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六年级1班共有学生36人。上期期末考试及格人数30人,占83.3%,优秀人数25人,占69.4%,班平均分79.2分。
二、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的阶段特征,把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学生未来生活需要,尤其是继续学习的需要放在首位,努力体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要求。教材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便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介入活动,开展数学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2.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四、采取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五、课时安排:(详见进度表)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张俊霞
一学期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
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两个班79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案例及反思
张俊霞
[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平均数基础上来学习的。通过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并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设想:
首先创设小明找工作时遇到问题的情境,通过对平均数的分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调查学生的体重、年龄、鞋号,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中位数和众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1.师:老师想了解你们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呢?
生:军人。
师:多远大的志向啊!共和国的卫士。
生:教师。
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课件,指名读招聘启事。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家公司要招聘员工。
生:我还知道这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 000元。
师:对啊,平均工资2000元,小明一看比较符合他的要求,于是就兴冲冲地来到了招聘处,经理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后对他说:根据你应聘的岗位我们给你的工资是1 400元。(出示课件。)
师:如果你是小明,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怎么想?
生:招聘启事上不是说平均工资是2 000元吗?为什么给我的工资却是1 400元?
生:这是一家骗人的公司,明明是2000元的基本工资,为什么只给我这些呢?
师:小明也有这些疑问,经理自然也有他的道理,这时他拿出该公司员工月工资表。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生:大多数员工的工资都在 2000元以下。
生:我发现老板没有骗人,因为这些员工的工资有高有低,平均工资的确是2 000元。
师:老板没有骗人,可是大多数员工的工资又都在2 000元以下?那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生:因为两个经理的工资特别高,所以使得员工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都低。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 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你认为应该是哪个数据更能表示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认为是1 800元,因为它和2 000元比较接近。
生:我们组认为应该是1 500元,因为它在9个数据的最中间。
生:我认为是1 300元,因为去掉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它在这组数据的中间。
师:现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比较一下这3个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更合理呢?可以在小组中再讨论一下,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我认为应该是1 500元,因为它在工资表的最中间的位置。
生:我们也认为是1 50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我们也认为是1 50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师:通过第一次的交流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让我们达成了共识,现在大家都认为1 50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150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中间位置。
师:(板书:中间。)那它前面有几个比它大的数据?(4个。)后面有几个比它小的数据。(4个。)它处于9个数据的最中间的位置。
师:那我们看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啊?
生:从大到小。(板书:大小。)
师:(手势)这样呢?(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就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中位数的理解越来越全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出示中位数概念并指名读。)
师: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哪一个更能表现这家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中位数。
师:那么作为商店经理为什么要在招聘启事中打出平均数呢?
生:是因为在这里平均数比中位数要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
师:看来啊,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我们分析一组数据时,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关注点就不同,所以才会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师:我的朋友小明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加入使工资表发生了变化,那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1 500。
生:1 400。
生:这组数据最中间是1 500和1 400,中位数就应该是它俩中间的数。
生:我认为它俩中间的数就是它们两个的平均数。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口算一下应该是多少?(电脑出示求法。)
师: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不但会分析问题,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看来中位数只和数据的位置和排列有关系。
2.众数。
师:其实生活中中位数的应用很多,老师想调查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好不好?
„„
师:你们发现老师在写这些数据时,是怎么写的?
生: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的。
师:观察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你的体重和这组数据对照,处于什么水平?
生:中位数是80,它表示这一组同学的体重一般是80斤。
生:我的体重是62斤,和这组同学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生:我的体重是96斤,和他们比较我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师:有和这几个同学的体重一样的吗?
生:我的体重是80斤。
生:我的体重也是80斤。
师:我们观察现在的这组数据,除了能找出中位数以外,你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出示数据:6276808397 8080。)
生:我发现有3个同学的体重是一样的,是80斤。
师:说明8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生:我认为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多的数。
师:(电脑出示众数概念并指名读。)我们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生:80。
师:说明在调查的这几个同学中,体重是80斤的最多。看来众数只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系。
师: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今年多大了?(10、11、12。)10岁的举手我们看一下,11岁的举手,那12岁的呢?你们说咱班十几岁的同学最多?(11。)那么11就是我们班同学年龄„„(众数。)
3.新课小结。
师: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它们3个统计量都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数和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生:中位数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中最中间的那个数。
生: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众数。
生:我知道了当一组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而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其实统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联系生活,突出现实意义
师:老师还想做一个现场小调查。你们都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码的鞋吗?现在分别统计一下男女同学的鞋号。(生分男、女生组开始统计,记录员进行整理。)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穿37号鞋的同学最多,穿40号鞋的最少。
师:如果你是一家儿童鞋店的经理,针对这两组数据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多进37号的鞋,因为穿它的人多。
生:我想再多进一些38号的鞋,因为随着学生长大脚也会变大。
生:少进一些34号、40号的鞋,因为穿这些号的人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会分析数据,还能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呢,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到生活中去寻找吧!
[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师生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且体会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有冲突才有探究,有认知才会建构。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产生冲突,使之成为学生重新建构认知的良好契机。在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发现过程中,体会到中位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背景。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新知的整合与建构,而且把探索求知、发现新知的权利真正交给了学生。
(二)有合作才有交流,有补充才愈完善。
在本节课中,无论从概念的得出、问题的解决、还是决策的制定,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同桌交流体现了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都被整个群体共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把握比较成功的地方,但仍然存在着遗憾和不足:例如众数的学习虽然很自然很容易,但认识比较浅显,如果能再充分地利用这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有1、2个或可能没有,那样学生对众数的认识会更全面。中位数在学生的生活中运用不是很多,如何通过丰富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总之,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张俊霞
[教学案例] 师:我们今天要来研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可是自然数那么多,我们能一个一个研究吗?
生:不能。那样的话永远也研究不了,自然数太多了,是无限的。师:那怎么办呢?(同桌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研究小范围里面的数。再推广。
师:他的想法真棒!那我们就先确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100,看看这100个数里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1-100中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那么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
生:(凌乱地回答)是!
师:肯定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这个猜测对不对,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那如何验证呢?有那么多自然数啊?(同桌讨论)
生:可以找一个数看一看。
师:找怎样的数呢?怎么看一看呢?谁能说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个末尾是0或者5的数,然后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尽。
师:哦,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数,那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也适合。如果找得到这样的数,那就是有了反例,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不适合。
(学生在本子上举例)„„
师:我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没有找到反例。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在怎样的范围内呢?
生:在自然数中,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那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
师:当然,我们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数。„„(练习)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了。那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呢?(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并启发)生1:我们先确定了一个范围。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不确定范围的话,数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生2:我们找到了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特征后,就把范围扩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了猜想。
生3:猜想后,我们又进行了验证。
师: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呢? 生4:举例。看看有没有反例。
师:说得真好,最后我们才得出了结论——在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5或0。然后运用这些结论能快速判断。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研究过程说一说呢?(同桌说——全班说)„„
师:那2个倍数特征我们怎么研究呢?
生:也是先确定范围,寻找一定范围内的2的倍数特征。然后扩大范围,举例,寻找反例,最后得出结论。
师:那我们就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四人一小组开始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 [教学反思]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还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方面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
我们知道,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的,但是如果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难。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并进行应用。
1、渗透“范围”意识。
当我们说要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只要一个数一个数地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让他们实际操作,他们很可能会写了几个数后,就下结论,当然这时候他们下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肯定学生的结论,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仅仅几个数就能得出结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项结论的得出不是这样草率的。如果教师如此这般教学,一次两次不要紧,长久以来,学生也会形成草率的态度,以偏概全,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看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时候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使用呢?还需要研究。所以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
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明确范围意识,建立科学严谨的态度的。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访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当然所找的学生是各种层次都有的。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等学生和优等生都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2的倍数肯定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一无所知。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知道这个结论的同学都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以后就能用这个结论来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验证,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以后将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发现。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找到1-100内2和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追问学生,“是不是比100大的自然数中,也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们看到,教师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所以只是我们的猜想。当教师一点拨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确实,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
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
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当学生扩大范围,研究比100大的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就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研究,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如果有,说明一开始的猜想是错误的;全班举了无数个例子,如果没有,那么在小学阶段,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只有从小培养,从小渗透,那么我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会更深刻,也才会在数学上有更大的造诣。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执教六年级数学。本班现有学生52人。从五年级期末考试情况和暑假作业的检查情况看,多数学生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班里大部分学生属于中等生,个别学生基础较差这也加大了辅差的难度。
2、教学主要措施:
(1)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在课堂上做到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辩论。
(2)采取积分制,激励学生做好作业,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作业中的问题,不懂的能主动向家长、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书写和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与学生交谈,鼓励他们自信的看待自己,自信地面对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教材分析与建议: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3、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5、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春去夏来,今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使本人的教学工作能做的更好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多人,其中男生和女生大约各占一半。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居峪管理区的各个村,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校住宿生。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的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或开饮食店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数学第九册数学的主要任务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召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用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在完成本册数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护西小学安庚戌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育与德育、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业负担等方面的关系,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理念。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个别与互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6名,其中男生30名,女生26名。绝对多数学生学习不努力,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绝大多数爱护集体,劳动积极,遵守纪律。个别同学有点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这些学生需要教师耐心教育,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把上学期“三维目标”落实不够的彻底弥补上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八个单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位置。让学生明白用两个数字表示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字不同,物体的位置也不同。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及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教学,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倒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及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数除法的一样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和比的教学,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的有关内容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圆。本单元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第五单元,百分数,本单元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白发生时学生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基础上学习的。百分数的概念不仅贯穿于本单元的始终,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还包括纳税问题。
第六单元,统计。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条形盒扇形统计图。学习合理存款,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第八单元,总复习。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中应用一些简便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使学生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再通过猜测推想、验证等方法掌握计算法则,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全面应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观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听课,取长补短。
3、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利用放学时间给思维慢的学生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成绩。
4、多与学生交流、多家访,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六、周活动安排
周次时间内容
18.21---29号位置23 4 30----9.5号分数乘法1 6------12号分数乘法2.3 13-----19号分数除法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26号27-----10.3号4-------10号11------17号18------24号25------31号11.1----7号8-----14号15---21号22---28号29---12.5号6-----12号13----19号20----26号27----1.2号3------9号10----16号17----23号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3比圆1认识 圆2周长 圆3面积 确定起跑线 复习期中考试 百分数1.2 百分数3纳税 复习统计合理存款数学广角 总复习复习系统复习期末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福清市龙田西华小学:林云
一、本班基本情况
共有学生6人,对于经过训练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扎实。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部分学生积极好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数学基础非常差,经常拖欠作业,没有达到基本要求,课堂上听不懂时常开小差,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双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学生学习习惯: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以学习分数乘除法及应用题、圆、百分数为主,分数方面主要学习乘除基本计算方法,能初步解答含有分数的两步应用题,促进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相应的计算,发展空间观念;认识百分比,及其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解决与圆的周长和面积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措施和方法
一)师生积极互动,构建趣味课堂。
在教学时常常遇到学生兴趣不高、听课不认真或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等诸多烦恼,究其原因大多是教师的课堂设计缺乏趣味性,学生没有兴趣;师生缺乏互动,学生难以理解教材所依托的情境,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直观。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强化竞争意识。好胜心也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争强好胜,成为“优胜者”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尽量把竞争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可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 “勇夺小红花”等等,通过比一比谁的解法妙,赛一赛谁的得分高,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踊跃参与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教师的责任在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相机鼓励、诱导点拨、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二)借错误和失误等,探求小学生耐错品质。
如今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教师竭尽所能地要求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或答案,即方法多样化。但面对学生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出轨想法”,教师却是避而远之。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打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在常规作业中,一些学生出现了数次订正,屡次犯错的现象。对此,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是重复地叙述自己的解题方法。结果,学生对错误既旁若无视,又害怕触及,作业的效果也就收效甚微了。可采用以下积极措施:
1、消除顾虑,正视错误
心理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学者廷伯莱克(Timberlake)也曾在《教师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参考中》第4条重点提出:“允许学生发生错误,错误有时就是数学思维的闪光点。” 因此在错误笔记中,学生记录的不仅仅是错误,而是创新的想法,从这个层面来重新审视错误,错误便成了创新之“源”,也给教师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提供了许多可能性。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对学生的偶然出错,重新加以审视和辨析。面对学生时不时的错误想法和做法,多预留一些时间,让它们充分暴露在“错误”的阳光之下,使这些错误能够变废为宝。
2、立足错误,创新评价
提倡生活教育理论的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己解决的愈多,则经验愈丰富。”因此学生在笔记中记录的不仅仅只是“错误”,而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观点正和课程目标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非常贴合的。面对错误笔记中出现的种种“出乎意外”,教师该如何点评,发挥其积极作用呢?我想简单的评语“好的”、“非常好”“你真棒”等等,长此以往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保证“错误”的深度挖掘,自然也维持不了学生记录错误的动力和积极性。此时,教师若独具慧眼,那便是一种思维的独创。
3、研读笔记,内化习惯
学生在错误笔记中记录的问题,是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研读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降低错误率。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错误笔记中记录的事件,内容真实,主题突出,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轮流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在记录时也能研读他人的做法、思想,从而发现错误概率在随机事件中的普遍性,树立正确面对错误的态度。教师也可以开展“经典错误”交流会,让学生总结同一问题的不同想法,不同问题的同一思想,在不断创新、不断研读的过程中,既获得了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活动经验,还可以养成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的习惯。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数学的应用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小节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知识和极限思想等;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蕴涵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中渗透着的优化的方案设计思想。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奇妙的数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精确的计算、形式完美的原理与规律,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所特有的形式美、结构美和方法美,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鸡兔同笼”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少数学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饱满。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能力提高少了。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数学味”。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时下,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
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在热闹的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3、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有利。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等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非常必要。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在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有没有打着改革的旗帜,进行着华而不实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外面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五)利用早会时间以小测活动方式作为抽检手段,提高学习数学质量。
六)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1、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2、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古人解决此类问题的巧妙思路,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此题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感受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
【导语】在做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思考,好的工作计划应像目录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完整的工作计划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是东星资源网为您搜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与评价!
【篇一】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一)班共有学生2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位置、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百分数。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百分数及其运用。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应用题方面,着重教学分数四则应用题。
三、教学总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探究、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探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使学生探索、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探索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装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篇二】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搞好我校的各项工作,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特制定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加大力度狠抓教学,努力抓出实效、抓出成绩,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方法与措施
1、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科学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指导检查,认真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调查研究工作,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状况,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全面提高。进一步强化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办公电脑等电教平台的作用,规范学校电教、教学信息化的管理,加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制度,严格电教器材和教材的管理工作,加强电教设备的维护,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规范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学生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学生的转入、转出等工作,努力实现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常规管理、注重过程实效。
我们将以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为突破口,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1)备课。
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要明确一课、一章节、一单元、一册、一年级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人(学生),胸中有书(教材),站在全局的高度驾驭教材(整合教材)。备教法设计,抓重点难点(根据生情、班情、师情),优化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好作业的量与质。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可写,可打印,上课教师在教案上圈点批注。注重反思,记学生好的思维方法,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学生的困惑。
(2)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依据《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好每一节课,转变教学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时间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创立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作业。
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把握好作业的质与量,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操作性作业,注重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并注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讲评,认真纠错。
A、作业设置。除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外,其余学科课程均不设书面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难易适度,类型全面。
B、作业批改。所有作业的批改均实行有等级、有日期的评价制。使用统一的批改符,批改符和等级的书写要规范,学生作业要整洁、齐全、规范。
3、听课。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听评课活动,加大力度听推门课。分管领导要加强班级随机听课,注重指导实效。每学期,教导主任至少听评课30节,组长听评课25节,教师之间听评课20节。
4、做好微型课赛工作。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微型课,以课促研,以研促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微型课赛,优胜者即可参加镇总校组织的微课制作比赛。
【篇三】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有男生20名,女生18名。从前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特别这几个后进生,今后要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做到优生带差生,但由于本学年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他们能否以较优异的成绩告别母校在本学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本学期我打算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比例,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分析: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召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4、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用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5、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六、找出差生的原因
1、由于智力较差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2、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注意听讲。
3、在家庭方面,学生家长有的是对子女溺爱,因此、个别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或边看电视边作业。有的是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七、转化措施
1、加强对后进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后进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落下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后进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2、加强对后进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后进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对不同的差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把后进生的学习搞上去。
5、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八、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11、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家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