教室里的东面,再让学生跟据儿歌指出西面、南面、北面、教师贴上标记卡片。(东、南、西、北)
(2)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3.)辨一辨,说一说。辨认四个方向。
请同学分组,每组面朝不同的方向,说一说,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找出规律:刚才我们面朝的方向不同,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是不变的?
A引导发现:
1、面朝的方向不同,前后左右的方向就不同。
2.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
东——西,南——北。
3、生活中我们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
4、建立方向标
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在数学上,在作图时,就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西 东
南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空间观念差,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从游戏活动引入,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为起点,通过背、找、说、辨、等系列活动,使学习内容与学生自己的肢体、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活跃的氛围中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培养方向感,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引导探究,玩中做。
(一)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孩子们见过中国地图吗?(出示地图)看一看,它像什么?(像一只雄鸡,正在迈着步子往前走呢(2)介绍东南西北的代表城市,地图的右角上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板书:北↑)这个叫做方向标,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猜猜它表示什么?(箭头朝上,表示上面方向就是北方。)哪个地区在北方?哪些地区在南方?
(点击)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地图上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猜一猜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2)我国的西面有什么城市?我国的东面是宽阔的东海。
(二)。
操作——设计学校平面图。(1)课件展现美丽的校园,让学生介绍自已的校园。
(2)要求以操场为中心介绍,说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景物和建筑?
(3)请你当小小设计师:作校园平面图。
同学们要是能把校园的分布情况用一幅平面图表示出来,我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想试试吗?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好了图纸,中间是操场,操场周围的主要景物,同学商量一下,完面设计图。请大家先标上方向标,再根据这个规定设计你的平面图吧!完成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你们设计的一样吗?请一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
(4)展示并交流。看着贴好的图再次介绍操场景物。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平面图形的作图规则后,让学生作校园平面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学生身边的资源转变成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方向标”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四、巩固拓展,思中用。
1、给小动物带路。课件演示
2、指挥交通我能行。课件演示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五、作业
找一找: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请你画一画。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当中,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数学教学计划 篇4教学计划: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4、初步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知识。
5、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6、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措施:
1、开展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增加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3、加强实习作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中国教育
教学进度:
1、解一元二次方程 27课时
2、解直角三角形 20课时
3、函数及其图像 13课时
4、圆的有关概念 20课时
合 计 30课时
第二篇: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巧妙地设置数学活动情境,以数学活动、自主实践为主线,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欣赏、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图案设计。因此,本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关键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在刚认识三角形及图形的全等后,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情景、图片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决定通过问题创设、实践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真切体验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三、学习起点能力
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图形的全等,并有小学和上学期简单图案设计的几何知识做基础。而从本节内容上讲,构想图案设计相当困难,需要几何知识和技巧。因此学生这节课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对知识复习和联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提高对全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培养审美情趣;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体验对基本图形的“割”与“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发展创造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
难点: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或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六、教学过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2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2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旋转和平移,面积,年、月、日,测量和平均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旋转和平移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旋转和平移,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探索乐园”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分数的加减法。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注重40分钟的课堂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3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实践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6、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高数组全体成员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继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本组数学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使教研组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集体备课。本学期,我们组将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如实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合作研练活动,按照“个人研究、同伴交流、达成共识、主备撰写、实践改进、反思提高”的步骤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争取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全组成员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6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一章: 实数本章主要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二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四章 频数与频率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7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尽量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 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认识分数。
三、学生分析:
三(3)、三(4)班学生的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形成“守纪、惜时、善思、创新”的学风。
三(1)、三(2)班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遵守纪律,但也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因此,仍要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说服教育。同时这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潜力的,需努力挖掘。
四、教学目标:
⑴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和千位的认识,初步认识一万和万位,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四位数的意义,掌握四位数的组成。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用100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经历探索比较10000以内的数大小方法的过程,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00),会口算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
⑵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能估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经历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决与此数量关系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先求总数或剩余部分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⑶会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中和不超过100),会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不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会解决已知两数间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和或差的实际问题及其变式问题。
⑷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会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千几百。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会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⑺了解24时记时法,会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间的相互改写,会进行事情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⑴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⑵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确定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能看到不同个数的面,但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⑶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3、统计与概率。
⑴参与从袋里摸球、往袋里放铅笔等实验活动,经历在这些实验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条形图(1个格表示1个单位)表达统计的结果。
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差不多”等词语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先求总和或剩余,在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5、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6、按照预设的可能性设计简单的活动。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5、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7、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进度:
内容 课时
一、除法 9课时
二、认数 5课时
三、千克和克 4课时
四、加和减 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 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
七、乘法 11课时
八、观察物体 2课时
九、统计与概率 4课时
十、认识分数 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9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教时执行情况
12.18-2.24开学教育;解决问题5
2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5
33.3-3.9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5
43.10-3.1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5
53.17-3.23图形与变换;剪一剪5
63.24-3.30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5
73.31-4.6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84.7-4.13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5
94.14-4.20期中检测5
104.21-4.27整十、整千的加减法5
114.28-5.4五一长假
125.5-5.11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5
135.12-5.18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习;有多重;5
145.19-5.25统计5
155.26-6.1找规律5
166.2-6.8总复习5
176.9-6.15总复习5
186.16-6.22期末检测5
196.23-6.29期末总结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1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学情分析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 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五.教学时间大致安排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基本初等函数 15
函数的应用 8
空间几何体 8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0
直线与方程 9
圆与方程 9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2
一、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小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一)、总复习(包括期中阶段的一个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小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小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小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小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小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小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年是他们由低段学习步入高段学习的第一年,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不大,但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在这些学生当中,多数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是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方向。
个别的孩子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包括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个单元。以上三块内容是小学阶段整数教学的总结完善阶段,因此,以上内容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以上两块内容是小学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第一学段学习的相关几何知识基本是属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本册教材的又一教学重点。
3、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数学广角两个单元。统计主要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纵式和横式)学会看懂复式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数学广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用数学领域的内容主要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个单元之中,结合计算教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简单乘除应用题;积的和差、和差求积、求商应用题;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 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①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②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①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② 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
③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①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①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② 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③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② 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①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① 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总复习
①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②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六、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七、教学进度表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4
(一)本册教材总体要求
1. 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升和毫升,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3.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知道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4.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碱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7.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及进度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 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 知道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 知道体积的意义。理解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4.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对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观念。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5. 知道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6. 通过对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使他们能运用已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结合长、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8.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度: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5
4 复习3
机动 2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 使学生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分析表中所反映的问题。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解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问题。
4.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学会正确收集整理数据。
3.会正确填好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收集数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进度:统计初步知识8课时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2.统计中的平均数3
3.实践活动 1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认识偶数和奇数。
3.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4.理解互质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
5.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6.通过“约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对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7.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概念教学、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互质、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
五、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进度: 数的整除 21课时
1 约数和倍数 3
2 能被2、5、3整除的数 3
3 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3
4 最大公约数 4
5 最小公倍数 3
6 复习3
机动 2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整数、带分数与假分数与互化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
4.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矛盾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体验并初步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仔细和自觉进行验算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及分数 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正确理解。
进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4课时
1 分数的意义 4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3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4 约分 3
5 通分 3
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
7 复习4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 使学生学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4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异分母加减法的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运用运算定律简算.分数加减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进度: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2课时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
3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
4 复习5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第三篇: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单元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的初步认识;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入计算;第三部分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活动,使学生有空间观念和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措施:
1、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中,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在教学中教师就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估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戌经验,进而形成表象。
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
二、学生分析
二(1)班学生经过半年的接触后共同对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理解”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特别是计算的仔细能力,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二(2)班由于刚刚接触,需在探索中学习进步!有一点,生平头次担任2个班数学,只能凭教师的良心、责任心尽力而为!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课时安排
(略)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3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学情分析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 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五.教学时间大致安排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基本初等函数 15
函数的应用 8
空间几何体 8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0
直线与方程 9
圆与方程 9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
[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8人。第一次带这个班,从学生的暑期作业和开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能自觉按时完成,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还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讲话,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竞争意识,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培优辅差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课时安排]
一、位置 (2课时)二、分数乘法 (12课时)1、分数乘法 5课时2、解决问题 4课时3、倒数的认识 1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三、分数除法 (13课时)1、分数除法 5课时2、解决问题 3课时3、比和比的应用 3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四、圆 (8课时)1、圆的认识 3课时2、圆的周长 2课时3、圆的面积 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确定起跑线 1课时五、百分数 (15课时)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课时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9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六、统计 (2课时)合理存款 1课时七、数学广角 (2课时)八、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6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四班有69人,六班有6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四班的孩子由于是已经教过两年,情况比较熟悉,该班课堂气氛活跃,有良好的课堂提问回答习惯,作业书写完成情况比较好,步调比较统一。六班的孩子比较稳重,课堂上孩子自主思考的比较多,许多孩子喜欢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答案共享的积极性不很高,作业完成质量数量参差不齐,争取新学期有所改观。
二、 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7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年所任教的六班共有学生57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散漫,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学习习惯也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从上学年的镇统测情况看,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还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两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5.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6.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123
8.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认真负责、工作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
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培优辅差措施
1.教师要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快者快
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高。
2.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星级挑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注意,下课督促他们即使地完成有关作业。适当的时候适当地降低作业的要求。
4.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六、减负提质措施
1.在认真备课基础上,与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材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
一、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小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一)、总复习(包括期中阶段的一个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小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小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小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小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小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小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9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一章: 实数本章主要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二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四章 频数与频率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尽量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 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认识分数。
三、学生分析:
三(3)、三(4)班学生的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形成“守纪、惜时、善思、创新”的学风。
三(1)、三(2)班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遵守纪律,但也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因此,仍要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说服教育。同时这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潜力的,需努力挖掘。
四、教学目标:
⑴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和千位的认识,初步认识一万和万位,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四位数的意义,掌握四位数的组成。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用100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经历探索比较10000以内的数大小方法的过程,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00),会口算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
⑵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能估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经历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决与此数量关系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先求总数或剩余部分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⑶会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中和不超过100),会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不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会解决已知两数间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和或差的实际问题及其变式问题。
⑷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会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千几百。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会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⑺了解24时记时法,会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间的相互改写,会进行事情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⑴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⑵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确定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能看到不同个数的面,但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⑶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3、统计与概率。
⑴参与从袋里摸球、往袋里放铅笔等实验活动,经历在这些实验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条形图(1个格表示1个单位)表达统计的结果。
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差不多”等词语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先求总和或剩余,在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5、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6、按照预设的可能性设计简单的活动。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5、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7、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进度:
内容 课时
一、除法 9课时
二、认数 5课时
三、千克和克 4课时
四、加和减 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 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
七、乘法 11课时
八、观察物体 2课时
九、统计与概率 4课时
十、认识分数 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1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巧妙地设置数学活动情境,以数学活动、自主实践为主线,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欣赏、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图案设计。因此,本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关键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在刚认识三角形及图形的全等后,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情景、图片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决定通过问题创设、实践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真切体验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
三、学习起点能力
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图形的全等,并有小学和上学期简单图案设计的几何知识做基础。而从本节内容上讲,构想图案设计相当困难,需要几何知识和技巧。因此学生这节课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对知识复习和联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提高对全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培养审美情趣;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体验对基本图形的“割”与“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发展创造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全等图形设计图案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
难点:能欣赏他人设计的图案或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六、教学过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2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与贯彻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学生为本,以教导处教学计划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地完成高中必修1下半册必修3的部分教学任务。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高中教学内容深,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优待差,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抓好三类生的教学,促进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
三、教学内容
高中必修1及必修2的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方法措施
1、本学期我继续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四点——学知识点、抓重点、找疑点、攻难点。
学知识点——学会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本册的知识点。熟知应掌握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
抓重点——抓住本节课本单元本册的的重点。并灵活地运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学以致用,会做相应的习题,特别是重点习题。
找疑点——每节课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疑点,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疑化难。
攻难点——对于本节课,本单元的难点及重点,教师要集中精力对学生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形成数学能力,化解难点。
2、总结学习方法。针对学生接受知识困难、又非常容易遗忘的特点,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总结好学习方法。只有总结好了方法才会学有所获。
3、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4、照顾全体学生,提高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抓住后进生。以优带差,共同提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5、教师千方百计想出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明白,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多使用直观简捷的教学方法,注重兴趣教学。
6、根据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要及时有效地搞好复习。课前提问抓住重点,每周的自习课搞好一周的复习巩固,做好每个单元的训练。
7、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学生会学好的。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3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六个单元:万以内的减法的教学,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角和直角的教学。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口算教学,适当加强口算训练。教材把口算另列小节进行教学,一些计算的编排都是先学口算,再学笔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
2。重视教学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两步计算应用题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进行教学。
4。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的例题,通过线段图揭示数量关系并提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进行分析。
5。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本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号题目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方法。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学会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会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在时间生活中加以应用,而且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一、二小数。
3、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4、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的含义的解答。
认识小数----------------------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
第四篇: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一、本册教材的总目标:
第十册教材的语言表述、标点符号、图形标注等方面都考虑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正数和负数:先介绍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后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再给出“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数轴:从数射线出发,通过对数射线的延长得出数轴,给出数轴的画法;使学生能够“借助书周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第九册《简易方程》的延续,主要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行程问题”等最基本问题的方程解法,特别强调了在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关键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几何小实验:本章给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探究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并安排了初步的组合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内容。
问题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
整理与提高: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二、主要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概念的辨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方面的训练。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加强习题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他们在家认真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遇到疑问主动请教。作业书写端正,作业本子整洁。
4、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能注重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成功愉悦感。成功的教学依赖予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蹲下身来与学生说话”,使学生感觉教师自己的对话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5、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紧张的学习变得轻松与自在。
6、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课外的拓展。课堂上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学生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全等三角形”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轴对称”会告诉答案。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水位升降。变化的例子举不胜举。函数将给提供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一次函数。
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学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此一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生,面广,量大,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2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有理数》和《实数》的章节中,学生曾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已初步具有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和进行探索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学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展示引例: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目的:通过以上用笔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感到笔算的麻烦与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给这组数据赋予“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的背景,是想让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引例不一定非要算出结果来,只要让学生尝试一下用笔计算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就可引入课题,不要过多地耽误课堂时间。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
目的:活动(1)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活动(2)是通过相互比较,引起学生对计算方式的思考,做出自我评判,从而正确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活动(3)的评价是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把数学做得更好。
注意事项:教师首先要是熟悉本班学生所用各类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其次在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巡视、倾听,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但在必要时可做适当的指导。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12、4,13、9,13、8,14、3,13、2,13、5。
2、观察下图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3、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
4、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
(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
(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目的:第1题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直接利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第2、3题分别是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作用是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把第2题课本例题放在练习题后,题目显得有梯度,能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第4题前呼后应,解决引例中“悬案”,充分体现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主动意识,以及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作出评判的能力。
注意事项:第2、3题都有几个相同数据的求和,在输入这些数据时,要让学生注意键的连续使用。第4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和感想,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一章: 实数本章主要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二章:一次函数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四章 频数与频率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习近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数学。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数学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数学知识。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数学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数学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数学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要求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数学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数学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数学教学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教学目标
(1)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物态变化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5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了搞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二、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三、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初中八年级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四、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
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六、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
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根据这两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差,而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实际状况,本学期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面
1、课前备课、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分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2、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明确技能,能力培养要点、
3、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4、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5、备教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备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7、课堂教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语言简洁生动,板书条理分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另外,要关注学困生,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对于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帮助其解决,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8、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身边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
(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课堂教学,做到精讲细练。即:教学语言简单明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老师的话,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做到手勤、眼勤、脑勤。
(4)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二、提优补差。
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
三、自我提高。
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成功教育等,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周及时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周一篇小字,几篇学习笔记,定期到图书室看书学习等。
四、课题研究。
本学期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本年级学生基础差,能力也很差,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较差,因此学习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这一课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教材中每章后的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计划6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主要内容是生活中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简单几何图形的平移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简单图案的设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其中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推理证明是本章的难点。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1)班共有学生44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分别为5人,优秀人数分别为0人,与其他几个平行班比较,优秀生及格生都少,另外这两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在这样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生群体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弱,特别是几何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做起来都很吃力。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78分,差的.只有几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70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
3、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及方法
1、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
2、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
3、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4、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第一章《勾股定理》
第二周:第二章《实数》
第三周:第二章《实数》的复习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四、五周: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六周: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第七周:第六章《一次函数》,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九周: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和总复习。
第十周:综合复习和训练。
七、本学年教学成绩目标:
在本校,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都必须保持一、二名,坚决不能到第三名;五大老山比必须争一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