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未来的信息科技教学肯定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仅仅靠课堂那点时间,学生也只能做到“浅尝辄止”。当然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也要做到变化,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化、生活化、项目化的主题设计让知识可以通俗易懂的传递给学生,让思维可视化。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一班至八班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家庭大多无计算机,只能在校上机练习。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x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七年级信息,义务教育教看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信息社会。2、计算机的组成。3、计算机的操作系统。4、熟悉“我的电脑”。5、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6、用好“回收站”
教学目标:①了解信息及其特征.②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③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教学重点:
①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②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信息.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学情分析
通过开学一两节课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由于小学学习基础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初一上学期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3、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获取多媒体素材。
4、学会信息集成与发布。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五、教学行事历:
周次 内 容新学期准备工作认识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系统认识计算机系统(实践活动),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一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二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一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二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三获取与处理声音素材获取与处理视频和动画素材制作电子报刊一制作电子报刊二制作电子报刊三制作演示文稿一制作演示文稿二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x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出国留学网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八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x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时 内容
第一课时 收集身边的的信息、讲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 纵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第三课时 综合实践
第四课时 计算机与系统安全
第五课时 使用资源管理器
第六课时 画图程序与使用
第七课时 初识因特网
第八课时 网络基础知识简介
第九课时 综合实践
第十课时 输入与保存文档
第十一课时 设置文字与段落
第十二课时 插入图片与文本框
第十三课时 制作简单表格
第十四课时 图文混排
第十五课时 综合实践
第十六课时 复习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五】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x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 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六】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x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八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的特征 1 课时
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1 课时
第3课:计算机探秘 1 课时
第4课: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 2 课时
第5 课: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1 课时
单元小结 1 课时
第二单元:我的新学期
第1 课:欢迎参加辩论会 2 课时
第2 课:为运动员加油 1 课时
第3 课:我心中的班级 1 课时
第4 课:文学社的新成员 1 课时
第5 课:班级风采 2 课时
单元小结 1 课时
第三单元:畅游齐鲁
第1 课:策划准备 1 课时
第2 课:设计外观 1 课时
第3 课:组稿编辑(一)1 课时
第4 课:组稿编辑(二)1 课时
第5 课:播放展示与发布 1 课时
单元小结 1 课时
六、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考试纲要》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七】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一班至八班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让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在校上机练习。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x出版社编著的七年级信息,义务教育教科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1、信息与信息技术 2、计算机探秘 3、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4、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5、欢迎参加辩论会 6、为运动员加油 7、我心中的班级 8、文学社的新成员 9、班级风采 10、策划准备 11、设计外观 12、组稿编辑一 13、组稿编辑二 14、播放展示与发布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计划:
第一周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
第二周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第三周单元复习
第四周欢迎参加辩论会
第五周为运动员加油
第六周我心中的班级
第七周文学社的新成员
第八周班级风采
第九周单元复习
第十周策划准备
第十一周设计外观
第十二周组稿编辑一
第十三周组稿编辑二
第十四周播放展示与发布
第十五周单元复习
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遇到节假日或者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活动等耽误的课程,会有相对调整。
中学初一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八】
一、指导思想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它将大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二、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以学生边学边练为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后,应能较好地掌握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方法,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国家教育部XX年11月14日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为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本册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一册,共三章。内容包括:信息及计算机技术、信息的获取、文字信息的处理。四、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合计18课时 第一部分 信息及计算机技术---------共5课时 第1周:信息在我们身边-------------自读 综合实践课题(一)-----------1 第2周:、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自读 第3周:计算机的硬件--------------05 计算机的软件--------------05 第4周:初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1 鼠标的用法---------------1 第5周: 认识windows xp窗口-----------1 第二部分 信息的获取------------共1课时 第6周:信息的传递 信息社会向我们招手 信息工具漫谈 第7周: 综合实践课题(二)第8周:计算机网络简介 走近internet 第9周: www 如何浏览网页 第10周:信息查询一点通 第11周:下载软件高手--网际快车 第12周:综合实践课题(三)第三部份 文字信息的处理----------共9课时 1、文字信息处理的发展------------自读 2、认识你的作文帮手-------------自读 第13周: 熟悉汉字输入法--------------1 第14周:写好你的作文---------------1 第15周:管理好自己的文件-------------1 第16周:编辑你的文档---------------1 第17周:综合实践课题(四)------------1 第18周:美化你的文档(一)------------05 美化你的文档(二)------------05 第19周:综合实践课题(五)------------1 第20周:文字信息表格化--------------05 “锦上添花”--手动制表---------05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初一
2011—2012学上学期(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年级:
一、认识信息技术
1、理解信息技术含义
2、懂得信息技术离不开电脑
二、走进神奇的计算机
1、认识计算机系统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计算机的安全及病毒
三、多彩的windows世界
四、巧妙使用word1、word的使用界面,学会用word创建文档
2、编辑word文档
3、美化word文档
4、文档的输出
五、有趣的PPT演示文稿
1、认识PPT工作界面
2、丰富PPT内容
3、美化PPT4、PPT的动画效果
第三篇: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巧,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感兴趣。但还有部分同学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由于初一的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学生自控能力差些,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某些学科那么枯燥、单调,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会觉得比较新鲜。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某些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2011年1月第5版)。
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采用主题活动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教学。主题的选择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力求把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培养、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
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数据处理
第1课:数据计算1 课时 第2课:数据分析1 课时 第3课:数据的图表化1 课时
第4课:工作表的格式化与打印2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基础
第1 课:计算机网络基础1课时 第2 课:互联网基础1课时 第3 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1课时 第4 课:互联网的应用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三单元: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第1 课:亲密接触多媒体1课时
第2 课:图像处理
(一)—泉水甲天下 1课时 第3 课:图像处理
(二)—一览众山小 1课时 第4 课:图像处理
(三)—与圣人同行 1课时 第5 课:音频采集与处理—山水圣人行解说1课时
第5 课:视频采集与处理—畅游在山水圣人间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四篇: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初一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一些常用的软件。
二、教材分析
我们学校的教材采用的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学生一周只有一节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学到知识,是我首要考虑的,因此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把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了word的学习掌握上。Word是我们在学习写论文最为常见的工具,因此掌握好word的应用,对学生今后是实际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本学期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原理等,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能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设计、制作作品,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
五、本学期采取的具体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1课时
第2课初识Windows2课时
第3课键盘及其操作1课时
第4课汉字输入1课时
第5课文件和文件夹治理2课时
第6课信息的搜集和下载2课时
第7课word字体格式设置1课时
第8课word段落格式设置1课时
第9课word文章排版初步1课时 第10课word图文混排(1)1课时 第11课word图文混排(2)1课时 第12课word中表格的制作2课时 第13课excel的应用4课时共20课时
程银霞2013年8月31日
第五篇:初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束伟英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2.标题的含义。
三、精读课文,分析感悟人物形象,(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①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
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④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P76 坚强。
教师小结: 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四、欣赏景物描写旬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写; 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1)P70.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71.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教师总结: 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作业:
《孤独之旅》读后感
七、下面就这一课堂教学设计我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题材接触过一些,对三要素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是理解分析、鉴赏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远没有形成系统。感性多,理性少。所以需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体验感知,思考领悟,提高他们品味鉴赏能力。加之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是说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我力求做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的《孤独之旅》,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因此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和解读文章尤为重要。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人生考题。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绪,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学生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在讲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谈对“孤独”一词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所理解的往往比较片面,那么文题的“孤独”又有何深意呢?带着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合理设置目标,以默读,跳读,研读为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为下面的精读理解做铺垫。环境描写和心理变化哪个应放在前面探讨,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我确定先提炼心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带入环境描写,效果很理想,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寻找和理解都很到位,从而较好的突破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畅谈自己的感悟,培养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真“体验”,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