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思想教育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四、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5篇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2月25日上课
2、《可爱的地球》2课时
3、《可爱的地球》1课时《从世界看中国》1课时
4、《从世界看中国》1课时《我们互通有无》1课时
5、《我们互通有无》1课时《网络连接你我他》1课时
6、《网络连接你我他》2课时
7、《地球在“发低烧”》2课时
8、《天有不测风云》2课时
9、《许多物种消失了》2课时清明节放假
10、《许多物种消失了》1课时《可怕的物种入侵》1课时
11、《可怕的物种入侵》1课时《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12、《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战争何时了》1课时期中考试
13、《战争何时了》1课时国际劳动节放假
14、《科学技术的喜与忧》2课时,
15、《科学技术的喜与忧》1课时《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16、《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我的这6年》1课时
17、《我的这6年》1课时《去中学看看》1课时端午节放假
18、《我们的毕业典礼》1课时考核期终考试7月1日放暑假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2
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小,只能做小事;许多人合作起来力量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对手也是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在赛场上、在活动中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怎样处理。
第二单元:简单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时代,给人民带来的新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第四单元、初步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热爱地球,懂得地球是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坏环境的事。
第五单元、学会感激。懂得学会了感激,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学会感激亲人、朋友、老师及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学习名人与科学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面临着毕业,他们大部分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但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挑吃挑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劳动观念不强,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同学之间斤斤计较,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课上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几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懂得珍惜时间,更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因此,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我们将以勤俭、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等为教育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德、智、体、劳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能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课文13 篇,实践活动两篇,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习英雄人物事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做事的效率。
三、教学目标:
1、学习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高学习,做事的能力,从小养成讲效率的习惯。
3、让学生懂得同学在遇到困难与不幸时应该给以同情和帮助,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4、使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违反。
5、让学生知道不隐瞒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是诚实的表现。要求学生做到不隐瞒自己的过失,也不替他人隐瞒错误。
6、道有关诚实的故事,不懂不装懂。对待科学知识要实事求是,诚实谦虚。
7、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表扬和批评,初步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
8、正确认识和积极对待失败和挫折,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9、能分清是非,知道不对的事情不去做。
10、知道健康的身体是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要按时作息,节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
四、教学措施:
(一) 备课环节;
备好课,是思品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因此,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去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学文名理,落实到行动上,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讲解课文时,要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上课环节:
1、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理观点,谈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相互探讨的同时,达到共事,有理论上落实于行动上。
2、在教学语言上,力求凝练简洁,启发学生去读、思、说、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提倡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通过教师指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注意及时反馈,围绕课后练习题进行判断辨析,强化导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4、要重视课后实践活动,教师要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力求活动精心设计,讲求实效。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3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永恒的愿望》第二单元为《地球真美丽》、第三单元为《成长记录册》。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三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学生分析
该班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绝大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学目标: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并因此感到自豪。
2、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我们应该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的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二战的人们。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的友爱之情。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进度安排:
1---5周
第一单元
永恒的主题
6---10周
第二单元
地球真美丽
11---16周
第三单元
成长记录册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5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有学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特点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四.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五.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六.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七.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八.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文课时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间2
3、学会和谐相处2
4、只有一个地球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2
8、放飞和平鸽2
9、我们手拉手2
10、我的成长足迹2
11、临别感言2
12--16期末复习1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6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
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培养与训练,他们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幸福和谐的年代,在某些方面显得不珍惜劳动成果,斤斤计较,唯我独尊。本期我们将以学会合作、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等为教育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其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全册教学分析与要求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意在使儿童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明白一个集体只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有力量。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对手也是朋友。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4个活动内容。
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技术、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与腾飞,激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发努力。本单元下设五个活动主题,9个活动内容。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从小立志、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的思想情感,懂得只有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合作,国家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愿望。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5个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懂得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同时,进一步增强绿色意识,增强作为地球人的使命感。
本单元下设四个活动主题,9个活动内容。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地成长,学会感激,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充满自信,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本单元下设三个活动主题,6个活动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合作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性中美好的品质,体验在与同伴合作、竞争中独特的乐趣,感受对手也是朋友的道理,萌发感谢对手的情感。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身边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从而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
3、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体会和平最美好,战争会给人类带来苦难,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4、让学生从小懂得地球给人类的恩泽,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5、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懂得通往未来的路会是曲折不平、充满坎坷的,只有百折不挠、勇于攀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 学会合作
第1周至第2周 第二单元 祖国,我为你自豪 第3周至第7周 第三单元 放飞和平鸽 第7周至第10周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第 第11周至第15周 第五单元 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15周至第17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总共有35名学生,其中优等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各方面较差的有百分之三十。本班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发言不是很积极,有几个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作业也是经常不完成。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需要老师细心加以引导,耐心细致的工作,是这些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主题,每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内容。教材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体验、技能的获得与知识的积累。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教材一般呈现的是探究性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通过人物、情景 、学习用的资料、学习中的议论、学生学习笔记、日记等,将内容逐步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参与为主,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教材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的养成、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积累。本教材安排了科学技术与人类 我们热爱和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进生活的舞台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科学技术与人类”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学习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了真理敢于献身的伟大品质。通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一定得负面影响,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和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习惯。本单元编排了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热爱和平”本单元伊战争导致国家贫困为线索从我国近代遭受外国侵略,到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到人们为追求和平而做出的努力等内容明确的阐述了“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为和平而努力”的主题,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侵略,以及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和平对人民的重要意义。教材编排了灾难深重的中国 人类渴望和平愿世界更加和平与美好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分别从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走出国门增进与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再到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党所实施的一些政策措施,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变感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尝试参与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仪式和社会责任感。教材编排了春天的故事 中国影响着世界 和谐发展的社会 共创美好明天四个主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本单元从关注学生自身生活入手,阐明小学生如何能够健康成长。使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生活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了解生活当中一些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明确健康的真正含义就是身心健康,了解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激成长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学会珍藏自己与他人的友谊。教材编排了让健康伴我行 用法律保护自己 成长的轨迹 永恒的记忆四个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创造的潜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掌握必备的社会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侵略给人们带来灾难,我没问你要热爱和平并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改善,中国的文化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应该健康成长并未做过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2、认真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你照顾哪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计 划 进 度
1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
2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
3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4 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
6 灾难深重的中国
7 人类渴望和平
8 复习
9 期中考试
10 愿世界更加和平
11 春天的故事
12 中国影响着世界
13 和谐发展的社会
14 让健康伴我行
15 用法律保护自己
16 成长的轨迹
17 永恒的记忆
18 复习考试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9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羊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0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平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我的成长足迹 2
11、临别感言 2
12--16期末复习 10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疏于管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效率低。本人决定以课本为导向,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教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向社会、学校、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本册书共由三个单元组成——“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面向世界”、“我们热爱和平”。主要是引导学生接触有关世界古代的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内容,体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继而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二)教材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既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2、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随着时代进步,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从历史事件中借鉴经验,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服务。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充实教学内容,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4、拓展教学空间,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2
教学理念: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月25日上课
2.《可爱的地球》 2课时
3. 《可爱的地球》 1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4. 《从世界看中国》 1课时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5. 《我们互通有无》 1课时 《网络连接你我他》 1课时
6.《网络连接你我他》 2课时
7. 《地球在“发低烧”》 2课时
8 . 《天有不测风云》 2课时
9. 《许多物种消失了》 2课时 清明节放假
10. 《许多物种消失了》 1课时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11. 《可怕的物种入侵》 1课时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12.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1课时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期中考试
13. 《战争何时了》 1课时 国际劳动节 放假
14.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2课时 ,
15.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1课时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16.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1课时 《我的这6年》 1课时
17. 《我的这6年》 1课时 《去中学看看》 1课时 端午节放假
18. 《我们的毕业典礼》 1课时 考核 期终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教材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选择了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每一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4、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尽量将教学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4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1.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1、男生和女生
2、朋友之间
3、学会和谐相处
4、只有一个地球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8、放飞和平鸽
9、我们手拉手
10、我的成长足迹
11、临别感言
1--16期末复习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5
一、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五.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八.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九. 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十. 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二、三周 第一单元
第四——八周 第二单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单元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考试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精选3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告诉我们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习,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2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儿童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与人交往,如何相处一些常识。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周至第3周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4周至第6周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7周至第12周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13周至第15周
六年级下册品德教学计划3一、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五、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八、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九、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十、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第一、二、三周 第一单元
第四——八周 第二单元
第九——十一周 第三单元
第十二——十五周 第四单元
第十六——十八周 第五单元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考试
第四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12人,男生6人,女生6人,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连。由于内容上的高度综合,教材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学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初中历史课程要求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地理课要求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比如,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首先从1985年、1998年、2002年三幅涉及领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
第五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制,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以健康心理品质养成为目标,加强艰苦朴素和热爱劳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年段共有63位学生,他们都是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学生全部是民工子弟,虽然通过几年的学习教育,大多数同学也懂得一些基本礼仪,但行为习惯不大好,再加上家长只顾自己打工,没心思顾及自己的子女。因此,本学期将继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生活和学习的目标,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与社会一样和谐发展。
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全册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以及当今各地区间的一些冲突,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了解联合国维和行动及为维护和平和安全做出的贡献。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
4、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以及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
5、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6、知道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能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7、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了解世界是一个大家园,从小树立面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全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课时
1始业教育1
2不平静的世界2
3携手共创和平2
4放飞和平之鸽2
5科技造福人类2
6科技是把双刃剑2
7机动课2
8我们只有一个地球2
9天有不测风云2
10生命的突围2
11小脊梁大希望2
12祖国属于我们2
13放眼现代世界2
14迎接美好未来2
15机动2
16复习2
17期未检测18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面临着毕业,他们大部分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劳动观念不强,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同学之间斤斤计较,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课上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有几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懂得珍惜时间,更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因此,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我们将以勤俭、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等为教育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德、智、体、劳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能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至第四课为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五课至第八课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九课至十三课为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教学目标
第一课至第四课:懂得在学校生活,首要的一条道德规范就是必须热爱学校、班级集体。要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与同学团结友爱,热爱科学,勤奋好学,勇于创新。
第五课至第八课: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知道注意公共安全是有公德心的表现,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九课至第十三课: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教学措施:
(一)备课环节;
备好课,是思品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因此,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去补充一些学习材料,学文名理,落实到行动上,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讲解课文时,要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上课环节:
1、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理观点,谈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相互探讨的同时,达到共事,有理论上落实于行动上。
2、在教学语言上,力求凝练简洁,启发学生去读、思、说、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提倡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通过教师指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注意及时反馈,围绕课后练习题进行判断辨析,强化导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4、要重视课后实践活动,教师要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力求活动精心设计,讲求实效。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第二周第二课朋友之间
第三周第三课学会和谐相处
单元小结
第四周第四课只有一个地球
第五周第五课我们为地球做什么
第六周第六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单元小结
第七周第七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第八周第八课放飞和平鸽
第九周第九课我们手拉手
单元小结
第十周贵州常见的灾害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大家一起来防灾害
单元小结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们成长足迹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临别感言
单元小结
第十四周实践活动
第十五周复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43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近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力。
2、“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
3、“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4、“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5、“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积极得心态去面对创造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通过创造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2、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
3、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4、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5、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外,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六、课时安排
(略)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84人世间,六(一)班43人,六(二)班41人,这两个班的学生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性都很强,爱学习、爱劳动,是两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平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课时安排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题教学目标课时
一、学会合作
1、齐心真好
1、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
2、懂得战胜困难、获得荣誉等都需要合作,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对手也是朋友
1、以故事的启示及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的关系。
2、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3、让我们荡起双桨
1、通过具体的活动、广泛的交流和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习怎样与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祖国,我为你自豪
1、新时代,新生活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议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2、春天的故事
1、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从“东方红”到“神舟”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2、懂得航天事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3、学习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4、光辉的瞬间
1、使学生知道祖国领土不可分割,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体育健儿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顽强精神。
4、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史上的一个个光辉的瞬间,激发民族自豪感。
5、我为祖国绘蓝图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
2、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贡献。
三、放飞和平鸽
1、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1、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懂得和平的含义。
2、了解为和平服务的组织,掌握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3、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2、战争,人类的灾难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
2、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
四、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生命的摇篮
1、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2、大自然的诉说
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地球累了
1、知道人中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人口膨胀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2、让学生了解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必将导致资源枯竭的恶果。引导学生爱护资源。
4、守望碧水蓝天
1、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教育每个学生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各种方式为保护环境出力。
五、我的未来不是梦
1、小小少年
1、感知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学习、生活的能力也在加强。
2、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爱,学会感激,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对大自然,对美丽的生命等。
2、我有一个梦
1、充分地认识自己,树立理想。
2、追踪前人的成长历程,懂得实现理想要靠努力。
3、明天不遥远
1、使学生懂得要成为中学生,要做好准备。
2、了解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得到帮助,应该更自信。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29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四、教学进度
周次 | 时间 | 课题 | 课时 | 备注 |
第四周 | 9.19-9.23 | 社会需要诚信 | 1 | |
感受诚信 | 1 | |||
第五周 | 9.26-9.30 | 成长中的变化 | 1 | |
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 1 | |||
第七周 | 10.8-10.14 |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 1 | |
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 1 | |||
第八周 | 10.17-10.21 | 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 1 | |
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 1 | |||
第周 | 10.24-10.28 | 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 2 | |
第十周 | 10.31-11.4 | 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 2 | |
第十一周 | 11.7-11.11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 | |
第十二周 | 11.14-11.18 | 军旗升起的地方 | 2 | |
第十三周 | 11.21-11.25 | 二万五千里长征 | 2 | |
第十四周 | 11.28-12.2 | 延安窑洞的灯火 | 2 | |
第十五周 | 12.5-12.9 | 新中国的成立 | 2 | |
第十六周 | 12.12-12.16 | 走进新时代 | 2 | |
第十七周 | 12.19-12.23 | 走向世界强国 | 2 | |
第18——19周 | 复习考试 |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
一、教学情况概述
本年级共有学生二百多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通过对于学生的个人修养及品质的培养,学生在如何坚持诚信、与他人相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简要了解了关于我国建国前后的发展情况。本学期在这些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了关于世界的人文环境历史知识,在清晰的脉络中学习关于和平与战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丰富内容。本学期的学习将会使学生站在本国发展的基础上来理解世界史中的林林总总,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具体实施
(一)培养爱好和平的情感
通过对世界战争的学习与了解,使学生懂得战争给人类的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学习世界几次重要战争的相关史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来收集资料,在查找资料过程中拓展知识面,更加深入学习史实背后的历史意义。用战争的残酷来衬托和平的美好,深入的思考和平鸽所带表的人类美好的愿望。知道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懂得渴望和平是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帮助学生加强国际理解。
(二)形成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了解地球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对人类生活得探究,形成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国际意识,形成关爱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理性的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通过收集相关的历史和现实资料,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以多种方式搜集、整理、选择、表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多角度看问题、认识是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本学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措施主要有体验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查找资料以及分析资料过程中间接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平的意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等,探索各类大事件对人类发展史的重要影响。通过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在探究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教学共三个单元,计划学时为36学时,做一下计划安排:
第四单元永恒的愿望共9学时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3学时
迈向和平的世界3学时
为了正义与和谐3学时
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共20学时
共同的家园3学时
环绕地球看世界12学时
做一名地球卫士5学时
第六单元成长记录册共7学时
成长中的新问题3学时
学做有道德小公民2学时
我要上中学了2学时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
一、自我分析
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深厚、广博、精深,才能驾驭教材、课堂,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智能,这样,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这些方面,虽然从教以来一直在不断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努力,完善自我。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认识,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直到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五、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
一 、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第二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学会和谐相处 2
4、只有一个地球 2
5、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2
7、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2
8、放飞和平鸽 2
9、我们手拉手 2
10、我的成长足迹 2
11、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习10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29人,男生14人、女生15人,本地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连。由于内容上的高度综合,教材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学习。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初中历史课程要求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地理课要求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比如,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首先从xxxx年、xxxx年、20xx年三幅涉及领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自觉抵制黄赌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二)、1.、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
2、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四)、1.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基础,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2、让学生认识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 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二)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共48名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五(3)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7人。是一个活泼诚实、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对自我、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比较主观片面。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意图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是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场域)来建构的,它们分别是: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区(家乡)我是中国人以及走进世界。教材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困惑。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编写是在1~4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去,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我”“我们”的意识的形成,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祖国、民族的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材特色
本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教育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直观性
教学目标
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能力、知识方面的目标主要体现为: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第一、二单元)
2、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第二单元)
3、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4、使学生了解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第三、四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
第二单元
1、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2、在行动上依法、用法,能够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尽自己的义务。
3、知道权利和义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一致的。
第三单元
1、了解革命先辈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向上的理想。
3、激发学生追求先进、摈弃落后、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四单元
1、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
2、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懂得国家兴亡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3、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进度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熟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心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第二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基础,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养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平等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基础,从六年级毕业学生即将面临的生活实际出发,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未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准备,帮助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三、任务、目标: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个性质老师已不再陌生。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则、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延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展开,并注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行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1
男生和女生
22
朋友之间
3、
学会和谐相处
4、
只有一个地球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6、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7、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8、
9、
10、
11、
12--16
放飞和平鸽
我们手拉手
我的成长足迹
临别感言
期末复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3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羊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4
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小,只能做小事;许多人合作起来力量大,可以做大事,懂得对手也是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在赛场上、在活动中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了解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怎样处理。
第二单元:简单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受新时代,给人民带来的新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第四单元、初步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热爱地球,懂得地球是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坏环境的事。
第五单元、学会感激。懂得学会了感激,就拥有了快乐与幸福,学会感激亲人、朋友、老师及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学习名人与科学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品德与社会成绩普遍较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本册教材目标
1、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4、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5、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6、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7、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本册书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措施:
1、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4、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5、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