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期六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全]

时间:2020-10-17 00: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年下期六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年下期六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全]》。

第一篇:2020年下期六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全]

2020 年下期六 1 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所以兴趣是关键,因此本学期我将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教师首先自己要,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机构、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

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了解自己受到哪些加法律的保护,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了解学生对所学道法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7、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8、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

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9、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五、课时分配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安全教育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中秋节放假

3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4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公民意味着什么

国庆节放假

6公民意味着什么

机动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有哪些

9国家机构有哪些

10人大代表为人民

机动

11人大代表为人民

机动

12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机动

13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我们受特殊保护

机动

15我们受特殊保护

机动

16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机动

17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期末迎考

第二篇:以语篇学习为载体,提高小学英语复习课堂实效

以语篇学习为载体,提高小学英语复习课堂

实效

【摘要】:本文从小学英语复习课的现状调查出发,提出以语篇教学为载体,提高复习课堂实效的尝试。并列举了语篇复习的不同类型及教学案例,以及在创设语篇融入复习内容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试图探讨一种以语篇学习为载体,打造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关键词】:语篇学习复习实效 整体性原则

一、小学英语复习课的现状

英语复习课作为一个单元学习或一个话题学习的总结和梳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滚动复现学过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师访谈发现,教师们对复习课的具体操作概念比较模糊,当问及自己的复习课堂的实效性如何时,大多数老师反应比较缺乏信心。笔者观察发现,目前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的复习课堂总结起来有两种形式:

(一)第一类复习课堂是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评讲课,遵循此法的老师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机械笔头练习才能巩固旧知,达到考试拿高分的目的。在这样的复习课堂上教师在台上通常讲得苦口婆心,下面的学生做题做得苦不堪言。毋庸置疑,这样的复习课是低效的。再多的练习也换不来学生的高分,更换不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笔者观察到的第二类复习课堂比起第一类的复习课有所改进:在这种复习课堂上可以看到丰富的活动形式,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复习语言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任务,这些任务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通常以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人物统领起来,为了凸显语言的交际运用也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但是各项活动任务比较独立,缺乏系统性,也就是针对各个独立的语言点进行了浅层次的复习而已,缺乏真实的语言情境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二、提出问题:以语篇教学为载体,提高复习课堂实效的尝试 所谓语篇教学,指的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语 篇教学符合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强调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有利于学生习得所学语言。语篇教学并非单纯的语篇知识的教学,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

在英语复习课上,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在不脱离学生实际掌握水平的基础上生成或再构语篇,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再提高。针对以上这两种常规复习课的不足,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把复习内容融入语篇教学,通过创设符合学生掌握水平,与单元复习或话题复习内容相关的的语篇学习材料,整合需要复习的内容,对滚动旧知识,激活学生语言图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复习课堂实效,效果非常明显。

本文将列举根据复习主题的需要创设不同的语篇材料的功用,试图探讨一种以语篇学习为载体,打造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语篇复习的不同类型及教学实例

(一)以创设语言情境为目标的语篇学习

以创设语言情境为目标的语篇适用于复习语法知识,如在PEP教材六年级下册复习一般过去式这个时态,教师可以巧编语篇,用一些悬疑的故事拓展教学。比如笔者在观摩一位教师复习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art A Let’s read 时发现,该教师先呈现了一个被打破的花瓶,然后邀请学生来当福尔摩斯,找出肇事者。在找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就需要知道以下几个问题:

1.When was it broken? 2.Who was at home at that time? 3.What did they do? 4.Who broke the vase? 然后老师再通过各种练习及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寻找线索进行判断。通过这样的破案活动,学生带着极大地兴趣和热情阅读了课本文章和拓展阅读,通过阅读和互相问答来找出线索,于此同时,他们也在头脑里很清晰的意识到一般过去时的使用意义和概念,在问答和阅读中加强了对一般过去式结构的认识。这样的活动,既能对这个时态的知识进行操练和实际运用,也能很好的将学生对于这个时态的初步认识逐步内化为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的语篇 学习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加强了元认知,真正实现了复习课最大的目标。此类语篇复习同样适用于其他语法类复习课,教师通过巧设语篇,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复习语法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考察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语篇学习

复习课的一大目标是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独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发现,在考察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时,如果可以为把独立的目标知识点串成一个语篇,在语篇学习过程中巧设各项任务,会使复习课更显整体效果,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如笔者在进行Weathter & Clothing这一个话题复习时,就根据话题复习的需要,在复习了这一话题的词汇以及基本句型的铺垫下,设置了一个以主人公Lily这个澳大利亚女孩要来中国旅游这个故事语篇贯穿全程,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语篇学习将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话题的词汇以及句型的综合运用,同时,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I.Pre-reading 通过歌谣,词汇游戏热身后,教师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四个城市的风光介绍视频,了解了四个城市的天气,风景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想去的地方分成四组。为下面的语篇阅读作准备。

II.While-reading ①Jigsaw Reading 每个小组阅读一篇介绍该地方的语篇。教师根据该节课需要考察学生运用的知识点创编了四篇语篇。而给学生们的短文是不完整的,学生们必须通过小组合作,以及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将文章补充完整,这种阅读方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以粘句子的方法来进行信息补充,也让活动更显趣味性。

② Read and finish the first petal of your flower 通过小组阅读共同找到相关信息,促进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能力,并且进一步理解文章,为下一步互问互答做准备。

③ Ask and finish the other petals 而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之间阅读不同的语篇这一信息差,请学生通过互问互答,通过完成一朵花瓣这一信息差任务,进一步巩 固学生们对句型的掌握,进行了口语练习。而在听取别人答案的时间也就是在训练听力的过程,让交流成为必须,记录交流结果。碰到不会写的单词或词组时还需小组讨论,进一步促进了小组间的合作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III.Post-reading Little reporter 学生根据自己旅游的那个城市的一些信息,小组谈论一个报告给Lily,并且邀请Lily和他们一起去旅游。最后,根据自己要去的旅游景点的特色,请小组讨论描述出自己所旅游的城市的特色,并邀请Lily一同前往,此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更鼓励了学生们大胆开口,拓展思维,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而课后作业的设置则是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要去的地方特色的口头报告写一封邮件,邀请Lily成为自己的旅友。

纵观该节复习课,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复习和运用都是在语篇统领下完成的。学生在整个语篇学习的任务中完成了听,说,读,以及最后家庭作业写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实践,在语篇的统领下,既考察了学生知识点的运用,如单词,句型等,又在多形式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为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高效复习课的目标。

(三)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的语篇拓展阅读

激发学习兴趣的语篇学习适用于复习拓展阶段的阅读,可以作为复习完知识点以及运用后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语篇材料通 常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教师可以创编或改编童话故事,幽默小故事,或类似于挑战阅读等形式的语篇,以达到巩固复习成果,激发后续学习兴趣的目标。

还是以刚才那节Weathter & Clothing这一个话题复习课为例,在上一课时,教师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通过语篇任务了解了自己想去的城市的风景介绍并小组合作完成了一份口头介绍该城市的汇报,把这份邀请汇报以邮件的形式发给主人公Lily。在下一课时,教师继续巧设语篇,请学生趣味阅读Lily的回邮以及她对朋友的介绍,通过从Lily的回邮中找到她的爱好这个真实的任务后,再以Lily介绍她的三个朋友的一些爱好特点,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根据各自的特点猜猜他们最想去的地方,小组合作进行趣味阅读---Finding more travelling partners!如学生通过阅读Lily的回邮这个语篇得出Lily想去北京旅游。语篇如下: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about the 4 cities in your country.They are all very nice and I really want to go to the four places.I think I will choose the capital city first.I like the cool weather.I can wear my favourite jacket there!It will be so nice to see the Tian An Square and the Summer Palace.I am sure I will get to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history in Beijing.而后学生继续阅读其他语篇得出其他三个人最想去的地方。此类语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学生在完成多种语篇的信息匹配认知中增强自信心,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四、以语篇学习为载体的复习课注意事项

(一)以语篇学习为载体的复习课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以语篇学习为载体的复习课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是区别于其他复习课的一大特点,因此,语篇内容应通过各种形式复现语言知识,在语篇中设置各种巩固活动,归纳整合梳理相关知识,解决重难点问题。以语篇创设情境复现知识,系统梳理知识,提供有意义有层次的活动,延伸与拓展知识,帮助学生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以语篇学习为载体的复习课不能上成阅读新授课 以语篇学习为载体的复习课不能上成阅读新授课,教师要反思所创设的语篇学习是不是存在着只是疏通知识点?是不是语篇练习内容的层次没有超越平时的练习?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而不是在语篇复习时总牵着学生走,没有好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是不是没有把要复习的内容做到更全面更合理的整合与整理?是不是与新授课有点混淆?教师创设的语篇复习要通过话题把语言点分门别类,把相关的知识、内容串在一起,结成知识网,方便学生更好地把知识储存和抽取,这是与阅读新授课最大的不同。

(二)教师创编语篇的要求

教师在创编语篇进行复习时应针对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目标语言真正做到“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语篇、篇章要能够体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尽可能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发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向新的知识发展区跨越,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获取新知识。同时,语篇阅读的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如上面列举的Jigsaw reading, share reading等,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鼓励学生在语篇创设的语境中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习得语言,提高效果。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和语文教学一样,赋予它更充实的内容。字,词,句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语篇化复习就是避免目标语言独立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语篇中复习知识,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以语篇学习为载体的复习课堂中实现少教多学,提高复习课堂实效,形成知识体系,为今后的长久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可以说,文本创编的合理使用是提高复习课实效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徐红.2008.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9)[3]徐丽花.有感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J].http://wenku.baidu.com/view/94ac3f18c281e53a5902ff06.html [4]周菁菡.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J] http://wenku.baidu.com/view/e7fa4dd5195f312b3169a5ef.html [5]郑嘉瑜.小学英语时态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http://xxyy.dgjyw.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725&ArticlePage=1

第三篇:让“互联网+”走进数学课堂——以“e学习”为载体的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让“互联网+”走进数学课堂——以“e学习”为载体的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学生学习知识不只是教师“教”,更要学生“学”。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网络“e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改变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在“e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外显,真正做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

关键词:互联网+,e学习,体验式,数学学习

一、缘起:由“互联网+”引发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e学习”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话题。适逢上海沪江网与栖霞区政府合作,推行“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方式,我们萌发了将数学课的实施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想法,并开始了数学“e学习”的大胆尝试。在实现了一些教学设想的同时,新的问题和思索随之而来。

(一)知识,一定要先教后学吗

在每节课中,我们都会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接触过所要学习的知识,而我们的课堂却还要一味地让这些学生被动地经历学习的过程,这在无形中压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他认为许多学生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因为掌握学习材料的水平或智力水平低下,而在于学习时间、所需的学习帮助和学习的速度不合适,“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相近”。这是不是意味着,当教师为学生创造出这样合适的学习条件后,知识将不再需要“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学”得?(二)能力,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

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决定了练习的重要性,教师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以期学生能掌握某些知识应对考试。而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虽然一再地强调分数不代表能力,但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究竟如何,除了考试分数,并没有一个合适的表现形式或评价方式。学生个体具有主动发展的可能,学生群体更具有差异发展的可能,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这些可能,使学生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然如此,那么除了考试,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三)思维,能被其他人看见吗

现如今我们的课堂,教师还是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方式,给所有学生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做题时讲究统一的方法或策略,虽然这种方式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便利,却也让我们的学生思维视野变得狭隘,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别说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当学生的思维长期隐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它们将再难被其他人所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该如何变革呢? 在这些思考的背后,隐藏着同样的问题:数学课堂还不够开放,不够个性化。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获得“学”的时间、“想”的权利、“做”的机会,从而把自己内隐的思维通过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被其他人所倾听甚至接受?带着这些思考,我们继续寻觅。此时“e学习”用它充满娱乐性、教育性、个体性的魅力走入了我们的视线。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e学习”呢?

二、反思:“e学习”与数学课堂怎样结合

“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如何兼顾教育性和娱乐性,并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是当前众多专家和学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尝试中发现,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教育与娱乐相互平衡

娱乐性是“e学习”最大的特点,正因如此,“e学习”将教育与游戏结合,将游戏的娱乐性转化为学习动机,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去。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学生就愿意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之,如果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学习者无法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学生对学习慢慢会产生抵触心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游戏是用来辅助学习的,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其教育性——让学生通过游戏本身的特性来辅助学习,将知识性学习转化为游戏活动,而不是单纯地娱乐。在进行小学数学游戏化课程设计时应当遵循教育性和娱乐性相平衡的原则,设计出来的游戏不能只为了学习而忽略可玩性,也不能让学习者只玩游戏而忽略了学习,要使其教育中有游戏的娱乐性,娱乐中有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完成学习目标的积极性,如果将教育性和娱乐性浑然一体,无缝衔接,游戏化学习便是实现“寓教于乐”的最佳途径。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游戏的尺度,将教育游戏与网络游戏区分开。

(二)形式与实质相互融合

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教育游戏也有其丰富多彩的一面。可是不论我们赋予数学知识如何生动形象的情境,最终都要指向学生的学习。郑毓信教授的“去情境化”理论和我们的这一原则非常相似,所谓“去情境化”是指:知识从具体情境中分离抽象出来,超越情境成为概括性知识,也就是“数学化”的过程。“e学习”教育游戏的情境创设只是教学的“法”,却不是学习的“源”。学生人情入境后的情境剥离,抽象思考后的模型建立,才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根本。因此,无论我们给学生如何的情境,目的都是基于学生的数学化学习,这才是“e学习”的根本所在。

(三)“升级”与可持续相互依存

教育,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去负担。”我们利用“e学习”,也是为了将游戏的理念和游戏的机制融入数学学习中,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设计巧妙的生活化情境和能激发学生好胜心的内容,结合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传统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像“沉湎于游戏”那样“沉湎于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内化,让“游戏升级”成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实践:找寻“e学习”与数学课堂的连接点(一)依——依据学习需要

在课堂中,学生主体是多元的、异质的,学生在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层次和特征,这必然导致不同的学生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反应。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组织不同的学习材料,会使学生经历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完“周长一定时,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围的面积越大”这一知识后,实际应用中往往不能主动进行迁移,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只是在教师给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脱离这些情境后,学生的学习是表面的,不真实的。因此,这一部分知识在教学完后,我们可以借助于“e学习”对它进行一些个性的编排。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80米,你们知道谁的面积更大吗?(生纷纷猜测)

师:你们确定吗? 生:不确定,只是用眼睛看,猜的。

师:那怎么样才能确定呢?你还想知道哪些信息?点开你所需要的信息,自己尝试吧!

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实质上是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的教学需要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次活动教师通过分级来改善学习材料的质量,比如在这里基础不太好的学生选择低级信息,对自己有所挑战的学生选择中级信息,而对于本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学生则选择高级信息进行解决。可是你会发现学习并没有停止,当学生利用所给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后,会不会想点开其他信息看看呢?特别是选择低、中级信息的学生,当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时,再看到高级一点的信息,会不会产生尝试的需求和勇气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e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选择进行个性化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尝试升级,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思维。

(二)疑——根据学生疑惑

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为了迎合儿童当下的兴趣,而是要从适宜的高度引导学生。传统课堂对于“抢数”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往往是“认识类型一识别类型—套用方法”这一解题模式,忽略了对于“抢数”这一数学问题本质的分析,片面的将关注点落在“确保抢到最后一个”上,这势必造成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只注重答案而忽略了它内在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而经过“e学习”的帮助,我们利用“抢数游戏”制造学生的认知难点,在学生疑惑处引导其合作探究,主动挖掘游戏的数学内涵。

师:谁能抢到爱心呢? 游戏规则:1.两人一组,从左往右依次拿; 2.从三角形开始,每次至少拿一个,至多拿两个; 3.怎样拿才能最后拿到爱心呢? 科勒认为,学习并非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和理解力对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进行理解、领会,在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中适应新的情境和解决新的问题。当我们的学生对学习素材发生兴趣后,这种兴趣会激发学生对素材所承载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在不断尝试中有所顿悟,这种顿悟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领悟,经过顿悟学会的内容,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因为这是一种对问题的真正解决。

在这里“e学习”借助于电子平台,让学生两人一组真实地开展抢数游戏,并通过其“记忆”模式方便学生回顾之前的游戏进程。学生在多次自主尝试后形成自己的思考——究竟怎样做才能赢呢?是先抢还是后抢,每次抢几个?只要抢到第几个就能赢?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不断自悟、内化,这样的学习内驱力会不断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并逐渐建构出数学模型,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教师只需在学生有疑惑时进行适当的帮助,真正做到“导在重点上,引在关键处,扶在需要时”。这种个性化体验式的学习,让学习由表及里,不仅凸显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使思维空间更具延展性。

(三)已——寻找学生已知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我们都知道4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可是除了这种拼法,能不能拼出更多的正方形呢?为了让学生打破自己的固定思维,拓宽自己的想象空间,我们这里借助于“e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尝试。

小学生的记忆保持以视觉加工为主,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可是正方形是一个平面图形,在真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总是用正方形纸片来代替,这实际上就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一个错误认知“正方形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为了避免继续这一错误,我们尝试用平板教学,让学生只能在平面上操作正方形。

师:有这样的4个正方形,自己尝试着拼一拼,可以拼出几个正方形呢?

生:可以拼出5个,像这样: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呢?能不能拼出更多的正方形呢?在你自己的平板上试一试吧。

生:

用4个小正方形除了拼出一个大正方形之外,还能拼出更多的正方形?好像我们平时真的没有让学生尝试过。该问题引发了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上的矛盾,而我们正是要借助于这个矛盾,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热情,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而“e学习”使学生的操作活动从具体的实物向半具体、半抽象的方向发展,以直观操作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以抽象思维来进行数学化的直观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打破自己的固定思维方式,需要不断试错才能有所创新,当学生失败时,教师的激励显得更加重要。一句亲切、充满关怀、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让学生重拾信心,重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后其内心会得到更大满足,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

(四)异——辨析想法异同

数学教学,我们需要从数学现实出发,在学生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向,然后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和思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新的技能,再运用这种技能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如在教授“图形的密铺”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

师:哪一种形状的地砖可以铺满地面呢?

课堂上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独立思考以及非人云亦云的勇气。除了圆形能够一眼看出不能密铺之外,其他图形都要借助于学生的个性化操作。学生投身到蕴含问题的“生活情境”(地砖密铺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新的知识(哪些图形可以密铺),以扩充和丰富原有的知识。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学习,使得教师告知给学生的结论性内容越来越少,课堂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越来越大。在学生猜测和验证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后,学生会自发产生疑问“为什么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可以密铺,其他的图形不可以呢?”这里就需要学生从现实中的生活原型里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模型建构,而解决此问题还需要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只有将两者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内角是360°因数的正多边形才能密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e学习”,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但是如何把握“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尺度,如何让学生主动从游戏中抽离出新授的知识并建模进行研究,如何将游戏化的“e学习”方式在课堂全面展开,这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新的思考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1]刁扬铃.利用游戏化学习进行自主探宄中[J].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1.[2]陶漪,恽如伟.教育游戏设计理论的分析与运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8(2):75-78.[3]张国华.游戏精神视野下的中小学学习方式变革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4][荷]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课程教学研究》2018年第01期

第四篇: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接着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展的过程如火如荼,“改革之火”像一个星星之火,不断燎原,最终让整个的教育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全新局面。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兴趣始终提不起来,学习十分被动。在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亦是如此。特别是对于探究欲和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只有充分调动了兴趣,教学成效的提升方能最终全面彰显。

第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看上去似乎十分的“高大上”,但是其实就是依靠教师和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最终达成的。在富有兴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指日可待。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教师巧妙的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正所谓“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后续教学的过程势必会顺利许多。良好的导入让学生兴趣满满,学习的注意力也全面调动。对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具有故事性的课程导入往往十分奏效。通过“强势”的课程导入,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教师的教学变得得心应手。

例如,教师在进行《种下小小愿望》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名为《愿望》的小故事。在这个小故事中,小主人公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上,并将这个小纸条悄悄的种在土地之下,虔诚的盼着其生根发芽。在这个故事的引导之下,小学生对于“愿望”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透彻,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是与日俱增。

(二)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赖于相应教学情境的营造和烘托。特别是对于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极其不成熟小学生而言,情景教学的方法十分奏效。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论性极强,内容极其生僻和晦涩难懂。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让原本单调无味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变得兴趣盎然,学习的效果立马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全新局面。同时,道德与法治的语言大都十分专业,小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是有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之后,状态立马转变过来,学生的共鸣感强烈,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我是家中的小帮手》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家庭氛围的场景。在该场景中,家庭成员一应俱全。学生站在每个家庭成员的立场之下进行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家庭成员作为思考的切入点,深感同受,逐一体验。通过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原本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对于家庭成员中每个成员的辛苦都了解的十分透彻。在以后的生活中,势必会更加珍惜家庭成员的劳动成果,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忙。很显然,冗长的教学语言远不及一个情境来得有效和实在。通过一个简单情境的演绎,学生回味绵长,学习兴趣成倍提升。

(三)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十分重要。小学生在理论认识上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生活元素的融入对于兴趣的提升往往能够起到奇妙的效果。有了生活的参与,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生硬死板的知识一下子跃然于纸面,变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兴趣之火一旦成功激发,教师后续的教学势必会变得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例如,教师在进行《走进春天》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次主题班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用眼睛观察春天的一草一木,用耳朵倾听春天美妙的声音。在充分体会观察之后,教师在将教学内容顺利引入,有了之前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成功打开,兴趣的激发和产生也是顺势而为。同时,有了体验式教学的引导,小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感情也变得顺其自然,流露其中。

(四)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的外在形式十分重要,是充分调动起兴趣点的主要来源方式之一。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深谙此道,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节点众多,教师应该慧眼识珠,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点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重而道远。每一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从源头出?l,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的放矢的兴趣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倍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美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J].中外交流,2017(12):15-15.[2]种劲松.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魅力中国,2016(07):20-20.[3]胡丽萍.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6(11):5-5.

第五篇: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小学 孔来凤 高师论文以趣味性作业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趣味性作业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小学

作者姓名:孔来凤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作业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练习,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做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我发现教学内容也有很多适合布置成开放的作业,只要我们能躲一份心思,就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从而走出一条适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道路。

【关键词】课外作业趣味性开放性设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和老师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致使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加重,机械的背诵,默写,大量的口算作业充斥着孩子们的作业本,虽然减负的口号越喊越响,但孩子们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我是一名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记得孩子们刚入学时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写每一笔作业时都那么认真,但仅过了一年后,就出现有孩子找理由不写作业,有孩子作业拖拉,还有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下降。我也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我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主要是数学书上的习题,课外辅导材料的习题。而那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为此,我开始在作业上进行改进实践:

一、以趣味性作业为载体,多角度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作业数学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适当的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丰富他们的生活,展示他们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所以我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做到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次作业后,我们都会及时评价,使用双分数标准,一个是分数,一个是孩子喜欢的印花图案,这不仅肯定学生成果的对错,也对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付出的态度和精力进行评价。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作业设计上有坡度,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我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孩子像高一坡度的作业发起挑战。

3、多样性。作业在设计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一次学20以内数的认识,我就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请你用一幅画,或者一个表格来表现20以内的数。结果第二天,作业收上来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画一棵苹果树的,上面结10多个大红苹果的,有把幼儿园毕业照拿来的,还有用表格把自己家电费单子抄下来的,看着这些“作品”我知道自己的孩子真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记得留过这样一个作业:让孩子给立体图形印脚印。孩子们年级比较小,操作的时候需要一个扶着一个画,不同的学生之间还存在拿东西不一样的情况,不用老师说,孩子自己就找合作小组了。而我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小组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以趣味性作业为载体,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形式

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及内容非常丰富,很适合布置成开放的作业,所以我经常会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实践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学生就会乐学乐做。“《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讲了好几天,我还是觉得孩子在怎么花钱,怎么换钱,存在问题。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因为孩子们平时接触钱比较少,孩子说

要什么,家长就给买回什么,孩子们对钱没什么概念。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在班上开了一个小超市,让孩子用学具里的假币进行买卖。接着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周末家长给孩子一些钱,周末带孩子去购物,让孩子亲身经历买东西的过程,同时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运算方法。记得孩子们周一上学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周末买什么啦,自己怎么花钱的,一张张小脸露出的都是神气的表情。我觉得这比单纯的抄20遍进率,或做20到计算题更有效,孩子掌握的更牢。

2、趣味性操作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多感官的让孩子接触事物,让他们

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学方法。

如:在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知道什么叫1克,什么叫1千克,但是在去估计日常生活中物品的质量时,还是错误率很高,这主要源于他们对物品认识的不多,于是我留的作业就是请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样一来孩子们对克和千克的印象都加深了。

3、趣味性综合作业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在其他学科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做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作业成为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

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正值学校组织社会实践大课堂,我们准备去动物园玩。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把同学们特别想去的场馆统计出来,再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再根据表格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画出游览动物园的最佳路线。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正是有了这次的统计,使得我们目标明确,没有浪费实践,玩的很尽兴。

这些自主作业,涉及阅读、收集整理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

4、趣味性开放作业

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放性的作业有很多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算法多样。但只要正确、合理,我都会给予鼓励。如:学校准备外出活动前,我出了这样一个作业。请你设计一购物方案,列出所需的物品、数量和单价,要求不超过50元/人,并说说你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比较合理的设计了自己的方案,避免了在游玩是出现了乱花费的现象。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三、以趣味性作业为载体,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组织形式

在这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课外作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对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己选择伙伴合作进行,学生可以先进行同伴讨论,然后再独立完成;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探讨。还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在我留的作业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个人自主型作业:学生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不需要他人帮助来完成。

2、小组合作型作业: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可以按照作业不同而分组,有按照家庭的远近的差异分组的,有按照能力差异不同分组的等等。

3、家庭协助型作业:一些作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对提高家庭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使作业具有浓厚的亲情感。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以往对作业拖拉、倦怠的情况减少多了,而完成课后作业的热情增多了。我们的作业多一点趣味性,多一点开放性,多一点实践操作,的确能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去对代它,学生也会多途径、积极地去探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才能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下载2020年下期六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年下期六1班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