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

时间:2020-03-22 09: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篇: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0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20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20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高三的下学期复习任务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为保证高三学子在历史这一学科不退后退,在此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励志网/,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20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20年考试大纲和2020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20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 “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 “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 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某某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0

3.2020高三历史教师的工作计划

4.2019新学期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5.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第二篇: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二、本班情况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教学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研读考纲,“突出主体、强化主干、注重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方法。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适当加强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研究考试说明,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讲究实效。

5、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B级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解决问题。例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六、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人教版教科书、《课程标准》、《荆州市历史中考说明》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落实县教育局有关我县“高效课堂”的继续开展和学校下达的有关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历史教学再创辉煌。

二、具体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好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2、在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武装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抓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为拔高成绩的培养积累经验。

3、今年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出辅优转差计划,不搞空架子,做样子,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人员,让优生吃得饱,让合格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了,力争全校历史在全县的综合排名再有一个突破。

4、第一轮复习备考时,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复习计划,把内容计划到每一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讨论好后,再打印出来。

5、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必须抽空到他乡学习、观摩,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指导、点评,弥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考信息。

6、综合复习时,要对中考考试说明仔细地研究,对周年大事,时政热点,重点出题。对容易张冠李戴的内容反复出题,让学生烂熟于心。

三、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4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20xx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组的团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20xx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梦想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我校高三文科共有4个教学班,文科学生基础差。在上学期历考试中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差,审题不清,缺乏解题方法,书写不够规范等。当然也反映了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不高,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学生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和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零散、无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十分明确,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课程标准、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根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要想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措施

专题复习及专题训练。从二月中旬到三月下旬,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基于课本但高于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齐,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精编复习专题,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构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

精选练习试题,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突破重难点,抓住历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做到每个专题一小测,每两周一份综合练习,教师坚持每考必改、每做必批的原则。要努力克服学生的习惯思维,针对典型错题,进行变式训练,一题多用,充分发掘试题的潜在资源。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如审题不清、答题不准等,要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力争彻底解决问题,不留隐患。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质量。重点练习客观题,强化主观题,适度选题,适量练采分点。指导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①看清问答题分值的分配。

②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③理清思路,确定答题范围、重点和层次,答案结合采分点。

④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归纳、辨别、分析成因,解决问题。

⑤答案要简明、准确且规范答题。

加强团体备课。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而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知识点容易混和忘。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对知识点的取舍、教师的团体备课、对高考动向的把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成为短时间取得高考好成绩的重要方法。所以高三历史学科组教师必须要为学生供给最有效最准确的高考动,为学生减少复习的盲目性、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xx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20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7

高三年级伊始,各学科转入全面复习阶段,我所带的历史学科也是这样。20xx年高考能否取得理想成绩,取决于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尽管我分担学校部分行政工作,但我会竭尽全力地做好高三复习工作,为学校20xx年高考取得辉煌成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学情分析

具体的教学(复习)计划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而且一直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原因,比如在是识记基础知识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习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学生的习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认识;许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及时,对很多知识总是似是而非。

二、高考动向分析

20xx年我省首次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xx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

(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强调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学习,回到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层面。

(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历史学习更本质的要求。

(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根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题直接来自人民教育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复习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习不会遇到绝对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用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心。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考好成绩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知识框架,讲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知识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教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注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习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四、复习进度

截止20xx年12月,完成选修三的学习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

截止20xx年的3月,完成世界历史的复习。

20xx年4月止5月底补缺补漏,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迎接高考。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五、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

20xx年2月-3月中旬选修一、选修三

2、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3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xx年5月-6月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9

一、教学时间安排

1、2月份完成选修3、4的复习

2、3--4月完成二轮复习

3、5月初--中旬进行热点复习

4、5月中旬--5月底:回归课文,落实课文基础,尤其是课文中的习题

5、6月初,对做题方法的总结(课件已做好)

二、复习框架

1、选修3、4

给学生提供知识结构以自学(这是高二学习的内容,学生比高一时要重视,因此,知识结构相对完整),重点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目标部分,配以自编练习。

2、二轮复习

共分13个专题,每个专题4节课。做如下安排:第一节课,按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战争、改革、遗产等子目要求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第二节课,教师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体现的知识盲点做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第三节课,讲评配套练习。第四节课,讲评历史组集体汇编相关新题和经典题目,重点是选择题。

3、热点复习

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相结合,引入历史,对热点进行剖析,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学以致用。

4、回归课文

每年高考都有4--8分的考查点来自课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课文提供的相关材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0

高三的下学期复习任务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资料、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进取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异常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梦想,异常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xx年7月——20xx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xx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仅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xx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终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四、措施:

1、强化训练。坚持天天练(每一天1——2题)、周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多钻研业务,多关注史学动态,多研究高考,及时了解高考信息的变化。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2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3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全面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内容,然后进行专题复习,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以备战20xx年6月份高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授课7节,授课时间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小组集体的力量,力求有最优的教学方案。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以自信、积极的`情绪状态备考。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基本方法。

7、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4

暑假尚未过完,我们已经开始进入高三紧张的复习工作中来了。已带过几轮高三,深知高三复习计划在高三复习推进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学期一轮复习的各项安排,现制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1、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高三1班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比普通班学生要好,但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较弱,知识框架体系尚未建立,且解题思路仍相对混乱,整体得分能力尚有待提高。高三2班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有些差强人意,学科思维及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更差了,但该班学生相对1班而言更加活跃,参与课堂与老师同学互动的积极性更好。因此,如何根据两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知识基础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和复习要求就成为了高三一轮复习能否做好的关键。

二、目标要求

1、对普通班而言,首先要注意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落实笔记”,在学生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基础上,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认知,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课堂上的限时训练,逐步转变学生的原有不良作业和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再次,在答题规范方面,还要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并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

2、对实验班而言,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首先仍需注意“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需大胆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进行课堂改革,努力发挥优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学科思维能力。 再次,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较新的研究视角,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加强对海南高考考试说明和海南高考试题的研究,让学生熟悉海南高考的走向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基础上精选精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能力。

3、对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特别是对于考试说明要花大气力来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种程度,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作为导向,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对于高考试卷更要花气力研究,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要考察的知识点、要掌握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再次,要注意精选相关试题,大胆舍弃一些重复低效的题目。既减轻学生的负担,由可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 试题讲评时也要有针对性,不能单纯地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还有,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多关注那些中档乃至暂时落后的学生,经常给与他们鼓励与督促。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5

一、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1、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1、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文综考试,使学生适应文综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三篇: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

在我们的漫长经历中,许多时候出现差错并非是由于我们笨,而是我们缺乏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我们以为知道当下的形势就已经足够,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片面现象。想要有更为完善的观念和思维,必须贴近历史的细节,我教历史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找到加分的途径。其实最初的愿望是为他们找到完整的人生观念,使他们能够透彻的看清生活,从而不做被趋势裹挟的盲目弱者。那么今后我教他们的机会日渐减少,我就得更用心将历史的精髓灌输给他们,以下就是我的工作计划。

1、学生情况

之前的教学不失为一个比较成功的磨合过程,我们能够认识到彼此最为在乎的敏感点,只有互相尊重我们才能保持友好。然而学生在课上都是在敷衍,没有做出有效的倾听,他们只听他们喜欢的,或者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滑稽言论。很少因为观点的精妙发出赞叹,反而却由于古人的愚蠢而捧腹大笑,另外在基础学习上比较松垮。

2、授课方向

将用无数谦卑用心血沉淀成的历史的结晶嵌进学生的心坎,虽然非一日能毕其功,但考虑到他们已经处在高三,那么这个进程不能在往后拖了。那么我必须得加紧进度,用精锐的授课思维搭配丰富扼要的语言,为他们做高效的内涵灌输,使他们的历史根基在短期内成长起来。

3、具体工作

要把之前比较繁冗的授课言辞给充分压缩,将累赘的部分完全砍掉,以精炼准确富有冲击性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意识。再就是在备课上要做到呕心沥血,要做到全面分析挑选重点,简要概括细化讲解。要让从前令学生费解的历史概念,变成一种朗朗上口便于理解的白话形态。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

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3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的学情 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是切入一定的历史阶段,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时,普遍出现了存在答题不全、思路放不开的现象,从而影响得分不全。还表现下列问题:

1.基础知识概念,内涵掌握不到位,制约了学科能力的提高。

2. 审题做题技巧不熟练,做题能力有待提高。对复杂材料的的解读这一关依然薄弱。 从平时测试来看,部分学生不适应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忙于做题,不求质量,审题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书写不太规范,这些现象要通过实战训练,及时调整,才能胜任高考。

转眼间距离高考只有九十多天了,为了更好的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第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

1. 第二轮(第二学期)进入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试中历史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各位历史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历史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通过历史复习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历史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历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抓好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把握的历史对象的性质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常用的历史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类比与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奠定必备的“四基五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历史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义定理不但要掌握结论,还要掌握相关历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重视历史的应用和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学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是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历史语言的表达形式,推理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高考试题将课本知识进行了综合性处理,即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题,因此在复习时,不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掌握,还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4.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的应用。

5.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追求历史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位,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逻辑、方法、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4

一、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1、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1、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文综考试,使学生适应文综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5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全面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内容,然后进行专题复习,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以备战20xx年6月份高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授课7节,授课时间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小组集体的力量,力求有最优的教学方案。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以自信、积极的情绪状态备考。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基本方法。

7、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6

历史沉淀着我们生活的元素,其实学历史便是在学生活,对学生来说这门课极为关键,把分数这个台阶先给抛去,但是它里面的内涵就非常都能触动人。很多时候我们麻木与生活,总是无法找到释放的的缺口,更是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可是我们却能从历史当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犹如跨越岁月的鸿沟触碰前世的心弦,那种启迪的共鸣强烈而锐利。所以我希望学生都能学好历史,不只是为了眼前的得失,也为以后的人生做铺垫,下面就是我的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

大家对历史的兴趣根本没法跟别的课相比,学生们都觉得历史太过于絮叨,而且内容太过冗长。有时候他们跟我说听一节课,就像过了一辈子,可见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忍受唠叨。当然了我自己是脱不了责任的,以后要把自己授课的方式改一改。

2、努力方向

想要从新给学生们培养历史基础是来不及了,因为从中学期他们忽略了太多的历史知识,现在如果恶补的话不但没作用,还要拖慢整个授课进程。那么我就得挑有厚度的内容来给他们讲,我自己也得总结一下过去的问题,把自己的语言风格给调整到学生喜欢的状态。再则便是备课还得再细致一点,不能在准备工作上出现马虎。

3、具体措施

接下来我会先把复习的任务给砍掉,不让大家在无休无止的复习中产生腻烦,多给学生一点空闲时间来换换脑子,高三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一齐开启,那会使学生没法应对。而且历史还是他们不太喜欢的课,自然不能再让他们增加对历史的反感,所以我必须给他们减负。同时调整好我的授课方式,他们能在课上就学好知识。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7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8

一、复习简要回顾

(一)整体情况回顾

始终遵循教研室一轮复习的指导意见及进度安排,并结合我校高考备考方案及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本为根本依据,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以优化教学程序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识,侧重于“夯实基础,构建网络”。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复习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发散思维,正逆思维,求同存异思维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定期的进行检测、反思、总结,帮助学生不断的查漏补缺,进行自我归纳错题整理和提炼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有效避免知识的零散记忆。

复习中,起点低一点(低中见高)、难度小一点(小中见大)、要求严一点(严中求实)、密度大一点(密中求质)。训练题做到了既要起点低、类型全、覆盖宽,还要有层次,按照“忆—导—测—评—补”的步骤,考练结合,注重滚动复习,以点带面打好基础,做到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到位,无遗漏。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如期完成了一轮复习并在期末唐山统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复习可取之处

1、准确定位复习思路。

2、集体统一备课和个别交流相结合。

3、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抓住一切实际,加强辅导推进工作

(三)、复习存在的问题

二、暴露问题

(一)学生方面

1、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欠缺: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考试中不能准确再现,排除干扰项,不能准确表述主观题;另外知识贮备不足,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了解太少,且不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排除;

2、阅读材料、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就是审题出现偏差,部分题目部分学生没能依据材料分析,而是依据了所学或是脱离材料想得过多,导致做题偏差;还有的试题无法准确提取问题及材料的有效信息,从而转化成真正的解题能力。

3、规范意识不足:审题、表述不规范。尤其是审题,时间、问题的限制词不明确,导致来源错误、要点不明,层次不清,表达不严;另外不能使用学科术语答题,无效文字太多。

4、部分概念不清:史识、史论、古典主义不会;有些概念掌握不准,考试中想不到,不能灵活运用解题。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思路:

从一卷答题效果反馈出我们的学生应对难度大、灵活性强、选项间辨识度小的题目的能力还不足。反映出我们平时对选择题难度的选取上还应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对一些与课本主干知识相的课外内容补充不足。

2、备课情况:

因前段时间要保证完成教学进度对于每周应该进行的思捂总结环节基本上让学生课下完成,没有安排具体时间进行,而且检查力度、督促力度不够,致使部分学生这个环节因时间问题基本没进行。另外在试题组织上也存在问题,多角度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变换题型做的不够,致使学生灵活应变能力不足。

3、课堂利用:

通过本次考试反映的情况看,我们对课上时间的利用的深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就是对知识的拓展引伸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讲评课,学生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找出问题,分析思维过程、做题思路,教师主要发挥引领、点拨、总结的作用。

4、辅导推进:

反映的问题就是对推进生的辅导力度不足,具体表现就是班级中一些总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或是平时历史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次考试历史成绩较低,制约了总成绩。

三、第二轮复习计划

时间安排: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确定通史复习+套题训练专题为主,套题为辅的复习。

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通过专题训练和学科内综合套题训练(每次专题训练后,都要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发现问题,讲评要注重错因分析,注重思路引导,注重方法传授,注重思维发散,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完成知识向能力的成功过渡。

四、明确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的角色

复习不同于复习,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适当地转换角色。教师在复习中要当好一名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识要精讲,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谓策划者,即要教师要精选试题,每一次训练、测验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争取使每次训练,达到好的效果,使学生有效地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复习效率。

(1)老师带领学生研究解题:教师要科学准确的传授知识,用自己的教学技术教给学生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要讲思想、讲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讲题做到四个层次,即讲清——让学生听懂、会用;讲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讲活——追本溯源,在变化中发展;讲魂——抓住本质,道法自然。落实“三不”“三必”即:学生会的不讲,不讲学生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疑难问题必讲,方法思路必讲,思维过程必讲。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解决好“为什么是这个答案”的问题。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9

一、教学时间安排

1、2月份完成选修3、4的复习

2、3—4月完成二轮复习

3、5月初—中旬进行热点复习

4、5月中旬—5月底:回归课文,落实课文基础,尤其是课文中的习题

5、6月初,对做题方法的总结(课件已做好)

二、复习框架

1、选修3、4

给学生提供知识结构以自学(这是高二学习的内容,学生比高一时要重视,因此,知识结构相对完整),重点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目标部分,配以自编练习。

2、二轮复习

共分13个专题,每个专题4节课。做如下安排:第一节课,按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战争、改革、遗产等子目要求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第二节课,教师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体现的知识盲点做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第三节课,讲评配套练习。第四节课,讲评历史组集体汇编相关新题和经典题目,重点是选择题。

3、热点复习

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相结合,引入历史,对热点进行剖析,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学以致用。

4、回归课文

每年高考都有4—8分的考查点来自课文的非正文部分。利用课文提供的相关材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0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1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五、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

20xx年2月-3月中旬选修一、选修三

2、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3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xx年5月-6月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3

高三的下学期复习任务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4

根据湖北省20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某某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某某省新课改后的第某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篇: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

在我们的漫长经历中,许多时候出现差错并非是由于我们笨,而是我们缺乏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我们以为知道当下的形势就已经足够,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片面现象。想要有更为完善的观念和思维,必须贴近历史的细节,我教历史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找到加分的途径。其实最初的愿望是为他们找到完整的人生观念,使他们能够透彻的看清生活,从而不做被趋势裹挟的盲目弱者。那么今后我教他们的机会日渐减少,我就得更用心将历史的精髓灌输给他们,以下就是我的工作计划。

1、学生情况

之前的教学不失为一个比较成功的磨合过程,我们能够认识到彼此最为在乎的敏感点,只有互相尊重我们才能保持友好。然而学生在课上都是在敷衍,没有做出有效的倾听,他们只听他们喜欢的,或者是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滑稽言论。很少因为观点的精妙发出赞叹,反而却由于古人的愚蠢而捧腹大笑,另外在基础学习上比较松垮。

2、授课方向

将用无数谦卑用心血沉淀成的历史的结晶嵌进学生的心坎,虽然非一日能毕其功,但考虑到他们已经处在高三,那么这个进程不能在往后拖了。那么我必须得加紧进度,用精锐的授课思维搭配丰富扼要的语言,为他们做高效的内涵灌输,使他们的历史根基在短期内成长起来。

3、具体工作

要把之前比较繁冗的授课言辞给充分压缩,将累赘的部分完全砍掉,以精炼准确富有冲击性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意识。再就是在备课上要做到呕心沥血,要做到全面分析挑选重点,简要概括细化讲解。要让从前令学生费解的历史概念,变成一种朗朗上口便于理解的白话形态。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一、复习简要回顾

(一)整体情况回顾

始终遵循教研室一轮复习的指导意见及进度安排,并结合我校高考备考方案及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本为根本依据,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以优化教学程序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识,侧重于“夯实基础,构建网络”。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在复习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发散思维,正逆思维,求同存异思维加强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定期的进行检测、反思、总结,帮助学生不断的查漏补缺,进行自我归纳错题整理和提炼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有效避免知识的零散记忆。

复习中,起点低一点(低中见高)、难度小一点(小中见大)、要求严一点(严中求实)、密度大一点(密中求质)。训练题做到了既要起点低、类型全、覆盖宽,还要有层次,按照“忆—导—测—评—补”的步骤,考练结合,注重滚动复习,以点带面打好基础,做到每一个知识点复习到位,无遗漏。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如期完成了一轮复习并在期末唐山统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复习可取之处

1、准确定位复习思路。

2、集体统一备课和个别交流相结合。

3、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抓住一切实际,加强辅导推进工作

(三)、复习存在的问题

二、暴露问题

(一)学生方面

1、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欠缺: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考试中不能准确再现,排除干扰项,不能准确表述主观题;另外知识贮备不足,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了解太少,且不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排除;

2、阅读材料、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就是审题出现偏差,部分题目部分学生没能依据材料分析,而是依据了所学或是脱离材料想得过多,导致做题偏差;还有的试题无法准确提取问题及材料的有效信息,从而转化成真正的解题能力。

3、规范意识不足:审题、表述不规范。尤其是审题,时间、问题的限制词不明确,导致来源错误、要点不明,层次不清,表达不严;另外不能使用学科术语答题,无效文字太多。

4、部分概念不清:史识、史论、古典主义不会;有些概念掌握不准,考试中想不到,不能灵活运用解题。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思路:

从一卷答题效果反馈出我们的学生应对难度大、灵活性强、选项间辨识度小的题目的能力还不足。反映出我们平时对选择题难度的选取上还应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对一些与课本主干知识相的课外内容补充不足。

2、备课情况:

因前段时间要保证完成教学进度对于每周应该进行的思捂总结环节基本上让学生课下完成,没有安排具体时间进行,而且检查力度、督促力度不够,致使部分学生这个环节因时间问题基本没进行。另外在试题组织上也存在问题,多角度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变换题型做的不够,致使学生灵活应变能力不足。

3、课堂利用:

通过本次考试反映的情况看,我们对课上时间的利用的深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就是对知识的拓展引伸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讲评课,学生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找出问题,分析思维过程、做题思路,教师主要发挥引领、点拨、总结的作用。

4、辅导推进:

反映的问题就是对推进生的辅导力度不足,具体表现就是班级中一些总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或是平时历史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次考试历史成绩较低,制约了总成绩。

三、第二轮复习计划

时间安排: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确定通史复习+套题训练专题为主,套题为辅的复习。

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通过专题训练和学科内综合套题训练(每次专题训练后,都要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发现问题,讲评要注重错因分析,注重思路引导,注重方法传授,注重思维发散,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完成知识向能力的成功过渡。

四、明确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的角色

复习不同于复习,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适当地转换角色。教师在复习中要当好一名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识要精讲,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谓策划者,即要教师要精选试题,每一次训练、测验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争取使每次训练,达到好的效果,使学生有效地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复习效率。

(1)老师带领学生研究解题:教师要科学准确的传授知识,用自己的教学技术教给学生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要讲思想、讲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讲题做到四个层次,即讲清——让学生听懂、会用;讲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讲活——追本溯源,在变化中发展;讲魂——抓住本质,道法自然。落实“三不”“三必”即:学生会的不讲,不讲学生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疑难问题必讲,方法思路必讲,思维过程必讲。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解决好“为什么是这个答案”的问题。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3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4

指导思想: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总结前阶段课改工作,深入研究课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引领教师研究课程、研究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点抓好文科高考的备考工作。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

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实践,更好地为课改服务。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抓好备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备课质量,且不同的班级要针对班级实际,在教学过程加以灵活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

3、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老师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5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全面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内容,然后进行专题复习,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以备战20xx年6月份高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授课7节,授课时间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小组集体的力量,力求有最优的教学方案。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以自信、积极的情绪状态备考。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的基本方法。

7、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6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7

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永恒不变;体现一定探究性;强调有效性。

其中,探究性贯穿于全过程:每节课设计12个问题,该问题要创设情境;要体现重点难点、能够起到归纳整理、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要有头有尾(除开放性题目外,要有答案)

备课上课:

要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环节:基础知识→问题探究→思想升华;慎重取舍知识点;稍微向深处挖掘;经常进行知识点联系;提醒学生上课记、写、看;每一节课至少要让学生微笑一次,珍惜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其中,历史人物评说,在精神道德方面(思想升华)考起来可能性较大(爱国主义、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进步观念、正确的国际意识)

方式方法或者注意点:

依据江苏课标说明和08考试大纲,凡是考纲中“认识”的知识尽量全部整理成问答题

跳远题尽量做(跳高题已经不多);

学生做过的经典问答题都要求整理在专门的历史主观题积累本上,并有计划的默写检查;进行滚动式默写,默写不过关必须有说法,默写必须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江苏各地5月试卷尽量让学生做,掌握答案,课间、三餐时间前后、午休前,夜寝前皆指导学生怎么背历史,有耐心,尽量少斥骂学生,多口头说教与鼓励,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历史学习激情,让学生喜欢老师。

坚决贯彻市教研员思路:

专题性要加强;进度不要快;第一轮一定要打好基础。按照历史学科规律教学(重点知识一定要补充全、强化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生一定要抄下来);

苗子生

目标锁定高三6班约15人、高三3班5到8人;多谈心,经常刺激其神经;作业特殊化。

课程进度

20xx年1月1日前完成第一轮复习;

20xx年3月10日前(一模)完成第二轮复习;

20xx年3月15日(一模)到5月15日进行20xx届广东、山东两省地级市试卷和江苏各地08届高三期末、一模、二模、三模试卷(约30套)练习;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8

一、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1、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1、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文综考试,使学生适应文综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9

历史沉淀着我们生活的元素,其实学历史便是在学生活,对学生来说这门课极为关键,把分数这个台阶先给抛去,但是它里面的内涵就非常都能触动人。很多时候我们麻木与生活,总是无法找到释放的的缺口,更是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可是我们却能从历史当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犹如跨越岁月的鸿沟触碰前世的心弦,那种启迪的共鸣强烈而锐利。所以我希望学生都能学好历史,不只是为了眼前的得失,也为以后的人生做铺垫,下面就是我的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

大家对历史的兴趣根本没法跟别的课相比,学生们都觉得历史太过于絮叨,而且内容太过冗长。有时候他们跟我说听一节课,就像过了一辈子,可见他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忍受唠叨。当然了我自己是脱不了责任的,以后要把自己授课的方式改一改。

2、努力方向

想要从新给学生们培养历史基础是来不及了,因为从中学期他们忽略了太多的历史知识,现在如果恶补的话不但没作用,还要拖慢整个授课进程。那么我就得挑有厚度的内容来给他们讲,我自己也得总结一下过去的问题,把自己的语言风格给调整到学生喜欢的状态。再则便是备课还得再细致一点,不能在准备工作上出现马虎。

3、具体措施

接下来我会先把复习的任务给砍掉,不让大家在无休无止的复习中产生腻烦,多给学生一点空闲时间来换换脑子,高三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一齐开启,那会使学生没法应对。而且历史还是他们不太喜欢的课,自然不能再让他们增加对历史的反感,所以我必须给他们减负。同时调整好我的授课方式,他们能在课上就学好知识。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0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的学情 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是切入一定的历史阶段,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时,普遍出现了存在答题不全、思路放不开的现象,从而影响得分不全。还表现下列问题:

1.基础知识概念,内涵掌握不到位,制约了学科能力的提高。

2. 审题做题技巧不熟练,做题能力有待提高。对复杂材料的的解读这一关依然薄弱。 从平时测试来看,部分学生不适应综合测试的题量,掌握不好答题节奏。忙于做题,不求质量,审题不够深入,答题不够全面,书写不太规范,这些现象要通过实战训练,及时调整,才能胜任高考。

转眼间距离高考只有九十多天了,为了更好的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第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

1. 第二轮(第二学期)进入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考试中历史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做到“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还要充分发挥各位历史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历史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中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通过历史复习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好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基能,以及其中的历史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历史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抓好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把握的历史对象的性质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常用的历史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类比与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奠定必备的“四基五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学习历史的能力,使历史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要的定义定理不但要掌握结论,还要掌握相关历史的思想方法,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意高考热点,重视历史的应用和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三、教法分析和教学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是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和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历史语言的表达形式,推理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高考试题将课本知识进行了综合性处理,即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题,因此在复习时,不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掌握,还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4.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的应用。

5.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追求历史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精心准备,讲评到位,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哪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逻辑、方法、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

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五、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

20xx年2月-3月中旬选修一、选修三

2、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3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xx年5月-6月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3

高三年级伊始,各学科转入全面复习阶段,我所带的历史学科也是这样。20xx年高考能否取得理想成绩,取决于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尽管我分担学校部分行政工作,但我会竭尽全力地做好高三复习工作,为学校20xx年高考取得辉煌成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学情分析

具体的教学(复习)计划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而且一直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原因,比如在是识记基础知识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习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学生的'习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认识;许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及时,对很多知识总是似是而非。

二、高考动向分析

20xx年我省首次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xx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

(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强调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学习,回到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层面。

(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历史学习更本质的要求。

(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根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题直接来自人民教育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复习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习不会遇到绝对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用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心。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考好成绩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知识框架,讲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知识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教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注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习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四、复习进度

截止20xx年12月,完成选修三的学习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

截止20xx年的3月,完成世界历史的复习。

20xx年4月止5月底补缺补漏,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迎接高考。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4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篇: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我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运城市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

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时间: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时间:5.1—5.30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学情分析

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思路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把做过的习题认真复习巩固一遍,把题做精,切忌复习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10、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11、加强三科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共赢。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以及思维分析本事;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景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本事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资料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进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本事。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团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并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一样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终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本事。

下载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文 章来件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5篇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

    2018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8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8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充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

    2010年秋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0年秋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崔仁义 一、总体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丰县中学特色的高中......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5篇]

    文 章来件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我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运城市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指......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林松2013.3.1 转眼间距离高考只有98天了,今晚就要举行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为实现我们的教学奋斗目标,高考成功。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 1. 第二......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5篇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 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备战了一年的xx年高三历史教学也宣告结束。随着高考的渐行渐远,高三这一年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