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合集)

时间:2022-09-17 02:0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

第一篇: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

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3-65认识钟表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点,4点,8点.课件:3-64认识钟表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地掌握知识。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在认识时钟环节,我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并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本次活动的不足在于,自己在环境创设方面有所忽略,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钟表,或者一些FLASH游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教师预设还是幼儿生成,任何活动都有一个目标,环境就是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服务的,它潜移默化地促使幼儿根据其原有经验做出判断。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做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逐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了解"0"在自然数列中的排列位置及不同的实际意义。

3、充分认识到数字和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8个小瓶,分别放入数量为7、6、5、4、3、2、1的糖果,第8个小瓶内不放糖果。

2、有关"0"的实物和图片若干(温度计、尺、门牌号、比分牌、信封等)。

3、0--9的数字卡片。

4、数字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胶水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糖果",初步认识数字"0"

1、出示小瓶(共8个),请幼儿依次揭开瓶盖,数一数瓶里有几颗糖果?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最后一个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没有)

3、出示"0"的数字卡片,说说"0"像什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写"0"。

二、探究"0"表示的不同意义

1、启发幼儿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没有了,要用"0"来表示?(幼儿举例)

2、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3、出示相应实物及图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尺上的"0"表示起点。

(2)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界限。

(3)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得分,0:0表示平局。

(4)门牌号、车牌号、邮政编码上的"0"是一种编号。

三、数字排队

1、请幼儿将数字1--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出示"0","0"该排在什么地方?

提问:

①"0"为什么应该排在"1"的前面?

②"0"在什么情况下比这些数字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大,即"1"和"0"组合,就是10,比9大,依此类推。

③如果"1"后面的"0"越来越多,这个数会越来越怎么样?

四、操作"0"(数字1、2、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变魔术:最大和最小。

现在,我们找一找,在0 的帮助下,怎么样才能变出最大的数?怎么样才能变出最小的数呢?(幼儿操作)

总结:刚才的游戏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 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轴承各个零件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 各种型号的轴承若干,钢球零件若干,记录纸

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宝宝,3、7、6告诉幼儿数字宝宝想和我们大家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要求请与数字同等数量的幼儿玩找朋友游戏,大家唱完歌曲之后要两两小朋友拥抱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规律,3、7个小朋友两两小朋友拥抱总有一个单的,6个小朋友两两拥抱就都可以找到好朋友。

2、引出班级的钢球宝宝也想和数字宝宝们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帮忙。

教师讲述操作方法:拿与数字相等的钢球宝宝,让他们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的在记录纸上用一种方法记录,有一个没有找到好朋友的用另外一种方法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操作点评,让幼儿先说钢球宝宝两两找好朋友都找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双数,然后让幼儿说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找不到好朋友所对应的数字宝宝是单数。在讲评时教师刻意把10以内的双数和单数分开来摆放,同时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双数,像这种数字宝宝所对应的事物两两找好朋友总有一个是单着的我们就叫它单数。

5、在幼儿认识了单双数,了解了单双数的基础上,让幼儿找找代表不同数量轴承的数字宝宝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找找身体以及教室内上的单双数,并让幼儿一一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单双数的意义。

6、让幼儿从凳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说说自己拿的数字宝宝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幼儿错了,教师可以当场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验证。

7、与幼儿玩反应游戏,在进行单双数练习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8、让幼儿自己总结10以内那些数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9、结束:师:你们知道10以内的单双数,那我们班小朋友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知道吗?让幼儿先猜测,然后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运用老师教的验证单双数的方法去验证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直尺却使用的较少。直尺有什么用?怎样使用直尺?小学生为什么要用直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直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子,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四、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子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子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子,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子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子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子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六、活动延伸: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子”博览会。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应"引导幼儿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在本节活动中,我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了解"邻居",通过邻居引出相邻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用数学的思维理解10以内数的相邻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并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用游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通过活动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相邻数,知道找10以内数的相邻数的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找出10以内数的相邻数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PPT课件。

2.学具准备:装有1-10的数字卡片的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城里里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住着三个动物好朋友,你们猜一猜,它们会是谁呢?

2.(播放PPT)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是谁呢?

3.小朋友都知道它们是谁(小狗、小兔子和小猴子)也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找出你们自己的邻居是谁?

二、认识相邻数。

1.通过找小动物、小朋友的邻居,潜移默化尝试找"数字宝宝"的邻居。(出示PPT数字宝宝)2.举例:找3、7的"邻居"。

通过举例让幼儿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数。

3、唱《找朋友》儿歌,让幼儿找相邻数。

三、做游戏找"邻居"

1.游戏一:摸彩票找"邻居"其中一名幼儿在一个装有2-9的数字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卡片,并大声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用不同方式继续找相邻数。

2.游戏二:填表格找"邻居"发给每位幼儿一张表册,请写出中间数字的"邻居"。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帮数字宝宝找到了邻居,知道了什么是相邻数(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数就是它的相邻数)。数字宝宝们非常开心,小朋友们开心吗?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回家后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知道相邻数吗?小朋友们再见!

第二篇: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2、3的加法》

活动时间:2018年3月27日

活动名称:科学领域《

2、3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2、3加法的含义,知道符号“+”“=”的意义。

2.体验用“一共”表述的含义。

3.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增强进一步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2套数字卡片 2.草地背景图

3.课件:每课三分钟视频课件 关键词: 团结 合作

活动过程

一、每课三分钟课前导入

1、播放每课三分钟视频课件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视频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

2、播放完整视频、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当小蚂蚁、小企鹅、小螃蟹它们遇到了比自己强大了很多的敌人的时候,它们是怎么做的呢? 是啊,一只蚂蚁、一只企鹅又或者是一只螃蟹的力量是微不足道十分弱小的,但是只要它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它们就可以让自己的对手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可见团结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孩子们,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的啊、只要我们每个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团结、我们的祖国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富强,小朋友们这个道理你们明白了吗?加法的快乐也在于此呦!

二、展开部分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理解2的加法(1)教师出示草地背景图

教师:草地上有一只小鸡,又来了一只小鸡,总共有几只鸡?

一共有三只鸡怎样表示? 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2+1=3)“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石头上有2只螃蟹, 又来了1只螃蟹, 一共有3只螃蟹 2 + 1 = 3

2、引导幼儿理解“=”(1)谁会把这幅图讲一讲? 有一个面包,再拿来一个面包,一个有3个面包。

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2+1=3)(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3、操作活动 1.看图讲述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列出3的加法算式。讲清楚含义,然后列出算式。2.图片写数字。

3.依样填空格。

4.完成幼儿用书《

2、3的加法》

(三)结束部分 幼儿整理物品

第三篇:大班数学教案

数学活动方案:滚一滚

(幼儿园大班)

一、设计意图:

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并乐此不彼,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的教学活动。该数学活动和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愉快地亲身体验中,试着去发现问题,进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幼儿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关知识,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并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能滚动和不能滚动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提示幼儿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集中提问。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露露的罐子,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我玩的是方纸盒,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然后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集中提问。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露露的罐子,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露露的罐子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玩具分别放在两个筐中。(集体检查)

(三)、丰富幼儿有关球体和圆柱体的知识

球体:能向不同方向滚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的且一样 大,形状像球。(老师拿着球体,反复对幼儿说这是球体)

圆柱体: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像个大柱子。(老师拿着圆柱体,反复说这是圆柱体)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或者像球体、圆柱?(例如:球体有足球、保龄球、篮球、包子、汤圆、西瓜、葡萄、橙子、樟脑球;圆柱体有铅笔、擀面杖、大厅的柱子、蜡烛)

微 格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2008级 学号:0810414011 姓名:李辉辉

第四篇:大班数学教案

2、顺数与倒数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

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

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

5、《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

二、基本部分:(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三)复习巩固: 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练习。

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如:住在5楼的**想到1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 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倒数的练习,如:“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

三、结束部分 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

2、认识单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

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比较宽窄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活动一:比比看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小客人“皮皮”导入活动:(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戏:帮助小客人(课件)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游戏:小小修路工(课件)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找找看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二:排排队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出物体的宽窄,并用相应的词描述物体的差异,体验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操作比较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够熟练比较物体的宽窄。

2、物质准备:不同宽窄的彩纸,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宽窄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小客人“皮皮”,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2、游戏:比一比

幼儿运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并正确描述。

3、游戏:排一排

4、幼儿出示全部彩纸,请幼儿讨论: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宽→窄;窄→宽;宽窄宽窄„„;窄宽窄宽„„;等等)游戏:变一变

(1)幼儿按教师出示宽窄差异排序好的图示进行宽窄排序操作。

(2)幼儿按教师出示符号规律,进行相应宽窄排序。如:(X→宽、O→窄)XXOXXO„„;OXOOXOXOOX„„等。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宽窄。

2、美工活动:折宽窄不同的扇子。

3的组成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

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计意图:本次活动从幼儿喜爱的卡通角色入手,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表达、交流、互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口头编减法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进一步掌握加法应用题的结构,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活动目标:

1、感知应用题由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和一个问题组成

2、尝试创编完整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重难点:尝试创编完整的加法应用题。教具准备:课件

各种动物、水果磁铁卡片

一、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早上好!今天你们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来我们班里做客,你们可要表现的特别棒哦!因为今天你们是小主人翁,现在孩子们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向叔叔阿姨们问声好!(叔叔阿姨你们好)

2、复习4的分合:说分与合、拍手组4

3、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到数学城堡里去寻找神秘的宝藏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二、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1、来到哪里啦?花园里原来有几只蝴蝶?又飞来了几只蝴蝶?用什么法来算?用加法来计算,应该问一个什么问题?请问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2+2=4

2、孩子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你们继续跟着老师走吧、我们来到哪里啦?山洞里来了3只熊、又来了1只熊、你能提一个问题吗?3+1=4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说说这幅图上的内容,山洞里来了3只熊,又来了1只熊,现在一共来了4只熊、3、出示鳄鱼图(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像刚才这样说出图的内容、再提一个问题就是编应用题。孩子们看、这就是数学城堡、神秘的宝藏就藏在里面、不过、数学城堡里的大门是由一条凶猛的蛇把守着的、要想进入城堡、得先编出蛇身上的应用题、编对了蛇就会放你进去、编错了蛇就会把你吃掉、大人不准进去、那只有你们自己来了、你们敢闯关吗?看谁最有勇气。

三、尝试看图编应用题

1、第一关

2、第二关

3、第三关

4、第四关

5、第五关

师:孩子们、恭喜你们顺利地进入了城堡、看看宝藏是什么?(勇气、合作、智慧就是动脑筋)终于取到了宝藏、就让我们把宝藏运用起来吧、带着你们桌子上的卡片和勇气、开动小脑筋、根据手中的卡片与爸爸妈妈合作创编一道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算式

四、创编应用题

1、师巡回观察、指导。请孩子回答

(整理操作材料)请小朋友们将小卡片都放回小盆。

2、小结:原来我们的身边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有空时,我们可以编一编考考边上的小朋友。下次我还会带着你们到数学城堡里寻找更多的宝藏、你们愿意吗?

活动名称:二等分四等分 活动目标:

1.能把物体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2.乐意探索多种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本袋(每袋8个本)。

教学过程:

1.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提问:故事中大黑和小黑为什么会让狐狸大婶帮忙分面包?(他们要平分面包)结果怎么样?(面包让狐狸大婶骗着吃了,哥俩只剩下一点点面包)他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假如请你帮忙,你怎样分呢?

2.教师操作,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任意对边折。怎样验证圆形二等分?折好后完全重叠。说明两份一样大。(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小结:详细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幼儿讲述,然后老师演证。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和一个完整的圆形,重叠比较得出结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根据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办公室——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学习简单的测量测量

今天,我利用下午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继续练习测量,并把昨天没有进行下去的环节或表格上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虽然已经有过一次测量,单这一次孩子们还是表现得非常活跃,兴致也比较高,说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一类活动。这次测量中,孩子们的技法明显熟练了起来,手、眼协调性也明显提高,有的孩子运用了多种方法去测量。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孩子们运用到了手中的铅笔,本来铅笔是给他们做记录用的,但是有的孩子却想到了利用铅笔来画记号,达到了一物多用的功效。他们量好一段就在接口处画一个铅笔印,再从铅笔印处开始量第二段„„我们班的门上、桌上、椅子上、窗户上都留下了孩子们测量的痕迹。

上次活动时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记录问题。今天测量前,我把典型的几个孩子的记录板展示了出来,让孩子们来交流,看看谁的记录方法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用什么材料量的,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通过比较、讨论,孩子们觉得胡陈超、赵铮等孩子的记录方法很好,从他们的记录纸上一下就能看出他们用筷子量的桌子是2根筷子多一点,用牙签量的桌子是7根牙签多一段„„。在量和记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法也掌握得越来越好。特别是那些用牙签、小积木量的孩子更值得鼓励,因为他们选的量具特别小、特别短,需要量很长时间,这就要考验孩子们的耐性和更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孩子们都很具好胜心,好多孩子都选择了那些特短、特小的量具去量,一边量一边记,而且记录纸上记得也非常清楚。

经过这几次不断地测量、记录,孩子们从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测量和记录的好的方法,更培养了他们的耐性和坚持性。我想,测量活动还不应到此结束,孩子们还可用这些方法去测量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让测量走进大自然,相信孩子们会从中悟出更多。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活动:学习5的组成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教学重、难点: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教学准备:

1、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2、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教学过程: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大班数学5的加减 教学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问题.3.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课件,老师边操作边讲解: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4只小鸟,现在,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5.老师出示算式,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1+4=5)

6.提问:如果树上先飞来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1只小鸟,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4+1=5)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9.拓展练习:2+3=? 3+2=?

B1.老师再次出示课件,操作并讲解:草地上有5条小蛇,有2条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条小蛇?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5.提问:如果先游走了3条小蛇,还剩下几条小蛇?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C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 +3=?生:╳老师,告诉你2+ 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三、幼儿操作

完成有趣的数学5的加减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左右》区分左右 教育教学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进一步感知空间。活动准备:

1、海底图大的1份,小的与幼儿人数相同

2、红圆点20张(上课之前反面双面胶先撕开)

3、图示6张(教师可随意编),黏贴的小图片每人各六张

4、课前认识生字:左、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区分左右手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色贴纸。

(2)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3)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1)请把有红色点点的手举起来; 2)请把有红色点点的右手举起来; 3)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4)再次强调:我们的贴有红点点的是什么手?(右手)

5、教师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右手红点点在这边,而我的右手红点点在那边呢?

小结:站的方向不一样,(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和你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我们的右手就一样了

二、基本部分: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陈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

小结:我和你们的是相反的,你的左边我的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4)、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2、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3)、总结性提问:如果我们转变方向左右还一样吗?(四个方向转,区分左右)

三、结束部分:帮动物找家

师:转呀转,哎呀!不知不觉转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可真漂亮,那里住着许多海里的小动物,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来帮帮 大班数学:认识星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 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一个月各有几天。

2、通过探索、比较等方法,学会看月历,能正确地说出月历上的日期、星期。

3、对看月历感兴趣。

准备:

幼儿台历人手一本、月历一本、星期字卡

过程:

一、导入,引出台历

1、提问:小朋友,你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教室里挂着一本日历,小朋友可以从日历上了解日期

你是怎么从日历上看日期、星期的?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台历、日历的不同,从而认识台历

1、出示台历

台历和日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幼儿观察桌上的台历

3、日历和台历日期数不同

(1)日历一张是一天,台历一张是一个月

(2)出示一张放大的10月份月历

这是几月份的?从哪看出来?10月份有几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从台历上认识星期和日期

1、台历上的星期在哪?一星期有几天?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1)请一幼儿排列星期字卡。

(2)教师:星期日是一星期的开始,在第一个,后面是星期一„„,星期六排在最后,是周末。

(3)教师领幼儿读一遍

2、你能在台历上找到今天的日期吗?请你把它圈出来,再说说它是星期几。

(1)幼儿自己操作

(2)请一幼儿在集体面前找日期。你是怎么找到的?(重点提示:找到日期后向上看)

(3)请小朋友找到10月17号。(方法同上)

3、日期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师:日期排成一条一条,一条有7天,表示一个星期。

(2)与幼儿一起数:10月的第一个星期、10月的第二个星期„„

(3)请小朋友在台历上找到第三个星期。幼儿操作,然后请一幼儿上来找。

4、请小朋友找找看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二是几号?把它圈出来。

(1)幼儿寻找

(2)请一幼儿上来找

(3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教师指导:先找到第3个星期,然后找到上面的星期二,顺着往下看。

(4)还有什么方法?(5)请小朋友找到第二周的星期

六、第四周的星期四„„(方法同上)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台历,回家后,可以从家里的台历或挂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的生日,用笔圈出来,到了那一天就可以给他们送一份小礼物,他们一定很开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日历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第五篇:大班数学教案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我是小小设计师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认读数字1-10,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2、尝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通过连直线的方法勾画房屋的外形。

3、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1-10数字卡一套、红旗一面、水笔(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房屋设计图若干。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1、教师事先在黑板上任意摆放好1-10的数字,幼儿观察、辨认。

(1)、教师任意指向某一数字,引导幼儿辨认。教师: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都有些什么呀?这是数字几呢?(2)、教师任意讲出数字X,引导幼儿指认并说出“这是数字X”。

2、个别幼儿尝试从小到大有序排放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3、教师在黑板上贴红旗,引导幼儿尝试从红旗后面,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放1-10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数字卡片要从红旗的旁边开始排队了,它们要从小到大有顺序地排队,谁愿意上来帮帮它们?

(2)、引导幼儿相互检查,如有错误集体讨论纠正。

4、有序认读数字1-10,进一步感知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教师:XXX,请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字读一读。(鼓励、引导个别幼儿有序读数)让我们一起一边用手指着数字一边按顺序读一读,好吗?(鼓励、引导个别全体幼儿手口一致有序地读数)

二、观察房屋设计图。

1、教师出示一张放大的房屋设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进下一步认读1-10的数字。

教师:你们看这张图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图上有点和数字)这里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点旁边的数字是表示这个点是几个点)谁能有顺序地找一找,读一读图片上的数字?一边读一边还要用手指点一点数字旁边的小点子哦!(引导幼儿边用手指边有序认读数字)

2、讨论、学习有序连线方法,激发幼儿设计房屋的兴趣。教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有顺序地点了图片上的小点,如果我们用直线有顺序地把这些点连起来。会设计出好看的房子呢,不过你们一定要用直线连哟!

3、教师:小朋友,你们会设计出一间什么样的房子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三、实践操作设计房屋,感知数字1-10从小到大的顺序关系。

1、教师:小朋友要按顺序连小点,记得要用直线连哟!教师:连好的小朋友按连的顺序用手点一点小点,还要读一读点旁边的数字,看看你设计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同伴间自由相互检查是否按数字顺序连直线。

3、把自己设计的房屋图展示要黑板上。

4、同伴通过手口一致地有序点数,达到互检的目的。板书设计:

我是小小设计师

(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新衣服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10,进一步理解数倒着排列的顺序性。

2、尝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通过连线的方法勾画某一物体的外形。

3、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游戏,感受自己长大的喜悦。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设计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图片引入。

师:小朋友,黄老师的水果店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水果数字宝宝,想知道有哪些水果数字宝宝吗?生:想。

出示菠萝数字宝宝。师问:这是什么水果数字宝宝?生:它是菠萝宝宝1。师:这个呢?生:这个是苹果宝宝2,(依此方法出示水果数字宝宝3、4、5、6、7、8、9、10 告诉幼儿这些水果数字宝宝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集体读一次。)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长大了,长大了,好不好?(好)长大了做的事情可多了,会认字,还会做个小小设计师,上节课,我们班的小朋友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新房子,今天我也请小朋友再做小小设计师,设计新衣服好吗?(好)。

二、认识数字1~10,进一步理解数倒着排列的顺序性。

1、回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内容导入新知识。

师:前几天我们一起设计各种各样的房子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设计的?(我们是按从数字小到大的把数字旁边点子连起来,新房子就成功设计出来了)

2、自由设计长袖衣服。

(1)、师:你们看这张图上有什么?(出示一张放大的红色大衣服设计图,引导幼儿说出上的点和数字。)

(2)、如果用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数字旁边的点连起来会设计出怎样的衣服呢?(让我们一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数字旁边的点连起来看看吧!(请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衣服,体验设计的快乐。)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衣服喜欢吗?

3、出示衣服设计图请幼儿观察小衣服设计图,倒数数字10~1,进一步理解倒着排列的顺序性。(1)、观察衣服设计图,倒数数字10~1。

师:看看这张图上有什么?让我们从10开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找一找,读一读。一边读一边还要用手指旁边的小点子。

(2)、学习讨论按倒数的顺序连线的方法,激发幼儿设计小衣服的兴趣。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按倒数的顺序点了图片上的小点子,如果我们用按照倒数的顺序把这些点子连起来,会设计出什么样的衣服呢?谁愿意上来帮老师连一连(引导个别幼儿尝试示范)他是按什么顺序连点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连点子的)他设计的是怎么的?(3)、教师带领幼儿用彩笔按倒数的顺序把点子连起来。三.实践操作设计房屋,感知数字10-1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

1、教师:小朋友要按顺序连小点,记得要用直线连哟!教师:连好的小朋友按连的顺序用手点一点小点,还要读一读点旁边的数字,看看你设计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把自己设计的房屋图展示要黑板上。

3、同伴通过手口一致地有序点数,达到互检的目的。板书设计:

新衣服

衣服图片(略)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玩具伙伴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授知识。

2、使幼儿能够正确、快速地区分10以内数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差别。活动准备:

1--10数字卡每组一份,单、双数分记卡,单、双数划分图组数量表,歌曲《小鱼》。活动过程:

一、手指律动。

1、《十个朋友出来走》引出10个数字。

2、教师请小朋友按1至10的顺序伸出十根手指头,教师依次对应出示数字1至10。

二、运用观察法、体验法,理解单、双数,了解他们的区别。请将单、双数划分卡上分别表示1—10的数量图片两两圈在一起,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并回答问题。1、1、3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2、4、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1、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有谁?一个没多的数有谁?小结:两两圈在一起剩一个的数(它没有朋友)叫单数(1、3、5、7、9)。两两圈在一起一个也没多出来的数(它有朋友)叫双数(2、4、6、8、10)。

三、幼儿操作,知识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请将手中的单、双数分记卡完成。

2、用“两个两个的数”的方式数一数分记卡上的图案数量。

四、配音乐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海洋里的小鱼》(运用游戏方式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按歌词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游戏: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快乐做朋友。幼儿自由地模仿小鱼在水里游,教师扮演水草,当看到教师出示单数时幼儿表现发愁的表情;当看到教师出示双数幼儿表现开心的表情,并可以自由找到伙伴拉手或拥抱。

五、活动延伸。

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数数自己选择的玩具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

六、活动结束*附:手指律动

《十个朋友出来走》一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碰到大石头呀,摔个大跟斗。两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路上见了面呀,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老公公呀,扶他慢慢走。四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看见解放军呀,敬礼又招手。五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动物园呀,看见大老虎。六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大家做游戏呀,一起拍拍手。七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运动场呀。踢起大皮球。八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背儿靠着背啊,学做蝴蝶飞。九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走到新楼房啊,爬上五层楼。十个小朋友呀,出来走走走,翻个大跟头啊,变个小老头。单、双数分记卡 单数 双数 板书设计:

玩具伙伴

表格图(略)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左边和右边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进行左右位臵关系的判断。

2、尝试根据图意,运用涂色讲述的方法区分左右。

3、知道注意倾听教师的语言要求,善于分析和领会题意。活动准备:

1、手腕花人手一分。

2、红黄紫等各色气球若干。水彩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套手腕花,区分自己的左右手。教师:小朋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手腕花,请你们把它套在自己的左手上好吗?小朋友,现在你们哪只手上套了手腕花,哪只手上没有?

引导幼儿正确区分自己的左右手。对棒的幼儿进行表扬。

二、游戏:涂色比赛。

让幼儿注意倾听教师的语言要求,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左右位臵的判断。

1、知道游戏名称和比赛规则,调动幼儿注意倾听的积极性。(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涂色比赛”的游戏。(2)、出示挂图问:看图中的小朋友左右两只手上都拿了一个气球,不过两个气球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好要求,帮助他们涂上颜色好吗?好,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能仔细听懂老师的要求,准确,快速地涂色。

2、尝试倾听要求,根据图意,运用涂色方法区分左右。(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先看看第一排左边的女孩在哪儿?

这个女孩的左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右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这个女孩左手拿的是红色的气球,右手拿的是蓝色的气球。边讲解,边涂色。教师检查幼儿涂色情况。)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快速确定第一排右边的女孩和第二排的男孩,并且为他们手上的气球准确地涂上颜色。

三、游戏:你说我拿。

让幼儿注意倾听,以客体为中心,进行左右位臵关系的判断。

1、师出示画片,引导幼儿游戏方法,注意倾听同伴讲述。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张画片上有几个小朋友?(2)、每个小朋友手上气球的颜色一样吗?好,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你说我拿”,(3)、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图上第几个小朋友左手拿什么颜色的气球,右手拿什么颜色的气球。另一个小朋友不看图,自己按要求去拿气球,我们比一比,看一看,他们是说对还是拿得对,还是都对或都错。

2、两幼儿示范游戏,进一步明确游戏玩法。

教师:谁愿意找好朋友试玩一次?(教师引导幼儿交换角色再一次玩游戏,并且要一个说出要求,另一个拿气球。)

3、请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教师利用手腕花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自由转身验证。板书设计:

左边和右边

左 右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数松果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知道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

2、在确定某一集合中有10个物体的基础上,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并学习用相应数字表示计数结果。

3、愿意在数学活动中按规律归纳出快快速数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活动准备:

1、果篮一个、当地时令水果十五个(其中十个水果放于果篮中,另外五个分成两个,三个)分别用一块布遮挡住。2、1-10的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通过“数水果”活动,感知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知道可以用15以内相应的数字表示。

1、数篮子里的水果,确定篮子中的水果数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0。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篮子里面有几个水果,好吗?怎么数呢?一共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数字10是表示篮子里有10个水果。(教师把10个水果在幼儿面前放回到篮子里)

2、分别根据桌上三组水果的数量,确定每组水果和篮中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

(1)、教师手指桌上一组被布遮挡住的水果,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并同时掀开布)那篮子中的10个水果和这1个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呢?(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11个水果)11个水果比10个水果多几个

呢?11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谁愿意上来找一找11在哪里?(教师协助幼儿把找到的数字11贴在黑板上)

(2)、依次进行另外两组水果(12个水果、13个水果)的计数学习。

二、观察挂图,分析图和数字的意义。

1、带领幼儿观察挂图,分析图意,明确图中篮子里的松果和其旁边的松果是一组。

教师:小朋友,图中有三组松果,1、2、3。(教师边数1、2、3,边用右手掌顺着篮子底端随着语速慢慢移到旁边的松果下方)每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篮子里,一部分在篮子外面。

2、使幼儿了解每一个篮子中都有10个松果。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个篮子里有几个松果?

3、带领幼儿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知道图中数字的意义。

(1)、教师:下面我们要比赛数果子。看谁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组一共有几个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数得这么快?(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根据篮子中10个松果接着计数篮子外面的松果数数,速度会快)第一组松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图上有这个数字吗?在哪里?(教师展开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数字)哦,这个数字X可以表示第一组一共有X个松果,我们就在第一组松果后面开始画一条线到这个数字,把松果和这个数字连起来。

(2)、教师:下面两组分别有几个松果呢?表示它们的数字在哪里呢?看谁数得快,找得快。(教师鼓励幼儿从10开始接数确定下面两组松果分别有几个,并鼓励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连线)板书设计:

数松果(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成长记录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尝试进行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臵的综合运用练习。

2、在亲身尝试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臵关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自画像、自制表格。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10,初步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二、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朋友,你们都长大了,是哥哥姐姐了。黄老师今天看到你们个个穿着漂亮的衣服,我可喜欢你们了,你们看黄老师今天带了什么过来?(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用来干什么用的?(照相)今天,黄老师看看谁最乖,我请他上来照相好不好?(好)

其实我今天给你们照相,是想记录一下你们的成长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成长记录》。

三、在亲身尝试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臵关系。

1、请两名男孩子和两名女孩子上来。(范嘉怡、陆欣怡、朱家乐、吴湛斌)

2、引导幼儿认识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臵。(1)、师:你们看,我们的讲台上站了几个小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是4个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其中的两个小

朋友站那里?还有两个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站地上,两个站凳子上)

(2)、学习左右、上下箭头符号。(引导幼儿说出箭头向左代表小朋友在左边,箭头向右代表小朋友在右边,箭头向上代表小朋友在上面,箭头向下代表小朋友在下面)

3、用箭头记录小朋友的位臵,并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1)、出示左右箭头,问:这里有两个箭头它表示什么意思?(向左向右)你们看一看我们班的朱家乐小朋友,他站的位臵要用那个表示,请我们的小朋友记录一下,(引导幼儿说出朱家乐站的是左边,在向左边箭头涂颜色。)

(2)、出示上下箭头,这两个箭头跟上面的两个箭头一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上面的两个箭头是表示向左向右,下面的箭头表示向上向下)那我们班的陆欣怡小朋友,她站的位臵要用那个箭头表示?请一名小朋友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先让幼儿说出陆欣怡在上面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在向上的箭头涂颜色)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吴湛斌、范嘉怡各站在什么位臵,并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四、示范游戏,进一步尝试进行上下、左右空间相对位臵的综合运用练习。

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的四个小朋友他们在照片上的位臵,在正确的箭头上涂上颜色。

五、课外延伸:带小朋友在操场上照相。板书设计:

成长记录

四个小朋友的照片 左右、上下箭头8个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数积木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

2、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述出积木的大小关系。活动准备:

1、图片4张,从图一到图四的图案分别是8只小兔、6只小鸭、4朵花和9个娃娃;水果2盘;玩具2盒。

2、数字卡片7张(数字分别是8、6、5、7、4、3、10);“>”、“<”、“=”卡片若干。数字花头饰、一套录音机、磁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积木若干。活动过程:

一、以《动画城》的金龟子姐姐请小朋友到聪明屋做客为引子,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导入课题。

二、认识“>”。

(1)、出示两幅图片(图

一、图二),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8和6),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8大6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8和6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能放“=”吗?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8大于6”。

(3)、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

字卡(7和5),启发、引导幼儿说出“7大于5”。

三、认识“<”。(1)、出示两幅图片(图

三、图四),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4和9),引出“<”,重点观察“<”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给小数瞧,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9”。

(2)、出示两组玩具,让幼儿说出其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10),引导幼儿说出“3小于10”。

(3)、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4)、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表演游戏:学做“>”和“<”。

请两名幼儿做数字花,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并请幼儿读出来。

五、幼儿堆叠积木,并进行计数。

1、教师随意拿几个积木进行组合堆叠。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几个形状的积木?每种积木各有几个?

2、引导幼儿发现隐藏着没数到的积木。然后再请幼儿计数。

六、放《火车开来了》的音乐走出教室,活动结束。板书设计:

数积木(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秋风吹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图意将算术填写完整。

3、尝试按组分别数苹果,将数字填写在正确的位臵,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4、愿意结合颜色边操作边讲述:×个红苹果加上×个绿苹果,一共有×个苹果。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磁性数字卡。

2、水彩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菠萝宝宝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们一样又来上学啦,我们先跟它打个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10。师: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8(用这样打招呼形式分别认识其他几个数)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秋风吹》。

二、展示图画,引导幼儿分析理解实物、图示以及各种符号的意义,认识“+”“-”和“=”。

1、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看这里有三组非常诱人的苹果!你们数数看每组有几个苹果呢?

2、分析理解图中右边苹果、格子和符号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在每组苹果右边的图示是什么意思?这些苹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右边的苹果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格子里写数字,表示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两种苹果一共有几个。)这是什么符号?(教师的手分别指示加号和等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说出加号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合起来的意思,等号表示合起来红苹果和绿苹果一共有几个。)

3、迁移经验,进一步理解图中左边的苹果与右边格子,符号的关系,学习完成练习的方法。

教师:请小朋友再数一数,每组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正确填写在格子里。看谁看得准,数得快。

三、尝试根据图意点苹果,填写数字,并进行加法计算。

1、教师:请小朋友看书仔细数数,填数字。(观察幼儿完成练习情况,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帮助,同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2、自由交流结果,互相检查结果。

四、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1、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练习结果说一说,板书在黑板。

2、提出不意见,正确学习加法计算。

3、对照答案,进行自检。

小朋友,你们写的和黑板上的一样吗?请你对一对,边对边说你的练习,(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上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板书设计:

秋风吹(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魔术师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2、尝试根据图意列加法算式,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活动准备:

苹果图片、磁性数字卡。水笔人手一支。活动过程:

一、观察挂图,分析、理解图意,知道魔术师的本领是会使所有物品增加3个。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新朋友到我们班来,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这个魔术师可厉害呢,所有的物品只要经过他一变就会增加3个。3个苹果一变就会再增加3个,两块积木一变就会增加几个?(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增加3个,以增进幼儿的理解,加深幼儿的印象)4个柿子和5个梨子一变,它们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2、分析教学挂图,理解书中方框的用处,学习在一定数量的物品基础上再增加3个的加法列式方法,初步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教师:魔术师把所有物品变多了,小朋友算一算,经过魔术师这么一变,新的方框中每种物品有几个呢?算好后,请你们在对应的框中添画圆圈表示相应的数量。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引导一幼儿说出魔术师一变,原来3个苹果会变成6个苹果。)

二、尝试根据图意和自己添画的圆圈数量,列加法算式建立数字相加的概念。

1、讨论理解左边图式与右边不完整算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变化前后的物品数量。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右边的加法算式。每个算式都有两个括号(教师同时用手指括号)这些括号里都需要填写一个数字。每道算式前面括号里填写的数字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没有变魔术以前的物品个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表示魔术师变魔术后,每种物品的个数)请小朋友根据魔术师变魔术前后物品的变化情况,在括号里填写上一个正确的数字。

2、尝试根据图意进行加法列式。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填数字列加法算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练习的情况。)

三、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1、介绍练习结果,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的计算结果。

教师:小朋友,谁愿意把你练习的结果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某一幼儿的介绍,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正确学习加法列式。

教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和他做的不一样?(若有,教师同样把他的结果板书,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帮助个别幼儿确定正确的方法。若没有,表明全班幼儿已达成共识,都能正确列加法算式了。教师引导全班幼儿清楚讲述“X个XX再加上3个XX是X个XX”)

四、活动结束。板书设计:

魔术师(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形状变变变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

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板书设计:

形状变变变(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积木拼图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分辨各种立体形状,说出各种立体形状的名称。

2、尝试运用单双数的知识正确计数形状的数量,按要求写出相应数字。

3、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数积木的快乐。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积木。活动过程:

一、搭积木,分辨立体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进行搭积木活动,感受各种不同立体形状积木的特征。教师:小朋友,桌上有许多积木,你们选择喜欢的积木来搭一搭。搭好后,说说你搭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像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

2、交流讨论活动,在分辨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各种积木的名称。

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用了一些什么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说出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圆柱形、三角形等积木)

3、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积木并有重点的追问是什么积木。

二、数积木,计数各种形状积木的数量。

1、计算自己所搭建的物体所需要的积木数量。

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自己的积木,看看用了几块长方形的积木,用了几块三角形积木?

2、找好朋友,计算两人所搭物品的各种积木的数量。

三、尝试用单双数记录各积木数量。

1、了解图意和图示的关系。

教师: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积木搭的小花,蝴蝶、飞机等。)

小花,蝴蝶,飞机旁边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每个立体图形符号旁边有什么?这些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幼儿知道图意和图示的关系。)

2、数一数,单数就用红笔填写在格子里,双数就用蓝笔填写在格子里。

小朋友,我们可以用积木搭很多物品。这里有四幅画,是哥哥姐姐搭的积木照片,今天,我们学学他们是怎样搭的,并仔细数数,这四样物品一共用了几块积木,如果是单数,就在相应的积木符号旁边的括号用红笔写出数量,如果是双数,就在积木符号旁边的括号用蓝笔写出数量。

3、交流练习结果,进行自检,他检。板书设计:

积木拼图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三角体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分享好吃的饼干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学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3、大胆实验,积极验证,善于总结和发现等分的规律。活动准备:

1、学习单。剪刀、回形针等工具。

2、各种形状的纸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活动过程:

一、等分圆形纸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纸片,怎样能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教师倾听幼儿讲述,了解幼儿的想法)请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可以用笔画出等分的线,再用剪刀剪开。(教师完整复述幼儿的讲述,不发表意见,调动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便于选择有经验的幼儿过后进行介绍)

2、讨论活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你们把圆形纸片都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圆形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怎样证明分的两份一样大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并允许幼儿示范验证方法)

相互改错,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教师:如果你分错了,可以再选一张圆形纸重新试一次。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帮一帮你的小

伙伴。(引导多数幼儿,给个别幼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等分任一形状的纸片,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任选一种形状的纸片,进行等分。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请你们任意选一种形状的纸片,把它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分好后要想一个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纸张进行等分活动,并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验证的)

教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你是怎么分的?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吗?怎么证明呢?(引导幼儿边讲述边示范)

2、交流等分经验,了解相同形状的纸片等分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刚才,XX(幼儿名字)小朋友是这样等分长方形纸片的。还有谁等分的是长方形纸片,但方法和他不一样的?XX(幼儿名字)你是怎么分的?把相同形状的纸片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任选多张相同的或不同的纸片进行等分活动,了解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纸片,你们任意选纸片,把它们全都等分成两份吧。但每分好一张纸,还要证明一下你分的是不是一样大,有没有等分。确定等分后还要把它的两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好吗?

三、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选择等分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一起去秋游,真开心!玲玲和佳佳带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请你帮忙分一分,这些各种形状的饼干要怎么分才两半一样多呢?请与正确的分法连线。板书设计:

分享好吃的饼干

(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小小采购员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的: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体验货币的等量买卖关系。

2、观察物品对应的钱币数量,并能进行相互转换,做钱 总数的合计练习。

3、积极参与购物活动,产生做小小采购员的自豪感。活动准备: 教具 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平时你们家里买菜、买水果、买零食、买玩具都是由谁买的?(妈妈)所以呢,每次采购这些东西的都是妈妈,我们要跟妈妈说:“我们现在都长大了,我们要做小小采购员,帮助妈妈做点事情。”好!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如何做一名小小采购员。

二、认识人民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引导幼儿了解1元纸币。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钱?(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钱上有1”)除了有数字1外,1元钱上还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1元钱纸币的正反两面的图案。)

2、观察1元硬币。

师:除了这样的1元钱纸币,你们还看过其他样子的1元钱吗?(引导幼儿说出还有1元硬币。)

师、1元硬币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愿意从这里把1元硬币找出来?(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硬币,引导幼儿找出1元硬币。)你是

怎么知道这是1元硬币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花纹和数字)

3、比较1元纸币和1元硬币的关系。

师:这个是1元钱(教师左手举钱币)这个也是1元钱(右手举硬币)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但它们能买一样多的东西)

师:对了,它们都是1圆钱,这个是用什么做的?这个呢?(引导幼儿说出这个1元钱是用纸做的,这个呢是用金属做的)能买一样多的东西。

4、认识2元、5元、10元人民币。

出示2元,5元,10元让幼儿认识和区分这些人民币,告诉幼儿我们做一名小小采购员就必须认识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三、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四、游戏“凑钱”。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小小采购员(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买菜去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习钱币的兑换。

2、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表示兑换结果。活动准备:

1元、5元、10元的纸币各一张,幼儿玩具纸币若干。活动过程:

一、认识1元、5元、10元纸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较和观察5元、10元纸币。你们看,这些又是多少钱?上面有什么?﹙数字﹚还有什么字?﹙元﹚。

3、辨别三种纸币。逐张出示纸币,让幼儿观察纸币。

二、学习1元、5元、10元的兑换。小朋友,这是1元,5个1元是多少钱?和这张5元一样多吗?(把5个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举起一张5元问幼儿,使他们知道它们是一样多。)10个1元是多少?(同时一张一张地拿10个1元)10个1元和这张10元一样多吗?(一样多)10元钱是几个5元?5元是几个1元?(拿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数一数,了解几种不同兑法。)

三、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标示兑换结果。

1、出示挂图,讲述画面的含义。

玲玲和妈妈买菜,她需要兑换一些钱币,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五、活动延伸。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板书设计:

买菜去

1元------------------------2元------------------------5元------------------------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蔬菜长长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依照基准点,用数格的方法进行长短的比较。

2、知道比较长度是需要统一标准的。

3、学习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活动准备:

1、丝瓜、辣椒、胡萝卜、豆荚。

2、线、回形针、筷子、笔等生活用品和自然物品若干。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产生测量兴趣。

1、以测量蔬菜长度为话题引入活动。

教师:今天妈妈要去买菜,市场上有好多种蔬菜。你们知道有哪些蔬菜吗?在市场上能看到丝瓜、辣椒、辣椒、豌豆、笋子和胡萝卜。这些蔬菜全是长长的,我特别想知道它们有多长。小朋友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长呢?(让幼儿自由讲述,了解幼儿的己有经验)

2、长长的蔬菜有多长?我们认识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长长的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长长的蔬菜?

3、那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4、迁移测量经验。用什么量?怎样量?引导幼儿迁移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5、请一个幼儿作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丝瓜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教师:有一根棉签就画一条短线,刚才量出来有几根棉签就画几条短线。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那么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圆点、图形等)尝试测量蔬菜。

6、提出测量要求: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对面的朋友交换。量好了从椅子底下拿出一张记录纸和笔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1、请一组两个小朋友一起交流: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教师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

2、教师依次出示三张图: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张图上都有哪些问题?教师小结:测量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容易量错。

3、幼儿第二次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并指导测量的正确方法。记录好后让两个孩子相互验证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三、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前后两组互相交换,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1、学习按照基准点,用数格的方法进行长短比较。

2、探索测量方法。

教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测量呢?(教师引导个别幼儿示范数格测量的方法,针对个别幼儿示范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3、学习测量方法。

教师:原来我们以一小段格子数做基准,数一数每种蔬菜所占的小格子数,就知道它们有多长了。板书设计:

蔬菜长长(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请喝水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

2、善于 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活动准备:

6个杯子、3个量杯。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幼儿产生比较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客人分成两桌坐下,妈妈给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师揭开遮挡杯子的布)小明发现左边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样粗细,右边也有3只杯子,这3 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样,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别特别的想知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帮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二、尝试根据杯子的形状分类,目测比较同一形状容器内水的体积。、引导幼儿观察,提出疑问。(1)、你们是怎么比的呢?(2)、我们来看看究竟谁说得对。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方法。(1)、将左边3只杯子装满水,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难直接判断出来的。

(2)、师:这3杯水哪一个装得多,哪一个装得少?(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拿出测量水杯,引导幼儿观察水面到达的不同刻度,进

行比较。

(4)、师:现在可以说一说,那杯水多?(教师将三个量杯放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面高的那个水多)。

我们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准确地比较出多少的,得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3、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对右边桌子上的水进行比较。(1)、师:大家来看看右边这3只杯子,这3只杯子是一样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样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导幼儿先比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种类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结论。)

(2)、师:相同形状的杯子怎么目测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说出水面高看起来满的就是多。)

4、小结:这节课,大家都知道怎样比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吗?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们一起请客人喝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新课《请喝水》。

在家里尝试找不同形状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测量哪杯水多。板书设计:

请喝水

6只杯子、量杯、水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菜蓝子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形状和颜色结合,进行计数,并能正确填写在格子里。

2、运用数字或符号准确记录计数结果,试用表格进行统计活动。

活动准备:

1、黄瓜 茄子 辣椒 胡萝卜

2、二维表格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产生统计兴趣。

1、观察左边的图,讲述蔬菜名称。

小民的妈妈买菜回来了,你们看看都买了什么菜?(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菜名,然后个别提问,最后集体逐个点认。)

2、点数各蔬菜的数量,进行计数练习。

小民妈妈买了几根黄瓜,几个茄子,几个辣椒,几个胡萝卜呢?(让幼儿自由数一数。)谁能说说每种蔬菜有多少?(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四种蔬菜的数量。)有什么办法让我一下就知道各买了多少蔬菜?

二、观看表格,学习统计方法。

1、观察右边图表,学看二维表格。

你们看书中右边有一个表格,表格上有什么?你知道表格有什么用?蔬菜、颜色标记和空格都表示什么?这一横排的格子都表示什么?(教师手指黄瓜,顺着其同排的格子慢慢地滑过去。)第二排表示什么?(茄子),表格上面有绿、红、紫、橘黄色的标记,绿色表示第一列格子的蔬菜全是绿色的,红色表示的第二列 的蔬菜全是红色的。

2、分析表格,学习填表。

现在我们知道了蔬菜、颜色标记和空格表示的意思,每个格子都表示一种蔬菜,想一想格子里的茄子是什么颜色的?(紫色)让幼儿说说黄瓜、辣椒、胡萝卜是什么颜色的,应该填在哪个格里。

三、操作幼儿用书,运用表格,进行统计。

1、了解填写表格的具体方法。

小朋友,你们再数数,妈妈各种蔬菜究竟买了多少,然后根据蔬菜的颜色在对应的格子里填上数字进行记录,这样你们数再多的蔬菜都不会忘记了。

2、自由数数,填写结果。

3、交流结果,互相检查。板书设计:

菜篮子(略)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大家住哪里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知道坐标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不同含义,并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臵

2、尝试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家的位臵。

3、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表达坐标图中的空间位臵。活动准备:

相片,大型房屋图,1-6数字卡两套。活动过程:

一、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具体房间。

1、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层数。

小朋友,这里有一栋房子。它有几层高? 让我们数数。哪个是第一层?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1)第二层在哪里?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贴数字2)。

2、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房间号。这栋楼房,每层有几间房子?

我们看看第一层有几间房子?(数房间数),第二、三层一样吗?

让我们数数,每一层的第一间在哪里?(左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

3、进一步明确房屋旁数字的含义。

房子旁有这么多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层数)这些数字吗?(房间数)。

二、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的家。

1、明确房间的主人,激发幼儿找房间的积极性。

小朋友,这栋楼房住的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想知道每间房间住的是谁吗?

2、根据房号找主人,初步学习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臵。你想知道哪间房间是谁的吗?用嘴说出来,不能用手指哟!

3、自由寻找,了解自己家在楼房的位臵。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吗?请你找找,找到后不要忘记,等一会我们要到你家做客呢。

集体介绍我家在哪里,猜一猜×层第×间是谁家。

三、操作练习。

1、下雪了,玲玲想召集小朋友一起堆雪人,小朋友分别住在楼房的哪一间呢?请你先看左图的住址,再把他们的头像贴在右边的楼房的对应位臵,就知道大家的住址。

2、尝试独立完成练习后,交流结果。

回家记记你家、亲戚、朋友的门牌号码,回来说一说 看谁记得最多。板书设计:

大家住哪里 第一层 第一间

活动反思:

学科:数学活动 内容:

去邮局

执笔者: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知道从某地道某地的路线不可能是单一的体验空间的

奇妙。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在生活中寻找捷径的意识。

2、尝试根据图示找出两地之间多种不同的路径。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笔、卡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回家的路线。

1、师:小朋友,你们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是怎么走呢?(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跳动幼儿回忆的积极性。)你们每天回家走的路线都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回家路线呢?(教师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步行路线或乘车路线。)

2、了解空间的奇妙。

师:XXX有时从幼儿园出门,向门前的中心花园走,过了花园到6幢,再到小桥亭子的地方,往前走几步就到家了。有时呢,他从幼儿园出门,往左边的超市走,过了10幢,再到2号车库,往右走几步就到家了。你认为这两条路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哪条路好走?(教师一边根据幼儿讲述,一边在黑板上画简单的路线图,让幼儿了解空间的奇妙。)

3、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幅图。这幅图上有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

二、知道从某地道某地的路线不可能是单一的体验空间的 奇妙。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在生活中寻找捷径的意识。

教师出示挂图,观察、分析图示,了解挂图的内容及含义。

1、观察、讲述挂图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看一看,图上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先自由看图,并相互间轻声交流。)

2、猜各图中各内容的用处。

师:图上的格子有什么用?格子中的图的什么?东东、佳佳想干什么?(先引导幼儿猜测,再给幼儿发表见解的时间。)

3、了解图中各内容的含义。

师:小朋友,其实格子是表示一条条小路的,格子中的蛇、水塘、树、栅栏和石头表示路上的障碍,必须要绕过它们,东东、佳佳要选一条路到邮局会合。(教师边讲述边指图上相应的画面,以加深幼儿印象。)

讨论、学习完成具体方法,进一步体验空间的奇妙。

1、讨论完成的方法。

师:请你想一想,他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走到邮局呢?怎么表示可走的路线呢?(教师同时出示事先准备的箭头,引导幼儿讲述可用箭头卡片摆在可走的小格子里。)

2、学习领悟的方法。

师:怎么摆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箭头要首尾相连,还引导幼儿用一种颜色的箭头表示一条线路。)

师:请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箭头表示东东和佳佳到邮局去的所有路线吧。路上不能有障碍,每条路还不能重复哟!

2、交流练习结果。

师:你们找好了吗?找到几条路线?给大家看一看吧。(引导幼儿一边介绍,一边展示其练习结果。板书设计 :

去邮局

(略)

活动反思:

下载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大班数学教案汇总(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我给他们排排队》说课稿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服装花纹上的排序、栏杆颜色上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苹果熟了》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数学活动中较重于记忆和训练,无趣味性,幼儿对学习数学提不......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 执教者:新科幼儿园吴梦真 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数学活动目标,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为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能......

    大班数学教案

    小动物住新家(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活动目标: 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3、能学......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2011-11-21 17:05:45来源于:亲宝网 我要评论(0) 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本文Tag标签: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导读:活动目标: 1、通过......

    大班数学教案

    一、大班数学计算活动:《数学宫》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几......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好习惯。活动准......