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滚来滚去》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滚来滚去》》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这次的活动的目标是:
1、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
一、优点
1、以“滚动球的动作”的方式进入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也很快进入了课堂的气氛,创造了一个孩子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活动气氛,对接下来的科学探索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2、重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在活动中尽量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去实践操作,去感知实物,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3、在制作作品的时候,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料料进行制作。作品完成后让孩子们一起分享制作的过程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滚动自己的作品,检验是否可以滚动。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材料的投放不够如果在收集材料时,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收集,让孩子们在动手收集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材料的性质、形状、颜色、大小、特点(如哪些是长的、短的,细的、粗的,圆的、扁的……)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材料时就会有针对性了,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的创意都个不相同,让每个孩子在制作作品时都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独特性。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欠缺到位由于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孩子进行自主地探索过程,而活动的气氛也相对的比较轻松,孩子们比较放开、投入,在讨论的环节有些孩子就出现了相互嬉闹的现象,导致之后的教师讲解的环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失去了对孩子们及时教育的有利时机。
3、系统性的总结不够。
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也能根据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去推敲,但孩子们的经验是散乱的,很多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所获得的结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时教师的系统性的概括经验是非常得必要的。一次次的探索,都应该有小结和提升经验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及时,而提问是教师直接引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问题想孩子们传递,激发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在科学探索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在探索的时候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在孩子需要知道和帮助的时候就是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来帮助他们。在小结的提升经验的时候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教师以非常严谨的语言来帮助孩子们增加生活经验,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相互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更愿意进行下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滚来滚去》这篇文章共3067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
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精选)
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
3.每人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的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沉浮游戏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
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浮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脑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
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换钱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活动重点:
1、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2、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3、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4、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保护环境
活动目标:
1、保护身边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了解垃圾的危害。
2、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活动过程:
一、做一做《手指操》
海娃哥哥年纪小,站在山坡来放哨,爸爸叫他送情报,情报紧急很重要。
鸡毛信,不一般,三根鸡毛插上面。
海娃娃送信快快走,赶着羊群过山口。
站在山口看一看,抢粮的鬼子在捣蛋。
遇见鬼子把他搜查遍,什么东西也没见。
海娃娃送信真勇敢,闯过一关又一关。
翻山越岭不怕累,把信交给了游击队。
海娃送信立大功,人人夸他小英雄。
二、说一说
1、教师导入:
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一段录像。在看的时候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表现得最好,能回答上老师的问题。
师:从这段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幼:“有很多垃圾”、“公路的两侧有垃圾,很臭。”“小河里面有垃圾也很臭”“水果皮、饮料瓶、雪糕袋、塑料袋、糖果纸„„”
师:“这些垃圾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身边的环境呢?(幼儿自由的说)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制造许多垃圾,那将会是什么样呢?
幼:“垃圾会让干净的水变得很脏。”“小河被垃圾污染了,小鱼和小虾就会死掉。”“路的两侧有垃圾污染环境,人就会很容易生病。”“庄家被污染了就不能生长。” 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三、看一看、说一说
(一)幼儿看图片
师:“我们人类每天都会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样处理呢?”
师:这些垃圾会通过掩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分解。如:食物、一些自然垃圾(如落叶),掩埋一段时间就会腐烂;但有些垃圾是很难分解的,(如:塑料和玻璃做成的东西,其中有一些是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再利用的.)
(二)如何利用垃圾
1、师: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那究竟什么垃圾可以回收呢?
幼:”废纸可以回收。”“喝完的饮料罐可以回收。”
师:我们怎样可以变废为宝呢?
“可以用回收的纸盒进行手工制作,做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的垃圾可以加工利用,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师:知道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乱扔纸屑、水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糖果纸„„”
四、德育渗透
师:你们知道垃圾严重的影响着我们周边的环境,除了老师,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保护环境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中呢?
“我们可以去告诉身边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一起保护环境。”
五、学一学、背一背
1、教幼儿学背儿歌:
《乱扔垃圾可不好》
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树摘香蕉;
吃完香蕉皮乱扔,不讲卫生真糟糕。
小花猫,喵喵叫,吃完小鱼胡子翘,鱼刺扔进垃圾筒,讲究卫生妙妙妙。
我们所有小朋友,良好习惯要记牢,清洁卫生人人爱,乱扔垃圾可不好。
六、小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希望小朋友们从我做起,互相监督,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万物吐绿、百花飘香的大花园而共同努力吧!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都很爱自己的家,那么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回去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汇报一下你心目中的美丽家园的形象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名称。通过比较,初步了解秋东季落叶树要落叶,常绿树不落叶的道理。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2、发展分析、比较能力,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前教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树叶。收集一些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
每组一篮树叶,小朋友观察比较。这些是什么树叶?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二、通过比较,了解树叶常绿和枯黄的主要原因。分给幼儿两片树叶(梧桐树叶和冬青树叶)
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绿树的叶子和落叶树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三、根据经验交谈。
请小朋友讲讲自己认识的树,那些是常绿树、那些是落叶树。
四、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带幼儿到外面去找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叶子小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3、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4、复习6的组合和分解。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
2、小石臼、塑料碟。
3、图画纸、浆糊。
4、录音机、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会跳舞的叶子》,激起幼儿学习兴趣。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1)合唱歌曲《会跳舞的叶子》
(2)多可爱的叶子呀!春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吗?(有的发出了新芽,有的树叶凋落了)
2、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1)教师:“上次,我们外出散步时,收集到许多树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都一样吗?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自己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3、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1)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2)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5、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屈老师教案网
优秀幼儿园教案库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 屈老师提供各科幼儿园教案,包括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以及托班等幼儿园优秀教案。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1000字]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
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屈老师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荐一上 科学
教案
荐科学
三上教案
荐中班
科学
教荐科学教案 [1000字]
[1500(5000案
字] 字)
]
[1000字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神奇的纸
郭井云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
3、每人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的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沉浮游戏
李亚平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
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浮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脑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
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