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团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外形制作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解决团花的纹样制作的难点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外形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课前准备:彩色折纸,剪刀和固体浆糊,课件,展示布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纪律评比,纪律好的奖一面小红旗,一节课下来看哪一组的红旗累计最多,最多者奖一幅成品剪纸画。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美术种类——剪纸。若将其拼成一幅画,则别有一番情趣。(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讲述:在古时候,印刷还不是很发达,一些年画、版画也不是很好买到,若遇喜事古人是如何美化自己的居室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想到剪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百变团花。
2、学习基本纹样的剪法。
一些复杂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纹样构成的。只有对基本纹样掌握透彻,才能剪出精美的图案。下面是一些基本纹样,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3、学习剪对称图形。
剪对称图形只需将纸对折一遍即可。
(1)、剪树叶:
(2)、剪鱼:(鱼鳞或用笔画或用刀刻,鱼翅经过剪制后再贴。)
(3)、指导学生将所剪的叶子及鱼拼成一幅水底群鱼图。再添制一些水底景物,使画面更加完美。
4、学习剪团花。
先将纸斜对角折,剪出正方形。再反复对折几次,折的次数越多,剪出的图案越复杂、越精美。
5、学习剪花瓶。
(花瓶其实也可剪成对称图形。)
6、将剪成的团花和花瓶组成一瓶花,再配上绿叶,则更完美。
7、各小组进行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的优秀作品最多,最形象,所需时间最少,将获胜,获胜组奖一面小红旗,以示鼓励。
8、将各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激励大家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
剪贴一幅百变团花图。
《摆花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拼摆的知识和方法,对以后学习重复做准备。
能力:锻炼学生设计的能力。
教育:教育学生自己创造美、创设美的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拼摆物品。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拼摆物品。
教具准备:书、磁铁石(彩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生活中的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在咱们的身旁。比如说,咱们用的彩笔。教师问:这样摆漂亮吗?象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一样的东西来摆出一幅画。
学生回答:“漂亮”。
二、具体讲解
摆花样主要用具就是同一种东西进行摆放,力求一致性。比如,图钉、扣子、彩笔、笔、粉笔、钉子、图钉、钉书钉……等都是可以的。
根据不同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案。比如,图形。
根据自己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形,成为一幅好看的画。
三、学生作业
学生自己亲手拼摆物品。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指出学生的作品的优缺点。
教师请学生参观各式各样的摆出的作品。大家选出摆出得好的作品。教师和学生表扬好的作品。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摆花样,笔也可以,希望你们的生活美术色彩越来越浓。
《杯子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杯子,丰富学生的视野,认识杯子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悟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各部分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
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体会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2B铅笔或勾线笔(师、生)。
教学过程:
一、感知认识
(一)启发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设计。(板书:设计)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话: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是用设计的语言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同学们现在还不理解,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
2、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杯子的设计》,当当小小设计师。(课件)
(二)初步感知
1、谈话:请同学们想想,要设计一个杯子必须知道哪些元素?
2、揭示:你们说的很好,老师帮你们总结概括了,他们分别是杯子的结构、形象、纹饰、功能、材料。(课件)
二、观察分析
(一)分析结构
1、谈话:我们首先来了解杯子的结构,请你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指示相应的结构)
2、揭示: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杯子的结构——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
(二)观察形象
1、谈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不同形象的杯子。
2、欣赏古今中外的杯子图片,分析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杯盖:超越盖子本来功能,有时和杯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形象整体;有时也能做杯垫。(没有杯盖也可以)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有方形、心形、不规则形。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互补形等。
杯柄:有些杯子很有特色,没有杯柄;有些杯柄的形象很简单,用花纹装饰;有的杯柄设计很有个性,瞧!这个耳朵多生动。
杯底:杯子生产的年代、生产商的logo、个性图案等。
(三)了解纹饰
1、谈话:漂亮的杯子都有各式不同的纹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欣赏古今杯子图片,总结纹饰特色。
①
纹饰一般出现在杯子的哪里?(身、柄、盖、底)
②
哪个纹饰让你印象深刻?
(四)功能展现
展示图片,揭示杯子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功能。
古代:酒器、水器
现代:保温杯
磁化杯
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五)熟悉材料
1、谈话:如果我在家里喝水,我用怎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出去旅游,我用怎
样材料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在一个古朴的茶馆里和喝茶,我用什么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杯子的材料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欣赏图片
古代——现代
青铜、玉、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塑料、纸、合金、高分子混合(笨重、易碎—→轻巧、卫生、结构稳定)
三、初步设计
1、承上启下:现在你们能够稍稍明白一点“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2、小试牛刀
(1)师示范(铅画纸上画出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
(2)提出要求
你是初级设计师
①
先思考形象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②
设计一个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大小与作业纸的比例合适)
(3)学生进行初级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①
说说你设计的杯子的形象特点,具有怎样的功能?
②
在设计有个性特点的形象时,还要考虑什么?(功能,实用性)
在清楚明白你所设计杯子的形象特点以及功能,并且能将这两者与实用性结合,那就成为一名中级设计师啦!
五、总结延伸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出色的高级设计师。
《大树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地关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的轮廓。
2、问:看了这棵大树的轮廓,你能说说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剪贴的形式,将大树逐步拼贴完成,介绍树的结构。)
3、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会有哪些小动物来玩?
请孩子上黑板来,将来大树周围做客的小动物添画在黑板上。
4、板书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赏析探究。
1、讲故事的活动:(翻开书本至17页)
生:围绕书本上的一张作品,同桌互相讨论。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问:你是通过哪些信息了解画面故事的?(整棵树、树根
等信息)
2、看课件
对比2幅画,分别画的是大树的什么部分?
1)教师根据作品分析画面表现大树的哪个部位、构思与构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的方法分析)
横构图
竖构图
构图要做到:画面饱满、主题突出、富有生机
引导学生构思。
(三)、创作表现。
1、教师黑板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椰子树,请同学根据构图来构思一下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1:小猴子和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2:海鸟的椰子树的故事
2、思考:
1)准备画出什么样的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准备表现树的哪部分?
3)画面中有谁?
4)用什么方法表现,绘画或制作。
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
3、说出理由。
4、课后延伸: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关大树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五)、总结。
《动物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能力目标:
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
学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牙签、小棍、剪刀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
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台表演)
美羊羊: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好好晒晒太阳……啊,不好了,灰太狼来了,他会吃了我的!
小灰灰:美羊羊,你别害怕,我是小灰灰。
手偶:是啊,是啊,你别害怕,它不是真狼,它是我们捏出来的。我们是谁,你猜出来了吗?--我们就是老师的手指头,我们不光捏出了美羊羊和小灰灰,还有好多动物呢!(展示动物)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二、合作探究: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比一比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更鲜艳……
师:捏出来的小猪与生活中的小猪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
师:蛇与鸡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特点更夸张……
师小结:泥塑动物
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特点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2、第二关:想一想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一种新方法:“剪”把老鼠变成刺猬。
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怎样去做立体的呢?我们进入下一关。
3、第三关:赛一赛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学生总结:概括基本形----抓住特征------具体刻画-----美化装饰
(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
生:基本型是平面的,所以大象也立体不起来了。
教师改正做法。
师:瞧,小马虎本来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变成了小猪。长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生:长鼻子是大象的特点。
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做小动物时,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体,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可不要让你的动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让大家认不出来!
(3)巩固知识
老师这里做了一些动物,看看你会做吗?(出示泥塑小动物)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了动物乐园,你想做吗?我们进入第四关。
4、第四关:做一做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手中的动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相信在你灵巧的手下泥塑动物一定能跳起来,笑起来,活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学生进行泥塑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泥塑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师生质疑解惑。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请学生自评互评:我的动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对它说……
2、教师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
立体动物咪咪笑,造型夸张颜色好。
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
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
大家记牢了吗?
《过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或蜡光纸、剪刀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节是我国盛大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师总结归纳并介绍春节的一些知识和习俗。
二、新课。
1、欣赏教材44页。
学生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件门神作品哪一件更古老?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中国人过年时有在大门上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它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呢?
想一想,你能说出门神、春联、福字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吗?贴时有什么讲究吗?
2、提问:你们想学学剪窗花吗?
教师演示纸的折法。
画花边。
花边剪法。
3、老师还想教教你们学习制作小灯笼,你们愿意学吗?
教折纸;
教剪纸;
粘贴连接。
讨论:你知道小灯笼、窗花剪纸的共同特点吗?
三、艺术实践。
画一幅表现春节花会、庙会等题材的创作画,或者和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件有浓厚春节气氛的小场景。
四、学生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会变的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类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3、通过学习,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教师出示一根彩带),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它把身子扭动起来?(指名演示)这些线条在同学们的手里能跳出这么优美的舞姿,想不到它有这么多千变万化的姿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线条(板书课题)。
二、审美与欣赏(感受各种线条的形态和性格)
1、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条(了解人类使用线条的发展变化)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新石器时代器皿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中的线
2、线条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藏在我们教室里。下面就让我们去好好找找吧
3、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找一找它们还躲在哪里?
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同时讲到各种线条给人带来的感觉。:直线(建筑)挺拔、曲线(沙漠)柔美、折线(建筑)坚硬、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
三、理解和运用
1、欣赏
A、看图蜘蛛网
观察特点
蜘蛛是特别聪明的动物,用简单的线条也能织出自己的家来。
请观察它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
你觉得蜘蛛的网有什么特点?(有序)
(老师觉得蜘蛛的网有种独特的美感,它的线条既有规律又有变化,而且蜘蛛顽强的织网精神也很令人赞叹。)
想知道它是怎样织网的吗?
(师示范,对比范画说明线条的组织)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的组织在一起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学习蜘蛛织网的方法。
B、《苗族蜡染图案》
“你觉得这幅图中的线条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有秩序、有变化、疏密有秩,给人以装饰美感。
2、练习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老师也想尝试着画一画线条。
看我这有一个椭圆形的图案,请同学们学一学老师是怎样组织线条的。
(师示范)
你想画出试着画出漂亮的线吗?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变一变)。
游戏要求:运用线条有序的变化组织装饰图案,变出不同的效果(分组游戏,每个小组运用同样的图案)。
在画的时候不要忘了蜘蛛织网的本领,线条要有秩序的变化的交织在一起。
奖励每组最棒的小朋友。
四、作业:
新石器时代陶器皿作品。
接下来我们欣赏远古的人们用线条装饰的陶器,观察他们都用了哪些线条组织在一起。
其实老师觉得你们也可以用线条设计出比他们更美的器皿。就在刚才你们已经设计出了好多个呢?
请看(师任意将图案组合成几个陶器)
看你们设计的陶器,每个都很独特,看来你们学到了蜘蛛的本领拉。
请你们运用线条装饰这些器皿吧。
五、展示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拓展
生活中线条装饰的运用。
《会变的小手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运用,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想象,欣赏,探究活动,学生能大胆创作。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
重点:
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手套,设计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套、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教材、手套、彩纸、剪子、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大家都带来了漂亮的小手套,把你的手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看一看,我们的小手套像什么?如果变一变,又会像什么?
戴上手套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会变的小手套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2、小组讨论:
这些小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
3、把小手套随便摆一摆,看看像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看看各自摆出的小手套,看看像什么?
如何使变好的形象更加生动?(添加)
4、总结方法
三、学生制作
用自己的小手套变一变,会做成什么?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拓宽思路。
四、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套做出的形象进行表演。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节日的装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节日装饰的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了解节日装饰的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节日进行装饰。
3、情感目标: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激发学生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美感。
难点:学习表现节日装饰的造型与色彩。
教具准备:卡通片光盘、课件、环境布置道具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节日相关装饰品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问候,学生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一起来上这堂欣赏课。出示图片门神和对联。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教师出示课题:
-节日的装饰
师:从色彩上看,节日里的人最喜欢选择什么颜色来烘托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色
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红色是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中外很多传统节日中总也缺不了红色!)
师:节日里除了红色,人们还会用其它大量的颜色进行点缀,使节日的色彩在红红火火中呈现丰富多彩的装饰美。
生:学生回答的内容多样
(二)从形式上分析: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师: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
师: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等。学生欣赏。
教师放音乐雕塑、歌曲等的课件。
(三)从地方节日活动中分析:
1、点课件看,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慕”节,盛装的人们进行射箭,摔跤,骑马等比赛。
2、南方人舞狮:
3、在农村,人们还非常喜欢在家里挂年画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点课件)大家瞧,这张年画画的是什么?表达人们什么愿望?(莲年有鱼-----连年有余)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认识各个地区不同的节日活动和装饰,以及各个地区的不同类型、形式的装饰方式。
(四)外国的节日活动:1、圣诞节2、复活节3、樱花节
认识各国家、地区的节日装饰。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不同。
三、学生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饰品。
自评、互评作品。四、小结:用巧手来装饰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丽!
五、延伸与拓展:从节日的服装、食品、环境等方面感受节日的气氛,学生回家查找资料。
《捏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工具:不同造型的器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老北京的很多有趣的玩意儿,仔细观察说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公鸡、兔爷、小泥罐等)展示泥制陶罐,请同学们上来摸摸。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捏泥巴
二、探究
1、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泥制作的?
(泥面具、泥雕塑、老北京的泥玩具等。)
2、看看从古代到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课件)
中国有这么深厚的陶艺文化,你们想不想也尝试做一做?
3、分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不同样式的陶罐,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触摸,体会它的制作方法。
三、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陶罐示范制作。
示范捏泥的手法——揉、捏、搓,并将基本形组合成各种奇怪造型。
四、学生作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五、小结。
泥塑的技法非常丰富,在我们对不同的物象的创作中,要自己摸索方法,创作方法,才能丰富形象。
《刷牙》教案
教学目的:
1、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
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牙刷
牙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通过儿歌《天天刷牙好》体验感悟。
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没有蛀牙人人夸。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实物,观察实物的模样。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四)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
《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示范画。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
谈谈下雨:
1、为什么会下雨?
2、下雨好不好,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看看下雨
1、回忆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到黑板上画一画你见过的雨。
3、欣赏书中小朋友的作品。
三、绘画练习
画画下雨: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
赏赏下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让学生谈谈作画的体会。
《小扇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2、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品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
3、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扇形的创新与装饰。
教具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纸材、剪刀、胶、彩笔.油画棒.自己能想到找到的可以装饰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试说扇子的作用。
课件出示《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图片,引出扇子。
二、揭题
扇子的用途可真多!扇子不仅用途多,还有经济实用、精致美观、携带方便等优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小小扇子的魅力吧!
课件
1:小扇子炎炎夏日,手拿一把扇子轻轻摇一摇,就会给我们带来凉爽。扇子除了能给我们纳凉外,还有什么作用?你看到谁用过什么扇子?(生答)
课件2
:房间里挂着大扇起美化装饰作用、舞台上人们拿着扇子跳起欢乐的扇子舞。衣衫褴褛的济公拿的是一把破芭蕉扇。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出现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更显出他运筹帷幄、镇定自若的神情
。还有想象中神奇的扇子,孙悟空过火焰山时用芭蕉扇扑灭了大火。古时皇帝出行时后面有拿着大扇障的宫女,起仪仗队的作用。
三、扇子的历史
谁知道扇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课件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扇子的国家,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夏令时节来临,人们把丹鹊脱掉的翎毛制成扇,,这是我国第一把羽毛扇子。因此,古人据此意造“扇”字,“户”下从“羽”。
四、扇子的材质
扇子的文化历史悠久,充满智慧的人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各式美丽扇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4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扇子
五、扇面画
老师这里有两把扇子,谁来说说它们的形状、材质、大小。
课件五:出示空白的扇面和有绘画的扇面。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那一把?为什么?
扇面可画上什么图案呢?(生答)
六、扇子的形状
我们可以用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扇子,那么扇子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形状呢?
1、外形变化
扇子的形有圆形、苹果形、葫芦形,那么还有什么形呢?那些同学到黑板上
来画一画,师作简单点评。
2、超级“变变变”
胖胖的圆形可变成小瓢虫、还可变成什么?学生说,师板画。
课件6
:出示各种图案的扇子。
七、扇子的制作
这些扇子是怎样做成的呢?
课件7
:扇子的制作步骤。
评析:向学生直观展示,给予学生一些做扇子的间接经验,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制作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1、作业要求
(1)创新;(2)合作或独立完成;(3)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创作
3、指导学生作业,及时表扬创新“闪光点”
八、精彩瞬间
欢迎同学们来到扇子市场,请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扇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如果说的好就可以把它“买”下来,说自己的扇子也行。
九、拓展阶段
请同学们课后和同学们或家人一起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装饰小扇子,尝试着做一做。
《雄伟的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塔的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塔。
2、学生通过会设计简单的塔,加深对塔这一建筑形式的认识,引发对塔的关注。
3、培养他们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一座漂亮、雄伟的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塔的特点,把塔设计的更雄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拼图游戏,揭题
1、拼图、猜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老师带了一个拼图,谁愿意上来拼一拼?
看看他拼了一个什么?
生:塔(板书:塔)
2、揭题
师:你觉得塔是一种怎样的建筑?
生:高、大
小结:塔就是一种高耸、雄伟的建筑物。(板书:雄伟的)许多城市和国家都将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
三、讲授新课
A.欣赏了解塔的结构、功能
2、分析塔的结构
⑴再看拼图
师:从外面看,你发现了塔有什么秘密呢?
生:每一层都是相同的形状,从大到小,中心对称
⑵认识塔的种类
四、欣赏、设计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座雄伟的塔。
1、设计绘画
⑴师:小设计师们一定也跃跃欲试了吧,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塔呢?
生:……
⑵师:想一想,怎样使塔更雄伟?
生:在塔下画一些小汽车、小树等,在塔的上方或者中间画一些云朵……
要把纸撑满。
小结: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把塔画得很高,不过要注意,塔虽然高,一定要让塔站稳了,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的塔会倒塌。所以塔的下面底座部分要画得大一些。
2、学生操作
五、展示评价
出示作品,说说谁的塔最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